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名人趣事
尼尔斯·玻尔(名人趣事)

★能⼒训练频道为⼤家整理的尼尔斯·玻尔(名⼈趣事),供⼤家阅读参考。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天早上,着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卢瑟福接到了⼀位同事的电话。
同事说他准备给⼀个学⽣的物理答卷判零分,⽽这名学⽣却声称⾃⼰应该得到满分。
于是,师⽣俩决定找⼀位不偏不倚的裁判,结果选中了卢瑟福。
整份试卷只有⼀道题,试题如下:“如何⽤⽓压计测定⼀栋⼤楼的⾼度?”学⽣的答案是:“把⽓压计拿到楼顶,⽤⼀根长绳系住⽓压计,将⽓压计垂到地⾯,然后提上来,测量绳⼦放下的长度,该长度便是⼤楼的⾼度。
” 这位学⽣的确有充分的理由得满分,因为他的回答严丝合缝准确⽆误。
但另⼀⽅⾯,如果给满分,⽆疑表明他在物理学⽅⾯能⼒突出,⽽这个答案并不能证实这⼀点。
如何裁决呢?思虑良久,卢瑟福建议让学⽣再试⼀次,给他6分钟时间,让他必须⽤物理学⽅⾯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
5分钟过去了,学⽣什么也没写。
卢瑟福问他是否想放弃,他回答说,他有好⼏个答案,正在想哪个是的。
卢瑟福对⾃⼰⼲扰他的思考表⽰抱歉并请他继续。
在接下来的1分钟⾥,他迅速写出了如下答案:“将⽓压计拿到楼顶的边缘,松开⼿,让其⾃由落下,⽤秒表记录⽓压计降落到地⾯的时间,然后运⽤⾃由落体公式h=0.5×g×t2(⾼度=0.5×重⼒加速度×时间的平⽅),计算出⼤楼的⾼度。
” 看了学⽣的答案,卢瑟福问同事是否还坚持刚才的意见。
同事哈哈⼀笑,然后夸赞学⽣做得⾮常出⾊,并且给了他满分的成绩。
当卢瑟福正要离开同事的办公室时,他突然想起那个学⽣说过他还有好⼏种其他的答案,便好奇地问他那⼏个答案是什么。
学⽣答道:“借助⽓压计测量⼤楼的⾼度,有许多种⽅法。
例如,在⼀个阳光灿烂的⽇⼦,把⽓压计拿到户外,测量出⽓压计的⾼度和其阴影的长度,以及⼤楼所投射出的阴影的长度,通过运⽤简单的⽐例法,就可以算出⼤楼的⾼度。
” “好极了,”卢瑟福说,“其他的⽅法呢?” 学⽣微微⼀笑,答道:“还有⼀种经典的⽅法,你也许会喜欢⽤。
物理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物理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物理名人事迹范文1提起黄昆老师,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表面张力”,一直到现在,关于这一物理概念的阐述还来自于黄昆的经典解释。
50年代初毕业留北大任助教的赵凯华,讲述了背后的故事:“黄昆先生是1951年回国,当时30岁多一点,还没有结婚,一个人就住在实验室里。
我当时刚毕业,在教普通物理碰上一些问题,特别是表面张力,觉得所有的书上都没有讲清楚,就向黄先生请教。
他说想一想,大概第二天,他说想清楚了,并当即在黑板上很仔细地给我们解释。
到1952年,他开始教普通物理时,对这个问题又进一步钻研,写了文章给《物理通报》。
”虽然是理论物理学家,但黄昆却喜欢自己动手。
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一般人都会送到修理部去,他却自己卷起袖子。
1956年入校的章蓓说:“黄先生生活上要求很低,也非常简朴。
60年代,我们在昌平有一个校办工厂,研制第一台计算机,试制集成电路,他那时一方面给工农兵学员讲课,一方面到车间或生产线和大家一起做。
按说他是搞理论的,而且学术造诣非常高,但是到了车间他总是不耻下问,向工人学习每一个细节和技术,而且要求非常高。
当时在工艺流水线上清洗样品非常琐碎,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
他抽烟很厉害,平常每天一到两包,但到了工厂,他就忍住。
”“我毕业后在半导体教研室,一直是黄先生带着工作,他是室主任。
他总是告诫我们,抓住现象后一定要搞下去,对我们的科研有很大启发。
我现在就经常拿黄先生的这些教导学生,很多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做出了成绩。
”章蓓满脸洋溢着敬佩。
物理名人事迹范文2钱三强于 1913 年 10 月 16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他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一星之父”。
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钱三强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在北京,曾就读于我国近代一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任校长的孔德中学,他的文化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有广泛的自然科学常识。
青年时期就出国留学,于 1940 年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他毫不停步地继续深造,给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
物理名人趣事

物理名人简介(节选)1.牛顿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
牛顿不仅对于力学,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小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做工艺品,大家做的都很好,只有爱因斯坦拿出的是个很丑陋的小板凳。
老师和同学们嘲笑他,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丑陋的板凳吗?爱因斯坦说有,他真拿出两个更丑陋的。
他说虽然前一个板凳很丑陋,但是比后来两个要好的多。
爱因斯坦除在光电效应、相对论等方面作出举世皆知的杰出贡献外,他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成果,由于对大量无序因子的规律性把握,成为当今最热门的金融数学的基础;他提出的激光受激辐射的概念,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与玻尔进行的论战中提出的epr佯谬,至今仍是理论物理学和科学哲学界不断探讨的话题……3. 阿基米德关于阿基米德,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
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
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
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
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第一章:伟大的科学家们1. 牛顿的苹果众所周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有一天,牛顿坐在树下,看到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这颗苹果的掉落引发了他对重力的思考,从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中的里程碑。
据传,年轻的爱因斯坦在等车的时候,看到了一列列火车经过,并突然想象自己坐在其中一个火车上,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两列火车以相对静止的速度相遇时,他们的钟表竟然不一致了!这个奇异的想法最终推动了他提出了相对论的理论。
第二章:重大发现1. 电的发现18世纪,贝克勒尔一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当他们将一些物质与金属接触时,物质会吸引或排斥金属。
