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精)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常见的混合物有:
1、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 2、没有固定组成的物质(聚合物)淀粉、纤维素、
橡胶、聚乙烯、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 3、同素异形体混和: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4、同分异构体,但未指明具体结构的物质,
④ 颜色反应
注意 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
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 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3、化学反应的分类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 的物质
综合练习 3.
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物质具有吸收微波合物
(B)烃
(C)无机物 (D)有机物
S HC
S CH
CC
HC S
CH S
答案: (D)
常见的纯净物有:
1、只含一种成份的物质 2、结晶水合物 3、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冰和水混和 4、同位素的混合体,如水和重水
性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C60是一种含碳化合物 B、C60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C、K3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在C60和K3C60中,碳元素分别以游离态 和化合态存在。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物
质
分子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探究目标】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活动一〗基础知识回顾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元素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 和。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物质的简单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单质单质 单 质物物混合物 物质氧化物酸 碱盐氧化物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4、原子的结构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 质子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中子原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活动二〗、重点疑点讨论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 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4、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5、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6、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活动三〗、解题方法指导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⑪单质_____________ ⑫酸_____________ ⑬碱_____________⑭盐_____________ ⑮氧化物____________⑯有机物_____________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性质B、不同的性质C、相同化学性质D、不同化学性质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5、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C、H、N、O四种元素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6、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2-1复习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3.分子、离子、 3.分子、离子、原子比较 分子
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 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离子 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显中性 显正电 显负电
不带电, 基——不带电,不能单独存在 不带电
问题
不一定; 不一定;如:金属单质
2.离子晶体中一定有阴阳离子 . 有阳离子存在的晶体一定有阴离子吗? 有阳离子存在的晶体一定有阴离子吗? 不一定; 不一定;如:金属单质 3.在离子晶体中必有离子键,同时可能还含有共价键 .在离子晶体中必有离子键,
溶液中有离子存在,原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吗? 溶液中有离子存在,原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吗? 不一定; 不一定;如:酸 4、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不能真实地表示其组成 、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
1.元素: 元素: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定义: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 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①同一类原子包括同位素、 注意 ①同一类原子包括同位素、离子 ②元素只讲种类, 没有数量的含义 元素只讲种类 ③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④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2)元素含量: 地壳中质量分数 ﹥Si ﹥ Al ﹥ Fe ﹥ Ca 元素含量: 地壳中质量分数,O﹥ 元素含量 (3)在室温下:以气态存在的单质共11种, N2、O2、H2、F2、 在室温下:以气态存在的单质共 种 在室温下 Cl2、He、Ne、Ar、Kr、Xe、Rn 、 、 、 、 、 以液态存在的二种, 金属) 以液态存在的二种 Br2、Hg(金属 金属 2.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2.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注意: 注意: ①核素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②核素种类远多于元素种类
1-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原因:胶体粒子能够经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胶粒为何带电?带什么电?胶体是否带电?
胶粒旳分散质相比拥有巨大旳总表面积,其吸附能力很强,能 有选择性地吸附介质中旳某种离子。法扬斯规则表白:与胶体粒 子有相同化学元素旳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与 KI反应,生成AgI胶体,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旳I-而带 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旳Ag+而带正电。
渗析与盐析区别与联络:
渗析:分子、离子经过半透膜,而 胶体粒子不能经过半透膜旳过程。是不 可逆旳。
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旳盐 溶液后,可降低蛋白质旳溶解度,使蛋 白质析出,但加水后又溶解。盐析是可 逆旳过程。
渗析与盐析同属物理变化。
这是 那种 胶体?
