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纪念馆

合集下载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最近去了恩施叶挺纪念馆,深受触动。

在馆内的展览里,我仿佛看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一位英勇的将军和他所经历的种种故事。

同时我也意识到,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人们的努力改变的。

在叶挺将军的部分展览里,展示了他曾经统领的红军队伍、颜回连、伍官班以及他所担任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等历史事实。

我被这位红军将领留下生动感人的形象深深吸引。

展览中的照片和字画生动地表现出了叶挺将军的英雄气概,让人仿佛看到了他战斗时波澜壮阔的场景。

他是一名具有丰富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的将领,他所留下的指战员手记、日记以及军事思考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佳作。

在展览中,我发现叶挺的生平经历也是令人感到敬佩的。

他是孤儿出身,年轻时虽然生活艰苦,但仍然用自己的才智逐渐摆脱苦境。

随着深谙武艺的他加入军队,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被誉为“兵器库中的一员”。

在红军抵达陈家坪时,叶挺率领着颜回连和伍官班在战斗中展现英勇无畏的气魄。

在重重困难和危险中,他依然坚定自信地指挥战斗,令敌人闻风丧胆。

他也曾在战斗中顾虑困难重重而产生退缩想法,不过很快就让过去的畏惧烟消云散,在队伍面前挺直胸膛,高呼着“坚决不溃散,不抛弃任何伙伴,舍命拼搏将胜利的火把传到下一员战士手中”的口号,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这些历史,让我为这位将军的英雄事迹所感到钦佩。

除此之外,叶挺的思想和作品也给了我启示。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也是一位有思想有情怀的文化人。

在红军井冈山根据地时,叶挺著白大褂为医生,又在漫长的长征路上,把自己写的《蝉》交给了行军的红军战士通读。

只是这种“煮饭壮胆,做作美文心境”的情感,不光仅是汲取了自身的灵魂力量外,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宝贵记忆。

他的心意与所形成的宣传性文字,不仅鼓舞了队伍士气,也影响和启示了更多的人。

在这次游览中,我感到了叶挺将军和他那段令人敬佩的历史,他在民族诉求坚定刺破了抗命派分裂,他踏群众脚步,在敌后广泛动员,他艰苦卓绝地刻苦锻炼了红军,他引领革命斗争振奋人心。

参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心得体会参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心得体会最近,我有幸参观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叶挺和他的独立团而建立的。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叶挺一生的坎坷和艰辛,也对他的英勇事迹充满了敬佩。

进入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照片和展板。

这些照片上的人物有的是年轻而英俊的军人,有的是英勇而坚毅的解放战士。

他们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透视出敌人的每一个动作。

展板上清晰地记录着叶挺独立团在抗日战争中的战斗历程,每一个战斗任务都被详细地描述了出来。

我看着这些照片和展板,不禁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接着,我们进入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的内部。

这个旧址被精心修复过,并且保留了当年的一些陈设和文物。

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感受到了叶挺和他的战士们当时的艰苦和痛苦。

尤其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小小的办公室。

这个办公室只有几平米,却是叶挺独立团团部的指挥中心。

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内,叶挺和他的团长们曾经谋划过无数次的战斗计划,制定过无数次的战斗战术。

他们用聪明才智和毅力支撑起整个独立团。

叶挺是一个英雄,他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曾在平型关大捷中立下了军功,击退了大批日军。

他曾带领独立团深入日军阵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突击,给日军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他曾凭借一腔热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独立团的战士们。

他们冲锋陷阵,舍生忘死,为了国家的解放而奋斗到底。

许多年过去了,叶挺英勇事迹的影响力依然深远。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还有许多其他的展览和纪念活动。

比如,一个展览展示了叶挺的生平和事迹,向观众介绍了他的家庭背景和军事经历。

还有一个镜像展示了叶挺团部的实际工作环境,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氛围。

此外,还有一些文物和照片展出,用以证明叶挺的真实存在和他的英雄事迹。

参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叶挺的伟大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恩施叶挺纪念馆是我近期参观的一座纪念馆,这次的观后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力量和叶挺先生所带给我们的思考。

当我踏进纪念馆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雕着“恩施叶挺纪念馆”的大型石碑,石碑的边缘镶嵌着白色涂鸦,那是行人们用彩色粉笔描绘的创意图案。

