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 八、I~f一、文学常识:1 、《战国策》原为汉初人汇编各诸侯国史书而成,称《长短》、《国事》、《长书》、《国策》等等,后来经西汉末年的刘向重新编排整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33 篇,定名为《战国策》,其体例为国别体。

它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书中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其中写了600 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有许多人物写得十分突出。

二、背诵课文(略)1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日矢丽。

6、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7、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三、句读停顿(略)①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

②今/ 齐地/ 方千里,百二十城。

③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

④由此/ 观之,王之蔽/ 甚矣。

四、字词解释:1 、一词多义:①朝:朝服衣冠(名词,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动词,朝拜)②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③之:齐国之美丽者也/臣之妻/臣之妾/臣之客/朝廷之臣/四境之内/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助词,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代词,代“与徐公比美”这件事)孰视之(代词,代徐公)暮寝而思之(代词,代“妻、妾、客认为我美的原因”)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齐国人争相进言的情况)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吾妻之美我者/ 妾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王之蔽甚矣(主谓之间,不译)数月之后(舒缓语气,不译)由此观之(一说凑足音节,不译;一说代词,代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的情况)④于:欲有求于我也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对)能谤讥于市朝/战胜于朝廷(在)皆朝于齐(到)皆以美于徐公(比)于是入朝见威王(因为)⑤美:吾妻之美我者(认为.. 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美丽)⑥而:而形貌昳丽(表并列)而复问其妾曰(表承接)窥镜而自视/时时而间进(表修饰)2、古今异义:①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古);地点,处所(今)。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案: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 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 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 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 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 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认为我美,是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要求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 写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 邹忌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 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 年为覆辙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公仪,复姓。休, 名。战国时鲁相。④秦惠王:即秦惠公。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 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一词多义】
1.修邹 乃忌 重修 修. .八 岳尺 阳有 楼余
长,文中指身高。 修建。
朝.服衣冠
早晨。
2.朝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皆朝.于齐
朝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孰吾 孰.与 视之 徐公孰.同美“熟”谁,,仔哪细一。个。 4.美我 吾孰 妻与 之城 美.我 北徐 者公美.认为美…丽…,美漂。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漂亮。

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认真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可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可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可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指令:“全部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判谈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指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间或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80115(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汇总一、文学常识《战国策》,它是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

全书共十二策,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三、归纳重要能力1.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邹忌以家事喻国事,由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委婉规劝。

作用:深入浅出,委婉含蓄。

2.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1.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分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即进谏的缘起。

妻、妾、客三人虽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但程度有所不同,试分析三人不同的微妙动机。

妾:从正面肯定邹忌美、又与徐公比,语气极言赞美,表现一种偏爱的感情。

妾:不像妻热情,表现出一种逢迎邹忌欢心的畏怯心情。

客: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敷衍逢迎的态度。

2.邹忌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他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品质?——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的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3.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身高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4.徐公来了饿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刺齐王——请谏的内容。

1.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的小事,推己齐王,治国的大事,从而得出结论是什么?“王之蔽甚矣”(点明进谏的主旨)2.从内容或写法上为第2段写评论文字。

从内容上:邹忌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家,规劝齐王纳谏除蔽。

从写法上: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齐国是大国,齐王位高权重,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害怕大王,全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

第三段,写齐威王纳谏除蔽,内政修明。

1.“善”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2.哪些内容写了齐王虚心纳谏?下令赏给进谏者,广泛征求臣民意见。

3.齐王纳谏后,齐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门庭若市”一方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2)“时间而间进”一方面说明了进谏者逐渐稀少,另一方面说明最初的进谏已取得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

(3)“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了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

第四段:四国朝齐之事,说明了齐国的强盛,威震诸侯,也从侧面反衬齐王纳谏的巨大成就。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及训练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及训练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知识点《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况,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纳,接受。

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

二、正音。

邹(zāu)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三、解释下列实词。

1、邹忌修八尺修:长,此处指身高。

2、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3、朝服衣冠服:穿戴。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一个5、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6、孰视:仔细地看。

孰,仔细。

7、私我也私:偏爱。

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实在,的确。

9、今齐地方千里方:方圆。

10、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11、王曰:“善。

” 善:好,对。

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13、能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 14、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隔些时候。

间:间或,偶尔。

) 15、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

寡人:君王自称)16、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17、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18、皆朝于齐(朝:朝见,朝拜)19、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赶上,比得上。

20、朝服衣冠,窥镜(窥镜:照镜子)21、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

认为我美。

22、寝:睡觉。

四、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五、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复习要点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立:光鲜美丽。

朝:早晨。

服:穿戴。

窥镜:照镜子。

谓…曰:对…说。

孰:谁,哪一个。

旦日:第二天。

明日:第二天。

弗如远甚:远不如。

寝:躺着休息,睡。

美我:认为我美。

私:动词,偏爱。

畏:畏惧。

诚:的确,实在。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的后面省去了“我”。

宫妇:宫里的妃子。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这里指“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谏。

