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简介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囚歌》叶挺生平简介

叶挺生平简介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洵,字希夷,中国广东惠阳秋长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明志。
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
1914年12月,叶挺到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攻读军事知识。
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9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福建漳州加入建国粤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0年,孙中山命令建国粤军攻打桂系军阀莫荣新,黄皮径战役,叶挺一举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声名大振。
同年十月就任工兵营副营长。
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部队炮轰总统府,叶挺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9月,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后任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团长,1926年1月中旬参加国民革命军进击海南岛的行动,由于第四军军长李济深于五月电令第四军第十二师参加北伐,并命令张发奎派叶挺的第三十四团先行开拨,因此将三十四团改编为第四军独立团,向湖南开拨。
1926年5月,率部北伐,担任先遣队,从肇庆、新会出发,向湖南前线挺进,讨伐吴佩孚。
6月5日,独立团经过两天的战斗,攻占湖南攸县城,7月3日,从海南赶来的独立团所属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部及三十五、三十六团与其在攸县会合成完整的十二师,此后参加了如下战斗,7月20日攻占浏阳。
8月,攻占湖北咸宁汀泗桥。
叶挺简介

叶挺
叶挺,原名叶为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
要领导者之一,是享誉世界的政治家、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
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
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
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
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拒绝了
蒋介石的威逼利诱;抗战胜利之后,获救出狱的他后被中国共
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在与家人回延安的路上
不幸遇难。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囚歌

链 接
我感受:
假如你叶挺,中华民族正在危急存亡之 秋,而国民党却把枪口对准了积极抗日 的革命人士,对准了我们自己国人,战 友和革命志士都倒下了,你也被关进监 狱了,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伤心、失望、痛苦、气愤„„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问题一:
为什么用“进出”、“门”来形容人,用“爬出”、 “洞”来形容狗?
答:因为人比狗有尊严,有气节。
问题二:
监狱里真的有狗吗?文中的”狗“指的什么?那文中的 “人”指的什么?
答: “狗”指的是放弃了尊严和信念的叛徒。
有气节、尊严、有坚定信念、永不低头的共产党员。
问题三: 把叛徒比作狗,体现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答:骄傲、阴险、狰狞
我思考:
反动派会用什么手段来引 诱共产党员? 通过这些手段,我感受到 了„„
第二诗节: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问题六:
文中的两个“自由”意思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么两 个“自由” 的区别是什么? 答:两个“自由”不一样。 第一个“自由”是国民党反动派给的“自由”,是叛变 革命,出卖人民和战友得来的人身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第二个“自由”是革命胜利,人民当家作主获得了解放, 是诗人向往的真正的自由。
答:蔑视、鄙视、痛恨……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问题四: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尔自由!”这个声音是谁 在叫?为什么用一个叫字?
答:国民党反动派在叫
抗战英雄叶挺生平简介

抗战英雄叶挺生平简介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著名的抗战英雄。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叶挺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叶挺,生于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逝世,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叶挺与李秀文关系叶挺与李秀文二人是夫妻,叶挺是中国抗战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一生对中华民族贡献卓越。
叶挺李秀人二人结识很早,在李秀文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二人就认识了,并于1925年结婚。
李秀文是澳门的一个士绅家庭的女儿,家庭很富裕。
李秀文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叶挺已经在孙中山大总统警卫团的第二营担任营长了,李秀文就读于执信女子中学,这个中学很是有名,因为是孙中山在1921年为纪念朱执信先生人亲手创办的具有纪念意义和示范意义的学校,当时的李秀文是该学校的“校花”,可见,李秀文还是很漂亮的。
因为李秀文的爸爸李少村和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上任职的宪兵部队的司令李章达是好朋友,而叶挺又是李章达的好朋友,所以李章达成了叶挺和李秀文的月老,为二人牵针引线,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二人感情日渐深厚。
1924年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叶挺被派遣去苏联学习,但是当时也挺和李秀文又正在热恋的阶段,于是叶挺在去苏联前便向李秀文求婚了,李秀文虽然心里满是欢喜,但还是矜持地跟叶挺说,自己要回家问问老爸老妈,刘秀文的父亲认为婚姻要作为鼓舞彼此前进的动力,说白了就是刘秀文的父亲想等到叶挺做到团长的时候再风风光光的嫁女儿。
囚歌

叶 挺
叶挺简介: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 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 家,抗日战争中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 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囚禁在重庆歌乐 山渣滓洞集中营时,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 利诱,用铅笔在牢房墙壁上写出了著名的 《囚歌》以明志。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朗 读 诗 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思考:这一节中,“人”和“狗”指什么? “声音高叫”指谁在高叫?概括这节诗的 主要内容。
国民党反动派引诱意志薄弱者投降。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思考:这节中的“自由”与第一节中的 “自由”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选择的?
第一个: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气节、 尊严,像狗一样的苟活于世。 第二个:是真正的自由,革命胜利了,人民 获得了解放,劳苦大众都能过上幸福自由的 生活。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思考:诗人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出 了怎样的回答? 活着绝不做狗,绝不背叛革命。
《囚歌》课件.ppt23

