制版原理与工艺课程标准
《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大纲(广告设计)

《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120710课程名称:印刷与制版工艺/ printing and plate making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学分:32/2(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广告设计方向)一、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对整个印刷工业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使学生对印前文字信息处理、印前图像信息处理、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整个印刷工艺过程有个基本的认识,是非印刷专业学生获取印刷专业知识,从而更好的进行包装设计与制作的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更好的学习后继课程提供帮助。
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印刷,为学习包装设计等非印刷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相关的印刷知识基础。
2、在教学中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重点讲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目标规定的程度。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绪论(2学时)印刷定义;印刷的发展历程;印刷的作用、特点、以及它与美学的联系;印刷要素及印刷分类;重点和难点:印刷的最新发展动态,各种印刷方式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新型印刷机械、印刷材料、印刷工艺的发展。
第2章色彩基础(4学时)色彩对于印刷品的重要作用;光与色之间关系;色光加色法的内涵;色料减色法的内涵;光的三原色以及对于它的理解;色光的混合规律。
色料减色法的内涵;色料三原色以及对于它的理解;色料的混合规律;印刷复制中颜色的分解和还原机理;区分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的异同。
颜色的分类及其特征;色彩的三属性对颜色的描述;颜色立体是怎样描述颜色的;色彩模式(RGB颜色模式、CMYK颜色模式、L*a*b*颜色模式);彩色印刷成色的机理;颜色的合成机理(网点的叠合成色、网点的并列成色)。
重点和难点:印刷复制中颜色的分解和还原机理;颜色的合成机理(网点的叠合成色、网点的并列成色);第3章印前图文信息处理(4学时)图像信息处理的定义;彩色图像复制的关键三要素(阶调层次的再现、颜色的还原、清晰度的再现);阶调、层次、图像层次、连续调、亮调、暗调、中间调、网目调等的各自的内涵;连续调原稿的加网复制原理;对于单色连续调稿,凹版、凸版、平版等各种印刷方式分别如何来体现连续调;网点对图像阶调的传递,也即为什么要进行加网;网点的分类以及调幅、调频网点它们各自的特征;网点覆盖率、加网角度、加网线数、网点形状等调幅加网特征参数对于印刷的影响;调频加网的分类以及各种类型的调频加网各自的特征;原稿分析——反射原稿的分析、透射原稿的分析打样的目的;打样的分类以及各种打样的原理、特点;重点和难点:印品的加网参数如何进行选择;如何避免印刷“龟纹”、“玫瑰斑”等印刷故障的产生;第4章印刷材料及机械(4学时)纸张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在纸张中所起的功能;纸张的规格(类型、尺寸及重量计算);常用纸张的分类;纸张的印刷适性;纸张的贮存和保管。
《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标准

服装专业《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标准课程承担单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研组]制定人[黄晓明] 制定日期[2011.10] 审核人[邬继金] 审核日期[2011.11] 批准人[彭光乔] 批准日期[2011.11]一、适用对象初中后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三、课程性质《服装工业制版》课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主干课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服装工业制版的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将服装工业制板与服装CAD结合,使学生能够手工或电脑制板,培养企业急需的工业制版方面的技术人才,为“打板师”的就业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在学习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养成,以适应将来从事服装打板、裁剪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学生能准确的分析款式特征,制定成品规格,掌握服装各类款式的制图方法、裁剪技巧,掌握各类服装的样板放缝技术、样板标位技术,掌握各类服装的样板推板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服装基本款式和变化款式的制板训练,使学生学习后能举一反三,灵活的为各类服装制板及推板,具备解决服装生产过程中处理样板技术的能力。
使学生的技术水平逐步跟企业靠拢,样板的制作及推板能力要达到“打板中级工”以上的水平。
3.态度目标通过本课程实训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品格修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团队工作能力,能够对工作进行整体的组织和寻求解决办法。
4.证书目标获得行业或劳动部颁发的中级技工证书五、参考学时_____学分_______六、设计思路《服装工业制板》的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是:以岗位职业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成为服装行业的准技术人员为前提,开展多层次的教学实践训练,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本课程以服装制板师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主线,精选企业真实的典型产品为实训项目,按照企业工作过程实施实训项目的各个步骤过程。
服装工业制板与制作课程标准