这些图案犹如孩子们童心未泯的涂鸦,给纪念馆增添了一丝活力和温馨。

正如那一行行白色手写字迹所烙印的,这个地方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根据地。

我顺着石碑指示的路线,进入了展厅。

展厅里墙上挂满了叶挺先生的照片和事迹介绍。

叶挺先生在国共合作时期是红军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事迹可以说是在中国革命史上闪亮的一页。

照片上的他始终向我们投来坚定的目光,仿佛在诉说着他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一切。

展厅里还有一个展示他生平事迹的场景,逼真的布景、震撼人心的音效让参观的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

我走在展馆里迷宫般的小道上,耳边回荡着当年战火纷飞的爆炸声,不由地加深了我对那个年代的敬佩和思考。

走到最后,我见到了一面巨大的墙壁,墙壁上的画面仿佛将历史在我面前一一展现。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漫天硝烟的场景,满目的破碎和残酷,但在那片黑暗的背后,是叶挺先生和他的战友们为了信仰和理想所付出的鲜血和牺牲。

离开展馆,我走进了恩施叶挺纪念馆的院子,院子里有一座巍峨的纪念碑,碑上刻着满满的感慨和回忆。

我仔细观察着纪念碑上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呼声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纪念馆的院子里,还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宛如一座绿色的“红色森林”。

这里林木葱绿生机盎然,仿佛是对叶挺先生战斗过的岁月的诠释。

站在这片树林中,我竟无法描述我内心的荡气回肠和对红色精神的敬仰。

恩施叶挺纪念馆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和了解的地方。

通过参观纪念馆,我对叶挺先生及其战友们的英勇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的贡献充满敬意。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幸福和平稳是一代代英雄们之血肉精神的延续。

向叶挺先生和他的战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期盼着我们每个人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真理、勇于担当,为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今天我有幸参观了恩施叶挺纪念馆,这是一个让我深感敬佩和震撼的地方。

恩施叶挺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恩施市,以其独特的陈列和鲜活的历史展示,向我展示了叶挺将军英勇的革命事迹,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红色历史。

进入纪念馆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恩施叶挺纪念馆”五个镶金的大字,给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感觉。

我沿着标识牌一路向前,来到了主展厅。

展厅内布置得非常简洁大方,展示着叶挺将军的生平经历和革命事迹。

干净整洁的展板上,陈列着叶挺将军的照片、手迹、战士服装等珍贵文物,使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叶挺将军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是红军精神的杰出代表。

他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跟随党的领导,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叶挺参与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的革命行动。

展厅中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叶挺将军的英勇作战和无私奉献,更加感受到了当时的环境和压力。

此外,恩施叶挺纪念馆还配备了多媒体展示设备,生动地再现了叶挺将军的一生。

我通过电子屏幕上的影像和音响,仿佛亲身经历了叶挺将军带领部队浴血奋战的场景;也能感受到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战友的深情厚意。

这些内容不仅加深了我对叶挺将军的理解,也使得整个参观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参观完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叶挺将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他坚定的革命信念、无畏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和敬佩。

在今天这个幸福安定的时代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叶挺将军等革命烈士们为我们付出的宝贵贡献。

参观恩施叶挺纪念馆,让我对红色历史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入的认识。

它不仅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更是对英烈们的永久纪念。

在这个庄严肃穆的地方,我向叶挺将军敬献了鲜花,表达了我对他的崇高敬意。

我相信,通过参观纪念馆,更多的人会了解到叶挺将军和其他革命英烈的事迹,激发起爱国之心和责任感。

恩施叶挺纪念馆是一座崇高的纪念地,它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红色文化。

惠阳叶挺纪念馆

惠阳叶挺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简介
叶挺纪念馆原老馆位于惠阳区淡水街,是全国唯一专门陈列叶挺将军生平事迹的纪念馆,1991年9月开馆,占地面积81600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馆居内有大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史料,陈列800多件文物和图片,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叶挺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

叶挺故居位于惠阳区秋长街,为叶挺祖屋,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叶挺故居是典型的客家民居,主体建筑与周边民居及氛围相协调,充分体现了清末明初时期的客家民居的的特色。

2003年叶挺故居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24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

主要景点有叶挺故居、叶挺铜像、腾云小学堂、读书亭、育英楼。

叶挺故居每周一免费开放。

叶挺纪念馆门楼
叶挺故居大门。

参观叶挺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叶挺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叶挺纪念馆心得体会叶挺纪念馆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是为了纪念中国革命烈士叶挺而建立的一座纪念性馆藏机构。