试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采用旳措施是向沸 水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并加热到沸腾
由原子构成旳常见物质:熔沸点高,硬度大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由分子构成旳物质:熔沸点低,硬度一般较小 ①大部分非金属单质 ②非金属氢化物、氧化物 ③酸 ④有机物
由离子构成旳物质(即离子化合物): ①活泼金属旳氧化物 ②强碱 ③大多数盐类(不 涉及AlCl3等物质) 熔沸点和硬度介于以上两类之间
盐 酸式盐:_N_a_H_S__O_4_、__N_a_H__C_O_3_,、
碱式盐:_C__u_2(_O_H__)2_C_O_3
复盐 同一种阴离子与多种阳离子(H+除外)构成旳物质。
KAl(SO4)2·12H2O (NH4)2Fe(SO4)2·6H2O
备考指南 P2 [学生活动2] 2. 备考指南 P5、14题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微观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
2.宏观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3.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特点:互为同位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6.定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7.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4.浊液: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5.胶体: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之间。
五、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六、物质的鉴别与分析1.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区分。
2.分析: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七、物质的制取与合成1.制取: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获取物质。
2.合成:通过化学反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新的物质。
八、物质的用途与环境保护1.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2.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涉及元素、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等多种概念,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鉴别、分析、制取、合成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为学习化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奠定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区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方法:根据纯净物的定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因此,选项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习题: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化合物?方法: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此时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此时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3.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常见物质类别5.注意事项(1)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O 2与O 3的混合物。
(2)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混合物。
(3)冰水混合物、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属于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CH2—CH2)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4)一个一元强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5)盐中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阳离子,也可能是NH+4。
(6)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
如金刚石由原子构成,NaCl由离子构成。
(7)熟记几种常见混合物:水煤气(CO、H2)、爆鸣气(H2、O2)、水玻璃(Na2SiO3+H2O)、福尔马林(甲醛+水)、碱石灰(CaO+NaOH)、漂白粉[Ca(ClO)2+CaCl2]、玻璃、水泥、铝热剂等。
(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3.无机物的一般树状分类法示例[注意]识别氧化物的分类误区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都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新高考化学专题讲解 考点详细分析与深入讲解 化学高考必看

考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详细分析与深入讲解
必备知识通关
1.物质的组成
必备知识通关
2.物质的分类 (1)常见物质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必备知识通关
(2)常见的分类方法 ①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 关系 高中阶段,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中常涉及的元素有H、O、Na、Mg、Al、 K、Ca、Ba、S、N、C、Si、Cl、Br、I等,这些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分类 如下:
解题能力提升
⑧陶瓷:传统硅酸盐陶瓷的原料是黏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氧化铝陶瓷常用 作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氮化硅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较强的抗化学侵蚀性和电绝缘性等,可用于制陶瓷发动机;碳化硼陶瓷广泛 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⑨玻璃: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CaSiO3、SiO2,是混合物;石英玻 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可制作光导纤维;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 ⑩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热塑性塑料是线型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乙 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这类塑料可以反复加热熔融加工。热固性塑料具有 网状结构,如酚醛树脂,这类塑料加工成型后受热不能软化或熔融,也不溶于 任何溶剂。
分散系
溶液、胶淀粉等
常见特殊的混合物
石油、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气、 水煤气、铝热剂、氨水、王水、水玻璃等
必备知识通关
②氧化物 a.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 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 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或过 渡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如SO3、Mn2O7、CrO3等;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是酸性氧化 物,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其为不成盐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性氧化物Fe2O3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 的碱。 d.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含C、H、O三种元素,就不是酸性氧化物。 e.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 f.与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
向
②化合态:元素以__化__合__物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互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图2-3-1所示
动
探
究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_由__同__种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_____。 (2)混合物:_由__几__种__不__同__的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
4.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因涉及电解质的电离、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气体摩尔体积等知识,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准确把握概念、公式, 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溶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以及溶液的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剖析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和含义。了解原子团 的定义。
