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之 水的分解
3.2水分子的变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 “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 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 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1.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 面有何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如图 3-12 所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并在火 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然 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 壁凝结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这是因为氢气和空 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热量。 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水通电生成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二、水的合成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 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 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上述两个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谢谢观看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1.实验原理: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电源的正负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
4.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注意: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的是直流电,而非交流电。
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N或稀硫酸。
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能错误的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二、水的合成1.实验原理: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壁上凝结有水雾。
4.氢气的用途:氢气由于其制取原料丰富,热值高,无污染,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5.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如果听到声音很小,说明氢气比较纯,如果听到尖锐的报警声,氢气不纯。
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点、沸点、颜色、状态、位置等。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碱性等。
区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联系和区别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应了物质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2021/12/10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要点一 水的电解 1.产物:正极为氧气,负极为氢气,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可以简
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结论:水通电分解(fēnjiě)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推断水由氢、 氧元素组成。
2021/12/10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3.易错提醒: (1)电解水过程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而非质量比。 (2)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chúnjìng)物,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 成的混合物。
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4.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水可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电解的文字(wénzì)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D.若产生氢气的体积为5 mL,则产生氧气体积为10 mL
2021/12/10
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解析(jiě xī)】选A。该实验证明水可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在通电
1.氢气(qīnɡ qì)在空气中燃烧:
(1)现象。
2021/12/10
发烫
放热
第五页,共三十二页。
水雾
淡蓝
(2)文字表达式:___氢__气__(_q_ī_nɡ__q_ì)_+_氧__气点__燃___。 水
2.化合反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的
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yǐshàng)的物质
2021/12/10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解析】根据性质中通常有“能”或“可以(kěyǐ)”或“易”“会” “难于”“有”等词语,可判断出(1)是性质的描述,“受热分解”是化 学变化,因此(1)是化学性质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属于物理性质,(2)和(4)所描述的内容都是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出的,所以属于物理性质;(3)和(7)描述的是有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5)中的木棒折断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属 于物理变化;(6)中的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
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二、分子: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一样;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二、水的天然循环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外表疏松多孔〕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⑤消毒杀菌。
〔氯气〕2、别离物质的方法:①过滤:别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②蒸发:别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③蒸馏:别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与软水:〔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2〕判断方法:参加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安康。
三、纯洁物与混合物纯洁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1、实验装置如下图: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及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课件(粤教版化学)

②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降落较多的玻璃管尖嘴 图2-2-1 处,慢慢打开活塞,发现__管_内__的_气__体__被_点__燃_____。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③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降落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发现__带__火_星__的__木_条__复_燃___。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继续探究2] 产生的反应具有什么特征?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像这样同一种物质生成两 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知识点4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4. 阅读下列文字后用数字序号填空。 ①常温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②通常,水在0 ℃时结冰, 在100 ℃时沸腾 ③4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④在通 电或温度超过1000 ℃时,水能够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⑤水能 够溶解食盐、糖等多种物质 其中,描述水物理性质的是__①_②__③__⑤___;描述水化学性质的是 ___④______。
(2)此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水分子是由_____氢_原__子_和__氧__原_子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②___原__子_的__种_类__在__化_学__变_化__前__后_不__变_(_合__理_即__可__) 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知识点2 水的合成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核心应用]
核心一 水的分解
例1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视察到的现象是( D ) A.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组成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优秀课件

上述两个实验说明: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 密度、熔点、沸点等。
愿:
课堂上对知识的分解,课下 要化合成强大的知识宝库!
化合反响:
像氢气和氧气反响生成水这样,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响, 叫做化合反响
A+BLeabharlann AB水 通电 H2O
氢气 + 氧气
H2
O2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H2 O2
H2O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
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 学反响。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 学反响。
分解反响
化合反响
氢气燃烧的结论:
1.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和空气 中的氧气发生反响生成了水 2.氢气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
文字表达式: 氢气 +氧气 → 水
〔H2 O2 H2O )
氢能源的利用
氢气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氢能源汽车
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怎样变成 水分子的?
氢气 +氧气 → 水
〔H2 O2 H2O )
AB A + B
第 2 课时 水的合成
创设问题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气和空气 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响,反响的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
实验探究2-3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氢气燃烧的现象:
1. 发出淡蓝色火焰 2. 放出热量
3.〔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

