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分类、诊断及治疗
《心绞痛教学查房》课件

β受体拮抗剂
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通 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 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 状。
硝酸酯类药物
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 等,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心肌 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ACE抑制剂
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通 过抑制ACE酶,扩张血管,降 低血压和心脏负荷,改善心肌
缺血。
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刺激心脏交感神经传入纤维产生 痛觉。
心绞痛发生时,心肌细胞内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和钙离子内流,导致心肌细胞膜电 位异常,引起心律失常。
诱发心绞痛的因素
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 寒冷等因素可诱发心绞痛。
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 病等也是心绞痛的危险因素。
心绞痛分类
总结词
心绞痛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劳累型与自发型等。
详细描述
根据病情的稳定性和诱发因素,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在劳力负荷下诱发,休息时 缓解;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在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发作,且可能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此外,劳累型心绞痛和自发 型心绞痛也是常见的分类方式。
诱发心绞痛的因素较多,应尽 量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的刺激 。
03 心绞痛的诊断和评估
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01
02
03
典型心绞痛症状
阵发性胸骨后压迫性疼痛 ,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 肢,常因体力劳动或情绪 激动等诱发。
心电图变化
在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可 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 等心肌缺血表现。
心肌准、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重点讨论心绞痛的危 险因素、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
查房效果评估和反馈
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心绞痛知识的掌握程 度,以及查房的教学效果。
心绞痛的分类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监护
吗啡 IV
吸氧
不缓解(>30 ’)
考虑AM- I
36
去除诱因
• 若心绞痛由于劳力(剧烈活动、运动、用力)因素诱发, 则去除劳力诱因后,心绞痛能随之迅速缓解。
口含NTG:
• NTG 0.6-1.2mg(1-2#) S.L
• ISDN 5mg
S.L
• 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
• 绝大多数心绞痛均能在3-5 ’左右缓解
2.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史,近1个月内心绞 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 (即加拿大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 I-IV]至少增加1级, 或至少达到III级)。
3. 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 时间通常在20分钟以上。
4. 梗死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 内发生的心绞痛。
• 临床特点是“ 心绞痛症状”呈一过性;
• 是由于冠脉固定狭窄(>70%)所致;
• 发作时可有ECG ST段,缓解后ST段迅速恢复 等电位线,这有确诊价值;
• 无心绞痛发作时,ECG多正常,这不能除外劳 力性心绞痛的诊断。
• 心肌酶(-),TnT(-);
• 运动ECG和/或同位素试验多(+),即可确诊。
• 劳力型:典型劳力型心绞痛发作特点; • 多为单支或多支病变固定狭窄和稳定斑块; • 治疗效果好,突发为AMI少; • 稳定是相对的。可长期稳定,也可变化成恶化劳
力型心绞痛,产生AMI。
-
23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 原有劳力型心绞痛的基础; • 近期恶化、即发作频繁、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 由于冠脉固定狭窄基础上并发斑块破裂,致狭
窄突然加重;或一支冠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 另一支冠脉斑块破裂所致; • 属不稳定性心绞痛, 8-12%发生AMI
整理版心绞痛ppt课件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等 。
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等 。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 等。
遗传因素在发病中作用
家族遗传史
01
有家族史者发病风险增加。
基因变异
02
部分基因变异可增加心绞痛发病风险。
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
03
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
