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将军牺牲后的一些事

合集下载

【党史故事】叶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

【党史故事】叶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

【党史故事】叶挺:“头可断,⾎可流,志不可屈!”故事给⼈以智慧,故事给⼈启迪。

包头市教育局推出【党史故事】专栏,回顾⾰命历史,铭记⾰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英雄先辈的光荣事迹,真正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落到实处,增强⾼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凝聚起⾼质量发展的精神⼒量。

头可断,⾎可流,志不可屈!叶挺叶挺在他的⾰命⽣涯中经历过胜利、失败、曲解、囚牢等各种考验,但他始终坚信党,坚信组织,以顾全⼤局、忍辱负重的精神坚守着⾃⼰的理想。

皖南事变后,叶挺坐了五年监牢。

叶挺在江西上饶集中营关押时,顾祝同奉蒋介⽯之命,多次“宴请”叶挺,并劝诱叶挺“归顺”。

叶挺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争。

有⼀次,顾祝同装出⼀副关⼼的⾯孔说:“你不是共产党员,何苦代⼈家受苦,不如投靠中央(指蒋介⽯),不但可以不死,⽽且有官做呢!”叶挺鄙视地⼀笑,泰然地说:“新四军是⼈民的抗⽇军队,共产党是⼈民的抗⽇党派,我是新四军的军长,我始终负责到底。

要打要杀,皆由你们,要我屈服不可能。

”顾祝同⽆可奈何,只得草草收场。

之后,顾再次“宴请”叶挺,说蒋介⽯很关⼼他,只要他说⼀句皖南事变是共产党挑起的,就可“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相屈,合作抗⽇”。

叶挺听后⾮常⽓愤,他拍着桌⼦痛斥道:“请你们把这⼀套收起来吧!今⽇是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我叶挺⼀向⼒主抗⽇,别⽆他念。

可是你们却反复⽆常,不顾国共合作⼀致抗⽇的诺⾔,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陷害新四军,‘合作抗⽇’这四个字,亏你说得出⼝!”“叶挺头可断,⾎可流,志不可屈!”说罢,他拂袖⽽去。

在关押期间,叶挺通过各种途径传送条⼦给同志们,告诫⼤家要牢记党的教导,要为国家民族利益⽽⽃争,不要辜负党的培育。

铁窗的囚笼只能困住叶挺的⾏动,却摧折不了叶挺的伟⼤理想。

在囚牢期间,⽆论是“上饶宴请”,还是“蒋介⽯的封官”,还是“⾻⾁情的感化”,都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志向。

叶挺的⼼始终如⼀地向着⾰命,向着党!1942年叶挺被囚于“中美合作所”红炉⼚蒋家院⼦囚室时,有⼀次,⼀个军统特务头⼦问他:“你出狱的第⼀件事是做什么?”他毫不掩饰地说:“我若能出去,第⼀件事就是要求恢复共产党员的资格!”1943年春,叶挺被囚居于湖北恩施期间,我地下⼯作者秘密转送来周恩来给他的信。

叶挺:铁骨铮铮戎马一生

叶挺:铁骨铮铮戎马一生

“建党百年”特别策划\热点素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ZUOWENYUKAOSHI 67叶挺:铁骨铮铮 戎马一生在山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二号牢房墙壁上,有叶挺将军被囚禁在这里时写的一首诗。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首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

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从少年时代起,他就目睹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压迫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

在革命先辈的精神影响和进步教师的启蒙下,叶挺读了许多宣传革命民主主义的书刊,很早就萌生了爱国主义思想,立下了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远大志向。

辛亥革命以后,叶挺受革命潮流的影响,报考军事学校,立意走强兵救国之路。

军校毕业后,他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

陈炯明叛变和南北军阀混战,使他对旧军队颇为不满,萌发了创造新型军队的思想。

1924年夏天,他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而后又加入红军学校中国班深造,并于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11月21日,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成立,叶挺出任团长。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打先锋,屡建奇功。

他率领部队,攻必克,战必胜,打了许多硬仗、恶仗,名震天下,因此被称为“北伐名将”,其所在的部队也被誉为“铁军”。

北伐战争胜利后,叶挺先后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并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在敌后长江下游指挥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创建了苏南、苏北、皖东、豫皖苏边区等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将军于混乱中临危不惧,率众与数倍于己的对手浴血奋战7昼夜,最后决定以一己换部下,前往谈判时遭无理扣押,被辗转关押于上饶、桂林、恩施、重庆等地。

