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筹资的策略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青岛啤酒的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的案例分析
因此,必须改用一个将组织的远景转变为一组由四项观点组成 的绩效指标架构来评价组织的绩效。此四项指标分别是:财务 (Financial)、顾客(Customer)、企业内部流程 (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学习与成长 (Learning and Growth)
二、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角度
三、青岛啤酒战略规划体系
制定战略: 使命、目标、战略
转化为平衡计分卡: 描述和衡量战略
竞争情报系统: 持续提供战略决策信息
测试和调整战略: 战略学习,调整战略
制定运营计划: 实现战略与运营对接
评价、改进: 控制过程,实现目标
实施:执行战略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图
四、公司战略图
增长战略
(F1)股东价值最大化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第7组: 组长:邓德珂 主讲:高广超 组员:高晓盈 张芳芳 姚木兰 韩魏乐 邓雪慧 唐蒙 刘亚丽 关海燕 文运运 左亚青 焦东娜 刘洋洋 陈娇
2013年11月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一、公司概况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 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 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 2019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 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 500强


成 长
(L2)提升核心人才胜任能力
信息资本 (L3)建立战略管理决策系统
(L4)延伸ERP实施 (供应链、CRM)
组织资本
(L5)运用国际化最佳实 践
(L6)建立面向市场的企 业文化
(L7)实施变革管理
五、战略的动态管理
高层领导人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青岛啤酒案例分析组员:王帅陈思吉吴雨桥汤竹君——2012年11月18日目录一、公司产品介绍1.1企业发展历史 (3)1.2企业现状 (3)1.3产品介绍 (3)1.4营销概况 (3)1.5 执行概要及目标 (4)二、营销环境分析2.1经济环境分析 (4)2.2政治法律分析 (5)2.3市场文化背景 (5)2.4技术背景 (5)2.5消费者行为分析 (5)三、SWOT问题分析3.1优势(S) (6)3.2劣势(W) (6)3.3机会(O) (6)3.4威胁(T) (7)四、STP目标市场定位理论4.1市场细分及目标选择 (7)4.2目标顾客分析 (8)4.3市场定位 (9)五、4P营销策略5.1产品策略 (10)5.2 价格分析 (11)5.3渠道分析 (12)5.4产品分析 (13)六、总结6.1总结 (13)一、企业介绍1.1 企业发展历史1.1.1 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1.1.2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1.1.3 1916年,日本人侵占了德国商人的股份,买下英国商人的股份,将公司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

1.1.4 1945年随着日本的战败,工厂由青岛市政府当局派员接管,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

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青岛区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青岛啤酒才变为国有。

1.1.5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1.1.6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2企业现状目前品牌价值502.5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啤酒战略案例分析

啤酒战略案例分析

啤酒战略案例分析【篇一:啤酒战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六:青岛啤酒的发展战略企业案例:青岛啤酒青岛啤酒始建于 1903 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 月16日注册成立。

于1993 月在香港发行h股票,并于7 月15 日上市,是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

同年8 月在上海发行a 股票,并于8 月27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两地上市共募集人民币16 亿元。

2001 种股票,募集人民币7.87亿元。

使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0%以下。

到2001 年,公司总资产已从1997 年的36 亿元增长到72 亿元,品牌价值从34.08 亿元增长到了67.1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提高到11%。

截止到2004 年,公司总资产已增长到102 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2.5%。

(一)全球啤酒行业态势目前,中国在啤酒产销量上排名世界第一。

其他的啤酒大国有美国、德国、巴西和日本等。

从啤酒消费的发展趋势看,欧洲、大洋洲市场已基本饱和,大部分国家的增长率在3%以下,有的甚至减少。

北美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南美洲和亚洲增长很快,发展空间很大,而亚洲市场中日本的啤酒市场也已基本饱和。

增长最快的是中国。

啤酒生产集约化是世界啤酒业的一个特点。

主要啤酒生产企业的产量都很大,世界前十大啤酒企业的年产量都在20 亿升以上,而且在本国的集中度很高。

美国的第一大啤酒企业 ab 公司(anherser-busch)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啤酒厂商,2000 年产量达到1400 万吨,占全美市场份额的48%;排名第二的米勒公司(miller)年产量近 700 万吨,市场占有率为 22%。

世界第二大啤酒企业是荷兰的喜力(heineken),它的年产量远远超过了荷兰本国啤酒销量,是世界最大的啤酒出口国,占荷兰市场份额的51%,除了占有荷兰本国大部分市场外,还发展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如在波兰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40%。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1.青岛啤酒系列并购的动因 (1)提高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代表着一个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青岛啤酒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