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效果评估
01
02
03
一级预防
针对未患病人群,通过改 善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 素等降低发病风险。
新型诊疗技术前沿动态关注
01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技术
包括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可评估冠
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性质。
02
新型生物标志物检测
如心肌肌钙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03
基因检测和精准医疗
通过基因检测识别高危人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整理版心绞痛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绞痛基本概念与分类 • 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探讨 •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与调整策略 • 非药物治疗手段应用前景展望 •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改善举措 •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心绞痛基本概念与分类
心绞痛定义及发病机制
定义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 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 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家庭环境对患者的影响
分析家庭环境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如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关系等。
优化建议
提供具体的家庭环境优化建议,如改善家庭氛围、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理解、调整家庭角色与责任等,以创 造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家庭环境。
心绞痛课件

其他病因
除冠状动脉疾病外,心绞痛还可 由其他因素引起,如主动脉瓣狭
窄、肥厚型心肌病等。
临床表现
症状
心绞痛主要表现为胸部不适或疼 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 等部位,常发生于体力劳动、情
绪激动、寒冷等情况下。
体征
心绞痛患者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 升高、出汗、面色苍白等体征,严 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
疼痛性质
心绞痛疼痛性质多为闷痛、压迫感、紧缩 感等,常伴有窒息感。
诱发因素
心绞痛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 寒冷等因素诱发。
持续时间
心绞痛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 多为3~5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
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典型症状
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如胸 闷、胸痛等。
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 置等异常。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逐 渐增加。
CHAPTER 06
心绞痛的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与诊断
症状描述
01
患者男性,55岁,劳力性心绞痛,发作时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休息后可缓解。
诊断依据
02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医生诊断为典
型的心绞痛。
心绞痛典型症状总结
戒烟限酒
适当运动
戒烟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生的风险,限制 酒精摄入也有助于预防心绞痛。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 步、游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和心肺功 能。
日常护理
01
心理疏导
心绞痛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
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心绞痛ppt

初发、恶化劳力型、≤1mm 无静息时发作
持续时间
< 20min
肌钙蛋白 T或I
正常
A:1个月内出现 的静息心绞痛,但 48小时无发作者
B:梗死后心绞痛
>1mm
< 20min
正常或 轻度 升高
A: 48小时内反 >1mm 复发作静息心绞痛,
B:梗死后心绞痛
>
升高
20min
注:EF <40%、左心衰、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属高危险组
(一)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表现
症状:部位--胸骨中上段后,放散至左肩、臂内侧、颈肩等 性质--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濒死感 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频度数天至数周 缓解方式--停止活动,含服硝酸甘油 诱发因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当时等
体征:发作时心率快、血压高、焦虑不安、皮肤冷、出 汗、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奔马律、交替脉
—钙阻滞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等) 减量、停服;与硝酸酯类药合用,其中硝苯地平可与 受体阻滞剂服;维拉帕迷、地尔硫卓不宜和受体阻滞剂用