最新叶挺的英雄事迹700字

最新叶挺的英雄事迹700字

叶挺的英雄事迹700字1940年云岭抗敌,新四军军长叶挺,凭着地利设伏,仅以200兵力,击退日军3000。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写叶挺的英雄事迹的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写叶挺的英雄事迹的作文1叶挺爷爷是我最感动的英雄人物,因为叶爷爷的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不仅让我感动,更重要的是,叶爷爷的那种精神还蕴含着爸爸寄予我的期望和思念……就在今年,妈妈和哥哥先去了外地,爸爸说:“我再留下来陪你几个星期。

”顷刻间,几个星期便过去了,爸爸也马上要走了。

就在爸爸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搂着爸爸,和爸爸一起看了电视剧——《叶挺将军》。

爸爸对我说:“叶挺将军是一位共产党员,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给俘虏了,由于蒋介石看中了他的才华,就千方百计的想劝他归降,曾派过许多人去劝服他,都以小时的同学、同窗好友、朋友的名义去的,可都始终没有改变叶挺将军的那份如熊火般沸腾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雄心壮志。

后来,蒋介石想杀掉他,可是又舍不得,就将他一直关押在牢房里,等着他归降的那一天,可是叶挺将军始终都没有……爸爸也希望你和叶挺将军一样,做一个效忠祖国,效忠人民的人,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一定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一切要为了祖国,明白吗?”“嗯!”我点点头,一把钻进爸爸的怀里,泪水哗哗倾泻而下……知道不久前几天,我们又上了《囚歌》这一课,是叶挺爷爷写的,上面写道: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这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多么热情奋发的一首诗啊!在上这课的时候,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首诗歌写的是叶挺将军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囚禁中,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他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推翻黑暗的旧中国,建立光明的新社会,投身革命,献身革命,不怕坐牢,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豪情壮志。

命运多蹇的叶挺将军

命运多蹇的叶挺将军

叶挺为什么离开新四军俗话说,一山难容两虎。

叶挺和项英都是新四军的军政首脑。

过去一个是江南红军游击队的负责人;一个是中共两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现在叶挺是新四军军长;项英是副军长。

按惯例,在行政上叶挺应该领导项英。

可新四军是中共的武装部队,中共有一条原则是“党指挥枪”。

项英是中共东南分局书记和中央军委分会主席,理应对新四军进行领导,也就是说从党的角度看,项英应该领导暂时“在党的组织外”的叶挺。

就是这么一层微妙的关系,加之他们的性格、爱好、经历的不同,两位新四军领导人在后来的相处中总是磕磕碰碰,直至叶挺两次出走,四次辞呈,项英也向党中央三请罢官。

叶挺与项英的不同之处不少,明显的是两人的性格不同。

叶挺性格刚毅,受不起委屈;项英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相容性较差。

但两人关键的不同之处是:首先他们的战略思想不同。

叶挺认为,中央东进北上的战略思想无比正确。

挺进敌后,独立自主地发展游击战争,千方百计招兵买马,迅速壮大自己,是富有胆识的战略决策,应该尽快执行。

项英却坚持株守皖南,怕新四军深入敌后,无山地依托,难以生存发展,同时他怕“东进北上”后新四军打破了国民党的限制,发展抗日力量,得罪了国民党。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对国民党、蒋介石加紧迫害新四军的种种阴谋毫无察觉,一再迁就退让。

他把许多同志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自筹武器、经费,迅速发展部队的正确做法,说成是破坏统一战线,是“人、枪、款主义”。

一个习惯打游击战,打不了就走;一个主张既要坚持游击战,又要注重运动战。

一个出身于产业工人,一个出身于正式的军官学校。

其次是组织形式上的不同。

叶挺不是党员,更不是党委领导成员,党的重要文件他不能看,党内的重要报告他不能听,有关党的军事重要会议他不能参加;项英是书记,根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新四军的一切军政大事,基本上由项英说了算。

军政大权掌握在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手里。

叶挺虽然是新四军的一军之长,但是反而成了项英的副手,处在“客卿”或统战对象的地位。

叶挺的故事

叶挺的故事

叶挺的故事篇一:铁军军长叶挺铁军军长—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是一首诗,一首悲壮的著名诗篇——,是叶挺在囚室里写下的。

