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读书趣事

合集下载

名人读书的趣事

名人读书的趣事

当然!名人读书的趣事有很多。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

据说,他小时候经常借阅图书馆的书籍,但总是迟迟不还。

他的母亲曾为此事写信给图书管理员,表示对儿子的行为感到抱歉,并解释他似乎无法控制自己对书籍的渴望。

2. 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是美国历史上的知名政治家和美国第35任总统。

据说他非常热爱阅读,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

在白宫期间,他还曾经抱怨说,他希望他的办公桌下面有一个秘密的书架,这样他就可以随时取出喜欢的书来阅读。

3. Oprah Winfrey(奥普拉·温弗瑞)是美国著名的媒体大亨和脱口秀主持人。

她非常热衷于推广阅读,并每年与观众分享她所推荐的图书清单。

她还开办了自己的书籍俱乐部,鼓励人们共同阅读和讨论书籍。

4.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是Facebook 的创始人之一,他也以其广泛的阅读习惯而闻名。

他曾经设定了一个挑战,每年读一本不同的书,并在Facebook上与其他人分享有关这本书的思考和见解。

5. 乔治·R·R·马丁(George R.R. Martin)是《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的作者,也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作家。

他在写作过程中常常陷入深思,因此他经常带着一个小背包到图书馆或咖啡馆,享受安静的环境来思考和创作。

这些是一些名人读书的趣事,展示了他们对知识和阅读的热爱,以及阅读对于他们个人和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阅读的乐趣和启发是无穷的,无论是对于一般人还是名人来说。

名人读书乐趣的故事(通用10篇)

名人读书乐趣的故事(通用10篇)

名人读书乐趣的故事(通用10篇)名人读书乐趣的故事(通用10篇)“名人”可以指:著名人物,又可称作名流。

日语中的名人,泛指各行各业中能力崇高而备受景仰的人物。

下面是名人读书乐趣的故事(通用10篇),欢迎大家阅读!名人读书乐趣的故事篇11、鲁迅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

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

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3、诸葛亮诸葛亮的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4、爱因斯坦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

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

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

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名人读书故事200字

名人读书故事200字
他责备泽东被坏书教坏了,以至于连父亲的警告都不屑一顾了。不!父亲,我是听你的话的,你要我做的事我都照做了。当发现泽东一下午送了至少15担粪时,不高兴的毛顺生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泽东说 活我要照常干,书也要照常读。
故事七
隐士唐球的诗瓢
诗瓢比பைடு நூலகம்作诗的一片苦心。此典出自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 唐球为诗拈稿为圆,纳之大瓢中。
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 专读书也有弊病,因此务必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我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明白。
故事十
王亚南睡三脚床苦读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刻读书,特意把自我睡的木板床的1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一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名人读书故事200字
故事一 王亚南睡三脚床苦读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刻读书,特意把自我睡的木板床的1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一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
故事一
王亚南睡三脚床苦读
故事六
毛泽东爱读书的故事
毛泽东爱读书的故事
一天上午,毛顺生看到泽东在地边的一块墓碑旁看小说,他大发雷霆说 你是不打算干活了?毛顺生一边说一边扫了一眼泽东跟前的两只空粪筐。不!父亲,我只是歇一小会儿。毛顺生又责备泽东一上午也没有从猪圈往田里送一筐粪。事实上,泽东已经送了五六筐了。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但是到了傍晚,毛顺生发现他的儿子又在那块墓碑旁看离经叛道的东西。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篇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篇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篇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十分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务必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但就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此时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十分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1匡衡听后十分气愤,但就是他更下定决心,必须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

此时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就是远远不够的,此时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此刻大户人家门前。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

只就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能够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精选篇2)贾逵是东汉时的著名学者,从小就聪颖过人。

他非常喜欢读书,但由于家贫而上不起学。

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对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给学生们讲课的声音。

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了学堂旁边,想让弟弟在学堂外面偷听。

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把他抱起来,站在篱笆外听讲。

回家后,小贾逵就用借来的笔墨把学到的内容记在自己制作的木片上,反复温习。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也记在木片上,主动请教别人。

就这样,贾逵到十多岁的时候,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了。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精选篇3)邴源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

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

邴源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可是家里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说拿钱供他读书了!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够听到从里面传来的读书声。

名人的读书趣事20个字

名人的读书趣事20个字

名人的读书趣事20个字摘要:1.鲁迅嚼辣椒驱寒2.巴金用墨水瓶当砚台3.郭沫若图书馆结婚4.钱钟书痴迷读书5.胡适读书不倦6.徐志摩钟情诗歌7.林语堂借助字典学习外文8.沈从文自学成才9.矛盾(沈钧儒)读书如饥似渴10.老舍喜爱民间故事11.郁达夫痴迷小说创作12.张爱玲独特的读书方法13.杨绛与钱钟书的读书生活14.茅盾借助名著学习写作15.巴金重视实践与读书结合16.曹禺从戏剧中汲取灵感17.冯骥才对文学的独特见解18.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源泉19.阿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0.王小波的读书与写作人生正文: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趣事。