市朝:公共场合。

闻:使……听到。

时时:不时,有时候。

间(jiàn)进:偶然进谏。

间,间或,偶然。

期(jī)年:满一年。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其涉及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

其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和辞说,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文生动地记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务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四、知识点1、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2)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2、古今异义(1)讽: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今义: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

(2)修: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长,这里指身高。

今义:修理。

(3)谤讥:能谤讥于市朝古义:议论。

今义:讽刺。

(4)明日: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将要到来的下一天。

(5)地方: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二、课文分析
1.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齐威王接受邹忌劝谏而采纳群臣建议,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告诉我们“位高权重者容易受到阿谀和蒙蔽,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积极加以改正,才能修明政治”的道理。

2.人物形象特点:
①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臣。

②齐王:虚心纳谏并积极付诸行动的明君。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①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在妻、妾、客的赞美之余冷静反思,并从中悟
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说明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第二部分(第②段):邹忌以自身的经历(比美小事)与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婉转规劝
齐王除弊纳谏。

(说明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爱国。


●第三部分(第③④段):齐王纳谏及其付诸实践后的良好效果——在国内修明政治,在
国外不战而屈人之兵。

(说明齐王虚心纳谏,勇于实践。


4.写作手法:类比说理。

三、习题
A套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②—④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出自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的意思是。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是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考虑,有助于达成进谏的目的。

B.邹忌运用类比推理,将国事与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C.齐王采纳邹忌建议,广开言路,不到一年,大臣们即使想说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D.由于齐王纳谏,齐国大治,燕、赵、韩、魏纷纷主动前往齐国朝见。

【答案】
1.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2.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关键字:谤讥、于、闻、之、者)
3.C(“期年之后”指“一年之后”)
B套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选自一书,它的编撰者是西汉的。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付诸行动,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用类比说理的方式劝谏齐王铲除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用语委婉,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答案】
1.《战国策》;刘向。

2.客人赞美我的原因,是对我有所求。

(关键字:美、……者……也、于)
3.C(邹忌并未劝齐王“铲除身边的小人”)
C套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一书。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下列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邹忌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

B.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刺齐王受阿谀之词的蒙骗。

C.邹忌既有自知之明,又善于从小事中发现深刻道理,敢于进谏。

D.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广开言路,果然民富国强,众国来朝。

【答案】
1.战国策。

2.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严重/厉害了(关键字:甚)
3.B(“讽刺”用得不当,“讽”在这里是“委婉规劝”之意)
四、考题链接
2011届长宁一模卷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第①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选自西汉(人名)编订的《》。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3.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这句看似平淡的交代,为邹忌的“三问”作了铺垫。

B.“朝服衣冠,窥镜”一句中的“窥”字,暗示出邹忌很不自信,所以只敢偷偷照镜子。

C.邹忌妻子的回答,语气肯定,毫不怀疑,下文的“私我”与之相应。

D.“妻”、“妾”、“客”对邹忌的赞扬和邹忌见到徐公的切身感受形成反差,从而引发了邹忌的思考。

【答案】
1.刘向;战国策。

2.第二天,徐公来访(或:来到邹忌家),(邹忌)仔细打量他,自认为比不上徐公英俊。

(关键字:明日、孰;注意补出主语)
3.B(“窥”字刻画出邹忌揽镜自照,怡然自得的神情)
2011届杨浦一模卷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选自《》,由(朝代)的刘向编订而成。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略
【答案】
1.战国策;西汉。

2.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关键字:面、刺)
3.略
2011届崇明一模卷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第②—④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选自国别体史书(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下列对选段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段写了大王受蒙蔽的程度。

B.选文第二段写了“战胜于朝廷”的原因。

C.选文第三段写了战胜于朝廷的结果。

D.文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直率的贤臣和虚心的明君这两个人物形象。

【答案】
1.《战国策》。

2.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实在太厉害了(关键词:蔽、甚)
3.C(应该是写了纳谏后广开言路取得的成效)
2012届宝山一模卷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第②—④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出自(人名)编订的《》(书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选段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写邹忌借亲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

B.第②段写齐王纳谏并发令悬赏求谏。

C.第③段写齐王纳谏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D.邹忌言语直白泼辣,齐王虚心善思。

【答案】
1.刘向;战国策。

2.(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关键词:以、于;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
3.D(错在“直白泼辣”,“讽”的意思是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2012届静安一模卷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第②—④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选自西汉刘向编订的史书。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3.下列对选段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充分表现了邹忌讽谏的语言技巧,同时也表现了他不同于常人的见识。

B.齐王根据进谏者的身份和进谏方式规定了三种奖赏等级,显示了他广开言路的决心。

C.从“门庭若市”到“无可进者”的变化表明:齐王不仅听取而且采纳了群臣的建议。

D.齐国终能取得大治,邹忌的善于讽谏和齐王的善于纳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答案】
1.《战国策》。

2.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赶)到齐国来朝见/都来朝见齐国(君王)。

(3分。

关键字:之、朝、于)
3.B(错在“根据进谏者的身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