这个现象被称为静电,为电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2. 辐射的发现伽马射线、X射线和阿尔法射线的发现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玛丽·居里是第一个发现放射性元素的科学家,她的研究为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实验的奇闻1. 平面镜实验伽利略在研究光学时,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他将两面平行的镜子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无限反射的通道。
当他把一个物体放在其中一个镜子前面时,他发现物体的映像在镜子之间来回跳动,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光影效果。
2. 壁虎爬墙实验数百年前,一位科学家观察到壁虎能够在垂直的墙壁上自由爬行。
为了揭开这个谜题,他进行了一项实验,将壁虎的脚趾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他惊讶地发现,壁虎的脚趾上有许多微小的细毛,这些细毛能够与墙壁的微小凹凸相互作用,从而使壁虎能够爬上墙壁。
第四章:物理学的趣事1. 空中飞行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像鸟一样自由地在空中飞行。
但直到兄弟俩莱特兄弟的出现,这个梦想才成为现实。
他们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和自己的实验,最终发明了飞机,使人类的飞行梦想成为现实。
2. 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个奇特现象。
两个粒子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成为纠缠态,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远,它们仍然能够以瞬间的速度相互影响。
物理名人的小故事

物理名人的小故事小故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奇妙世界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小男孩,他的家在德国的乌尔姆市。
从小,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好奇心。
他对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感兴趣,尤其是数学和物理。
阿尔伯特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小屋,里面住着一个神秘的老人。
据说老人是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这里度过了他漫长的一生。
小男孩对老人非常好奇,每天都会去拜访他。
有一天,小男孩跑到老人的小屋,发现他正在看一本关于相对论的书。
阿尔伯特好奇地问道:“奇怪的叔叔,相对论是什么?为什么它那么重要?”老人微笑着回答:“相对论是一门研究关于时间、空间和力量的物理学科。
最重要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改变了我们对宇宙运行的理解。
你是否想了解更多?”小男孩眼睛发亮地点点头,于是老人开始解释。
他说:“相对论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不是固定不变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指出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光速始终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无论一个人是以何种速度移动,光速对他来说是一样的。
”小男孩听得津津有味,他问:“但是这听起来太奇怪了!如果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那么如果我坐着火箭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时间会变得更慢吗?”老人笑着回答:“非常聪明!根据相对论,当你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时,时间会放慢,这就是时间膨胀。
这意味着你会感觉时间过得更慢,而相对于静止的观察者来说,你的运动会变得更慢。
”小男孩陷入了深思,过了一会儿他问:“那如果我以光速运动,时间会完全停止吗?”老人摇了摇头,说:“根据相对论,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当一个对象达到光速时,它的质量变为无穷大,需要无限的能量来加速。
所以,物体无法达到光速,时间也无法完全停止。
”小男孩沉思着,然后问:“那么,如果时间能够放慢,是否有可能回到过去?”老人笑着回答:“目前,还没有发现可以回到过去的现象。
但是时间机器在科幻小说中很受欢迎。
你认为回到过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男孩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如果我回到过去,我可以改变过去的事情,比如阻止一些悲剧发生。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
物理学史中有很多有趣的珍闻趣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 约翰·伯努利是提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者之一,曾指出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的“活力”消失,只不过是能量转换成其它形式能罢了。
他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运用这一原理来研究流体的运动,分析流体流动时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得出了“伯努利方程”。
- J.J.汤姆生对阴极射线管内气体放电现象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的观点,因而被人誉为“电子之父”。
他的儿子G.P.汤姆生通过进行电子的晶体衍射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
- 亨利·布拉格和他的儿子劳伦斯·布拉格共同用X射线分析了晶体的结构,提出了晶体的衍射理论,于1913年建立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还改进了X射线的分光计,提出了“X射线反射公式”。
父子俩于191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名人故事(精选)

物理名人故事(精选)第一篇:物理名人故事 (精选)焦耳小时候的故事英国着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
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打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
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
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
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
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先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
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
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
23岁毕业于着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
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