1.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有不同的分类,高考中往往 会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类。因此复习时要注意:溶液内容仍围绕 S、w、c 命题;胶体内 容有考查胶体的基础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的趋势。
2.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是物质的量的一个难点。这类题目是高考的热点,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知识、电化学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强,思考容量大。 教学时要注意以物质的量为核心,一切知识都是从物质的量入手的。在教学过程中要 善于运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物质的量入手,明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误区。 阿伏加德罗常数渗透到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中,综合性强,对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要 求比较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返回目录
知识点解读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命题的热点是已知同温同压(或同温同容)下不同气 体的某些条件,推断或比较某些物理量(如体积、质量或密度)的大小;或者根据反应 原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推断气体产物的化学式。由于推导出的结 论和公式比较多,学生容易弄混,学习时感到困难。对于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引导学生自己推导,解题时注意所给条件,仔细审题。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命题规律及 主要题型的解题思路。通过课时作业加以强化巩固,紧扣相关理论的本质,提高学生 认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思考2: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 (3)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 一个氧原子构成 思考3: 下列只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BD ) A.H B. 2H C.N2 D.2N2 注意: 元素是宏观的,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分子、离子是微观粒子, 即可讲种类,又可讲个数
放射性同位素C-14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 以用来断定古生物体死亡的年代。此项研究成果获得 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有机反应中判断反应机理(示踪原子)
CH3COOH+C2H5 OH
18
浓H2SO4
△
O ║ 18 CH3-C---O-C 2H5+H2O
(3)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思考2
用测定该物质的熔点或沸点的方法
金属氢化物 NaH、CaH2 氢化物 非金属氢化物 HCl、H2O、NH3、CH4 酸性氧化物 (酸酐) CO2、SO3、N2O5、Cl2O7 碱性氧化物 Na2O、CuO、Fe2O3、CaO 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Al2O3 特殊氧化物 Na2O2、H2O2、Fe3O4、Pb3O4 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 HNO3、浓H2SO4、HClO 酸 强酸和弱酸、 含氧酸和无氧酸、 挥发性酸和难挥发性酸 无机物 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 Cu(OH)2、Fe(OH)3、Mg(OH)2 碱 一元碱、二元碱和多元碱 正盐 NaHSO4、NaHCO3、NaHS、NaHSO3、 酸式盐 NaH2PO4、Na2HPO4 碱式盐 Mg(OH)Cl、Cu2(OH)2CO3 盐 复盐 KAl(SO4)2· 12H2O、KCl· MgCl2· 6H2O (NH4)2Fe(SO4)2 ·6H2O 混盐 CaOCl2 络盐(络合物) K3[Fe(SCN)6] 、[Ag(NH3)2] Cl
(
1 1H
2 H 1
3 H 1
)
(
235 92 U
238 92 U
)
许多元素都存在同位素,目前已发现的110 多种元素中,稳定同位素约为300种,即有300 种无放射性的核素;放射性同位素达1500种以 上,而且大多数是人工制备的.同位素在生产、 生活和科研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如测定矿 石、生物遗体的年代,研究反应机理,优良育 种,临床治癌,核动力发电等。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主要分两类:一是利用它的射 线,二是做示踪原子。例如,利用钴60放出的很强的 γ射线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这叫γ射线 探伤。在农业施肥的肥料中加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就 会知道哪种农作物在什么季节最能吸收含哪种元素的 肥料。另外,在生物学研究方面,同位素示踪技术也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判断含氧酸为几元酸的方法: (1)根据与碱反应生成盐的种类 (2)从结构中看羟基的数目(活泼H原子的数目)
思考6:
已知次磷酸(H3PO2)的结构为
,则次磷
1 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________ 种盐.
Al(O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当Al(OH)3与碱反应时,表现 1 元酸. 为酸,试判断Al(OH)3是__________ 已知硼酸(H3BO3)的结构为B(OH)3,且硼酸为一元弱酸,写出 B(OH)3 +H2O B (OH)4-+H+ H3B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宏观: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微观: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 观粒子构成的
思考1: 区别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四个概念
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 类原子的总称(包括游离态和化合态)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简单离子是原子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根据物理 单质 性质不同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包括惰性气体)
物质
纯净物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哪些属于混合物( )
思考1:
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纯净物(②⑥⑧⑩
①纯盐酸 ②硫酸 ③淀粉
④聚乙烯
⑤铝热剂 ⑥绿矾
油脂 冰水混合物 ⑦汽油 ⑧液氯 ⑨水玻璃 ⑩冰醋酸 : 如何证明某化合物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金刚石: 十分坚硬,不导电(原子晶体)
物性 石 墨: 自然界最软的矿物之一,易导电 (层状晶体) C60: 硬度小,不导电(分子晶体)
化性
金刚石、石墨与C60的燃烧产物均为CO2,金刚 石、石墨的性质稳定,C60具有烯烃的性质, 能与H2、F2等发生加成反应。 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伴有化学键的变化-化学变化
思考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思考4: 酸性氧化物又叫酸酐.那么酸酐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 Fe O ,若看成一种盐又可写成 思考5: Fe O 可写成FeO ·
3 4 2 3
Fe(FeO2)2,根据化合价和这种书写方法,若将Pb3O4用上述氧化 2PbO · PbO2 看成盐时可写成 物形式表示,其化学式可写成____________, Pb2(PbO4) 等物质的量的Fe3O4和Pb3O4分别在一定条件下与 __________. 浓盐酸反应时,所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不同的是,高价的铅 能将浓盐酸氧化而放出氯气,写出Fe3O4 、 Pb3O4分别与浓盐酸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b3O4+8HCl=3PbCl2+Cl2↑+4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4:下列物质中,氯元素以氯离子的形式存在的是(D )
A.氯化氢
B.四氯化碳
C.氯酸钾
D.氯化钠
2.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概念
概念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 同种元素
异 不同原子
同种元素
同类物质 同分子式
不同单质
不同组成 不同结构
同分异构体
(1)同素异形体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主要有: O2与O3 金刚石、石墨与C60 白磷与红磷 O2: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1:0.049) 物性 O3:具有腥臭味的淡蓝色气体,难溶于水(1:0.64) 化性 O2与O3都具有强氧化性, O3的氧化性大于O2,O2 稳定,O3不稳定,容易分解.O3具有强氧化性, 可以作消毒剂,杀菌能力强,使用浓度低,能 自行分解无残余污染.人接触后的不适感离开 现场后就会消失. 白磷(P4): 白色蜡状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CS2 物性 红磷(P): 红棕色粉末,不溶于水,不溶于CS2 化性 燃烧产物均为P2O5,与Cl2反应均可以生成PCl3和 PCl5(白色烟雾)
思考5:白磷在高压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急速冷却,可得钢灰色固
体--黑磷,其转化过程如下: 质稳定,结构与石墨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磷与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 C.白磷转化为黑磷是物理变化 ,黑磷性
B
)
B.黑成的不同原子(包括游离 态和化合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