用现在还比较流行的话来说算的上是海归,是泡过“洋水”的人物。

在没去国外前他已经是个大人物了。

1988年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究其一生,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带领的独立团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以明志;抗战胜利后,叶挺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他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叶挺作为军人,北伐期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都有参与,1927年8月1日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

起义军进入潮汕地区,在寡不敌众而遭失败的情况下,叶挺等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了香港。

1927年12月11日从香港回到广州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领导广州起义。

后来起义失败,辗转再次到了当时的苏联,一个他留学学习的地方,在苏联的留学学习逐渐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叶挺是在孙中山和廖仲恺以及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的支持下付诸实践的派赴苏联留学的第一名国民党军人,也是班里唯一的非共产党人。

在这之前,即叶挺认识其后来的夫人李秀文后,渐渐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渐生了去苏联留学的愿望,并在那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并在1924年底,叶挺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叶挺与皖南事变

叶挺与皖南事变
挺 非 议 过 ; 叶 挺 对 项 英 有 高 度 的评
价 ,在 1 4 年 得 知 项 英 遇 难 后 ,也 91
自 皓 电 发 出 , 到 次 年 1 4日 , 月 新 四 军 决 定 迁 移 , 国 、共 双 方 唇 枪
舌 战 , 电 报 文 告 往 来 频 繁 , 暗 地 里
国 民 党 调 兵 遣 将 、暗 布 刀 枪 ,共 产
新 四军 在 苏 皖 各 省 多 次 与 日军 作 战 .表 现 英 勇 .受 到 蒋 介 石 及 白 崇 禧 的 嘉
奖 但 是 .这 其 中 由 叶 挺
直 接 指 挥 的 只 有 1 4 年 第 90 二 次 反 扫 荡 战 役 。 战 役 开
13 7年 1 9 2月 . 四军部 分领 导 人在 汉 口合影 。自 新
蒋 介 石 约周 恩来 谈 话 ,信 誓旦 旦 地
说 : “ 要 你 们 说 出一 条 北 上 的 路 , 只
我 可担 保 绝 对 不 会 妨 碍 你 们 通 过 。
只要 你 们 肯 开 过 河 北 ,我 担 保 至 1 月
_
鎏 另 眼 看 名 人
底 ,绝 不 进 兵 。 同 一 天 ,毛 泽 东 、 ” 朱 德 电 令 项 英 在 移 动 前 销 毁 一 切 机
江 i文史 压 J NHA EsI I GUI H A WN
叶挺 与皖南事变
张 秀玉
1 薹 9
成 为 新 四军 真 正 的军 事 首 领 ,是 在 1 月 8日晚 项 英 从 大 部 队 离 开 后 。 随 后 ,叶 挺 指 挥 了惨 烈 的 突 围 战 。 1 月
1 4日 ,突 围 失 败 , 叶 挺 被 俘 。 叶 挺 的 牢 狱 生 活 从 14 年 一 直 到 14 年 3 91 96 月 。被 释 放 的 叶 挺 由重 庆 去 延 安 时 ,

叶挺的英雄事迹700字

叶挺的英雄事迹700字

叶挺的英雄事迹700字1940年云岭抗敌,新四军军长叶挺,凭着地利设伏,仅以200兵力,击退日军3000。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写叶挺的英雄事迹的作文,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写叶挺的英雄事迹的作文1叶挺爷爷是我最感动的英雄人物,因为叶爷爷的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不仅让我感动,更重要的是,叶爷爷的那种精神还蕴含着爸爸寄予我的期望和思念……就在今年,妈妈和哥哥先去了外地,爸爸说:“我再留下来陪你几个星期。

”顷刻间,几个星期便过去了,爸爸也马上要走了。

就在爸爸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搂着爸爸,和爸爸一起看了电视剧——《叶挺将军》。

爸爸对我说:“叶挺将军是一位共产党员,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给俘虏了,由于蒋介石看中了他的才华,就千方百计的想劝他归降,曾派过许多人去劝服他,都以小时的同学、同窗好友、朋友的名义去的,可都始终没有改变叶挺将军的那份如熊火般沸腾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雄心壮志。