在这里,他被一个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吸引住了。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控制月球?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着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课本名人事迹

高中物理课本名人事迹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
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月地检验2、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牛顿第二定律:=maF③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注意:(1)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这一对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抵消。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力。
(4)与参照系无关。
④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自然界种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G=6.67×10-11N•m2/kg2)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开普勒第一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公式为:32aKT=(常数)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牛顿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
牛顿不仅对于力学,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小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做工艺品,大家做的都很好,只有爱因斯坦拿出的是个很丑陋的小板凳。
老师和同学们嘲笑他,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丑陋的板凳吗?爱因斯坦说有,他真拿出两个更丑陋的。
他说虽然前一个板凳很丑陋,但是比后来两个要好的多。
爱因斯坦除在光电效应、相对论等方面作出举世皆知的杰出贡献外,他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成果,由于对大量无序因子的规律性把握,成为当今最热门的金融数学的基础;他提出的激光受激辐射的概念,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与玻尔进行的论战中提出的epr佯谬,至今仍是理论物理学和科学哲学界不断探讨的话题……3. 阿基米德关于阿基米德,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
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
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
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
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
(fureka,意思是“我知道了”)。
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来到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
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他是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4.钱学森在钱学森提出回过后,美国人大为生气,并对他严加看守,甚至施加刑罚.美国人曾经给钱学森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使他一人前往荒无人烟的小岛,用各种各样的刑罚折磨他,据说半年就少了50斤.可是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从未动摇,美国人放出话,只要钱学森愿意留在美国,不回中国,就马上给予他最优良的设施,比原来更好,更美的生活,给他更大的荣誉.钱学森没有放弃.依然意决回国.钱学森(1911.12.11--)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
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
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1955年回国。
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
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研究员。
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
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麦克斯韦麦克斯韦从小就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爱思考,好提问。
据说还在他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爸爸领他上街,看见一辆马车停在路旁,他就问:“爸爸,那马车为什么不走呢?”父亲说:“它在休息。
”麦克斯韦又问:“它为什么要休息呢?”父亲随口说了一句:“大概是累了吧?”“不,”麦克斯韦认真地说,“它是肚子疼!”还有一次,姨妈给麦克斯韦带来一篮苹果,他一个劲地问:“这苹果为什么是红的?”姨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叫他去玩吹肥皂泡。
谁知他吹肥皂泡的时候,看到肥皂泡上五彩缤纷的颜色,提的问题反而更多了。
上中学的时候,他还提过象“死甲虫为什么不导电”,“活猫和活狗摩擦会生电吗”等问题。
父亲很早就教麦克斯韦学几何和代数。
上中学以后,课本上的数学知识麦克斯韦差不多都会了,因此父亲经常给他开“小灶”,让他带一些难题到学校里去做。
每当同学们欢蹦乱跳地玩的时候,麦克斯韦却进入了数学的乐园,他常常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或者独自坐在树荫下,入迷地思考和演算着数学难题。
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
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6.法拉第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
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
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上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
在这家书店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
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就是在工作之余,从这些书里开始找到我的哲学。
这些书中有两种对我特别有帮助,一是《大英百科全书》,我从它第一次得到电的概念;另一是马塞夫人的《化学对话》,它给了我这门课的科学基础。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
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7. 伽利略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
