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专题

儒家思想专题
儒家思想专题

儒家思想专题

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

㈠春秋时期-孔子:

1.地位,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核

心思想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⑴仁:

①含义:“仁者爱人”

[三层内容:A爱自己的亲人;B爱他人,广泛地体贴和理解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C统治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实现“仁”的方式,

A就要遵守“忠恕之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中庸之道(1.中庸的含义:1)中: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2)和: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3.意义:

⑴中庸不仅是一种德行,而且也反映了孔子对世界万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⑵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被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来讨论的,但实质上不仅对处理人际关系

有实际价值,而且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也有指导意义.);‘

C克己复礼为仁;

D实现五者(恭宽信敏惠)为仁等

③仁的思想的意义:A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B在当时有利于抑制暴政;

C对今天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借鉴意义;但其爱人是有等差的爱。

⑵礼: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但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社会

秩序。

①含义:A 指治理、安定、巩固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秩序;B 礼仪

制度。孔子所追求的理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它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仪礼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②主张:正名。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仁和礼的关系

礼仁结合。纳仁于礼,是人道与政治的结合。

A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

B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

C仁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规范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制度。

D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的结合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

⑶仁礼评价:对儒家的“仁礼”学说的评价:1.内涵极其丰富。举凡社交礼仪、生活标

准、政治秩序、风俗习惯,无不囊括在内。2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强调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在当时有利于抑制暴政;对今天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借鉴意义。3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它又极大地限制人的主观能动精神和创造欲望。4这种两重性作用于孔子以后的悠悠岁月,造成中华民族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以及安贫乐道,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⑷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⑸社会历史观:主张逐步改良。

⑹天命观:主张敬鬼神而原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虚于天命,重于人世)。

⑺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他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进步。)“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原则”“学思结合”等(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孔子在教育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障。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⑻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3.孔子及孔子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⑴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⑵国内: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形象也被逐渐神圣化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⑶国外: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法德等国的先进思想家们从儒学这个完全不同于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⑷对今天的影响:培养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尊民爱物,尊老敬贤,重信义,保气节,宽厚中正的道德品质和艰苦自立,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

⑸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国界和时空,他的“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和而不同”的胸襟,“中庸之道”的哲学智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注重人格,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等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迪.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4.孔子思想产生的原因:春秋时代的需要;历史文化的积累;生活实践的升华.

5.孔子政治思想的特点:重视传统,注重继承;以仁礼为核心;政治和伦理结合;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在天人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战国:

1孟子:⑴地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奠基人.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

⑵主张:

①他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一整套系统的政治学说----实行“仁政”:A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B 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实行仁政必须重民,“政在得民”;C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D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②主张人性本善.人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的道德意识.是一种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一种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性论.

③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⑶影响:①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②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2荀子:

主张:⑴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吸收法家的思想,“礼法并施”的观点;⑵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⑶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但凭后天教育,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⑷孟子主张统治者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影响:作为战国时期百家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3孟子荀子思想影响:两者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

家中的蔚然大宗

4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

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直接原因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

西汉:

1.背景:⑴黄老政治的实施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⑵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⑶汉武帝即位后面临着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外族侵扰等一系列问题; ⑷为了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新儒学:

⑴来源: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

⑵思想:①核心: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针对加强君权),②宣扬“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针对中央集权需要);③“三纲五常”(针对为人处事)。④仁政.(针对土地兼并,人民受压迫的社会现实)

⑶地位确立: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兴办以儒家思想为垄断的太学\地方建立各级学校;把儒学作为考查和选拔官吏的标准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⑷与孔孟思想的区别:

①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继承大一统\仁政等思想;

②其核心内容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加三纲五常,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

③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了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④使先秦儒学从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⑸影响:①董仲舒借用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封建割据势力,也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③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④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⑤实质:神化皇权,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⑶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

(四)儒学新的发展——宋明理学

A两宋理学:

1.背景: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以及唐代儒学大师韩愈《原道》中的恐吓已经无法控制人心;⑵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

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⑶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⑷为了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崇道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讨。他们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家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得到了丰富和更新;⑸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⑹宋代“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2.含义: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一套更为精密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既要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

3.代表人物:对理学的发展起突出作用的是“二程”;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4.主张:⑴“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上人性,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⑵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⑶他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发展:南宋以后发展成为官方哲学;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它还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B宋明心学:

南宋时期:

1.背景:一些理学家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烦琐方式表示不满,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2.人物及主张: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明朝:

1.背景:⑴明初强化思想统治,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确立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⑵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官方统治思想逐渐失去了以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⑶明中叶,社会矛盾尖锐,明统治出现严重政治危机。

2.人物及其主张: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

C评价: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突显了人性的庄严.3.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D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思辨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E可取与不可取之处:

可取:⑴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进步;⑵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⑶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精神,对中国文化起推动和促进作用;⑷有忧患意识,鼓舞了历代志士仁人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不可取: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轻视自然科学观念;轻视个体自由观念,重礼轻法观念等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之糟粕.

