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的变化
水分子的变化

与负极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2,不是质量比;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与氧
气,可以证明水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拓展归纳】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 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即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2.微粒的变化情况: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发生变化,分子种类 肯定发生变化,分子个数可能发生变化。
②燃烧放出热量多(热值高)
③生成物不污染环境 (无污染) (最大优点)
(2)氢能源没有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①易燃、易爆 ②难以液化
③储存和运输不安全、不方便
④制备氢气消耗电能大,成本高
4.物质的性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 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
颜色 、_____ 气味 、_____ 状态 、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 的_____
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毒性、
酸碱性等
性质描述中常带有“能”“易”“可以”等字眼。
【小题快练】 1.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实验说明水可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D.若产生氢气的体积为5 mL,则产生氧气体积为10 mL
2.下列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 ) ①产生淡蓝色火焰 ①② ②放出大量的热 B.②③ ③生成水
C.①③
D.①②③
3.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下
列空白。 化学变化 。 (1)铁生锈是_________ 物理变化 。 (2)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_________ 化学性质 。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_________
中考化学专题特训-水分子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 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 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溶解性等。 (3)描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易”“容易”“可以”“会”“能”等字 眼。
【学以致用3】 (2018长春)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
【名师点拨】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直流电源的正 极和负极相连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1,体积比为1∶2;水通电分 解是化学变化,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分 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D
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电解实验通的是直流电,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稀硫酸 或氢氧化钠。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 气体是氢气,两者的体积比约为1∶2;氧气支持燃烧,氢气能燃烧。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②1个水分 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1)实验现象简单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水分子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 分别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2.分解反应:由 一种物质 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的反应。 二、水的合成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 淡蓝 色火焰,在火 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凉烧杯,发现烧杯内壁凝结有 水雾 ,用手触摸烧 杯,烧杯发热。 (2)实验结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1.(2018上海)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B ) A.产生蓝色火焰 B.产物无污染 C.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水分子的变化

❖ 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的 间隔,运动速率和分子间作用力。是物理变化
❖ 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是 化学变化。
二、 水的合成
1、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
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 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用手触摸 烧杯,有温热的感觉
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 净物
单质
CO2 Fe3O4 KMnO4 KCl MnO2 SO2
不同种元素 组成 的纯净物
化合物
CO2 Fe3O4 MnO2 SO2
KCl
KMnO4
是氧化 物吗?
两种元素组成,其
中一种是氧元素 是氧化
物吗?
氧化物
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
试试看,你一定行!
根据你所认识的物质分类的简单 知识,对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 试着给它们归类:
述,推断出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
较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是
能和水反应
。
.
❖铁(Fe)
二氧化碳(CO2)
❖四氧化三铁(Fe3O4) 氮气(N2)
❖高锰酸钾(KMnO4) 氯化钾(KCl)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镁(Mg)
红磷(P)
❖硫磺(S)
二氧化硫(SO2)
Fe S N2 O2 Mg P
氢气验纯
化合反应
点燃
氢气+ 氧气
H2
O2
水
H2O
三、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改变,原子不改变)
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水分子的变化》 知识清单

《水分子的变化》知识清单一、水分子的基本概念水,这一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的物质,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
而构成水的基本单位便是水分子。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其化学式为 H₂O。
从微观角度来看,水分子的结构并非是一条直线,而是呈 V 字形。
氧原子位于 V 的顶点,两个氢原子则分别位于 V 的两个端点。
这种结构使得水分子具有一定的极性,也就是氧原子一端略带负电,氢原子一端略带正电。
二、水分子的物理变化1、状态变化当温度发生改变时,水分子会经历状态的变化。
在常温常压下,水呈现为液态。
当温度降低到 0℃以下时,水分子的运动减缓,分子间的距离缩小,水会凝固成为固态的冰。
而当温度升高到 100℃以上时,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水会汽化成为气态的水蒸气。
这种状态的变化仅仅是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和运动速度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
从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水分子的能量逐渐增加。
2、溶解水分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当一种物质溶解在水中时,水分子会与溶质分子或离子相互作用,将它们包裹起来并使其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
例如,将食盐(氯化钠,NaCl)放入水中,水分子会与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相互作用,使它们在水中游离,从而形成盐水溶液。
三、水分子的化学变化1、电解水通过电解的方式,可以使水分子发生分解反应。
在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氢气(H₂)和氧气(O₂)。
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这个反应表明,水分子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重新组合形成氢气和氧气。
2、水的合成与电解水相反的过程是水的合成。
当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如点燃)发生反应时,会生成水分子。
化学方程式为:2H₂+ O₂点燃 2H₂O这个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火箭燃料的燃烧等。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课件(粤教版化学)