后来,蒋介石想杀掉他,可是又舍不得,就将他一直关押在牢房里,等着他归降的那一天,可是叶挺将军始终都没有……爸爸也希望你和叶挺将军一样,做一个效忠祖国,效忠人民的人,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一定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一切要为了祖国,明白吗?”“嗯!”我点点头,一把钻进爸爸的怀里,泪水哗哗倾泻而下……知道不久前几天,我们又上了《囚歌》这一课,是叶挺爷爷写的,上面写道: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这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多么热情奋发的一首诗啊!在上这课的时候,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首诗歌写的是叶挺将军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囚禁中,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他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推翻黑暗的旧中国,建立光明的新社会,投身革命,献身革命,不怕坐牢,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豪情壮志。

叶挺的英雄事迹800字左右

叶挺的英雄事迹800字左右

叶挺的英雄事迹800字左右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从此,中国的命运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吃饱饭了!中国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今天wtt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叶挺的英雄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wtt一起来看看吧!叶挺的英雄事迹篇1让我感动的是一名将军,他的别名是叶洵字希夷,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信仰是共产主义,他就是叶挺。

叶挺出生于农民家庭,7岁入小学读书,1911年入惠州府立蚕业学院,1914年12月叶挺到河北陆军第二预备学院攻读军事。

1918年,经他努力学习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院。

1919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福建加入建国粤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共产党。

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40年,皖南事变,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附属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伏击,新四军奋战7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

他在牢中写下了令人振奋的诗《囚歌》,当中把叛徒比作狗,写出某一天他将与国民党反动派同归于尽的思想,表达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与叛徒的痛恨。

叶挺将军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坚持信仰与真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者我,我相信他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叶挺的英雄事迹篇2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三天。

国庆节当然要去一些有关国庆有纪念的景物观赏一下。

我和家人就来到了北伐将军叶挺的纪念馆。

它座落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的一个小山村,也就是叶挺将军的故居,那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

进门就可以看见一个用石头刻成的大书,上面刻着“北伐名将,抗日英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挺将军牺牲后的一些事叶挺将军牺牲后的一些事一、叶挺空难事件真相。

1946年4月8日,出席重庆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为了向中共中央汇报请示和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进步教育家黄齐生等冒着恶劣天气飞返延安,同机的还有八路军军官李绍华、彭踊左、魏万吉、赵登俊、高琼和叶挺夫人李秀文及其子阿九、其女扬眉以及4名美军驾驶人员。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等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在重庆举行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与国民党进行的和平谈判后,与叶挺、邓发一起乘飞机返回延安准备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途中,因气候恶劣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失事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4月19日延安3万多群众在延安机场举行隆重追悼大会。

毛泽东亲笔写下“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和《向“四八”烈士致哀》的悼词。

这是为“四八”烈士送葬行列。

1998年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对“四八”坠机事件的回忆》,作者是顾逸之。

顾逸之早年在周恩来、李克农领导下工作,1946年“四八”空难期间,他在晋绥公安总局工作。

“四八空难”发生后,他奉命到现场负责实地调查和后事处理。

他给中央详细报告了事发现场的情况,在给党中央的书面报告中,他提出了一些难以解释的疑问:第一,飞机确实是在黑茶山失事的不是在空中坠毁的,因为飞机撞上黑茶山侧峰巨石上面的撞痕非常清楚明显,飞机是在撞山后才爆炸起火的。

第二,从4月8日当天黑茶山地区天气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那天飞机到黑茶山时天上云雾很浓,驾驶人员很可能是在这种浓云密布雨雪交加的天气中,因能见度太差而撞山失事的,如果飞机再飞高一点也不会撞上巨石了。

第三,从我们对飞机出事现场的反复搜查结果来看,一直没有发现有人为制造爆炸的可疑迹象。

第四,这架飞机本来是在西安机场降落加油,稍事停留后才起飞来延安的。

西安到延安是一直向北飞行的为什么飞到东北方向,竟然飞到黄河以东的黑茶山来了呢?当时在飞机残骸中还发现一份迷失方向的电报稿,但当时西安北上沿途及延安的天气并不坏,美方的机长又是佩戴有飞虎臂章的老练的飞行员,不可能发生如此低级的失误。

各方表明,必定是是国民党特务在仪表上做了手脚导致电讯中断、仪表失灵,迷失航向。

但是当时苦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党中央为促成国共合作,表现了极大的真诚以争取和平谈判能够顺利进行,不留给国民党留下借口,在新华社当时发布的消息中说“想系在浓雾中撞山失事的”。

