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87516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参考课时】:72学时【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实务》【编制人员】:何杨、王莉、苑秀彬、郑艳【参与企业】:董振威、龙凡、王焕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用旅游从业人员的思维来深入思考中国主要的入境旅游市场,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对所学相关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服务知识,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为专业基础课程起到延伸和丰富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工作需要的职业人"。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上,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即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我们课程组通过与旅游企业、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反馈情况,了解旅游企业岗位需求变化的动向,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和实训设计等多处着手,对教学体系不断地进行改革,立足于培养学生具备旅游市场导游人员,尤其是涉外导游的各项能力,尤其是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根据教学内容对应设计不同的项目,将项目内容分解成不同的“任务专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团队,以团队学习为中心,以素质培养为目的,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参与性,并实行教师指导、组长负责制,由各学习团队全体成员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努力完成任务专题,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打破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依据导游人员的要求,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
5.客源国概况(李棠荣)

《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客源国概况》【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客源国概况》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介绍、研究中国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必修课程之一。
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时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二)设计思路针对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及旅游服务职业岗位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选取适用于旅游管理岗位职责需求的课程内容,强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包括对世界地理概况,世界旅游综述,中国旅游客源市场,对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欧洲地区、美洲地区、南亚及中东旅游区等海外客源市场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改变过去基本知识介绍多,基础理论阐释少的弊端。
按照旅游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突出能力为本位,采用项目式教学。
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
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按照“五突出”原则(即突出行业特点、突出岗位特点、突出学校特点、突出师资特点、突出学生学习特点),建立科学、丰富、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基本能力实训、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等三段实践教学项目。
主体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辅以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图片、视频展示为辅,让学生能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感受和接受知识。
09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上述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学生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具备查阅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信息处理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能力;(5)培养学生对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2、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2)培养学生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商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纪律性;(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专业能力目标(1)知识能力:使学生能将各个主要客源国的基本情况应用到旅游活动实践中,能胜任接待主要客源国家客人,为其提供接待服务、导游服务。
具体包括:能熟练地说出我国主要客源客基本情况。
能正确分析各客源主要人群的旅游需求。
能说出主要客源国的主要旅游景点。
(2)素质能力:在工作中能够针对不同国家的客人提供与其民俗相对应的接待服务;能熟悉各主要客源国家的自然资源情况。
拓展对客源产出国旅游资源的认识水平。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与前续课程的联系:“导游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我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为学习我国的主要客源国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奠定了基础,后续课程“导游服务综合实训”中需要分析不同国别的游客的心理和民俗,本课程为其提供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入境旅游人数猛增,为此,旅游专业的从业人员要熟悉我国主要客源国家的基本情况,以便做好接待工作以及市场开发。
本课程以地理区划为载体,课程划分为五大情境,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如下表:表1-1课程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五、学习资源的选用1、教材选取的原则上述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
客源国概况 课程标准

55。
《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代码:083118B 学时:56(一)课程性质《客源国概况》是旅游管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也是旅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旅游客源国或旅游客源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发展状况等内容的学科.本课程作为高职旅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旅游管理、导游等专业学生学习海外客源国的知识、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必修课程,也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中必考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达到以下目的: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 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从事导游工作,特别是接待海外游客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积累丰富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充分细致掌握海外客源市场情况和全面开拓海外客源市场。
本门课程将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与后续课程《旅游市场营销》、《海外领队实务》等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和运用,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工作的支撑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客源国概况》是旅游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也是旅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基本上以讲解介绍为主,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问题、讨论,并辅助有大量的影像教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制定课程标准应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和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兼顾职业能力标准实施。
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原则,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以知识、技能、实际应用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达到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的目的。
该课程强化了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包括对世界旅游资源、世界旅游客流、中国旅游业和中国海外客源市场,以及世界旅游宏观管理等内容的系统分析,从而一改过去基本知识介绍多,基础理论阐释少的弊端;在教学手段上,将大量增加图片展示和多媒体演示的比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时安排上,适当压缩分论部分,即侧重选取一些最主要的国家进行讲述,而其余部分则可结合学生自学或以读书报告的形式完成,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完整word版)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060740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课程学分 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4 实践学时8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无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制定人仝泽柳制定日期2012.9.5 审核人仝泽柳修订人仝泽柳修订日期2014.3.6 审核人仝泽柳签发人钱宏签发日期2014.6一、课程定位《客源国概况》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基本必修课程之一。
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时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旅游文化》、《旅游地理》《导游业务》的后续课。
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各主要客源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情况,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国外做法,紧密联系中国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2.能力目标1)能够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2)能够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3)能够熟悉亚太各客源国的基本情况4)能够了解欧洲旅游区主要客源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旅游地5)能够了解北美旅游区主要客源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旅游地6)能够通过学习,拓展对客源产出国旅游资源的认识水平。
3.知识目标1)了解旅游地理学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2)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3)掌握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4)了解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概况和世界旅游区,掌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掌握认识中国的海外客源市场5)认识和掌握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主要客源国的概况6)认识和掌握欧洲地区的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西班牙等主要客源国的概况。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旅游客源国概况》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各主要海外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方面内容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时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旅游文化》、《旅游地理》《导游业务》的后续课。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各主要海外客源国的国情概要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掌握各个国家的人文习俗,在归纳、总结和分析各主要客源国的旅游需求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未来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旅游业应采取的措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和合理,以符合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知识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针对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以及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选取适用于旅游管理岗位职责需求的课程内容,强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包括对世界旅游资源、世界旅游客流、中国旅游业和中国海外客源市场,以及世界旅游宏观管理等内容的系统分析,从而一改过去基本知识介绍多,基础理论阐释少的弊端。
1.按照旅游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突出能力为本位,采用项目式教学。
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2.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
3.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客源国概论》课程标准