《服装工业制板与制作》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适用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授课学院:美术学院学分学时:64学时编写执笔人:审核人签字: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 1课程定位与作用课程的定位:本课程为高等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是以学习服装结构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其专业内容实用性强、针对生产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方法和变化规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熟悉服装生产流程,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后续课程:《服装工艺》、《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职业行动能力,坚持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
培养具备服装产品设计能力、服装板型设计能力、服装工艺设计能力,能够适应服装行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工作必备的知识、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操作技能和技巧。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对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得出从事服装设计与服装制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课程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为专门化方向模块;以工作任务为线索采用并列式与流程式相结合设计课程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兼顾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完整,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形成以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为主体的课程模式,以工作流程和任务为线索设计项目,把工作过程设计成项目过程,以工作任务负载知识,通过技能操作、现学习、范例教学、案例分析、实地参观、市场调查、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在工作情境中开展学习过程。
女下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课程标准

《女下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课程标准课程代码:E02028建议课时数:112学分: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普高)1.前言课程的性质女下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女下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熟悉女下装典型款平面制图的方法与样板制作方法,熟悉女下装典型款缝制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
本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涵盖女下装典型款的制版、缝制工艺知识与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女上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春夏女装制版与工艺”、“秋冬女装制版与工艺”的学习奠定基础。
先导课程:立体裁剪技术、女装制版与工艺后续课程:女上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春夏女装制版与工艺、秋冬女装制版与工艺设计思路在对行业岗位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女装制版师,而服装制版能力是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必须熟悉的核心技能,从而形成了以制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学生三年的学习中,制版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着整个课程体系的始末。
女下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以裙子、裤子的典型款式为载体,由浅入深,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女下装平面制图方法,工业样板制作,并通过工艺缝制成衣来检验样板。
通过这样一个流程的循环,学生熟悉了服装制版、缝制工艺等方面的相关技能,在接下去的“女上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春夏女装制版与制作”、“秋冬女装制版与制作”课程中,以不同类型的服装为载体,不断加深相关技能,循环向上,得以牢固熟悉。
因此,本门课程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在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各职业岗位群共有的工作任务来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模式。
通过对下装典型款式的梳理,罗列下装典型款所有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细部设计,并将这些设计因素进行提炼,形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
《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标准

《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的样衣制作专业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
是继《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基础工艺》课程的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依据岗位对接技能的要求设置课程项目,设置常用服装的缝制方法、步骤技巧,完成本专业中级职业技能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有能力从事工业化服装生产,为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及中初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服装工艺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品德修养,了解现代服装新工艺发展趋势。
具体的服装制作工艺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达到以下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服装工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求。
2.理解服装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理解服装工艺制作项目的操作方法、要求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各工序和产品的质量监控。
(二)能力目标1.能识解工艺单,了解现代服装新材料、新工艺,会制作项目实施方案(工艺单)2.熟练使用服装常用设备,养成良好的缝纫姿势。
3.在学习基础工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女裙变化款式、女西裤、男西裤、女衬衫变化款、男衬衫、女西服、男西服等服装成衣项目的制作工艺,达到规定时间内独立娴熟的制作,具有一定的服装制作生产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目标1.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修养,高度的责任心和团结协作能力,具有敬业精神、精益求精、勤俭节约的品质。
2.关注现代服装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树立终生学习、勇于创新的理念。
三、参考学时416学时四、课程学分24学分五、教学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本课程教学实施实行教、学、做、评一体化,始终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指导思想。
体现在:(一)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型项目组织实施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坚持理实一体化、车间课堂化的基本教学原则,开展现场教学,融理论于实践教学中,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工艺制图》课程标准

《工艺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工艺美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素描基础》《图案与装饰》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工艺绘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工艺品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0学时,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工艺品结构图样及其绘制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和工匠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工艺美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工艺品结构图样分析、工艺品结构图样绘制等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陶瓷装饰工、家具设计师、工艺品设计师等岗位需求,围绕工艺品设计和制作中结构图样的绘制等关键能力,反映工艺美术行业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以工艺品结构图样的绘制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工艺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制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进行基本形体、工艺品结构、设计图样的绘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熟悉工艺品的分类和特征,掌握工艺品分析的步骤、内容与方法,能对陶瓷、红木、玉器、水晶等工艺品进行深入分析。
2.熟悉工艺品绘图的原则,掌握工艺品绘图的方法,能独立完成各类工艺品图纸的绘制。
3.掌握绘制组合体视图的方法,能独立完成组合体的构形设计。
4.能根据绘图需求准确选择图样的表达方式,熟练绘制工艺品结构图。
5.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安全环保意识和严谨求实的敬业精神。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制版与工艺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制版与工艺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课程概述服装制版与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服装制版和相关工艺技能,并能在实践中将其应用于服装设计与制作过程中。
本课程教案提供了一套优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服装制版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服装制版与工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掌握服装制版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3.掌握常见的服装工艺技术,如剪裁、缝制等;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设计和制作独特而高质量的服装作品。
三、教学内容1.服装制版基础知识1.1 服装制版的定义和作用1.2 服装制版的工艺流程1.3 服装面料和纸样的选择2.服装制版技术2.1 服装测量与尺寸规格2.2 服装纸样的制作2.3 服装纸样的修改与调整3.服装工艺技术3.1 剪裁技术3.2 缝制技术3.3 绗缝技术3.4 烫裁技术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结合实践操作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演示操作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技术要点。
2.案例分析与讨论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服装制版案例,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项目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服装制版与工艺实践项目,通过合作完成服装设计和制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个别指导与辅导针对学生的个别需求和困难,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难题,提升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估1.学生作品评估对学生的设计作品和实践成果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课堂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考察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态度。
3.课后作业评估对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
六、教学资源1.课堂教具讲台、投影仪、纸样制版软件、绣花机等。
2.参考书目- 《服装制版与缝纫工艺》- 《服装制版基础教程》- 《服装工艺技术与操作》- 《服装设计与制版实践》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课时安排,将不同的章节和主题分配到每个教学单元中,确保教学内容的有序进行。
印刷工艺教学大纲