而“四八”空难的真相也就长期的成为一个鲜为人知的谜。

“四八”空难的事实真相是什么样的呢?当时亲自参加密谋的军统特务、已经隐居台湾多年杜吉堂在临死之前终于道明了真相,让此事大白于天下。

在1945年国共商国是的时候,国民党反动当局没有诚意不仅在军事上破坏合作,而且在各个领域派了大量的特务破坏我党开展工作。

1946年4月,我党将博古、叶挺等一些重要的人物从重庆送往延安,而这次转移却被国民党的军统特务盯上了。

王平虎,是当时国民党空军调度科科长,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安插在空军中的眼线,在他接到上面的通知派出飞机后,知道了乘坐飞机的有共产党举足轻重的人物,马上电话通知远在南京的顶头上司。

国民党当局得知这次飞行有我党重要的领导人物,为了破坏我党的工作,打破国共两党谈判的和谐氛围,制造事端以麻痹我党的谈判,于是军统特务就对这次飞行进行了精密的暗杀行动。

军统的头目直接找到当时在中美特别合作所特工队队长杜吉堂,杜吉堂知道这次暗杀行动的重要性,其对象都是中共高级领导干部,因此也十分慎重。

他找到其下属有关特务骨干,商议如何使这次行动做的漂亮又不容易被察觉。

其中有个略懂飞机构造的特务就说:破坏飞机的飞行仪表,使飞机迷航自然会坠落,岂不是万全之策。

于是这帮罪恶的黑手,开始了他们的罪恶之旅。

首先,他们找到在调度科任科长的王平虎,查到所担任飞行任务的C-47运输机的飞行记录和档案材料,同时让王平虎安排人员在飞机飞行前的例行检查中做手脚。

杜吉堂找到了其手下的特务懂得机修业务的杨耀武让其假装成机修人员,混到检修的队伍里,在检修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在飞机的高度表和磁罗表反面放了磁铁。

4月8日,飞机上午准时飞离了重庆,首先要飞到西安进行加油和休息。

在重庆飞西安的途中天空下起了小雨,尽管有着3000小时飞行时间美国飞虎队飞行员觉察到稍许异样,但并没有多大的障碍,其实当时飞机飞行的高度有偏低的。

在西安休息加油后,飞机继续向延安方向飞去。

而此时的天空下起了冰雹并刮起了大风,严重的影响到了飞行,在这种情况下杨耀武放的磁铁开始发挥更大地作用了。

导航系统首先失去了作用,使飞行处于迷航状态,飞行方向不能得到保证,本来从西安飞延安应该是一直向北飞行,可是飞机却飞向了东北方向,向山西兴县飞去,甚至飞到了黄河以东的黑茶山,飞机就偏离了航向,可见特务的磁铁发生了作用了。

而当时的情况是黑茶山地区山上在下雪,山下面下雨能见度比较低,但是,黑茶山高度才2000多米,C-47运输机的正常飞行高度在6000米以上,作为一个资深的飞行员,也不太可能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可见,在高度表上的磁铁也发挥了作用。

就这样,搭载我党我军众多高级领导的C-47在一个特意的阴谋安排下发生了事故,多年来其真相鲜为人知。

二、叶挺下属军官的最后结局。

1925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在肇庆独立成立了一支虽然在建制上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却完全由中共独立领导的军队。

它就是由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的2000余人的第四军独立团。

1926年5月,它从肇庆出发,经过广州,开始了前期的北伐作战。

从那时起,在一年的时间内,以2000余将士的血肉之躯,开创了自己的辉煌业绩。

出韶关,首战汝城,攻克平江,拔除北伐大军北进咽喉门户的守敌据点,让天险,高山大江萦绕的汀泗桥,贺胜桥成为吴佩孚北洋大军的坟墓,敞开了通向武汉三镇的大门。

并在会同友军二次攻打武昌的战役中率先突破敌军重兵防守的武昌通湘门,让北洋名将刘玉春魂飞天外,闻风丧胆。

独立团也由是成就了自己在北伐中铁军的不朽声名。

武昌战后,武汉各界民众收敛了铁军阵亡将士的遗骸,把他们葬之于青山之下,并立碑曰:“无产阶级的牺牲者,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

”这一高度概括,不但写就了铁军将士为了理想,民主和自由解放,祖国统一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也从另一个角度概括了“一将成名万骨枯”的真理。