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青岛啤酒对全国各地的啤酒生产企业开展的的横向并购对提升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显著。

青岛啤酒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

通过行业集中,相应地青岛啤酒的市场权力也得到扩大。

例如:青岛啤酒在1999 年9 月收购上海啤酒有限公司后.就开始在上海建立其在青岛已实验成熟的“直供模式”。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青岛啤酒从青岛运酒液,在上海啤酒厂分装的“青岛啤酒”已经供不应求了,以致于青岛啤酒集团华东事业部有关人士感叹说:“我们的铺货率已达到了90%以上”。

(2)低成本扩张青岛啤酒奉行“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先做大,后做强”,“名牌带动”、“资产重组”为核心的“大名牌”发展战略。

并充分发挥品牌及技术优势,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扩大规模经济,整合民族工业力量,力争把青岛啤酒建成具有超实力的,跨地区青岛啤酒在扩大自身经营规模的方式上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投资新建分支机构来扩大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并购获得现成的生产能力。

比较两种扩张方式,后者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快”,具备能够“买到时间”这一优势。

青岛啤酒正是看中了这一优势,强调了企业发展中的机会成本,通过不断的并购,迅速扩大生产和销售市场。

青岛啤酒在全国各地大量并购濒临破产、经营不善的啤酒企业的缘故,就是为了保证其并购的低成本性。

而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青岛啤酒又有效地降低进入当地市场的壁垒。

若青岛啤酒以新建生产厂的方式进行,可能就会受到当地政府及现有啤酒企业的激烈反应产生的阻力,加大进入成本。

青岛啤酒成功融资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成功融资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成功融资案例分析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啤酒)自上市以来,通过发起人募集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发行普通股股票,已经确立了行业龙头地位。

但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维持公司现有的市场地位又出现了融资需求。

2008年3月31日,青岛啤酒发布《认股权与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称拟发行15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每张公司债券面值100元,按面值发行,共计1 500万张;债券存续期为6年,利率为0.8%,利息每年支付一次,计息起始日为2008年4月2日。

同时,投资者凭每张公司债券可无偿获配公司派发的7份认股权证,认股权证共计发行10 500万份;认股权证的存续期为自认股权证上市之日起18个月,持有人有权在权证存续期的最后五个交易日内行权。

截至2009年10月19日行权日到期,青岛啤酒发行的分离交易可转债所附赠的权证共有8 552.9792万份得到行使,行权价为27.82元,债权人行权后,公司实际二次融资11.90亿元。

青岛啤酒为何会采用分离交易可转债这种融资工具,其二次融资又为何会成功?一、青岛啤酒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财务决策分析青岛啤酒的负债结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公司的整体债务规模呈下降趋势,且资产负债率总体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公司的偿债压力降低,公司应提高财务杠杆的使用效率,利用负债融资促进经营业绩的提升;同时,从公司的负债结构可以看出,公司以流动负债为主,且与行业中其他公司对待长期负债的态度相比(见表2),公司在利用长期负债方面非常谨慎,存在利用长期负债进行融资的空间,以达到完成公司融资需求,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

青岛啤酒的偿债能力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2003~2007年,公司的流动比率始终低于行业水平,说明公司有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风险。

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虽仅2005、2006年两年低于行业水平,但公司2003~2007年的利息保障倍数均大于1,能够维持基本的债务偿还,并且从2004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并始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青岛啤酒EVA案例研究

青岛啤酒EVA案例研究
EVA 对 企 业 财 务 决 策 的 影 响 —— 以 青 岛 啤 酒 为 例
EVA 是什么?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 值,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价值管理理念,其以股东 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财务管理活 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EVA是从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本和 债务的所有资本成本后的利润余额, 可用公式表示为:
指标 年度 净利润 每股收益 总资产 收益率 净资产 收益率 EVA 经济增加值
2001
2002 增长率
102887744
230657385 124.18%
0.1029
0.2307 124.20%
0.0135
0.0268 98.52%
0.0282
0.0636 125.53%
-79370289
81074300 202.15%
EVA =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EVA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一)投资

