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经纬线知识的解读
总结经线纬线知识点

总结经线纬线知识点首先,经线和纬线的定义。
经线是北极和南极之间在地球表面上的圆形上投影线,也称为经度线。
相邻两经线间的角度叫经度(Meridian)。
定义一个基准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线),其它经线按东经或西经命名。
纬线则是和赤道相交的圆形上的投影线,也称为纬度线。
相邻两纬线间的夹角为纬度(Latitude)。
纬线的零度是赤道,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
这两者在地球上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的结构,用于地理定位。
其次,经线和纬线的绘制。
通常经线和纬线都是以规定的角度间隔用经纬度网格图来表现的。
而且一般都画在地图上,纬线是横的,经线是纵的。
渐行渐近,粗细变化,方便表示地球不同纬度的大小。
纬线的角度从赤道开始,每隔10度画一条线,标上相应的度数,向两极逐渐增多。
经线则是从本初子午线开始,每隔15度画一条线,也标上相应的度数。
同时东经西经分别一标一线。
接着,经线和纬线的作用。
经纬线为地球上的航行提供了便利。
人们通过经纬线的划分可以确定航行的方向和位置,对飞机、船只等交通工具导航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同时它们也是地图结构上的重要参考标志。
地图上的经纬线网格结构既方便地图绘制,也为地图上地理位置的准确定位提供了便利。
最后,经线和纬线的相关概念。
北纬0度为赤道;南纬0度也为赤道,两者平行。
北纬90度为北极,南纬90度为南极。
东经0度为本初子午线,也即格林威治子午线。
东经180度与西经180度为同一经线。
在中国,横跨我国上空的主要经线是东经110度,东经120度以及东经130度。
总之,经线和纬线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的了解对我们了解地球、地图绘制和导航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它们也是地球上地理位置的重要指示标志,通过经纬线的划分,我们可以更方便地确定各个地理位置。
希望通过本文对经线和纬线的知识点的总结,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经线和纬线。
七年级经纬线知识点

七年级经纬线知识点经纬线是地理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航海、地图制作等领域。
作为初中地理的重要知识点,经纬线相关的知识也是在中考中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认真学习掌握经纬线知识,不仅有利于学习其他相关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经纬线的概念经纬线是地球表面上的虚拟线,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网格状构造。
以地球的南北极为起点,在地球表面上按一定间隔划分出经线和纬线,分别称为经度和纬度。
经线的夹角称为经度,以东经、西经为单位。
纬线的夹角称为纬度,以北纬、南纬为单位。
二、经纬线的作用了解经纬线对初中生而言非常重要,因为经纬线有几个重要的作用:1. 航海导航在海上行驶的船只,靠的就是经纬线。
航海中,利用观测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度坐标,以及该点上的地理特征,可以定位船只的位置,并通过比较船只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和航行目标的经纬度,确定行驶的方向和距离。
2. 地图制作地图是一种空间表现形式,通过图形、符号等手段,将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以一种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方式表现出来。
而经纬线,作为一种地球表面的网格结构,是制作地图的时候必须考虑的因素。
通过了解地图上各个位置的经纬度坐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所看到的地图,并能够更加准确地指导方向。
3. 时间计算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不同时区之间的时间是不同的。
以英国的格林威治为中央子午线,将地球表面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可以通过比较地球上两点的经度,计算出两点之间的时间差。
三、经纬线的记忆初中生往往会觉得经纬线的记忆很难,其实主要是缺乏方法和技巧。
以下几个小技巧,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快地记住各种经纬线相关的知识点:1. 西行是减,东行是加经度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东西方向的。
以地球上的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英国的格林威治为准)为参照,向东逐渐增加,向西逐渐减小。
2. 纬度第一,经度第二在确定地球上一个点的位置时,首先确认它所处的纬度,然后再确认它所在的经度。
3. 纬度15度,时差1小时对于每一度经度,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也就是说,每小时,地球自转15度。
七年级上册的经纬线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的经纬线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纬线知识点。
经纬线是地球表面的两种交叉线,用于确定地球上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经纬线知识点:什么是经纬线、经纬线的分类、如何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一、什么是经纬线?经线和纬线是地球上的两种交叉线,它们划分出了一个独特的坐标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地球上的所有位置。
其中纬线是东西方向的线,又称为“纬度线”,经线是南北方向的线,又称为“经度线”。
二、经纬线的分类经度和纬度都是由0度到90度划分的,因此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一个90度×180度的网格。
这个网格的每一个交叉点都是一个经纬坐标。
此外,经纬线还可以按照它们的位置被进一步分类,这些分类包括:1. 赤道:赤道是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的一条线,它的纬度是0度。
2. 两极:两极是地球的最北部和最南部,它的纬度是90度。
3. 季风带:季风带是副热带气候中的一部分,它以季节变化和风向变化为特征。
季风带通常在赤道两侧,它的纬度在0度到30度之间。