(五)儒学发展变异——明清

1.背景:⑴经济上:明清之际,随着封建朝代的激烈更替,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⑵政治上:①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②封建王朝专制腐败.⑶文化思想上:①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加强,到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②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③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

⑴“异端”思想家李贽:①鞭挞程朱理学, 指斥道学虚伪,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②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主张人都可以顺其自然本性,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男女平等,有利于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③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批判理学的“天理”学说,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意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推动人们思想解放,有利于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不足: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⑵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政治上:提倡“趋时更新”(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顾炎武),提倡“法治”,反对“人治”(黄宗羲);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农工商皆本”;思想上:批判继承宋明理学,否定理学的形而上学观点,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和行为。

①王夫之: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理在气中;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私欲之中,天理所欲;动静关系;趋时更新等

②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鼓吹早期民主.《原君》(摘自《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君臣关系应是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伦理纲常;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构(内阁和学校);主张法治取代人治等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③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身体力行《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已征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3.影响:①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其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②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明清之际不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入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③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④在其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以深刻的启迪。

4.特点:明清儒学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六)儒学遭受打击: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思想领域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革命的主要对象。天平天国虽然在开始时把西方宗教平等思想和儒家“大同”思想结合起来,作为反清斗争的思想武器,但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却把儒学经典贬斥为“妖”,扫荡封建传统文化,否定原有的封建道德秩序。辛亥革命后,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

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七)儒学重新泛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废除资产阶级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改革,利用当时中国封建思想意识的浓厚残余,在社会上掀起反动的尊孔复古逆流,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专制统治的护身符。

(八)儒学统治地位动摇——新文化运动前期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了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武器,提出在中国实现“德先生”“赛先生”、“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准备。

特点:前期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继续,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文化反封建文化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是前期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倾向。

(九)儒学统治地位彻底动摇:——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无可挑战地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长期和马克思主义意见不一的儒学继续逐渐遭遇厄运,受到更为猛烈、更有组织的批判。“文革”时期,更是开展“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等闹剧,对儒学文化进行全民规模的、彻底性地破坏,也最终将反传统文化的运动推向了历史的顶点,儒学思想在我国影响进一步减弱。

(十)儒学焕发新春——文革结束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思想解放”运动,儒家学说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当前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号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儒学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在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光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知识综合拓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基本内容: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主要包括老庄与道家、孔孟与儒家、墨翟与墨家、韩非子与法家等各派主要思想及其特点。

道家思想:

春秋晚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⑴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本原论);⑵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命论);⑶辨证法思想(唯心主义辩证法)“守静”;⑷“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是一种积极无为,对约束统治者暴政,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很大作用;⑸小国寡民。

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⑴齐物的观点,就是万物齐一(修养得道,真人境界,天地与我并立,万物与我齐一);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把老子的辨证法发展成绝对的相对主义。⑵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从客观唯心主义发展到主观唯心主义);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社会现象。⑶逍遥的人生态度,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要达到逍遥,就要无所恃,不受各种条件左右。⑷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老子不甘心没落,企图挽回自己的理想和要求,庄子则对自己的前途完全悲观绝望,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墨家思想:⑴背景:战国时期,一方面由于封建制的确立,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小生产者的队伍壮大;另一方面,战争频繁,生灵涂炭,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小生产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墨子代表平民的利益,⑵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等,创立墨家学派。⑶评价:墨子这种思想符合人民的利益,是进步的;“兼爱”、“尚贤”在

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法家思想:⑴背景:战国时期,封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适应这种客观形势的需要,⑵主张:①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主张实行“法治”,“法不阿贵”。②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⑶评价:法家思想对地主阶级的改革起了指导作用,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这种理论被秦王赢政所运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依据。秦统一以后的许多措施就是法家思想的运用。

出现原因: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学术环境宽松活泼,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造成文化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根本原因是社会大变革。

实质:是在社会大变革时代,代表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

历史意义:⑴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批驳又彼此融合,终于初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⑵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⑶“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当时学术文化的繁荣,并对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⑷“百家争鸣”各派学说,为不同阶级、阶层服务,有的成为诸侯国改革变法、立国发展的理论基石,它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前奏。