—调脂药(主要是他汀类、贝特类) ▪ 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他汀类—TC与LDL-C↑;贝特类—TG↑; ▪ 联合治疗(贝特类+胆酸隔置剂或胆酸隔置剂+烟酸)—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1、临床特点(不同于稳定型):
▪原为稳定型心绞痛,近1个月内发作频繁, 硝酸酯类药物效果差。 ▪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较轻的负荷诱发 ▪休息状态下发作,ST段抬高 ▪继发性因素—贫血、感染、甲亢、心律失常
2、我国临床危险度分层
组别
低危 险组 中危 险组
高危 险组
心绞痛类型
发作时ST↓ 幅度
—抗血小板药
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 50-100mg Qd Po (3)预后:取决于病变程度、部位、侧枝循环、心功能
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范本模板】

心绞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全网发布:2011-06-26 07:33 发表者:许俊堂(访问人次:2465)一、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心绞痛由心肌缺血引起,是血液(血氧)供应不足以维持心肌代谢需要的结果,各种减少心肌血液(血氧)供应(如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增加氧消耗(如运动、心率增快)的因素,都可以诱发心绞痛。
有的时候或者有的病人,心肌缺血并不导致胸痛,如某些老年病人或者糖尿病患者;甚至有的病人不知道或者回忆不起自己什么时候患过心肌梗死,仅在以后的心电图检查才发现。
(一)部位心绞痛一般表现为胸痛,最常出现的部位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区,也可发生在横膈至下颌之间的任何部位.疼痛的范围如手拳大小。
最常见的放射的部位是左上臂内侧.疼痛也可放射至颈、肩胛区、下颌或者咽部。
(二)促发因素心绞痛常由体力活动或者情绪激动诱发,一般发生在活动的当时或者停止活动后即刻.另外,饱食、大便、冷空气也可促发胸痛。
有的病人清晨起床或者轻微活动即出现胸痛,而白天同样的活动量不会引起胸痛。
还有的病人卧位出现心绞痛。
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病人,还可在休息时发生心绞痛,但这类病人仍有典型的活动后胸痛.(三)性质疼痛的性质常为压榨样,病人常诉压迫感、挤压感或者胸发闷.疼痛不呈针刺或者撕裂样,也不呈跳痛,与呼吸无关。
(四)持续时间典型心绞痛发作常常在3—5分钟内,很少超过10分钟.发作停止后疼痛完全缓解。
(五)缓解方式休息后即可使心绞痛缓解。
发作时病人往往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发作停止。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在1—2分钟内缓解,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在原本稳定发作的病人,如发作的促发因素逐渐不明显或者诱发发作的运动量越来越小,运动耐量下降,发作频率增加,严重程度增加,发作时间延长,硝酸甘油不容易缓解或者出现自发发作,往往预示着病变不稳定或者严重,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应迅速就诊,并收入CCU观察治疗,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在此基础上进行球囊扩张(PTCA)或者冠状动脉搭桥。
心绞痛的分类及用药选择

心绞痛的分类及用药选择
刘骏
【期刊名称】《家庭医学:上半月》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病情较稳定,心绞痛发作的频度、诱因,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的时间(3~5分钟/次)都基本一样,在1~3个月内无改变。
治疗用硝酸
甘油或消心痛口含或内服有效。
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分以下五种: (1)初发型心绞痛:指病人过去从未发生过心绞痛,近一月内突然出现频繁的劳累后心绞痛,病人精神紧张,可恶化发展成心肌梗塞。
(2)进行性心绞痛(亦称恶化型心绞痛):病人原有心绞痛病史,近来突然发作频繁,疼痛加重,痛的时间在15分钟以上。
患者活动后加重发作,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显。
【总页数】1页(P27)
【作者】刘骏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05
【相关文献】
1.心绞痛分类与术前用药 [J], 邓硕曾
2.治疗心绞痛常用药物的给药时间选择 [J], 魏洪云
3.从治疗方法选择上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病型分类 [J], 白鸟健一;宫爱霞
4.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分类与用药选择 [J], 王建华
5.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分类与用药选择 [J], 王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绞痛-小讲》课件

在今天的演讲中,我们将探讨心绞痛的定义、病因、症状、分类、诊断、治 疗、预防、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种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胸痛。主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氧供需失衡。 它通常表现为胸痛、憋气、出汗等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分钟,但通常不会持续超过1虑情绪有助于改善心 绞痛症状。
常见问题解答
什么是心绞痛的主要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氧供需 失衡。
什么是心绞痛的饮食建议?
低油、低盐、低胆固醇,并食用 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品。
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对心绞 痛产生哪些影响?