作为一名关心和热爱中国历史的人,我一直对叶挺这位民族英雄充满着崇敬和敬意。

因此,当我有机会参观叶挺纪念馆时,我感到无比荣幸和激动。

走进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铜像,伟岸的叶挺雄赳赳,气宇轩昂地站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人们宣示着他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我看着这座铜像,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共鸣和敬意。

进入纪念馆的内部,整个空间布置得十分庄重和肃穆。

在馆内展示了叶挺的生平事迹、革命活动以及他为国家献身的伟大事迹。

这些展览无不展示出叶挺作为一名杰出的革命家的精神面貌和家国情怀。

在叶挺纪念馆中的第一展厅,我们了解到了叶挺的个人生平。

叶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救国救民的梦想。

年轻时,他投身于中国近代史上最激烈的革命斗争中,积极参与了南京保卫战和湘潭起义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活动。

展览中的照片和文字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叶挺,他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叶挺纪念馆的第二展厅,我们了解到了叶挺的军事才能和他在红军中的贡献。

叶挺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三军军长,为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览中展示了叶挺领导红军进行军事训练的照片和视频,让我感受到了红军士兵们的艰苦训练和坚强意志。

在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叶挺那句“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我送上我自己”的豪言壮志。

在叶挺纪念馆的第三展厅,我们了解到了叶挺作为一名政治家的重要地位和他为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

叶挺曾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书记、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位。

在这一展厅,我看到了叶挺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以及他在会议上的讲话。

这些展示让我对叶挺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智慧和远见产生了敬佩之情。

参观叶挺纪念馆,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叶挺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也让我对中国革命的艰辛和牺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叶挺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爱国的英雄,一个为了理想和信仰而奋斗的人。

叶铤纪念馆观后感

叶铤纪念馆观后感

叶铤纪念馆观后感
去了叶铤纪念馆,那可真是一场独特的体验啊!
一走进纪念馆,就感觉像是被拉回到了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年代。

馆里陈列的各种老物件,像是会说话似的,默默讲述着叶铤将军的英勇事迹。

你看那些照片,虽然有点泛黄,但是叶铤将军的形象却格外清晰。

他站得笔直,眼神里透着坚定,那是一种什么都不怕,一心就想为正义而战的眼神。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是多有勇气和信念的人啊。

还有那些记录他战斗历程的文字资料,密密麻麻的,我一开始还觉得看着会头疼呢。

可是真看进去了,就像在看一部超级精彩的冒险小说,只不过这个小说里的每一个情节都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

叶铤将军带着他的部队,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面对那么多的困难和危险,他就没有退缩过一次。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场景复原,模拟了当时战斗的一角。

看着那些假人摆出战斗的姿势,我仿佛能听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能感受到那种紧张的氛围。

我站在那儿,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跳,想着要是我在那个时候,估计早就吓得腿软了。

可是叶铤将军和他的战士们,却能勇往直前,这得是多么强大的内心啊。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叶铤将军的故事。

我就想啊,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都是像叶铤将军这样的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抱怨,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真的是太幸福也太不知足了。

以后啊,我要是遇到困难,就想想叶铤将军,他那么难都能坚持,我也一定行。

这纪念馆去得真值,就像给我打了一针超级正能量的强心剂。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

恩施叶挺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敬仰与好奇的心情走进了恩施叶挺纪念馆。

一踏入纪念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但与我想象中不同的是,这里并不是那种一味让人感到沉重压抑的地方,反而是在庄重之中,透着一股能让人静下心来,慢慢去感受和聆听历史声音的力量。

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古朴而大气,青灰色的墙砖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叶挺将军的一尊铜像。

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那神情仿佛在告诉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他的信念从未动摇。

我慢慢地踱步在展厅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陈旧的实物,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叶挺将军的传奇一生。

其中有一件他穿过的军装,那军装上的每一个补丁,每一道磨损的痕迹,都让我仿佛看到了叶挺将军在战火纷飞中的坚毅身影。

我忍不住凑近去看,想要从那些细微的痕迹中,探寻到更多关于他的故事。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叶挺将军曾经写下的书信。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那一笔一划中透露出的坚定和深情,却依然清晰可感。

我站在那里,仔细地辨认着那些字迹,想象着他在怎样的情境下写下了这些话语。

或许是在战火间歇的深夜,或许是在思念亲人的时刻,但无论何时何地,他心中的那份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从未改变。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组展示叶挺将军指挥战斗的场景复原。