课题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科目:化学教课对象:九年级供给者:刘梅课时 2 课时知识目标教课目的能力目标感情目标教课重难点通解水的水的成。
通水的分解和气的燃反的微解,化学化中分子生了本的化,分红了原子,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通水的分解认识化合反,并学的典型的反行分通水的分解和气的燃反认识化合反、分解反,并学的典型的反行分。
认识物的两性:物理性和化学性会划分的物理性和化学性。
通解水的水的成。
通水的分解,认识化合反。
学生已学了物的两种化:物理化和化学化;物通化体出两性:物理性和化学性。
性要与化相系。
用比法学化合反和分解反两种化学基本反型领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源、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立保水源的意。
水解的和;分子与原子的区和系水的合成及化合反;划分物理性和化学性分子与原子的区和系;解水的;用原子(分子)的点解物化的本性与化的关系第一课时水的分解与合成集体智慧个性设计教课后记第二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一)一、水的分解1、演示:水在直流作用下的分解象:正极:生的气体少,能使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极:生的气体多(两倍),能被点燃,是气。
:水通气 +氧气2 通电22H O H +O2、分解反由一种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余物的反。
字母表达式: A →B+C+ ⋯3、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常有的液体、气体等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4、原子也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常有的金属、固态非金属及罕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组成。
分子和原子的差别:在化学反响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原子⑴ 质量和体⑴质量和体积都积都很小,⑵很小,⑵原子之相分子之间有间有间隔,⑶原似间隔,⑶分子子在不停地运点在不停地运动。
⑷同种原子动。
⑷同种分性质同样;不一样子性质同样;种原子性质不不同种分子同。
(由原子直接性质不一样。
组成的物质)区在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响中,别中,分子能够不行再分,从头分裂,成为原组合成新物质的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水的分解01知识管理1.水的分解实验现象: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
气体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________的木条________,该气体是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被________,该气体是________。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记:“负氢正氧,氢二氧一”。
点拨:由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和在电解过程中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消耗了氧气,所有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两倍。
2.分解反应定义:由________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其他物质的反应。
注意: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02基础题1.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两极同时有气泡产生B.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D.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本溪改编)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a L气体,那么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为()A.a L B.0.5a LC.2a L D.无法确定3.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水通电分解时,发生改变的是()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点燃四氧化三铁A.铁+氧气――→点燃水B.氢气+氧气――→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C.碳酸钙――→点燃水+二氧化碳D.石蜡+氧气――→5.电解水时,小明实验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数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6.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接通直流电源后,D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A电极为电源的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 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产生大量气泡。一 段时间后,玻璃管上端聚集气柱。
V负与V正体积比为2﹕1
正极: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O2) 负极:气体能燃烧,淡蓝色火焰(是H2)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可简记为:
正氧负氢; 氢二氧一
3.右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电前,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两试管理论上得到的气体 体积比为 . (2)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 . (3)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电解的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综训27页8、9题、30页7题
配套30页16题
创设情景:
水的三态变化是 (填“物理” 或“化学”)变化。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 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的通电分解
一、水的分解
水的电解实验
问题一: 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
知识支持:
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 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通电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 ─→ 氢气 + 氧气
电解水的简单装置:
两电极处生成的气体经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 小,是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 的气 体体积大,是氢气(H2),可以燃烧,产生 淡蓝色的火焰。
提示:试验时在水中加入 少量氢氧化钠和稀硫酸会 增强水的导电性。
微观示意图:
水分子
氢原子和 氧原子
氧分子和氢分子
结论(宏观上)
直接:
1.水通电生产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
间接: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结论(微观:)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被打破,分成原子,原子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 可再分。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1、定义:
(4)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水 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与水蒸发 形成水蒸气的区别. 。
2(1)电解水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产生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 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 较大,二者的体积比约是 。 (2)气体的检验: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 。体积较大的 气体接近火焰时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这种气体是 。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上新物质的反应。
2、表达式: AB→A +B
特点:一பைடு நூலகம்多
注: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是其中一种 反应类型。(共4种)
知识盘点:
1、电解水的现象、文字表达式、结论; 2、水的组成;
3、分解反应;(会判断和区分)
2004年12月10日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电解水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B、水电解时,与电源正、负两级相连的玻璃 管内所获得的分别是氧气和氢气 C、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 气和氧气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