铁军从这时起,走上了辉煌的顶点,但也如那清秋的午后艳阳,在灿烂之后,逐渐黯淡了光辉,成为历史永远的过去……1926年9月5日,武昌城下,黄埔一期生铁军第一营营长曹渊率领敢死队向城头发起了攻击。

一代战将在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终于和他的战友们倒在了武昌城下,近一营人的敢死队,仅以八人生还。

周子昆为连长的骨干连队原来编制九十八人,攻破武昌也只剩下了三十二名。

整个武昌一役,铁军阵亡将士几近两千。

但这只是铁军在走向辉煌时的必要牺牲。

从那以后,大革命失败,活着的铁军将士背负着时代的使命,在铁血铸成的崎岖坎坷道路上继续着艰难跋涉的历程。

但历史却很吝啬地不曾续写他们的辉煌,留下的只是尸骨,鲜血,死不瞑目的遗憾和惆怅。

除了上将周士第外,曾经写出辉煌战史的那位一代战将,最后也以出逃摔死,结束了这段悲壮、惨烈、沉重、终趋暗淡的历史。

武昌一役后,铁军升格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参加了南昌起义,一部在南下潮汕时战死,或散逸各地成为工农武装斗争的骨干;一部随朱德参加湘南起义,失败后上了井冈山。

除了个别人,大多开始了他们作为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历程。

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不堪屈辱罪责,出走欧洲。

抗战时回国,以民主人士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名义上的新四军军长,被借用了战将威名却没有实际的统兵之权,在困境中纵使三头六臂,即无力自救,也无力救人,只能作为政治和权术的殉葬品,“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

代团长,参谋长周士第,海南琼海人,黄埔一期,1924年入党。

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长。

南昌起义时任二十五师师长。

后转战各地从事革命,策动福建事变。

以军委干部团上干队队长职随军长征,任十五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

八路军一二零师参谋长。

解放军十八兵团司令兼政委。

一营长、团参谋长卢德铭,四川宜宾人,黄埔军校二期毕业,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后任职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率全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

任职起义部队总指挥,文家市会师后,支持毛泽东进军井冈山。

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

1927年9月23日,在江西萍乡芦溪作战中牺牲。

二营长,团参谋长许继慎,安徽学生总会常务委员兼联络部长,1924年春入黄埔第一期,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5月在讨伐湖北叛军夏斗寅部时负伤,伤愈到上海参加中央军委的工作。

1930年到鄂豫皖,担任红军第一军军长。

1931年4月,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主政鄂豫皖后,任职红四军十一师师长。

稍后,任鄂豫皖军委会皖西分会主席,红四军(一军改编)十二师师长。

在张氏提出“反右倾斗争,改造党的各级领导”的口号,排斥异己,排斥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的斗争中,被假以‘反革命’罪名,于同年十月被处死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三营长毕世悌,朝鲜人,原名金勋,1919年来华。

1921年入云南讲武堂第十六期炮兵科,毕业后任职黄埔军校区队长。

1925年入党,参加北伐。

大革命后,相继参加南昌和广州起义。

“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1932年到中央根据地,参加长征,任以陈赓为团长,宋任穷为政委的军委干部团参谋长。

1936年,以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职东渡黄河作战,于是役牺牲。

营长严子汉,湖北钟祥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考入黄埔军校。

1926年参加北伐。

1927秋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任中共荆钟特区书记。

1928年6月被捕,9月在钟祥西关就义。

排、连、营长周子昆,广西桂林人,1924年参加周士第任队长的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1925年入党,参加北伐。

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营长。

直至福建军区司令员,三十四师师长。

随中央红军长征,任五军团参谋长。

组建新四军时,任副总参谋长兼教导总队队长。

皖南事变时,在溃散隐蔽时,与项英一块,夜间,于岩洞中被军部副官,叛徒刘厚总杀害。

排、连、营长吴光浩,湖北黄陂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

1926年入党,参加北伐。

大革命后,参与领导鄂南和黄麻起义,任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副总指挥兼二路军司令。

1928年4月返回黄麻地区,开辟鄂豫边根据地,任红军十一军军长兼三十一师师长。

1929年5月在罗田滕家堡战斗中牺牲。

孙德清,副营长,安徽寿县人,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

两次东征,并北伐。

南昌起义后,任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团长。

1928年回安徽从事兵运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