1. EVA对投资决策过程的影响
优化投资决策指标; 明确投资决策步骤

2. EVA对投资决策效果的影响
引入资本成本理念,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标准; 鼓励管理层根据需要对战略性支出进行调整,实现资源的 优化配置; 评价贯穿于投资项目全过程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3
EVA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5)高比例现金分红,重视对股东的回报 EVA思想下,现金余额及消极投资都必须计算资金成本,储存现金 的成本被大大提高,这无疑影响了青岛啤酒的股利分配政策。从青岛啤 酒的股利分配情况看,为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保证公司股东的利 益,青岛啤酒自2001年来每年的分红有递增的趋势,且多选择派息的方 式,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属难得。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并购重组资料文档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并购重组资料文档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一、并购背景经过 20 世纪 90 年代产量的扩张后,2000 年中国啤酒的年产量突破 2000 万吨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啤酒产销国,并以每年 5%的速度增长。

然而,由于过去中国地域辽阔但缺乏高效的交通系统和运输设备,啤酒市场因此是惊人的零散。

全国大约有 500 家左右的啤酒厂,并且当地品牌基本上都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尽管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2021 年的产量达到了 250 万吨,销售额 5.7 亿美元,但仍只占这个市场 11%的份额。

而欧美国家多是两三个企业的产量就占总量的 70%到 80%,如美国第一大啤酒企业Anheuser-Busch 年产量就占全国总量的 48%,第二大企业年产量占总量的 22%。

青啤的对手,排行老二的燕京啤酒和排行老三的华润啤酒两者共占有 15%的市场份额。

青啤现在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这 11%的市场份额,还是在短短 5 年时间里共斥资 1.2 亿美元,收购了 40 余家较小的啤酒厂后的结果。

1996 年青啤的市场份额只有 2%。

二、并购历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 1903 年,由当时的德国商人酿造,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

1993 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共募集了 7.87 亿人民币,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备受注目。

上市之后,青啤集团凭借政策、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大名牌”战略,坚持走“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道路,在中国啤酒业掀起并购浪潮。

至此,青啤并购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拿下附近 3 个小厂,作为提高产量的基地,并依靠上市的资金实力,分别进行了内部的技术改造,生产线扩张,仓库大规模扩建等工作。

而 1995 至 1997 年的盲目产量扩张,使青啤走入低谷。

1999 年,青啤进入购并高峰期。

在连续拿下北京的五星、三环,陕西的汉斯、渭南、汉中等6 个企业后,2000 年 7 月收购廊坊啤酒厂,8 月初收购上海嘉士伯,8 月 18 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又拿出 2250 万美元,成立了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筹资管理案例1

筹资管理案例1

案例一:筹资管理——青岛啤酒的筹资策略【资料】2001年2月5日至20日,青岛啤酒公司上网定价增发社会公众公司普通A股1亿股,每股7.87股,筹集资金净额为7.59元。

筹额效率较高,其筹资主要投向收购部分异地中外合资啤酒生产企业的外方投资者权,以及对公司全资厂和控股子公司实施技术改造等,由此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2001年6月,青岛啤酒股份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作出了关于授权公司董事分于公司下次年会前最多可购回公司发行在外的境外上市外资股10%的特别决议。

公司董事会计划回购H股股份的10%,即3468.5万股,虽然这样做将会导致公司注册资本的减少,但是当时H股股价接近于每股净资产值,若按每股净资产值2.36元计算,两地市场存在明显套利空间,仅仅花去了8185.66万元,却可以缩减股本比例3.46%,而且可以在原来预测的基础上增加每股盈利。

把这与公司2月5日至20日增发的1亿股A股事件联系起来分析,可以看出,回购H股和增发A股进行捆绑式操作,是公司的一种筹资策略组合,这样股本扩张的“一增一缩”,使得青岛啤酒股份公司的股本仅扩大约3.43%,但募集资金却增加了将近7亿元,其融资效果十分明显,这种捆绑式筹资策略值得关注。

【要求】:青岛啤酒股份公司采取这种筹资策略的动因及作用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财务效果?【案例分析】:(一)增发新股的动因1、融通资金,持续发展。