那逼真的模型和生动的画面,让我一下子就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我仿佛听到了枪炮声、喊杀声,看到了叶挺将军在前线奋勇指挥的身影。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激励着每一位战士勇往直前。

我盯着那场景看了好久,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在纪念馆的一个角落里,有一面墙上挂满了人们对叶挺将军的留言。

我逐一审视着那些留言,有稚嫩的笔迹,有苍劲的书法,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将军的敬仰和怀念。

其中有一条留言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小朋友写的:“叶挺将军,您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我要向您学习!”看到这句话,我不禁笑了,是啊,叶挺将军的精神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激励着无数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挺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坐落在惠阳区淡水镇叶挺东路,卢屋山脚下,1986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1987年动工兴建,并于1991年9月10日在叶挺将军诞辰95周年之际开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叶挺纪念馆的建筑风格融民族性和现代风格于一体,正面是三个灰色大理石方形相叠成的梯形状,宛若磐石矗立在绿色的山麓之间;由叶剑英元帅亲手题写的“叶挺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嵌于灰色墙面;馆内展厅作回形布局,中间为园林小品,具有庄重、典雅、宁静的氛围。

整个纪念馆共分为8个展厅,第一个展厅是瞻仰大厅,竖立着一座高达2
米的叶挺将军的汉白玉雕像。

叶挺将军原名为叶询,字希夷,号西平,是惠阳秋长镇周田乡人,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全家兄弟姐妹十一人,其排行第八。

其他7个展厅按叶挺将军的生平事迹分为:
第二展厅:出身农家、从戎救国。

这里说的是叶挺8岁至28岁时,从一个对封建主义充满着反叛精神的农家子弟,在革命党人的引导下,于1912年从惠州府中学堂毕业以后,考进了广东陆军小学堂第七期学习,翌年初,进入了在武昌南湖的湖北陆军第二期预备学校。

1917年春天,他继续北上,升入了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在读书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追求进步、探索真理,最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北伐,抗击叛军,受到了孙中山的表彰。

第三展厅:赴苏留学,编练新军。

说的是1924年叶挺进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主革命斗士变成一个共产主义战士。

回国后,前往广东区委报到。

这时,广东区委周恩来等领导人决定在广东筹建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以共产党为骨干的革命武装。

叶挺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战役后受党的派遣随即转赴肇庆,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团部设在广东肇庆市北门外景福围局。

1926年1月,该团正式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四独立团。

叶挺任团长。

叶挺独立团是第一支由我党直接掌握的新型军队。

第四展厅:北伐先锋、保卫武汉。

从1925年下半年至1926年冬,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支持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叶挺独立团奉命为北伐先锋挥师入湘,取得安仁、渌田之役胜利,连克长沙、株洲直指平江,后又取得汀泗桥、贺胜桥大捷,攻克武昌,每战皆捷,其作战之勇,军纪之佳,牺牲之巨,为北伐之冠,起到了先锋和骨干作用,人们衷心称誉叶挺团为“铁军”,叶挺被群众誉为“北伐名将”。

第五展厅:举旗南昌,再战广州;反映的是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事变后,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党,中共中央决定在九江南昌一带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主持成立了“前敌委员会”,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当参谋长,于8月1日凌晨,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叶挺的名字,作为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永远记载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

之后,叶挺担任了广州起义军事总指挥,广州起义成功后,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叶挺当先为工农红军总司令。

第六、七、八展厅:主要是反映了叶挺领导抗日的卓著功勋以及皖南浴血、铁窗烈火和不幸遇难的历史情景。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叶挺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

他率领新四军健儿,驰骋大江南北,打得日寇闻风丧胆。

毛主席高度评价新四军“抗战有动,驰名中外”。

然而国民党顽固派蒋介石却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千古奇冤——“皖南事变”。

叶挺将军被国民党扣起,从此度过了五年的铁窗生涯。

他在重庆渣滓洞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身躯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3月4日,叶挺光荣出狱,但他在飞往延安途中时恰遇云浓雾大,飞机撞到了黑茶山而坠毁,叶挺将军与同机人员不幸遇难。

叶挺那光辉而短暂的一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叶挺纪念馆开馆时的题词“北伐名将抗日英雄,铁骨铮铮浩气长存”一样,纪念馆用500多件珍贵的文物、文献、照片和图表,再现了一代名将叶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和他的高风亮节。

自1991年9月10日开馆以来,叶挺纪念馆已经接待了海内外观众、游客近30万人次,成为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它也是全国“红色旅游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