二、中外历史上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

1、秦朝“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正式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明末清初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激烈批判,对近代史民主思想兴起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3、洪秀全把西方宗教平等思想和儒家“大同”思想结合起来,作为反清斗争的思想武器,但太平天国后来严厉打击封建儒学。

4、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传统道德相结合,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还假托孔子招牌提出变法主张。

5、新文化运动极力批判儒家传统道德,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6、“文革”时期,更是展“批林批孔”、“批周公”等运动,为政治需要全面、彻底地摧残儒学文化。

7、改革开开放后,坚持“古为今用”方针,对儒学能进行扬弃。

8、新加坡在独立后的国家建设中,重视发挥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对国家的经济腾飞产生非常良好的效果。

三、正确认识历史上的“以德治民”和今天的“以德治国”的异同点

今天的“以德治国”是对历史上的“以德治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者都具有民本思想,实施时都可以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两者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1、所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前者是在封建社会、甚至在近代社会仍有很大影响;后者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基本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为基本内

容,形成上尊下卑的封建等级制度。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

3、代表阶级利益、根本目的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后者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4、儒家的“德治”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治,而今天的“德治”是在肯定“法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把“德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

考点基本认识:

一、中国古代思想往往与政治经济的辨证关系。思想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联,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综合反映,反过来又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如古代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这就决定了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政治上的专制集权又要求思想上的高度集中和统一,这实质就是大一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都是政治一统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而反过来,董仲舒新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对于西汉社会稳定、政治集权、经济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对古代中国统治思想确立及发展的认识: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确立相应统治思想,作为施政的指导,并以此规范人们和社会的行为。

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立场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一断于法”,强调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况。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和统一,实行严刑峻法,强化阶级压迫和政治统治。西汉初期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统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基本上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且济之以道,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如唐朝时,轻徭薄赋,缓和矛盾;中央集权,实行法治;选贤任能,以德治国;开明政策,民族友好;兼容并蓄,对外开放。

三、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学之所以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另二方面,是因为儒家的人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另外,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

四、我们对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反对对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优秀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应该古为今用,宏扬其优秀部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对维护社会的安定统一和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以人为本、民为贵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有重要作用;民本思想对于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道德规范意识是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和谐意识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众所周知,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核心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社会价值观。说到儒家,肯定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孔子的思想可谓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作为孔子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仁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孔子思想中核心的部分。 一、仁学的发展 仁学思想最早是有孔子提出来的。出生在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混乱时代,孔子目睹了太多的惨剧和暴行,各种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轮番上演。这种情况下使得孔子深刻的了解了各阶级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人格修养,其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自身人格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之后,孔子把这种对高尚人性的追求推广到整个社会, 这使得“仁”发展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理想。 后来,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把仁爱从人推广到万事万物,这一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仁爱的内涵, 这是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进步和提升。 其后从汉朝开始,仁学思想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到了宋明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的“以生论仁”更加深化了仁爱的内涵。由于先秦的道德范围局限于人和社会,“以生论仁”

便打破这一禁锢,使仁学第一次具有了生态哲学的意义。这一创举也体现出了一种天人一体的仁学宇宙观,,达到天人的完美合一。 晚清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 开宗明义地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 这不仅使仁学获得了新生,更是把仁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社会的许多思想也是继承仁学思想不断演变来的。和谐社会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倡导,其实早在古代,这种意识就表现得尤为突出。自商周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就将“大同”思想作为奋斗的指引。如今仁学也必会随着人们追逐和谐社会的步伐继续发展。 二、仁学的思想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总共出现了一百零八次,而又多出自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之口。其中讲得最为清楚的是颜渊问“仁”的部分。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进一步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应当看为对“仁”的比较全面的论述,表现出“仁”的基本内容是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符合礼的规范,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事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接下来,就仁学思想的几个主要部分做简略的阐述。 (一)、仁者爱人 据《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道:“爱人”。这里可以将“爱人”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近、相趋、相合。

儒家思想在广告创意中的表现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儒家思想在广告创意中的表现分析 学生姓名:钱世娟 学号:1002020123 所在院系:中文与传媒系 专业名称:广告学 届别:2014 届 指导教师:周丽川

淮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没有弄虚作假,没有抄袭、剽窃别人的内容; 2.毕业论文(设计)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的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已注释说明来源; 3. 毕业论文(设计)中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和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 4.本人已被告知并清楚: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合格,无法正常毕业、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追回已发放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等严重后果; 5.若在省教育厅、学院组织的毕业论文(设计)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院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学生(签名): 日期:年月日