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
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
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
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
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
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
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
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8.赫兹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
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
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
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
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
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
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
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
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
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
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
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
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
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
1889年在一次着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
第一次以电磁波传递讯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始的。
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的将讯号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20世纪无线电通讯更有了异常惊人的发展。
赫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
1887年11月5日,赫兹在寄给亥姆霍兹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中,总结了这个重要发现。
接着,赫兹还通过实验确认了电磁波是横波,具有与光类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并且实验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同时证实了在直线传播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
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它更加优美、对称,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
此外,赫兹又做了一系列实验。
他研究了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释放出电子的现象。
这一发现,后来成了爱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论的基础。
1888年1月,赫兹将这些成果总结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中。
赫兹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
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理论,至此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888年,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正当人们对他寄以更大期望时,他却于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年仅36岁。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
9. 库仑库仑(Charlse一Augustindecoulomb,1736一1806),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1785年库仑用自己发明的扭秤建立了静电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标志着电磁学从定性研究进人定量研究阶段,是电磁学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1736年6月14日,库仑生于法国昂古莱姆.他早年就读于美西也尔工程学校,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773年库仑向法兰西科学院提交了论文《最大、最小原理在某些与建筑有关的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该文在3年后的1776年由科学院刊出,被为是古典土力学的基础,他因此也被称为“土力学之始祖”.1777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针中的磁针的方法.他提出用细头发丝或丝线悬挂磁针代替支架轴对磁针的支持,这样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他又发现线扭转时的扭力和针转过的角度成比例关系,可利用这种装置算出静电力或磁力的大小.这导致他发明了扭秤,扭秤能以极高的精度测出非常小的力.库仑在1785年到1789年之间,通过精密的实验对电荷间的作用力作了一系列的研究,连续在皇家科学院备忘录中发表了很多相关的文章.1782年,他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785年他建立了库仑定律.同年,他在给法国科学院的《电力定律》的论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实验装置、测试经过和实验结果.1806年8月那日,库伦在巴黎逝世.10.李政道李政道,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他在多个研究领域有着更多的建树,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1926年n月25日,李政道生于上海.1943年他考人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5年他转学到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二年级,师从吴大酞、叶企孙等教授.1946年加岁的李政道(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到美国留学,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师从费米教授.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