鲁迅先生曾在冬天嚼辣椒驱寒,以保持头脑清醒,长时间地进行写作。

巴金先生则用墨水瓶当砚台,以简单的生活态度专注于文学创作。

郭沫若先生选择在图书馆结婚,显示出他对知识的热爱。

钱钟书先生痴迷读书,善于在阅读中汲取智慧。

胡适先生读书不倦,始终坚持学习。

徐志摩先生钟情诗歌,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与诗意。

林语堂先生借助字典学习外文,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领域。

沈从文先生自学成才,成为了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

矛盾(沈钧儒)先生读书如饥似渴,始终追求进步。

老舍先生喜爱民间故事,这使得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

郁达夫先生痴迷小说创作,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张爱玲女士则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她善于从书籍中汲取灵感。

杨绛女士与钱钟书先生的读书生活充满了浪漫与温馨。

茅盾先生借助名著学习写作,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巴金先生重视实践与读书结合,认为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曹禺先生从戏剧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作品。

冯骥才先生对文学的独特见解,使他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贾平凹先生的文学创作源泉,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阿城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中国元素。

王小波先生的读书与写作人生,展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11篇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11篇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11篇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精选篇1)春秋时,齐国的大臣鲍叔牙结识了管仲,两人成了好朋友。

之后,鲍叔牙将管仲推荐给了齐桓公,使管仲做了齐国的宰相。

有一次,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看他,握着他的手问:“你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万一你一病不起,谁能够替我管理国家呢?”管仲叹了口气说:“可惜宁戚早死了。

”齐桓公说:“我想任用鲍叔牙,你看怎么样?”鲍叔牙是元老重臣,又是管仲的朋友、大恩人,不料管仲说:“鲍叔牙虽说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您不能让他做宰相,管理国政。

因为他对别人的过错老是记在心理。

这谁受得了?做相的人,度量不大一些怎么行呢?”事后,有奸诈小人到鲍叔牙面前去挑拨。

鲍叔牙听了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说:“管仲忠于国家,不讲私人交情,这正是我推荐他的缘故啊!”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精选篇2)齐白石62岁时就开始对虾写生。

齐白石在小院子里的水池中养了虾,以观察虾的形状。

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进行了重大的改造,淡墨画出的虾头,虾身加上一点重重的浓墨。

虾眼改小圆点为两横笔,虾腿八条减为六条,1934年,齐白石71完成了画虾的最后的改造;后腿有六对减为五对,简约、概括、唯美,达到了“似与不似人间”的境界。

今天我读了齐白石画虾这个故事,想到的就是多观察事物,胸有成竹;就可以做好一切的事情。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精选篇3)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5261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4102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1653“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

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名人读书的有趣故事

名人读书的有趣故事

名人读书的有趣故事1. 爱因斯坦的“懒人读书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然而,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善于阅读,他甚至曾经被认为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

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他买了一本关于科学的书籍,希望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然而,爱因斯坦并不喜欢这本书,他觉得内容枯燥乏味。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每次读书时,他会跳过一些章节,只读那些他认为有趣的部分。

这种方法让他在阅读过程中保持了兴趣,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2. 马克·吐温的“偷书”经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

然而,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无法为他购买新书。

有一次,他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了一本非常想要的书,但是价格实在太高,他买不起。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每天都会去书店,站在书架前看书,直到书店关门。

这样,他可以免费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被店主发现了。

为了不让马克·吐温继续偷书,店主决定送给他那本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是无法抵挡的,即使面临困难,我们也要努力寻求知识。

3. 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读”习惯爱尔兰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的作品如《道林·格雷的画像》和《温柔的夜》等都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然而,他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小时候,他的家境贫寒,父母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了让自己接受更多的知识,王尔德养成了每天晚上熬夜读书的习惯。

他会躲在阁楼里,点一盏昏暗的油灯,独自阅读到深夜。

这种坚持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海伦·凯勒的“触摸阅读”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

在她的老师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她学会了用手指触摸盲文来阅读书籍。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名人爱读书的故事名人爱读书的故事1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

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

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2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3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

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

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4苏东坡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的读书趣事
本文是关于读书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王夫之“嫁书”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

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王夫之高兴地捡起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

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袁枚“吃书”
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痴瘤。

”袁枚自然是善吃者。

“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时珍“啃书”
李时珍从小跟父亲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

他发现《本草》错误很多,品种不全,决心重修。

经27年辛勤劳动,“啃书”无数,遍访名山大川,搜集药物11289种,插图1160幅,处方11096个。

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

闻一多“醉书”
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

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人们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

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

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

于是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会“醉”。

华罗庚“猜书”
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思考一会,猜想书的布局谋篇,斟酌完毕再打开书。

如果作者的思维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读了。

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王亚南“绑书”
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他在从红海驶往欧洲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叫餐厅的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

服务员以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谁知他却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