从资本运作角度出发,上市公司为了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寻找并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企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上市公司通过配股筹资面临着困境,其主要原因是拥有绝大多数股份的国有股持在者普通资金匮乏,无货币资金参与配股,难以满足上市公司(特别是大股东)筹资的要求;再加上国家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缺乏一个畅通的流通转让渠道,其参与配股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放弃配股,又会使国在法人处于不利的投资地位,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因此,需增发新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主要融 资手段,在美国 证券融资占到外 部融资的55% 以上,分为首发 和再发,再发又 分为配股和增发 。
融资成本的比较
相关成本
股票融资
股息率,股票发 行的交易成本, 股利支付的的税
收成本
所占募集资金 比率
2.42%
债务融资
主要是利息率,如一年 期、三年期的借款利率 分别是5.85%和5.94%, 还有破产威胁和到期还 本付息的硬性约束。
2、案例回顾
2.1 事件背景
2019
急速扩张
2019年到2019三年时间并购了近40家企业,除美国思科公司外,青啤的
并购案世界少见。截止至2000年底,青啤公司下属的啤酒生产企业总数已达 42个,总生产能力已经超过300万吨。
扩张所带来的问题
1
由排外心理所导 致的当地市场阻 力——品牌的融 入
彭作义
2.2 知识链接
筹资
Who?
How?
一般筹资顺序
内部融资
符合企业制度发 展规律,成本小 。但受到企业盈 利能力的制约, 需要长期积累, 短期内融资效果 不明显,融资比 例低。
债务融资
外源融资的的主 要形式,短期融 资中银行到款仍 是首选。但金融 监管力度的日趋 加强使得贷款比 较困难。
股票融资
5.85% (利息率的最
小值)
1.股票融资成 本比较低
2.股权结构不 合理(股票种类
过多,股权高度集 中且受限制不能流 通)
偏好股票融资
青岛啤酒的增发与回购
2019年2月5日至20日,青岛啤酒公司上
1.
网定价增发社会公众公司普通A股1亿股,
每股7.87元,筹集资金净额为7.59元。
2.
2019年6月,青岛啤酒股份公司董事会计 划回购H股股份的10%,即3468.5万股。
3.回购H股和增发A股进行捆绑式的筹资,形 成股本扩张的“一增一缩”,使得青岛啤酒 股份公司的股本仅扩大约3.43%,但募集资 金却增加了将近7亿元,其融资效果十分明 显。
企业价值与股权结构方面
调整了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设计极不合理,非 流通股份占绝对控制地位,通过增发社会公众股和回购非流通股, 可以大大降低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同时以满足国家绝对控制和相 对控制企业的目的,有利于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结构。
公司荣誉
✓ 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 20世纪80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 ✓ 1991年、1993年、2019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 金奖; ✓ 2019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19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 68位; ✓ 2019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19年(首届)和2019年(第二届) 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 2009年,青岛啤酒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项奖——2009年度董 事会奖”、“世界品牌500强”等诸多荣誉,并第七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 业”殊荣; ✓ 2019年,青岛啤酒第五次登榜《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2
兼并带来的企业 文化的冲突问题
3
强大的资金压力 接踵而至
“加快资本运作,选择适当的时机回购H股和 增发A股,为公司发展募集资金,调整股本结 构,维护在资本市场的形象。”
—— 彭作义在青岛啤酒公司2000年总结表彰大会 上的讲话
“去年是青啤做大的高峰,今年是做强的开始。”
——彭作义2019年3月面对媒体的讲话
青岛啤酒筹资策略案例分析
财管0801 第9小组
目录
公司概况 案例回顾与分析
总结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类型:国有上市公司 总部地点:中国青岛
成立时间:1903年 产品:青岛啤酒、山水啤酒等
1.2 发展历程
➢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 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 份公司。 ➢ 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工厂 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青岛啤酒变为国有。 ➢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 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 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 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 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 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 战略布局。
提高了公司每股的收益并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价值,有利于实现企业 价值最大化。股份公司的每股盈余是衡量公司管理当局经营业绩的 重要标准。通过筹资组合扩大了企业经营规模,培育了公司新的利 润增长点,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总结与思考
1.多元化、多样化的筹资策略。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而在具有中 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中,企业更需 要对自己的筹资策略进行不断创 新。在尚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中, 企业要能够对自身情况进行定位 和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充分利 用各种融资工具,达到优势互补, 从而提高融资效率。
增发与回购的效用——资金方面
1.增发犹如雪中送炭,不仅缓解了公司的财 务压力,更是其继续扩张的重要保证,增发 资金主要用于收购三家外资啤酒企业。
2.通过股份回购缩减了公司股本总额,两方 面都对增加每股盈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结果大大增加了每股收益,吸引市场投资 者作出积极的反映,推动股价的大幅上扬, 在投资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
➢ 2019年8月11日,青岛啤酒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19国内啤酒赞助商。 ➢ 2009年4月30日百威英博以每股19.78港元,向日本朝日啤酒出售青岛啤酒 19.9%权益,套现6.665亿美元(折合港币51.69亿元) 这是日本公司首次成为中 国大公司的大股东。 ➢ 青啤公司2019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万千升,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 务收入人民币196.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5.2亿元,同比 增长21.6%。继续保持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销售收入增长大于销量增长 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