简介叶挺: 他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早年追随孙中山 参加革命。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屡建 奇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带领“叶 挺独立团”,为第4军赢得“铁军”的 称号。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 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 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 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 叶挺被蒋介石非法扣押,长达五年之久。
自学指导(二) 1、 集体朗读第一节诗歌,边读 边思考:这节诗中的“人”和“狗” 分别指什么?“紧锁”和“敞开” 是一对什么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 么? 2、“一个声音高叫”指谁在高 叫? 3、这里用了对比写法,请说说它的
作用。
人:坚定的革命者。 狗: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一个“紧锁”,一个“敞开”目的是为了 腐蚀革命者的灵魂,消磨革命者的意志, 诱惑革命战士投降。 “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声音。 对比更能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对 革命者的敬佩和崇敬,对叛徒的憎恨、厌 恶。
(有信心达标吗?)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 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 出!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 前一个“自由”—— 出卖革命,充当叛徒, 不是真正的自由。
•后一个“自由”—— 革命胜利了,人民当 家作主,获得了真正 的自由。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这是中国共产 党员夏明翰在 被国民党反动 派杀害前,写 的一首气壮山 河的就义诗.
谨记于心!
捍卫尊严,重于泰山,勿严失。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望珍惜。
自学指导(三) 1、自由读第三节,体会“永生”是 什么意思? 2、“地下的烈火”和“活棺材”分 别指什么? 3、本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囚歌

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我 —— 人的 狗的洞 爬出! 我 望 一 , 的 , 我 一 , 我 !
作品赏析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 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之名句, 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 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然而,他们又 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之间有着 何等的差别?这种诱惑在像诗人这样坚贞的革命者面前,起不了任何 作用。革命者正是因为要为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甘愿抛头 颅,洒热血,即使是身陷牢狱,也义无返顾。现在虽然失去了人身的 自由,但如果失去这种“小自由”而能换来更多人的“大自由”,那 有什么可以顾惜的呢!古人说:“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 配谊也。”而诗人正是这样一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堂 堂正正的革命志士。他写道:“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 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所以当他面临着“自由”和“囚禁” 的选择时,为了保持一个“人”的尊严,为了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革 命气节,他宁可选择“囚禁”。 诗人伟大的人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 体现。
《囚歌》是叶挺送郭沫若寿礼 囚歌》
• 2009年11月24日,从深圳飞抵重庆参加 “11.27”60周年纪念活动的叶挺将军四子叶华明, 首次披露《囚歌》是叶挺在渣滓洞监狱时送给郭 沫若的寿礼。 • 叶挺有9名子女,7男2女。叶华明时年75岁, 是改革开放中风靡全国的科技领军人物之一,曾 任深圳先科集团董事长,乃先科之父。 • 叶挺与郭沫若结识很早,北伐时期,郭沫若 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行营秘书长等职;叶挺 则是一战成名的“铁军”独立团团长。战争的紧 张和残酷,使郭沫若与叶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谊。
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叶挺精神永放光芒秋长中学八年级(1)班班主任:吕洁莹活动目的:通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岩精神。
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红岩精神(以叶挺为代表)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书籍,做好充分准备。
参加人员:秋长中学八年级(1)班师生参与参加人数59人活动过程:甲:尊敬的各位领导乙:老师、同学们合:大家好!对你们的光临指导,我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甲:1985年10月,邓颖超同志重返重庆时,激动地写道:“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乙:1991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特地参观了红岩村纪念馆,挥笔写下“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的题词。
甲:1996年的红岩图片展,在全国引起空前轰动,参观者络绎不绝。
人们无不为红岩精神所吸引,所感动,所激励,所振奋。
合:今天,我们秋长中学八年级(1)班,将在这里举行“红岩精神永放光芒”主题班会。
甲:现在宣布:合:秋长中学八年级(1)班“红岩精神永放光芒”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甲:红岩先烈在用鲜血和生命为后人争取民主自由的历程中,铸就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乙: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甲: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乙:红岩精神:是革命前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甲:红岩精神: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
合:红岩精神——永放光芒!乙: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红岩精神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的叶挺将军。
第一部分:叶挺简介(一)观看视频《中国将帅——叶挺》乙:像傲霜的红梅一样,江姐用她生命的花朵,引来百花齐放,请听《红梅赞》(三)小合唱、乐器合奏《红梅赞》甲:黎明前的黑暗,怎么也阻挡不了希望的曙光,革命胜利了,狱中也得到了消息。
乙:看:女牢里正在绣红旗呢!(四)舞蹈《绣红旗》二、红岩精神激励我成长甲:先烈们不朽的英灵,让我们深受启迪,也更意识到身上肩负的重担,请大家听一听同学们的心声吧!(一)观《红岩》有感乙: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挺简介
叶挺
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
1925年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
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
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
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
----------------------------
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
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
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次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
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
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
在中国革命的转变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5月,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初,日军五千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将敌击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多次交涉没.
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获释,第二天,他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
4月8日,他后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
儿杨眉和幼子阿九。
噩耗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朱德提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
”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注释〕①这首诗写在囚禁叶挺同志的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
家庭
1925年,叶挺与李秀文结婚。
长子叶正大
二子叶正明
三子叶华明
四子叶正光,媳董桂芝。
八子叶启光
女儿叶剑眉
孙子叶大鹰,著名导演,作品《大喘气》、《红樱桃》,《红色恋人》。
并在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中扮演“爸爸”一角。
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
恩施市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位于叶挺路112号,
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
它是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筹资21万元,于原址处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1992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后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