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中国造园“六法”(详细)

中国造园有六法即山、水、树、石、路、屋。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来说,有四大要素和“六法”之说,四大要素指的是:山石,水,植物和建筑;还有一种是“六法”之说,就是把山和石分开,加上水、树(就是植物)、屋(就是建筑),再加上园林中的路,共六大要素;也有人归结为花木,水泉,山石,点缀,建筑,路径,这种说法加上了点缀,也是组成了六个要素。
关于园林构成要素的说法很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园林构成要素当中的植物这一构成要素。
山水是构成园林的最基本的要素,造园可以概括为掇山理水,而植物是掇山理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植物犹如山峦之毛发,水景也需要植物来点缀衬托。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形式有许多种,有高大的树木,如松、柏、梧桐等,拙政园的梧竹幽居,就是因为亭外有梧有竹而命名,因为梧能招风,所以把梧桐看成是吉祥之物。
也有多年生的草本花木,如梅,兰,竹,菊等,因为常被比作人的性格而在园林中经常出现,比如用梅来颂扬人的铮铮傲骨,竹来比喻为人的高风亮节,如扬州的个园,就是以种植竹子而出名。
但是大面积的草坪却在古典园林中很少出现,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草坪又可以称为是“规矩草”,之所以称为是规矩草,是根据草的生长特征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草坪必须经常修剪整齐才能显出其魅力来,而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原则是“人工仿效自然”,古典园林所创造的是一个“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一个有若自然的环境,自然的景物是自由的、不规则的、非几何图形的,而修剪草坪好像就不是纯粹地模仿自然,而是对自然的景物有了一定的改造,所以说这一点与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相违背的。
古人造园并不是不对构成要素进行人工的改造,只是在人工改造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一个“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园林意境,尽量做到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
如园林中的理水手法,根据水流动的特性,开凿出了蜿蜒曲折的水池,还要设计出一个水口,寓意水是有源头的,是流动的,这些虽然都是人工创造的,但设计得非常巧妙,顺乎自然,让人看不出加工过的痕迹;还有园林中的人工堆山,也是用自然界中的石头,按照大自然中山的形势堆砌而成,也做到了顺应山的走势,惟妙惟肖。
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

(四)对景 (五)框景 (六)漏景 (七)借景
(一)抑景
园林造景不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 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 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抑景符合中国传统艺术所讲究的含蓄
Space Design in a Chinese Garden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 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 桥主景,为两岸起伏 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 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 的景色。
Space Design in a Chinese Garden
夹景-------------------------vista line,vista 又称 “风景线”
(四)对景
障景---------------obstructive scenery, blocking view 又称 “抑景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 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 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 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 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 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 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 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 做添景。
Space Design in a Chinese Garden
漏景-------------------leaking through scenery
(七)借景
Space Design in a Chinese Garden
借景-------------------borrowed scenery, view borrowing
留园 待云庵和亦不二亭
颐和园 铜牛和南湖岛
(五)框景
园林中建筑的门、窗、 洞,或乔木树枝抱合 成的景框,往往把远 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 景观包含其中,这便 是框景。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

一园。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不仅引进全国的美景,还
在园中仿造西洋美景,如著名的“大水法”。颐和园中的
“谐趣园”仿自无锡“寄畅园”,而西堤六桥则是西湖苏
堤六桥的翻版。
•
2.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 (1)个性鲜明,主题突出。
•
江南私家园林是官绅商贾们府邸的扩展和延伸,因此
造园因地而异,风格因人而异。
• (2)小巧别致,色彩淡雅。
木,以供统治者享受。
•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园林建造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逐渐
丰富起来,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造艺术转折时期.