目录 前言 (2) 一、儒家思想与广告创意概述 (2) (一)儒家思想 (2) (二)广告创意 (3) (三)儒家思想与广告创意的关系 (4) 二、广告创意过程中儒家思想的应用分析 (6) (一)概念创新——儒家思想 (6) (二)表现创新——儒家思想 (7) 三、儒家思想在广告创意运用中的效果分析 (10) (一)品牌提升 (10) (二)视觉享受 (11) (三)文化传播 (11) 四、构建广告创意中儒家思想的新形象 (11)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12) (二)提升广告从业者素质 (12) (三)中国广告创意新思路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儒学试题

2013学年儒家经典期中测试题 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分,每小题1分) 1、儒学的创始人是?()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周公 2、儒家“亚圣”指谁?() A. 孔子 B. 文子 C. 曾子 D. 孟子 3、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A.《易经》 B.《论语》 C.《大学》 D.《春秋》 4、《二十四孝》“曾子痛心”的故事:曾子的母亲用了什么办法召回山上砍柴的曾子?() A. 飞鸽传书 B. 托邻居去叫 C. 咬手指 D. 打电话 5、《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A. 报得三春晖 B. 游子身上衣 C. 意恐迟迟归 D. 天涯共此时 6、人类历史的时间跨度可以比作一条直线:过去无始,?() A. 未来无终 B. 未来无底 C. 未来无人 D. 未来无名 7、“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哪部典籍?() A.《汉书》 B.《周易》 C.《孟子》 D.《论语》 8、“古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 A. 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 B. 为自己名利