②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降落较多的玻璃管尖嘴 图2-2-1 处,慢慢打开活塞,发现__管_内__的_气__体__被_点__燃_____。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③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降落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发现__带__火_星__的__木_条__复_燃___。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继续探究2] 产生的反应具有什么特征?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像这样同一种物质生成两 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知识点4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4. 阅读下列文字后用数字序号填空。 ①常温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②通常,水在0 ℃时结冰, 在100 ℃时沸腾 ③4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④在通 电或温度超过1000 ℃时,水能够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⑤水能 够溶解食盐、糖等多种物质 其中,描述水物理性质的是__①_②__③__⑤___;描述水化学性质的是 ___④______。
(2)此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水分子是由_____氢_原__子_和__氧__原_子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②___原__子_的__种_类__在__化_学__变_化__前__后_不__变_(_合__理_即__可__) 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知识点2 水的合成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核心应用]
核心一 水的分解
例1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视察到的现象是( D ) A.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组成
水分子变化

水分子变化
水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有6个,这6个变化如下:
1.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的。
当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
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在液态水中,水分子不断地进行热运动,速度很快。
当温度下降到水的冰点
以下时,水分子的热运动逐渐减缓,速度变慢。
3.当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到一定程度时,水分子开始有序排列,形成晶体结构。
在晶体结构中,水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规则的晶格结构。
4.在晶体结构中,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得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
从而使得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紧密。
5.在晶体结构中,水分子的自由度减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限制了水分子
的运动范围,使得水分子只能在晶格中振动。
6.当水分子的自由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水分子彻底固
化成冰。
1/ 1。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基础知识新坐标知识点1 水的三态变化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2.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由气态变回液态。
3.水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如:一滴水中含2310个水分子。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液体分子、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小。
知识点2 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
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知识点3 水的人工净化1.净化方法①加明矾使杂质凝聚沉淀;②过滤;③杀菌消毒。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原水→静置→加明矾使杂质凝聚沉降→过滤→灭菌→生活用水。
知识点4 纯净物与混合物1.从宏观角度看: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氧气、二氧化碳、纯水等;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糖水、石灰水、河水等。
2.从微观角度看: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3.性质特征: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固定的性质,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并且各种成分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知识点5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1.过滤:把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分离。
如:除去黄泥水中的泥沙。
(1)用到的主要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和玻璃棒。
(2)操作注意事项: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湿润并用玻璃棒赶走气泡。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
②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将滤纸划破,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③倾倒液体时,烧杯嘴轻靠在玻璃棒上,防止液体外溅。
2.蒸发: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
水分子的变化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5.下列物质中:A氢气 B氧气 C金刚石 D 金 E水 F 铁 G 氦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ABE CDFG
) )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化 学 变 化 的 实 旧分子 质
原子
新分子
从分子变化角度解释氢气和氧气化合成水的反应
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氢分子分成两个氢原子,氧分子分成两个氧原子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水分子;
三、化学变化的实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为原子, 原子不变但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
跟踪练习
•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C
)
• A、食盐水——水+食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 C、氧化汞——汞+氧气 D、氢气+氧气——水
2、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水分子 ,保持不变的 粒子是 氧原子和 氢原子 ,生成的新粒子是 氧分子 和 氢分子 。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 可以再分, 原子 不能再 分。 3、能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C )
点燃
特点:“多变一”
4.氢能源的优点
(1)燃烧放热多(2)产物无污染(3)来源广泛
5、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AB A+B A+B AB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水通电的微观过程 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重新 组合成一个氧分子;
2、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的事实是( C ) A.闻酒精的气味 B.水受热蒸发 C.电解水 D.塑料受热变软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⑴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逐渐减少,受热后 减少的更快 ⑵气体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 ⑶氧气变成液氧后化学性质不变 ⑷水的蒸发和电解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1.实验原理: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电源的正负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
4.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注意:
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的是直流电,而非交流电。
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N或稀硫酸。
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能错误的认为水是
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二、水的合成
1.实验原理: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
出大量的热,烧杯壁上凝结有水雾。
4.氢气的用途:氢气由于其制取原料丰富,热值高,无污染,
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5.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在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氢气纯
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
下移近酒精灯火焰,如果听到声音很小,说明氢气比较纯,
如果听到尖锐的报警声,氢气不纯。
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
应。
“一变多”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
变一”
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出来的性质
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点、沸点、颜色、状
态、位置等。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碱性等。
区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否通
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联系和区别
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应了物质
的性质。
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表示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
中;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