印刷工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印刷工艺教学是印刷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印刷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常见的印刷设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印刷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印刷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印刷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3.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印刷工艺基础知识1.1 印刷的定义和分类1.2 印刷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1.3 印刷工艺的主要步骤和流程2.平版印刷技术2.1 平版印刷的原理和特点2.2 平版印刷设备的结构和操作2.3 平版印刷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3.凸版印刷技术3.1 凸版印刷的原理和特点3.2 凸版印刷设备的结构和操作3.3 凸版印刷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4.凹版印刷技术4.1 凹版印刷的原理和特点4.2 凹版印刷设备的结构和操作4.3 凹版印刷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5.丝网印刷技术5.1 丝网印刷的原理和特点5.2 丝网印刷设备的结构和操作5.3 丝网印刷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6.柔印技术6.1 柔印的原理和特点6.2 柔印设备的结构和操作6.3 柔印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印刷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讲解相关概念和操作步骤;2.实践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印刷设备,熟悉工艺流程,并解决实际问题;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印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学习经验和解决方案,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教材:《印刷工艺教程》2.参考资料:《印刷工程学》、《印刷工艺与设备》等相关书籍。
六、考核方法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践操作表现等;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上交;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印刷工艺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版原理与工艺》课程标准
制定人:陈春霞审核人:侯旋核准时间:2018.8.26
一、课程标准定位
1.课程名称
《制版原理与工艺》
2.修订版本
2017级第2版
3.教学对象: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二年级
4.学时学分
学时:56 学分:3.5
5.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能力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印刷、制版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所需要的印刷工艺设计和制定能力,设备操作能力,是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必修课程。
6.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印刷技术基础》
后续课程:《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7.参考教材
《制版工艺》郝晓秀主编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5.07
8.课程开设依据
(1)《制版原理与工艺》的内容是主要针对传统印刷整个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制版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多门课程的前导性课程,也是保证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连续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
(2)是传统印刷、制版企业从事制版工、印刷操作工等岗位所必须掌握的印版设备操作、制版工艺原理与流程控制、印版检测等知识及技能的主要支撑课程。
(3)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也可作为学生今后创业的重要参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四大印刷方式印版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平版、凹版、柔版及丝网版的制版工艺流程;
3.熟悉平版、凹版、柔版及丝网版制版设备。
4.掌握胶印、凹印、柔印和丝网印刷制版的工艺参数。
(二)技术目标
1.会鉴别胶片和PS版的正反面和色别。
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胶印、柔印、凹印印刷品的制版工艺流程制定。
3.会配备显影液比例、曝光时间、抽真空时间、感光胶配方、显影时间等工艺参数。
(三)素养目标
1.人文素养
(1)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3)具备一定逻辑思维。
(3)具备一定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4)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
2.职业素养
(1)具备印刷企业制版工岗位应具备的严谨、协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2)具备“7S”意识。
3.技能素养
(1)熟练操作PS版晒版机、丝网版制版设备、氧化锌制版设备等。
(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印品印版的胶片输出、制版操作。
(3)能灵活选用2种不同类型的丝网印刷油墨完成手工丝网印刷作业,并在印(4)会分析和排除制版过程中的故障。
三、教学内容及设计
四、考核方式及评分
1.考核性质及方式:
考核性质:考试
/B
考核方式:K
1
2.学生课程成绩中平时成绩(养成教育、项目考核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中养成教育成绩与项目考核成绩各占比例,项目考核流程及评分见附表。
项目考核流程及评分表
备注:“考核用时”一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际填写
五、教学组织
1.班级容量[30,50]
2.主讲教师:陈春霞
3.教研室负责人:侯旋
六、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