C. 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D. 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 9、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 A. 修身 B. 齐家 C. 治国 D. 平天下 10、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 A. 人生 B. 理论 C. 儒学 D. 传统道德 11、“身心和谐”中“心”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 A. 心脏 B. 人的精神 C. 心思 D. 心情 12、下面哪种行为背离了“慎独”的原则?() A. 雷锋助人为乐,不留姓名。 B. 王刚从不随地吐痰,即使在没人的野外。 C. 李红捡到一个钱包,他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于是归还失主。 D. 小明在夜深没人的时候,把街边的垃圾桶踢倒。 13、“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表示孝顺的行为,父母过世,古人一般守丧几年?()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14、”三不朽”理论最早由谁提出?() A. 范宣子 B. 孔子 C. 孙子 D. 叔孙豹 15、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 A. 儒 B. 道 C. 佛 D. 法 1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哪部典籍?() A.《礼记》 B.《论语》 C.《孟子》 D.《周易》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xx和早期儒学: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浅谈儒家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浅谈儒家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班级:1008班学号:10413852 姓名:顾海洋 文章摘要: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对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①儒家思想的价值与局限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关键词:儒家思想价值局限孝道伦理教育和谐 中国文明史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②因此,儒家思想内容之广、之深,使得我们全面研究其思想的价值与局限比较困难。所以,我从孝道、伦理教育、和谐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利与弊。 一.儒家思想中孝道的价值与局限 价值: 1 .赡养父母。赡养父母的规定表明在以家庭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状况下,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传统孝道中赡养双亲的这一规定符合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生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性,是积极合理的内容,应该继承弘扬。 2.爱亲、敬亲。每个人生下来都离不开父母亲人的养育,在这种养育的亲密关系中,必会自然地形成子辈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亲人的爱戴尊敬之情。父母是自己生命所由,也是一切人际关系中最自然、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爱敬父母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永恒价值。 3.尊老敬老。尊老的确是中华民族的独特传统,它已经以言语、警句的形式,积淀于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潜意识之中,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 局限: 1.“无违”之孝道。这一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封建社会家长制的意识,父子之间人格上具有明显的隶属关系。这“无违”之孝道,是建立在无条件的服从的基础上,这样的孝道,对维护家庭制度是有功的,却不容易培养出独立的人格。 2.“忠孝合一”的观念。在封建等级制社会里,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大力宣扬“忠孝合一,移孝忠君”的思想,还提出: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结果。为了忠,必须讲孝,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则要求人们“舍孝尽忠”。这些封建性糟粕,不管当时还是其后,都应予批判与否定。 二.儒家思想中伦理教育的价值与局限 价值: 1.儒家对伦理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值得我们重视。忽视道德教育,只会使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受到减损,使人才的培养达不到应有的目标和水平,同时也会使社会的道德状况日趋恶化,最终给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造成严重危害。科学地发掘儒家关于 ①百度百科之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还没有一种学说能动摇儒学在中国思想界的地位,其深远影响辐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儒家思想几乎成为政治的玩偶,时而被全盘肯定,时而被全盘否定。其实,在一种思想的继承过程中,对它消极因素的批判也极为重要,它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反面经验,走出自己在思想上的误区。下面就其中的几个方面作一下简要分析。 “仁”是儒家思想中的重量级元素,它以“爱人”为基础,儒家的伦理思想即由其发展而来,但它与封建宗法等级制是相互制约的,这就显示儒家伦理思想的二重性。儒学最初便明确了君臣、父子、夫妇等伦理关系,经汉代董仲舒“三纲”、“五常”的加强和宋明理学的进一步巩固,更上一层楼,完全迎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心意了。“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竟被视为格言警语,至今尚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对于上层阶级的制约在不断减少,长期皇权、父权、夫权思想的侵蚀,使中国始终也没有建立完整的体制去规范人的行为,人治比法治更有市场。鲁迅曾深刻的揭露出,辛亥革命后封建专制表面上没有了,单家族制还活着,封建礼教还活着。 “托古改制”是儒家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事要“托古”似乎成了中国古代多数政治家的习惯。一位外国学者曾经把中国封建社会朝代的更迭比做一个立方体的翻转,只是换个面而已,其外表与内涵还是一如既往。一个封建王朝建立后,极少有革命性的创新举动,而是效仿前人,依样画葫芦。到了近代,某些政治家的习惯还是没有改,上演了“复辟”、“称帝”的闹剧。而历代改革者也很难越过“托古改制”这条思想鸿沟。改革者或被贬官,或被罢职,或被杀头,而且以最后一种结局居多。我们说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历史上,动力不足的问题显得非常严重。这与儒家思想中的愚民政策不无关系,其主张“上智下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届朝代的改革运动,仿佛只有改革者再摇旗呐喊,而很少得下层民众的支持,这会令人想起一幅图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戊戌六君子被处以极刑,京城里的人对此事大多持观望态度:京城以外得百姓也只是把此事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这与法国大革命时巴黎市警钟长鸣,巴黎市民武装起义保卫革命果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段精彩的讨论,认为培养理想的公民必须高度重视音乐与体育,音乐可以使人文雅,体育可以使人强悍。而儒家思想则提倡“文”,贬低“野”,对人才要求“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使人才创造力的发挥受到严重的思想束缚,轻视生产劳动本身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的这一怪思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及答案.docx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32 分 ) 1. “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 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 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 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A.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B.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 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D. 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 2.(2018 ·宝鸡高二检测)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 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3.(2018 ·临沂高二检测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 ; 做事学法家 , 意思是按原则办事; 待人学儒家 , 即() A. 爱无差等 B.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C. “人之性恶” D.“性本善” 4.(2018 ·长沙高二检测 ) “孔子聚徒讲学 , 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 没有社会地位。”材料体现出的孔子教育思想是 () A. 因材施教 B. 不耻下问 C. 有教无类 D. 当仁不让 5.(2018 ·中山高二检测 ) 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 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 人性本善 B. 舍生取义 C. 民贵君轻 D. 得道者多助 6. 荀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据此,你认为荀子() ①主张“性恶论”②重视礼制 ③强调教化④主张礼法并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2018·成都高二检测 ) “分定而无制 , 不可 , 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 , 不可 , 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 , 不可 ,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8.(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 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 “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 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 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思想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现代社会的启发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现代社会影响,以期加深了解儒家思想的特点、变化、价值和它的现代指导意义,抓住儒家思想的本质和精髓,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点滴经验和参考。 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一个社会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思想对一个社会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时至今日,时代在变化,思想也在变化,面对文化多元、中西融合碰撞的文化发展趋势,对一种文化或者说思想的重视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集千古圣贤众多儒流于一体的历经变化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关键词] 思想、作用、价值。 一、儒家思想的内涵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

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而这种社会伦理观正是基于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或道德意识加以规范以此来实现社会的统治和管理。抛开阶级意识而言,这种社会伦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还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 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和社会演变中形成了众多优秀的认识和思想,而这些认识和思想又被后来者奉为准则或规范。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坚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浅析日本武士道精神中的儒家思想元素

