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可编辑版】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文章标题: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
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
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
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 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02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
城镇总体规划工作报告(多篇范文)

城镇总体规划工作报告乡素有“柑桔之乡”、“花卉之乡”的美誉,柑桔、花卉产业已具规模,沅水穿境而过,流过9个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的集镇功能和交通情况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为全面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保障,达到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目标,乡党委、政府和市规划局多次组织调研、考察和论证,于XX年9月25日乡城镇总体规划终获专家评审通过,现向大会报告如下:一、规划原则1.与现状相协调原则。
本规划综合考虑现状人口、用地与交通灯因素,坚持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合理布局,尊重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原则。
2.优先发展原则。
坚持部分地区优先发展原则。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人民政府引导集镇区优先发展集镇区政治、文化、商贸中心。
通过部分区域的优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带动周边地区相继发展。
有计划,分步骤的发展。
3.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城镇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需要,加强社会、文化设施,完善乡政配套设施,注重河流水体的整治与利用,增加块状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努力塑造安宁、方便、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目标1.全面提高乡的经济实力,充分发挥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环境优势,把乡建设成为市以柑桔、花卉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林木培植与生产基地。
2.本次规划力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力图在规划期末把乡建设成一个富有现代化的现代生活气息的新城镇,按新型社区建设模式,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创造环境优美,舒适安全,交通便捷的良好人居环境。
3.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三、规划范围1.集镇区规划控制范围:乡集镇区南起清水塘,北至树林里,东临公山溪,西面10组,总面积约为44公顷。
2.规划期限。
近期:XX---XX年,远期:XX年---XX年。
四、土地利用规划规划XX年,集镇区建设用地44公顷,具体:居住用地15.03公顷,公共建筑用地8.19公顷,生产建筑用地0.32公顷。
城区规划情况汇报

城区规划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市城区规划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城区规划情况,特进行汇报如下:一、城市总体规划。
我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规划中充分考虑了人口规模、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因素,为城市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土地利用规划。
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需求和资源保护,合理划分了城市用地的功能区域,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等,以满足城市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
三、交通规划。
针对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我们进行了全面的交通规划,包括道路规划、公共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
通过规划,我们加强了城市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四、生态环境规划。
为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我们制定了生态环境规划,重点保护了城市的水源地、森林资源、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加强了城市绿化和环境治理工作,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五、城市更新与改造规划。
针对城市老旧区域和城市更新改造需求,我们进行了城市更新与改造规划,通过拆迁、改造、提升等措施,改善了城市老旧区域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城市形象和品质。
六、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我市加强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包括学校、医院、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
七、城市风貌规划。
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氛围,我们进行了城市风貌规划,重点规划了城市的建筑风格、公共艺术装饰、城市灯光等方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氛围。
以上便是我市城区规划情况的汇报,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某县特色小城镇规划及建设实施情况汇报范文

某县特色小城镇规划及建设实施情况汇报范文尊敬的领导:我是某县特色小城镇规划及建设实施工作小组的成员,现向您汇报我所在工作小组的工作情况。
特色小城镇规划及建设是我县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县未来发展的新亮点。
经过数月的努力,我县特色小城镇规划及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总体规划我们小组首先完成了特色小城镇的总体规划。
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我们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的原则,制定了某县特色小城镇规划总体框架。
总体规划包括特色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为下一步实施提供了指导。
二、特色定位根据我县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我们确定了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定位。
我县拥有丰富的农畜产品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因此我们将特色小城镇的主题定位为“乡村特色、生态宜居、文化传承、产业兴旺”。
这一定位旨在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生态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城镇。
三、空间布局特色小城镇的空间布局是规划实施的重要内容。
我们根据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合理划定了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区域。
特色小城镇按照集聚发展、分散发展、功能补充的原则,合理规划了产业园区、特色商业街区、休闲文化区等功能区域,并且注重与周边村庄的联动发展,形成全域发展的格局。
四、产业发展特色小城镇的核心是发展特色产业。
我们小组积极推动特色小城镇与周边乡镇、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产业链,形成合作共赢的格局。
特色小城镇产业的发展以农业为基础,注重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
同时,我们与相关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特色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五、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我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积极争取了资金支持,并将资金用于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已经竣工,为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六、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
县城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县城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在县城规划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以下是我县县城规划建设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县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道路建设方面,我们对城市
主干道进行了拓宽和改造,提升了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我们加大了对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确保了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我们注重了城市景观和环境的改善。
通过绿化工程,我们增加了城市的
绿地面积,打造了一批城市公园和休闲广场,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舒适度。
同时,我们加强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卫生状况,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再次,我们注重了城市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
我们优化了城市的产业布局,鼓
励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了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水平。
最后,我们加强了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我们建立了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确保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城市建设市场的监管,规范了城市建设行为,提升了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总的来说,我县县城规划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
更加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活跃。
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精细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县城规划建设工作汇报