《客源国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目标(一)课程定位《客源国概论》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个性化发展模块”中的专业选修模块课程。
在旅游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开设,是以《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与业务》、《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等课程的开设为条件,并为满足《酒店公关实务》和酒店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要求设计课程内容,为学生将来从事旅行社和酒店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完成客源国概况认知和客源国两个模块共21项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旨在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国16个主要海外旅游客源国的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特征、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和对华关系;具有分析和解决客源市场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更好的从事外事接待工作,尤其是从事涉外导游和涉外酒店服务提供支持,并为导游资格证考试提供支持;培养学生在海外客源市场营销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在课程设计中贯彻“学生为主体,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秉承“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理念,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让学生在“做中学”,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教学互动和模拟实训,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有效的学生实践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另外,该课程强化了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包括对世界旅游资源、世界旅游客流、中国旅游业和中国海外客源市场,以及世界旅游宏观管理等内容的系统分析,从而一改过去基本知识介绍多,基础理论阐释少的弊端;在教学手段上,将大量增加图片展示和多媒体演示的比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时安排上,适当压缩分论部分,即侧重选取一些最主要的国家进行讲述,而其余部分则可结合学生自学或以读书报告的形式完成,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 91425039二、编写说明《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
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
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4课时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 4课时第三节新加坡(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2课时第四节泰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
…………2课时第五节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4课时第六节澳大利亚、(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2课时第四章(共9学时)欧洲地区(1课时)第一节英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4课时第二节俄罗斯(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4课时第五章(共5课时)美洲地区(1学时)美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系……4课时六、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把中国临近的亚太地区的客源国家作为重点讲述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客源国概况》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基本必修课程之一。
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时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旅游文化》、《旅游地理》《导游业务》的后续课。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各主要客源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情况,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国外做法,紧密联系中国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能够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
2)能够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
3)能够熟悉亚太各客源国的基本情况
4)能够了解欧洲旅游区主要客源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旅游地
5)能够了解北美旅游区主要客源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旅游地
6)能够通过学习,拓展对客源产出国旅游资源的认识水平。
3.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2)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3)掌握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4)了解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概况和世界旅游区,掌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掌握认识中国的海外客源市场
5)认识和掌握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主要客源国的概况
6)认识和掌握欧洲地区的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西班牙等主要客源国的概况。
7)认识和掌握北美地区的美国、加拿大等主要客源国的概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本课程采用角色扮演、质疑激思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角色扮演
针对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导游知识的情况,在教师讲解完主要国家的主要景点之后,教师安排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从所扮演的角色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2)质疑激思
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
每一知识点学习后,由学生提出疑问,再由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则由主讲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给出学生正确答案。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强调了学生自学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展现能力的培养。
由学生组成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某国旅游发展情况做专题探讨,并制作成PPT上台演示研究成果。
4)任务驱动
下达学习任务书,将学习目标分解,让学生在一个个小的任务基础上掌握课堂内容的学习,体会学习成功的快感和学习带来的乐趣。
,
5)课堂讨论
课堂上布置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讨论过程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试讲评议法
选取一部分内容由学生来讲解,教师帮助学生制定教学方案、教学思路等,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学条件与环境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将有关内容全部制作成课件。
2)运用相关影音资料作为辅助教材。
3)从旅游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资料,尽量做到资料的新、齐、准。
3.参考教材与文献
(一)教材选用
《中国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黄明亮主编,科学出版社
(二)参考教材
1)世界旅游地理,尹德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2)世界旅游地理,吴国清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3)客源国(地区)概况,宝胜舒惠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旅游目的地概述,夏林根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
5)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陈家刚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6)客源国概况,李志勇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三)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中国旅游报》订阅全年
(四)参考网站
中国旅游网最佳东方白金五星酒店人才网
五、考核评价
(一)、基本思路:
学习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项目完成评分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
(二)、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共100分)
1)学习过程考核50%。
①出勤10%
②课堂表现和项目完成情况20%
③课后自主学习的进展,作业、案例分析20%。
2)期末综合考核50%。
3)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六、其他说明
新世纪高职高专培养酒管专业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创新能力。
本课程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组织学生通过书籍查阅、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与总结目前国际旅游发展态势,启发学生利用所积累的专业知识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课程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与课外大作业。
学生在其过程中,自荐组长,根据各自条件与资源合理分工,激励优秀,教师总结。
极大地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