浅析日本武士道精神中的儒家思想元素 摘要: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日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与道德体系。在长达七百多年的幕府统治中,武士阶层以及武士道精神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成为衡量一个人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即使在封建统治消失已久的今天,在各个领域我们仍然能够看出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比如公司的终身雇佣制,日本人的重诚信,讲礼节,自杀率高等等社会现象等。本文通过分析武士道精神中的儒家思想元素,揭示出儒家思想对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从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武士道儒家思想义勇仁礼诚 1 武士道精神的起源 武士道精神起源于平安,当时藤原氏①专权,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瓦解,庄园制度开始形成。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各地庄园兴起,庄园主为了领土和安全,训练了一批负责保卫工作的武士。这些武士不属于国家正式军队,不拿国家俸禄,而是由庄园主直接发放薪金。武士集团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他们相当于是庄园主的家臣,只听从庄园主的命令,无视中央法纪。在战场上的勇猛和对主人的绝对忠心是武士的基本要求。当时,日本从律令社会正逐渐过渡到贵族社会,武士的兴起,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稳固了日本分裂的封建制度。到镰仓时代源赖朝②设立将军幕府,武家开始公然执掌政权,与中央对立。武士道思想也逐渐兴盛发展。到了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了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借用其“仁义礼勇诚”等概念,并将其理论化,融入日本特有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士道德体系标准。 武士道教义的起源来源于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孔子的“五伦”思想,“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定位,这对武士阶级确定各种关系起到很到作用。日本著名文化学家新渡户道造在《武士道》一书中写到:“冷静,稳重并长于世故的孔子的政治道德思想教条,对统治阶级的武士来说非常合适。孔子的贵族式保守教言很适合武士阶级的要求。”而孟子的仁爱思想在武士阶级引起了强烈反响,让嗜杀的武士阶级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将自己的统治标上救济天下,仁爱为民的大义标签。因此《论语》《孟子》成为武士的必读经典。 2 各儒家思想概念的武士道释义 武士道的最高标准是“义”。“义”并不是“江湖义气”的意思,而是“人道”“正义”“责任”或者说是“正确的道路”。研究日本传统文化经常接触到一个概念就是“义理”,即为“正义的道理”。不为个人感情所左右,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走自己应该走的路,这叫“正义”。人们经常在“人情”和“义理”的夹缝中彷徨,感情用事是武士道精神所鄙视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要走上正义的道路,履行自己的职责,做该做的事,而不能因为感情而放任自流,这也是武士看起来无情的一个文化原因。对国君应该“忠”,对父母应该“孝”,对朋友应该“仁”,对妻儿应该“爱”,这些感情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义”。有些时候,为了保卫正义,可以杀人或者舍弃

《儒家的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儒家的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的阅 读习题及答案 儒家的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的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与这种家天下的谱系构造相平行的精神纽线是孔子的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仁学思想。这个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弟(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博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博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规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美的精神境界。 按照孔子“仁者爱人”的说法,仁的基本含义应该落实到对别人

的尊重和友爱上面,详细地说,应该承认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具有明确的人化意识和行为。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伦义务,希望人人尽伦尽职。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就应该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以“爱人”解释仁,作为仁德的根本标志,他不仅希望以“仁爱”精神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以“仁爱”原则来治国安邦。假如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仁,具有仁爱之心,上下、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了。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孔子思想自然是基于对那时社会问习题的深入思考,他的仁爱思想也是如此。孔予所思考的是社会如何安定,是怎样使政治清明,因而在政治的层面上,孔子的仁爱思想便十分自然地推衍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从而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以仁来统摄诸德,强调仁在智、勇等重要德行之中的中心地位,把恭敬、慈惠、诚信、宽厚、敏捷等德行作为实现仁德的标志。 孔子以后的几位思想家孟子、墨子和苟子都对仁学有重要开展。尤其是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开展为“仁政”学说,影响后世极大。孟子把“恻隐之心”看成“仁之端”。孟子看到了人生具有的良知、良能,看到了人所共有的怜悯、同情之心,进而把仁看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依据,因而孟子才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有道德的人就是保存了先天的仁德的人,具备了仁德,才能以仁爱之心处世待人。 在将仁爱思想建立成为人性论的依据之后,孟子又将仁爱精神推而及于政治,从而产生了他的仁政学说。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