县城规划建设工作汇报县城规划建设工作汇报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汇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汇报就是把某个阶段做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后报告给上级领导,每次提笔要写汇报的时候都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县城规划建设工作汇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县城规划建设工作汇报1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市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将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与“解放思想、赶超跨越”与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工作落实结合起来按要求认真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部署实施一是及时进行动员部署。
县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组及时召开会议,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局开展制度建设年推进活动实施方案,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到相关领导和责任股室。
明确提出了开展活动需达到的“四个目标”和切实抓好的五个方面工作;活动责任主体、具体职责;工作重点、阶段性任务、时间进度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活动扎实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完善机制,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推进制度建设年活动的领导,及时调整县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组成员,特别吸纳了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重点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
成立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县国土资源局制度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三是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召开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县委、县政府和市局党组《关于开展制度建设年工作实实施方案》和市、县制度建设领导小组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动员部署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学习领会各级的部署要求,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我局充分利用学习会、座谈会、局域网、开辟学习园地等,加大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力度,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了制度建设“大宣传”的工作格局,提高了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制度意识,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城市规划发展情况汇报

城市规划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各地城市规划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作为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不断完善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功能区划需要不断优化,合理划分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绿地等,保障城市各项功能的有序运行。
同时,城市交通规划也需要加强,推动公共交通建设,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其次,城市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水源、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园,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另外,城市规划发展还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要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此外,城市规划发展还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城市各阶层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推动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推动城市规划向着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希望各地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能够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城市规划,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
城市规划工作报告范文