4. 南北回归线:回归线是指太阳直射点在夏至和冬至之间“回归”赤道的地点。
因此有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度,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度。
三、如何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通过经纬线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个点的位置,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包括以下几步:1. 确定纬度:在地球上,一条纬线的位置可以根据它与赤道的夹角来确定。
我们可以使用纬度来表示这个角度,纬度是赤道和地球两极之间与地球内部的一个平面的夹角。
纬度范围从0度到90度,0度是赤道,因此赤道上所有点的纬度都是0度。
确定目标点的纬度,需要使用一个工具如GPS。
2. 确定经度:经线是从南极到北极穿过地球的线,每个经线都是180度。
我们可以使用经度来确定任何位置在东经或西经。
在地球上的每个位置都有一个唯一的纬度和经度坐标。
确定目标点的经度需要使用时间观察和计算。
综上所述,经纬线是地球表面的两种交叉线,用于确定地球上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初中地理中经纬线知识的解读

初中地理中经纬线知识的解读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拐杖“,是学习和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
经纬线是地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理解和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
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经纬线知识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难于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内容。
为了学生准确地阅读和使用地图,现对初中地理相关经纬线的知识加以解读。
一、经纬线的特点(如下表)形状长度关系经线半圆都相等南北方向相交于南北极纬线圆圈由赤道向两极缩短东西方向互相平行由上表可知:1.两条相向的经线才能组成一个圆圈,即经线圈。
2.度数越大的纬线,其长度却越短;度数相等的纬线,其长度则相等。
3.沿某条纬线一直向东(或西)走,最后能返回到原地;而沿某条经线一直向北(或南)走,最后不能返回到原地。
站在北极向四周看,所有方向都朝南;而站在南极向四周看,所有方向都朝北。
二、经纬度的判断1.经纬度的特点(1)纬度的特点(如下表)起点范围度数大小(度)度数增大方向北纬赤道以北0~90向北增大南纬赤道以南0~90向南增大(2)经度的特点(如下表)起点范围度数大小(度)度数增大方向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0~180向东增大西经本初子午线以西0~180向西增大2.纬度的判断由上表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北纬向北度数是增大的,南纬向南度数也是增大的;东经向东度数是增大的,西经向西度数也是增大的。
反过来其结果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度数向哪个方向增大就是相对应的经纬度。
具体地说有这样的规律: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度数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向西增大的是西经。
如上图示:A点的经度──和纬度──A到B到C的度数是向东增大的,则A点就是东经了;而C到B到A的度数是向北增大的,则A点就是北纬了。
至于度数是多少度一看就知道了。
三、经纬线中的“十线”1.赤道(即0度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北回归线(北纬23.5度):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这个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
初中地理经纬线判读和分析方法

初中地理经纬线判读和分析方法地理学中的经纬线是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的重要工具。
学习如何准确判读和分析经纬线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布局和相关现象。
本文将介绍初中生学习地理时应掌握的经纬线判读和分析方法。
一、经纬线概述经纬线是地理学中用于标记地球表面位置的线条。
经线(经度)是指南北两极之间的垂直线条,也称为纬线。
经线从0度开始,向东西两侧延伸至180度。
而纬线(纬度)则是指位置在赤道与极点之间的水平线条,纬线从0度开始,向南北两侧延伸至90度。
通过经纬线,我们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球上的位置。
二、经纬线判读方法1. 判断经度:经度用来确定地球上某个位置相对于东经或西经的位置。
通过地图上的经纬网,我们可以迅速找到目标位置所在的经度线。
在判读经度时,首先找到所在经度线,并注意是否是东经或西经,根据标记判断所在位置的具体经度。
2. 判断纬度:纬度用来确定地球上某个位置相对于赤道的位置。
同样地,在地图上的经纬网中,我们可以找到目标位置所在的纬度线。
在判读纬度时,找到所在纬度线,并注意是否是南纬或北纬,根据标记判断所在位置的具体纬度。
三、经纬线分析方法1. 分析地理位置:通过经纬线的判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理位置的特点。
比如,当我们学习一个城市的经纬度时,我们可以通过判读经纬线来了解该城市所处的纬度区域,判断其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了解其所处经度位置,可以了解该地所处的时区和人口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分析地理现象:经纬线的判读和分析在地理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判读和分析蔬果种植分布图,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通过判读和分析地震图,我们可以了解地震活跃区域的分布规律等等。
因此,经纬线的分析方法对于地理学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实践应用了解经纬线的判读和分析方法后,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应用来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
一种实践应用的方法是选择一个城市或国家,通过查找相关信息,判读其经纬线并分析其地理特征。