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助于缓解 心绞痛,例如规律作息、控制体 重和减压放松等。
非典型性心绞痛
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背部、 下颌或右臂的疼痛。
急性心绞痛
通常是冠状动脉血流以及氧供需 平衡急剧恶化所造成的短暂心肌 缺血。
诊断和检查
心电图和血液检查是最常用的心绞痛诊断工具。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和核医学检查则可以帮 助医生了解血管状况和心肌功能。
1 心电图
描绘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2 血液检查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 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
手术和介入治疗
通常用于血管严重狭窄或阻塞的 情况。
预防和饮食
预防心绞痛需要注意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饮食上要注意低油、低盐、低胆固 醇,并食用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
预防措施
1. 规律运动 2. 戒烟限酒 3. 低盐饮食
检测与心肌缺血相关的酶和蛋白。
3 冠状动脉造影
注入造影剂,通过X光摄影检查冠状动脉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张A 左室后负荷 扩张冠状动脉和侧枝循环 心肌供血
(+)。
微血管型心绞痛(x综合征)
• 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发作特点伴ECG ST 段一 过性下移; • 运动ECG(+);
• 冠脉造影正常、麦角新碱激发试验(-)(除 外冠脉痉挛);
• 同位素运动试验可以(-),也可(+),前 者居多; • 可能是微血管痉挛或功能失调所致; • 临床预后好。
混合型心绞痛(劳力+自发型心绞痛)
反应了冠脉储备受损的程度,或能反应冠脉狭窄病变的 严重和弥漫程度
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组别 加拿大心脏病学会 心绞痛分类(I-IV) 运动试验指标 (Bruce 或 MET方法) 发作时心电图
低危险组
I、II
III级或 6METS(代谢当量)以上
ST段压低≤1mm
中危险组
II、III
低于III级或6METS 心率>130次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Braunwald 分类)
Ⅰ型:初发或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无自发
严重程度 Ⅱ型:亚急性(<1月)自发型UA ,48小时内无发作
(severity)
III型:急性(<48小时)自发型UA
另:治疗强度(intensity of treatment) 1、未治疗或未标准治疗 2、标准治疗 3、加强治疗
梗死后心绞痛
• 梗死后自发型心绞痛;最常见,占43.9% • 梗死后混合型心绞痛: 25.7% • 梗死后劳力型心绞痛:16.7% • 梗死后变异型心绞痛:13.6%
Hale Waihona Puke 非心绞痛胸痛特点• 短暂几秒的刺痛或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的隐痛或闷痛 • 胸痛部位不是一片,而是一点 • 疼痛多在劳力后出现,而不是在劳力当时 • 胸痛与呼吸或其他影响胸廓的运动有关 • 胸痛症状可被其他因素所转移 • 口含硝酸甘油在10分钟以后才见缓解的发作
• 常在静息情况下发作心绞痛或夜间发作痛醒;
• 症状同劳力型心绞痛,症状重些; • 需含NTG方可缓解,也可自行缓解; • 可出汗、面色苍白; • 持续时间长短不等(5-15分钟),不>30分钟,呈一过性;
• 心绞痛发作时,ECG有ST段下移,缓解后多数迅速回到
等电位线,少数可遗留ST-T改变;
• 无心绞痛发作时,ECG多正常,也可有ST-T改变; • 心肌酶学一般不高,但TnT可(+)。
梗死 )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CHD的病理生理(本质)
稳定斑块 (机械堵塞)
冠脉慢性狭窄或闭塞 (70%-100%)
劳力性AP、心衰
冠脉粥样硬化
(冠脉斑块)
不稳定斑块
斑块破裂
冠脉“急性”
ACS
(易损斑块) ( 血栓形成) 狭窄或闭塞
ACS的定义、临床表现和分类
• 是指由于冠脉动脉病变的急性变化(冠脉急性病变) 所产生的临床综合症(表现形式),包括: 心源性猝死(SCD)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上抬型-------- STE-ACS 非ST段上抬型
• 在有劳力型心绞痛病史的基础上,又有自发发作; • 并有劳力和自发型心绞痛发作特点; • 由于冠脉固定狭窄病变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血小板聚
集、血栓形成和痉挛,致急性狭窄所致;或固定狭窄
严重,张力稍增加即濒临闭塞而引起心绞痛发作;
• 也可由于一支冠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另一支冠脉斑
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痉挛,致急性狭窄 所致; • 属于不稳定性心绞痛。
• 冠脉病变多为多支和严重狭窄病变;
• 机制:由冠脉供血严重减少和左室收缩功能相对好,这一矛盾所决定, 冠脉储备极低,故在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加即可引起心脏作功增加,而
诱发心绞痛;也与舒张功能异常有关。
• 这是劳力型心绞痛中的“ 极型”即极度劳力型心绞痛。
自发型心绞痛
• 心绞痛发作与劳力(运动、剧烈活动、用力)因素无关;
ST段持续抬高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腔 血管完
非ST段持续抬高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未完 全闭塞
全闭塞
心电图
心肌酶谱 诊断 预后严重性
CK- MB or Troponin ST段抬高心梗 死亡/猝死
Troponin elevated or not 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梗
进展为ST段抬高心梗
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对劳力型心绞 痛的分级
分级
I
II III
IIII