城市规划工作报告范文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市积极开展了城市规划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我市城市规划工作的报告。
一、城市发展概述我市是一座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大都市。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市开始着手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二、城市规划目标我市的城市规划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都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市确定了一系列措施和计划。
三、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市制定了交通规划,包括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鼓励非机动车出行等措施,旨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四、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市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推进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建设了一批生态公园和绿化带,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五、城市用地规划合理的城市用地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市制定了严格的用地计划,合理规划城市各个功能区域,保护农田和生态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六、城市建筑规划城市建筑是城市的形象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加强了建筑规划和管理,鼓励创新设计和绿色建筑,提高建筑的品质和人居环境。
七、城市文化规划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我市注重文化规划,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
八、城市社区规划城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我市关注社区建设,提供更好的社区设施和服务,促进邻里交流和社区共建共治。
九、城市旅游规划我市是一个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发展城市旅游,我市加大了旅游规划和宣传力度,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了一批知名的旅游景点。
十、城市规划效果评估城市规划工作需要不断评估其效果和成效。
我市开展了城市规划效果评估工作,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为今后的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 (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 (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 (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 (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 (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 (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 (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 (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
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
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
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1X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
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2.1___县是一个纯山区县,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
在1983年恢复县建制时仅有安文一个镇。
在解放以来到恢复县建制前,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人口呈稳步增长趋势,除少数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在10‰~32‰之间,从1949年~1982年的33年中,全县人口从10.54万人增至19.14万人,净增8.6万人,增长了81.6。
在1983年~2001年间人口增长率有大幅度下降,且增长趋势稳定,在这18年中,人口增长9万人,年递增率4‰。
表2:96-2001年___县人口状况分析年份“九五”计划指标实际完成指标出生数出生率‰自增率‰年末总人口(万人)出生数出生率‰自增率‰年末总人口(万人)1996310014.977.8520.7725761706.4220.301997300014.618.2020.61239111.775.3920.341998310014.708.4021.18211410.374.0420.421999310014.94213010.415.1920.48201X290013.986.9820.9024641005.3120.542001280013.237.0321.4319959.703.5020.61201X231611.220.62注:数据来源于《___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1998-201X年《___统计年鉴》2.2___县在册人口增长主要以自然增长方式为主 ___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外来人口吸引力page不大,故人口机械增长率总体上很低,可以忽略,大致按照迁入迁出平衡计算,故本地区人口发展以自然增长为主。
而近期劳务输出人口有增长明显趋势。
2.3区外来的暂住人口比例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安文镇。
2.4人口的地域分布差异比较明显 ___县人口的地域差异突出,按照人口密度衡量,全县域人口分布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据体为:人口密度250~400人平方公里的地区有:安文、新渥、尖山、深泽、玉山、胡宅;人口密度150~250人平方公里的地区有:冷水、尚湖;人口密度100~1500人平方公里的地区有:双峰、仁川、双溪、窈川、大盘、九和;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地区有:墨林、盘峰、维新、高二、方前;表3:2001年底___县人口密度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非农人口比重()土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总计206,080204959.9511961731安文30,2401630353.9190336新渥15,19638352522923尖山13,0305143.94373516深泽13,290201X.51443005双峰5,1611011.9640129.03冷水9,2801760.8241226.34仁川14,7602321.58107137.94双溪6,7531171.73551278墨林3,338411.233887.84窈川4,20294 2442100.05大盘7,903309 3.9171111.31盘峰4,073731.794199.34维新2,769401.445154.29高二3,954451.1448838方前11,4212081.8212095.18玉山16,3387874.8263259.33胡宅11,1051731.56382924万苍9,4371900137255.05尚湖17,65543546108163.47九和6,175731.1856110.272.5县域人口城市化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___县经济的发展2001年___县域人口城市化水平较低,仅为30左右,低于全国城市平均城市化水平31,同时低于金华市平均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的相对滞后,影响了___县区域经济有效需求的扩大,并已开始制约___县社会经济发展。
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3.1增长率的比较从下表可以看出:___县自九十年代以来,GDP增长率大于人均GDP增长率,并且这两者总体上大于就业增长率,前三者总体上大于户籍人口的增长率。
3.2增长率的相关性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相关性结论:___县GDP增长和人均GDP增长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就业增长率和户籍人口增长率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12;GDP和就业、户籍人口增长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0.601;人均GDP和就业、户籍人口增长率存在负相关性,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601、-0.604。
3.3相互关系特征分析 ___县经济增长主要途径为通过扩大投资规模等外延方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比来实现,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发展规模不够,生态加工业发展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因此,社会对于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并不强烈,而对劳动力的质量要求正逐步提高,导致人口与就业的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表4:人口经济关系相关分析对照表年份户籍人口增长率(‰)就业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GDP增长率()1997年0——————1998年4.05.43.94.31999年3.06.23.33.5201X年3.07.110.110.32001年3.45.19.49.7201X年0.55.61415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4.1遵循人口发展规律和国家计划生育有关政策人口增长包括出生、死亡和机械变化三个因素,既受生产经济条件制约,也受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制约。
___县人口死亡率基本下降到了较低且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除机械变动对人口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外,未来人口关键在于人口的出生,即决定于全县现有和将有多少育龄妇女,以及每个育龄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
从前述___县人口发展阶段来看,70年代前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已经陆续进入婚育期,加之地区妇女生育年龄较早,22-25岁是生育高峰期,___县处于生育高峰期的妇女人数呈缓慢增长趋势,1997年后微降,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妇女生育水平下降,可望到201X年稳定下来。
预测201X年到2020年人口发展处于稳定增长时期。
4.2与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反馈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全省201X年城镇化水平发展目标达到46~48,金华市201X年城镇化水平发展目标达到40~41,201X年___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5。
根据该规划对于金华市,以及金华市对于___县的人口规模数量进行比较,本次规划将确定的___县域总人口规模将对此进行分析并考虑这一指标。
4.3与___县第十个五年计划相协调反馈 ___县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确定___县人口增长率到201X年为5.2‰,201X年人口控制在20.7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4。
4.4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弹性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___县全县人口的发展除了应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外,还受到各种政策的影响、各种发展机遇的冲击以及生态环境容量的约束。
因此,人口发展的预测数值应留有弹性和一定的余地,并预留一定的幅度。
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5.1自然增长将是县域人口增长的主要途径 83年前,___县人口的发展速度为10~32,1983年至2001年间人口增长有大幅度下降,且趋势稳定,90年代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5‰上下,稳中有降,人口机械增长基本持平,总人口发展速度趋于下降。
今后20年,随着___县社会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育观的改变,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将进一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总量基数和增长率基数较高,县域人口增长的绝对量仍不会减少,并且将成为县域人口增长的主要途径。
5.2人口机械增长和外来暂住人口的比例均较小随着___县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县城中心城功能的进一步极化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周边邻近地区迁移过来的机械人口的数量将会有所上升,外来打工的人口随不如山区以外地区那样大量增加,但也不会出现大量流出,甚至也会有一定数量增加。
从长远来看,考虑到___县地处山区,从全国人口迁移发展态势来看属于人口流出地区,但是由于___经济发展前景看好,在未来应是区域内发展潜力较大地区,还将会吸引相对落后地区的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因此,规划期内人口流入、流出数量相差不会太多,在全县县域范围内持平,人口机械增长可以忽略不计。
外来暂住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也将很低。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全县人口的发展速度仍将维持在一定水平。
据此分析和历史趋势外推法确定:城镇人口增长率近期取5,远期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