•
隋唐以后,我国古代造园艺术达到了高峰。
•
明代中叶以后,私人造园高潮迭起,涌现出计成等一
批卓有成就的园林建筑专家。
•
清代时,我国园林建筑形成了北京地区、江南地区、岭
• (6)亭。是一种没有门窗、四面开敞的小型建筑。亭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富民族特色,造景功能极强,正所谓 “有亭即成景”。
• (7)廊。廊是有顶无墙的带形建筑。它不仅是联系建 筑和景物的通道,而且因其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生动活 泼,是颇具观赏性的民族建筑。
•
4.植物
•
花草树木犹如园林的毛发。
•
首先,它具有构景作用,其色彩、姿态无不给人以柔情万千,绚丽多姿的美感。
依山而建。佛香阁高41米,为全园的最高点,是颐和园的
象征。在此眺望昆明湖,开阔的湖面、远处的西山尽收眼
底。排云殿极具皇宫的豪华气派。
•
万寿山下昆明湖畔有著名的长廊。它长达728米,共分
273间,上有精美绘画14000余幅。长廊迂回蜿蜒,如同彩
带一般将勤政区、居住区、游览区连为一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 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 动”。其实,山有脉络走向,水有源头流向,这是 自然山水风景最一般的规律。要是园林中的山无脉 络,混成一堆,园中的水又是无源的死水,那末即 使亭台建筑设计得再精巧,花木品种再多,整座园 林也是生动不起来的。因此,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 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 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 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来构山,这也就 是明代计成说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 而悬, 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园,也要 “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园 山石脉理协调并统一起来。
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
术创作的依据。
5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 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 色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 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 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 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 的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 工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 题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 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 生气,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 ,则精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 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 艺术效果,就要让园林充满活气,顺 应自然地组织山水。像“活泼泼地” 一景就是如此,小建筑置于以土为主 、间以黄石的假山平岗之中,溪水曲 折流出,两岸枫树咸林,要是在秋高 气爽的日子里,在此小憩片刻,定会 使人感到满眼生气,精神舒畅。
为控制外河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
大观园中的重要一景沁芳桥便是闸桥)。有些
城市园林,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
园家便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要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林泉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往往以山、水、林、泉为基本要素,其中林泉景观是最为重要的。
园林中经常有小型山丘、石头堆砌的山体、人工湖泊、池塘等,以及细流、瀑布、喷泉等水景元素。
2. 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形式,通常建于湖边、山峰上或湖心岛上,用于观赏景色或休息。
亭台楼阁常建有廊、亭、阁、轩、楼等构件,形式多样,装饰精美,与自然景观相呼应。
3. 走廊廊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走廊和廊桥是连接园内各个景点的重要部分。
走廊常建于湖边、山脚下或林间狭长地带,沿途设有栏杆、供游人休息的座椅等设施。
4. 四季花木:中国古典园林非常注重四季景色的变化,因此常种植各类花木,以不同季节的花卉植物营造出不同的景致。
春季常见的有梅花、桃花、杏花等;夏季有芙蓉、荷花、睡莲等;秋季有菊花、秋草、秋叶等;冬季有梅花、松柏等。
5. 岩石假山: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常使用岩石和假山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自然感。
假山一般以画山为主,使用各种大小形状的石头堆砌而成,营造出山水画中的山景效果。
6. 园门墙壁:园林的围墙和园门被视为园林整体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园门常建有门楼、抱厦、廊庑等结构,墙壁常采用红墙、墨绿色墙等颜色,装饰着各种雕刻、涂饰和花砖。
7. 文人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往往融入了文人雅士的文化意境。
园林常常有诗碑、古文书法、古画作品等装饰,以及以名人墨迹命名的景点或建筑。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集中展现了水、山、林、石等自然景观,以及亭台楼阁、走廊廊桥等建筑形式,同时注重四季景色和文人意境的融入。
中国古典园林

1.3传统文化的审美观思想及其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所推崇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审美境界。审美境界是对宇宙人生的最终感悟,是物我统一、主客相通、呈现无限心灵时空的自由境界[2]。
类学之所以要强调境界,说到底是由美学的人文特点所决定的。中国传统美学所关注的自然与人的关系,即改造自然,同时适应自然,亦即“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是这种天人关系的全部文化内涵。古人就是在这种天人关系中,塑造、发扬与完善其自身的精神生活包括其审美文化精神,同时也提出了“寓善于美”[3]的这一积极的美学思想。古人倡导寓善于美,以内涵特性作为审美标准,把美与善、情与理、人与自然、认识与直觉相统一,追求一种和谐自然的审美,这种审美,被人们直接地运用到园林空间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典园林;文化特色
1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1古典园林的文化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园艺与空间艺术高度融合的产,是中国文化传统、文学艺术等综合艺术形式所营造的空问环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和精湛的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
古代文人一方面体会到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的广阔无际,另一方面深知自身的力量有限,简单地再现那种万景俱全的景物体系,以体现出无限广阔的宇宙,已成永远无法实现的奢望时,就不得不寻求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使有限的景物体系,表现无限的天地宇宙,从而达到天人之际和谐的理想,就是把有限的景观形象赋予深广的寓意,结合意境思维,调动和激发审美者的想象力,突破时空的限制,获得无穷的审美意趣,在造园植物配置上,运用“缩千里于咫尺,写契趣于指下林木稠簿泉流清浅,如就真景”。(北宋·刘道醇經朝名画评》)的手法,使有限的景物体系表现出广阔的宇宙模式。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精品)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支斜更好
竹 外 一 支 轩 ( 网 师 园 )
看松读画轩
拙政园听雨轩
四、建筑——7、亭
• 起“点景”与“引景”作用。