经纬线知识点

经纬线知识点地球是一个球体,为了帮助人们标定位置、导航和测量地球各个区域,人们划定了一组虚拟的线,即经纬线。
通过了解经纬线的概念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位置和地球的地理特征。
下面是关于经纬线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经线(经度)经线是从南极到北极的一组垂直于赤道的虚拟线,也称为经度。
经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个位置的东西方向。
根据国际标准,经线范围是从0°到180°,以东经0°和西经180°为界,共有360个经线。
本初子午线(即经度0°)通过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
二、纬线(纬度)纬线是环绕地球的一组平行于赤道的虚拟线,也称为纬度。
纬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个位置的南北方向。
根据国际标准,纬线范围是从0°到90°,以赤道为0°,北纬90°为北极圈,南纬90°为南极圈,共有181个纬线。
三、赤道赤道是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平行圈线,位于地球的中部。
赤道是纬度为0°的圈线,是纬线的起点。
四、经纬度的表示方法经度和纬度通常使用度(°)、分(')、秒(")来表示。
例如,北京位于东经116°24'和北纬39°55'。
五、经纬线的作用经纬线在地理学和导航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经纬线的一些具体应用:1.定位和导航:通过经纬线,我们可以确定某个地点的准确位置,帮助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
2.时间标准:经线还帮助确定不同地区的标准时间,如格林威治时间(经度0°)被用作全球标准时间参考。
3.地理研究:通过经纬线,可以对地球上的地理特征进行研究和描述,如气候分布、自然资源分布等。
六、特殊经纬线除了赤道、本初子午线和南北极圈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经纬线,如:1.国际日期变更线:位于经度约为180°的一条虚线,东边的日期比西边的日期晚一天。
七年级下册地理经纬线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经纬线的知识点地理经纬线的知识点地理经纬线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位置和方位的基础,是学习地理学的一个关键知识点。
在初中的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地球上的经纬线,掌握经纬线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下面就是关于七年级下册地理经纬线的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地球上的经纬线地球上的经纬线主要包括经线和纬线。
经线也被称为经度线,是指以地球的中心点为原点,连接两个地点的大圆线,可以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点的水平位置。
纬线也被称为纬度线,是指与地球赤道相交的所有平行圆圈线,可以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点的垂直位置。
二、经纬线的度量单位经纬线以度作为度量单位。
地球周长约为4万公里,360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划分为15度。
经线的起点约定为本初子午线,也就是通过英国伦敦的经线。
在本初子午线东侧的经线被称为“东经”,在其西侧的经线被称为“西经”。
纬线的起点约定为赤道,往北划分为北纬,往南划分为南纬。
三、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用经纬线来确定方位和位置。
以某一地点的经度和纬度作为坐标,可以确定这个地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
例如,以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位置为例,它的经纬度坐标为116.4074度东经,39.9042度北纬。
四、地理知识的应用地理知识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
例如,在航海、航空、旅游等领域,地理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文化、人类历史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在七年级下册地理学习中,经纬线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之一,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表面和自然环境,也为将来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打下基础。
七年级地理经纬网的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经纬网的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注重空间的学科,经纬网是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之一。
在高中地理学的学习中,经纬网被重点讲解,但是,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经纬网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七年级地理经纬网的知识点,包括经纬线的定义、特征以及应用等内容。
1、经纬线的定义经线和纬线是地球表面的两组线,分别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
经度是指沿着赤道上某个点到达地球表面极点的某条线段的长度,而纬度则是指垂直于经线的某一点到达赤道的距离。
经线和纬线交叉形成经纬网,在地图上任意一个点都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的组合来表示其位置。
2、经纬线的特征a.经线的特征纵向分布,从北极点到南极点逐渐汇聚,形成一个路径环绕地球。
经线距离赤道越远,长度越短。
例如,从赤道到北极点的经线长度是从赤道到南极点的经线长度的一半。
b.纬线的特征横向分布,平行于赤道,在相同纬度上长度相等。
与经线不同,纬线距离地球极点的距离越远,线段长度越长。
例如,位于30°N的纬线长度相等,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北美洲。
3、经纬网的应用经纬网是整个地球地图的基础。
它使地球表面的每个点都能够被精确地定位。
此外,经纬网还用于描述天文现象和天体的位置,也是导航系统和GPS技术的基本元素。