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也是现代中国文化重要元素之一,它深深渗透到人们生活之中。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浅谈儒家的本源,分析其体系结构,思想主张,经典著作,并浅析儒家思想就现代中国文化一部分对国内外交流做出的贡献。本文旨在透析儒家思想,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与发展,腾飞中国文化。 关键字儒家思想结果体系现代文化交流 儒学----追本溯源 儒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如今很大长度 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学--- 学术体系.著作经典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儒家思想的精华 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 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家圣教十三经。儒家正典化始自孔子治六经。 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著功,故长于事。《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3]荀子说“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十三经注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后又有解释十三经的权威教参《十三经注疏》 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代表了儒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展成了思孟学派、宋明理学、心学、气学、今文学派、公羊学、谶纬神学、古文学派、训诂学。孔子赞《易》,作《春秋》,通过复兴周朝的礼乐官学传播王道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后又有孔门十杰,战国八派谶纬神道公羊谷梁唐代道统程朱理学等等。经学盛行,今天所看到的儒经,大多源自汉儒的流传,而解读上,则承袭了宋明儒的思想。儒学的思想理论在经济政军事甚至历史伦理等等哦方面都有建树。 “中庸文化”是孔孟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中’是适合,‘庸’是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而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长久,就是‘善’。”作为传统文化,张辛认为“中庸精神”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一个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中庸精神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国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礼者,人品行之节文也,儒学作品数不胜数,他教会我们了责任感忠孝······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儒家的起源 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 【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核心思想为“仁”与“礼”。 何谓“仁”?“仁者爱人”,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如何“爱人”?夫子曰:“忠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何谓“礼”?“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这就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二、儒家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时 【孟子】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除了曾参留下了《大学》之外,其他的大多未曾留下什么。到了战国时期,孔子之孙子思收了一名弟子,此人便是日后被称作“亚圣”的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流传于世的著作为《孟子》“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在孔子之“仁”的思想上,孟子将“仁”发展成为了一套政治学说。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在人性论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 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民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如果说儒学在孔孟手中还仅仅停留在关注人的身上,那么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就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 荀子,名况,赵国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荀子》共三十二篇。其主要思想有如下几点: 1、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2、性恶论。与孟子正好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在战乱与社会变革中并不适用,更不用说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了。等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打败项羽,百废待兴,这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所以从西汉初年到汉武帝继位时,黄老思想一直在政治上占据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汉朝历经了“文景之治”后,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的发展需要了。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期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此时,儒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 【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研究《公羊春秋》,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儒学的基础。他宣扬“君权神授”,为君王统治天下提供了理论根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君权。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1 6 25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思想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现代社会的启发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儒家的内涵更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标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的一大道德基准。对于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儒家大同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儒家思想作用现代社会价值 【正文】 儒家思想的内涵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及道家文化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释家文化及其他诸子百家文化在中国 我们在《物质论》天时篇的《三元物质相对论》中论证过中华核心指导哲学是《周易》,并且《周易》用现代科学进行的诠释已经证明了《周易》的整体哲学性,这个可以从《周易的成书原理解析》中得到明证。其次在该整体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医学》的科学性,它所反映的实体多维空间的多层次物质形式已经逐渐被解开,同时在…《周易》的整体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多维空间的多层次物质形式的技术应用?的指导下进行的人的规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果,那就是《四柱学》,俗称八字,该学术自从有了唯物主义主体哲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指导后,我们将逐渐登堂入室,并不断的用于人类自身的指导改造,这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中华文化是在实体的整体哲学指导下的对人的相关规律的研究,也就是御人的学说,而这些学说的根基就是客观物质世界和人体,至于人的行为,那仅仅是对物质的现状和物质的转化的不同物质形式的表述,仍然是以人体为根基的。因此它又是以物质世界为研究根基的,在古代就是阴阳的方法来研究物质,在现代就是广义化合和广义分解反应来研究物质的。古代的物质是特指我们可以看见或理解的基点物质,比如水、火、静态实体(金)等;而现代的物质是特指元素和由元素构成的那些物质,当然也包括我们可以看得见或者可以理解的物质,其实古代的物质和现代的物质的特指是有转化关系的,即“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又其他的东西构成,这中间的差别就是我们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既然事物由古代的科学研究方法过渡到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我们只需要顺势而动就好了,因此我们就能够理解中西文化结合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即世界的物质性,而结合后的文化转向就是《周易》、《中医学》和《四柱学》,同时更为细致的转化就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释家文化以及其他诸子百家文化,只是在研究中不断的吸收西方和东方其他民族的文化作为有机的补充,这样我们才能使整体文化体系健全,同时又能够找到统一的指导哲学。 下面我们就分别简述这些学说的着眼点和适用范围,为了不受它们的核心文化延伸出来的诸多理论的影响,我就仅从它们的核心学说谈起,其他遵守合则比附,不合则剥离的原则。、儒家文化在中国 画龙点睛:儒家文化的着眼点在国家管理上,并对达成理想的国家状态而进行的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其核心代表学术是《易传》和《论语》,其教育实践是众多弟子,特别是具有代表的七十二弟子。儒家文化的适用范围是对物质的研究方法归一,即古代阴阳;现代化合分解反应。又能形成可以指导多元文化的整体哲学理论。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最核心学术是《易传》,它是从研究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的整体哲学理论《易经》而来,其后就是孔子的诸多弟子写就的《论语》,因此儒家文化的科学化必须从《易传》和《论语》开始,只有看清楚了这两部学说是怎么研究物质世界和人的时候,我们才能说的清楚儒家文化的着眼点和适用范围,才能使该学说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它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乃至世界文明的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推动先进的文化、先进的体制、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文明,用来更好的服务全人类,特别是让中国利用巨大的文化财富使我们迅速摆脱贫穷。 1、匡正《易传》和《易经》的篆、象、文言。