• 绍兴的兰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苏州沧浪 亭中的沧浪亭,拙政园的松风亭、嘉实亭, 北海的五龙亭等,
月 到 风 来 亭 ( 网 师 园 )
狮子林:扇亭
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 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 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 幽深之感。
(3)破:水Leabharlann 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 细竹野藤,朱鱼翠藻,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 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四、建筑——8、廊
• • • • • • • “引”且“观”的建筑 ①空廊 ②暖廊 ③爬山廊 ④水廊 ⑤单面廊 ⑥复廊
个园——长廊(空廊)
暖 廊 ( 外 部 )
暖 廊 ( 内 部 )
爬山廊
四、建筑
常见的建筑有厅、堂、楼、阁、馆、轩、斋、 榭、舫、亭、廊、桥、墙等。
1、厅堂(主体建筑)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 ——《园冶》
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 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
四、建筑——2、楼阁
四、建筑——
3、馆、斋 • 馆:供宴客之用。 • 斋:供读书之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 • • • • 一、叠山 二、理水 三、植物 四、建筑 五、题咏
一、叠山—名园以叠为胜
• 是指人工用土、石或土石结合堆筑起来的假山。
• 一般有:石山、土山和土石混合三种,以石山居多。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天人合一: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园林要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与自然景观相和谐的环境。
园林中的小桥流水、山石植物等自然元素都要符合自然规律。
2. 造景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景致和情趣,通过布局、组合、构思等手法利用自然材料打造景观,创造出愉悦的观赏体验。
常见的造景手法有映水亭、曲桥、曲径通幽等。
3. 构思深远: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注重当前景观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注重景观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园林的构思要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感,使人在观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景观的延续和流动。
4. 微缩自然:古人认为园林是一种微缩的自然,通过人工的布置和调节模拟出自然景观,使人们在有限空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园林中的人工山水、人工湖泊等都是通过园林师傅的巧妙设计和构建而成。
5. 平衡与对比: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平衡和对比,在布局中追求统一中的多样性,通过大小、高低、色彩等方面的对比来增加景观的美感。
6. 隐逸与养生:中国古典园林追求隐逸和养生,注重创造一种宁静、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在园林中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放松。
这些原则以及其他一些设计理念和手法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
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 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 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 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 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 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 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 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 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 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 置。
3. 榭 《园冶》中所谓“榭”,借也。建于水边 或花畔,借以成景。 4. 舫 又名不系舟或游舫、画舫。颐和园长廊西 端湖边的清晏舫,带有西洋风格,逼真的 模拟了西方大轮船式样,仿佛即将启碇远 航
5. 桥 6. 墙 白墙往往最有审美价值 7. 厅堂 是望远,游息赏景的 建筑
9. 轩与台 轩是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 台,特点是台基能保持其牢固,台面能保持 其平坦,四周虚敞,结构稳重。特别是高台, 不但可供人登临眺望,而且可供人披襟快意。
匾额,楹联与刻石
(一) 楹联 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对子,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 拙政园梧竹幽居,楹联为“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观流水静观山”
动物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动物既是自然的动物又是 文化的动物,伴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深受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 中动物元素的文化内涵的成因及中国古典园 林中常见的动物元素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 园林动物元素的文化内涵是在中国古代得天 独厚的农耕文化,隐逸文化,儒、道、禅宗思想 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为常 见的有吉祥寓意的动物元素有龙、凤、鱼、 仙鹤、鹿、蝙蝠等。本研究以期为我国园林 动物元素景观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 要素与造园艺术
叠山
叠山也称“掇山”,指将山石堆叠成山的 过程。中国古典园林中多见人工堆叠而成 的深邃清幽的山林景色和雄奇、峭拔、朴 野、灵秀的各种山境。叠山以模仿真山真 水为主,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而具有深厚 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造园技艺的精华。
理水
原指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处理, 今泛指各类园林中水景处理。在 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和 山同样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 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 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 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
1. 亭 是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许慎曾说: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是可眺览、 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常与山、 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 亭最大的特点是独立自由,富有灵活性。 它体量不搭,具有丰富多变的屋顶形象和 轻巧空灵的屋身
2. 廊 在园林中广泛应用,能够遮阳防雨、休息。 此外,还有分隔空间和导游的功能。颐和园 的长廊尤其著名,是古园最长的游廊
(二) 匾额 匾额是指悬置 于门楣上的题字 匾额,往往被用 作一座单体建筑 物,或一组建筑 群名号的表急和 主题的披露
(三) 刻石 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所以人称“书 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