4、注意事项a.了解经纬网要点的同时,需要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以及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b.记住地球的基本天文单位,如度、分、秒、圆周率等。
c.当地球的各种形态因素和地形地貌发生时,可能会影响经纬网的形状。
d.经线和纬线的度数范围从0°到180°,对应地球的直径。
总之,经纬网是地理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
在掌握了经纬网的知识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应用这些知识,如查找地理位置、描述气候变化等。
通过学习经纬网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我们生存环境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中经纬线知识的解读
灵山县陆屋中学吴昌卫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拐杖“,是学习和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
经纬线是地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认识和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
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经纬线知识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难于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内容。
为了学生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图,现对初中地理有关经纬线的知识加以解读。
一、经纬线的特点(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
1.两条相向的经线才能组成一个圆圈,即经线圈。
2.度数越大的纬线,其长度却越短;度数相等的纬线,其长度则相等。
3.沿某条纬线一直向东(或西)走,最后能返回到原地;而沿某条经线一直向北(或南)走,最后不能返回到原地。
站在北极向四周看,所有方向都朝南;而站在南极向四周看,所有方向都朝北。
二、经纬度的判断
1.经纬度的特点
(1)纬度的特点(如下表)
(2)经度的特点(如下表)
2.纬度的判断
由上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北纬向北度数是增大的,南纬向南度数也是增大的;东经向东度数是增大的,西经向西度数也是增大的。
反过来其结果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度数向哪个方向增大就是相应的经纬度。
具体地说有这样的规律: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度数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向西增大的是西经。
如上图示:A点的经度──和纬度──A到B到C的度数是向东增大的,则A 点就是东经了;而C到B到A的度数是向北增大的,则A点就是北纬了。
至于度数是多少度一看就知道了。
三、经纬线中的“十线”
1.赤道(即0度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北回归线(北纬2
3.5度):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
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3.南回归线(南纬23.5度):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
是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4.北极圈(北纬66.5度):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此线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
5.南极圈(南纬6
6.5度):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此线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
6.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也是零时区的中央经线。
7.180度经线: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这两条经线是重合在一起的,合称180度经线,因此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也相应地合而为一,其中央经线就是180度经线。
所以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钟点是相同的,但日期相差24小时(也就是一天)。
180经线还是著名的国际日界线,即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此线西侧是今天,则东侧是昨天。
如下图所示:假如由东十二区向东跨越日界线到西十二区,那么日期就要减去今天,由5月1日变成4月30日,但钟点9时没有变化。
8.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国际上规定,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
准确地说,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的范围属于东半球,西经20度向西到东经160度的范围属于西半球。
四、半球划分的判断
1.南、北半球的判断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也是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
所以,北纬一定分布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分布在南半球。
如某地(北纬40度,西经15度)就很容易判断是分布在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判断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而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
所以,西经不一定分布在西半球(小于20度的西经<图中阴影>是分布在东半球),东经不一定分布在东半球(大于160度的东经<图中阴影>是分布在西半球),下图所示。
例如前面所说的某地(北纬40度,西经20度)很容易判断是分布在东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