标准 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只有走路快、费 力、 骑车方诱发; 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饱餐后、遇冷、情绪激动 时受限更明显; 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速度步行1里路或 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发作; 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亦有。
三、心绞痛的治疗
• 急救治疗 控制发作
• 常规治疗 预防复发
• 冠脉血管重建治疗--彻底根治
(一)心绞痛的急救处理
• 临床上不同类型的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不同,但缓解心 绞痛的急救措施则相似。程序如下: 心绞痛发作 除去诱因
立即含服NTG、硝苯地平
NTG IV 监护 吗啡 IV 吸氧
• 持续时间3-10分钟(一过性),不>30’,否则 AMI或非心绞痛;
• 临床特点是“ 心绞痛症状”呈一过性; • 是由于冠脉固定狭窄(>70%)所致; • 发作时可有ECG ST段,缓解后ST段迅速恢复 等电位线,这有确诊价值; • 无心绞痛发作时,ECG多正常,这不能除外劳 力性心绞痛的诊断。 • 心肌酶(-),TnT(-); • 运动ECG和/或同位素试验多(+),即可确诊。
心绞痛的分类、诊断及治疗
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
张鹏
主要内容
• 冠心病、心绞痛分类及概述
• 心绞痛的诊断 • 心绞痛的治疗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 冠心病、心绞痛诊治误区
一、冠心病、心绞痛分类及概述
冠心病诊断
(WHO的分型标准)
•
•
原发性心脏停博
心绞痛(劳力、自发)
• •
•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
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增加的临床指征
• 病史
年龄>70岁 糖尿病 梗死后心绞痛 既往外周血管疾病 既往脑血管疾病
•
临床表现
Braunwald II型或III型(急性或亚急性休息心绞痛) 心衰或低血压;室性心律失常
•
•
心电图
ST段偏移≥0.05mV; T波倒置≥0.3mV; 左束支阻滞
心脏标志物
TNT或TNI或CK-MB升高 C-RP或全血细胞计数升高 BNP升高 CD40配体升高 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肌酐升高
不稳定型心绞痛 / 非Q波急性心梗
稳定型斑块 不稳定斑块 斑块破裂
Braunwald E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0;36:970–1062.
冠心病的习用分型
•隐性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肌病
心绞痛的习用分型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
不缓解(>30 ’) 考虑AMI
去除诱因
• 若心绞痛由于劳力(剧烈活动、运动、用力)因素诱发,
则去除劳力诱因后,心绞痛能随之迅速缓解。
口含NTG:
• NTG 0.6-1.2mg(1-2#) S.L
• ISDN 5mg S.L
• 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
• 绝大多数心绞痛均能在3-5 ’左右缓解
NTG缓解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ST段压低>1mm
高危险组
III、IV
低于II级或4METS 心率>130次
ST段压低>1mm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 病史在一月内(多在2周内); • 典型劳力型心绞痛发作特点; • 多由冠脉斑块破裂所致; • 属不稳定性心绞痛; • 极易发生AMI(8-20%)。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 稳定:发作诱因、频度、程度、持续时间等均 在一段时间内(如数月)相对稳定,如剧烈 运动则诱发,不做该运动不发作;
• 劳力型:典型劳力型心绞痛发作特点;
• 多为单支或多支病变固定狭窄和稳定斑块; • 治疗效果好,突发为AMI少; • 稳定是相对的。可长期稳定,也可变化成恶化劳 力型心绞痛,产生AMI。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 原有劳力型心绞痛的基础;
• 近期恶化、即发作频繁、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 由于冠脉固定狭窄基础上并发斑块破裂,致狭
恶化
自发型 混合型 变异型 变异型(冠脉痉挛性闭塞) 不稳定型(本质: 病变不稳定)
微血管型
微血管型(X-Syndrom)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表现
1. 初发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可表现 为自发性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III级以上。 2.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史,近1个月内心绞 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 (即加拿大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 I-IV]至少增加1级, 或至少达到III级)。 3. 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 时间通常在20分钟以上。 4. 梗死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 内发生的心绞痛。 5. 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 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多数自行缓解。多 数不演变为心肌梗死,但少数可演变为心肌梗死。
NSTE-ACS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ACS发病机制
斑块破裂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激活
血栓部分堵塞动脉 引起不稳定心绞痛 微血栓引起NSTEMI
血栓完全堵塞动脉引起STEMI
Adapted from Davies MJ. Circulation. 1990; 82 (supl II): 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