试题--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试题.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 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中国史学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什么? A.做人与记人 B.记事与做人 C.做人与做事 D.记事与记人 用户答案: 2.(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用户答案: 3.(本题分值:2) 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真正本质是什么? A.一种政治学说 B.一种关于人生的学问 C.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 D.一种伦理学说 用户答案: 4.(本题分值:2) “今之学者为人”中“为人”指的是什么? A.做人 B.做给自己看 C.作为 D.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 用户答案: 5.(本题分值:2) “出自哪部典籍?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汉书》A. 《周易》B. 《孟子》C.《论语》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6.( ”为己指什么?“古之学者为己”中“A.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 B.为自己名利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C. 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7.( ”是哪位先贤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孙子韩非子B. C.老子D.孔子 : 用户答案:2) 8.(本题分值 做人就是要处理什么样的关系?A.人和事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B. C.人和动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9.( 儒学讲仁,孔子讲仁学,讲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什么? 学习别人A. 做自己的事B.从自己做起C.照着别人去做D.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0.( 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什么? 爱学习A. 爱民族B. C.爱国家D.爱人 : 用户答案:2) 11.(本题分值 ”.汗青是什么?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化A.历史B.哲学C. D.儒学 用户答案: :2) 12.(本题分值 下面哪位是儒学的奠基人?孟子A. 荀子B. C.孔子老子D. : 用户答案:2) 本题分值13.( 出自哪部典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礼记》A. B.《论语》C.《孟子》D.《周易》 : 用户答案:2) 本题分值14.(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个是局限性,还有一个是()?A.重复性时代性B. C.象征性D.历史性 用户答案: :2) 15.(本题分值 儒学的核心是()? 人与仁A. 民与君B.仁与礼C. D.人与人 用户答案: :2) 16.(本题分值 儒家形而上学哲学重点是在()学科中进行展开的?理学、心学A.自然学B.心理学C. D.科学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7.( 上个世纪,中国哪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研究了周易哲学,研究基督教哲学,参与、组织翻译了许多基督 教经典著作。并用信、知、行来总结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杜维明A. B.冯友兰C.谢扶雅D.熊十力 用户答案: :2) 本题分值18.( ”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身心和谐中心心脏A. B.人的精神C.心思D.心情 : 用户答案:2) 19.(本题分值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说:是什么意思?凭他的能力能治理出周文王那样的盛世A. B.如果我能被用,周国一定胜利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院系:师范教育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13级小学教育专升本(1)班学号:133160139 姓名:牛若南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作为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古代产生深远影响更对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的传统思想对历代执政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文化的精神已渗透在中华民族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儒家思想也和世界多元价值相互接轨和碰撞,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所赖以产生的那个时代对它所做的要求,而成为中华民族及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浅析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继承 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一个社会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思想对一个社会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对一种文化或者说思想的重视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集千古圣贤众多儒流于一体的历经变化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的影响

1、在国际方面,当今世界政治、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化并存的世纪,不同文明之间会出现新的繁荣。但是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局部地区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将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并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做出贡献,也将成为世界各国认同的思想观念,还将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准则。儒家文化提倡的这些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世界各国调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 2、在国内方面,儒家思想的“民为邦本”培养了当代社会人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儒家思想历来十分重视老百姓的作用,认为百姓是国家安宁的根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儒家思想历来强调君子要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情怀。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正是儒家思想中重视人民的作用,才促使我们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中之重。 二、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从孔子时的春秋战国起它支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在中国引起了持续不断的争论,有人说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国民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教人以知书达理之道,有人说儒家思想毒害中国国民,使得知识分子沉迷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