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八年级历史下册相关重要会议
八年级下册 历史大事表

②被火吞噬邱少云
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上甘岭战役
1950.10--1953
土地改革
原因
开始标志
内容
结果
意义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①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②三路: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①东北工业基地,以鞍钢为中心。
②鞍钢大型轧钢厂、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沈阳第一机床厂。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
时间
制定会议
性质
意义
1954年
1954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时间
含义
意义
实质
1953--
1956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9.中国共产党大事表:
中国共产党大事表(一)
时间
1921年7月1日
1927年8月1日
(起止时间)
1935年1月
时间
1953
--1957
1953--1956
1956年底--1966年
1966--1976
事件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8下历史期中考试重要事件内容及其意义

历史期中考试重要事件内容及其意义时间:1949年9月第一届人民政协:内容:1、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确立了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都(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历史意义: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和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
时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方式:西藏政府派阿沛·阿旺晋美到北京谈判,和平解放西藏。
影响: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原因: 1、1950年6月,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抗美援朝: 2、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援助。
起止时间:1950年到1953年过程:司令员:彭德怀英雄任务:邱少云(被火烧死)、黄继光(堵枪口)著名战役:上甘岭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签字,中朝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胜利的原因: 1、中朝军队反侵略的正义性。
2、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支持。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4、中朝军队的英勇奋战。
国内: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影响:国际:打击了美国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
起止时间:1950年到1952年土地改革:背景: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措施: 1、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同时地主也可以分得一份土地,自己耕种。
历史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2、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背景: 1、旧中国多灾多难,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八下P2〕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
3、内容: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
选举毛泽东为主席;确定国旗、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会议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4、10月1日下午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下P3-4〕:开辟历史新纪元。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这时候的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八下P4〕1、时间:1950年昌都战役,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阿沛·阿旺晋美"关于和平解放西藏方法的协议"〕。
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四.最得意的人〔八下P7-8〕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保卫和平〔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平安;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预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考点

历史八年级下册主要考点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大会的主要内容:①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为首都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政府主席③制定《共同纲领》、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②确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3、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为:①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4、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6、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稳定物价之战(米棉之战)起到了稳定物价的作用。
2、全国性的土地改革运动开始的标志:1950年公布《土地改革法》。
3、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的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4、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同时,美国派海军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
5、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开始抗美援朝。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为这部宪法规定:①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1953年,我国政府在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①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②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农业通过走合作化道路形成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通过走合作化道路形成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纪年方式,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 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执行,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
- 三大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册会议类专项归纳

2017年
习近平在会上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中共八大
1956年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会议类专项归纳
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
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958年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二、1978年---2017年期间召开的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八年级下历史重要会议篇

初二下历史重要会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第26届联合国大会(1971年10月25日)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会的席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主要内容是,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又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年)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中共“十四大”(1992年)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会议还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
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
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
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
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八年级历史下册相关重要会议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内容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4)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5)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4.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3.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三、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1.时间:1956年。
2.地点:北京。
3.内容
(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评价
(1)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未能全面贯彻实行。
(2)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底。
2.地点:北京。
3.内容
(1)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启示
(1)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的局面。
(2)党有能力纠正自身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党。
(3)任何事情是否正确,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要实事求是。
6.比较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点
7.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1)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我国形势变化的基础上,确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背离了实事求是这一指导思想。
(4)“文化大革命”以后,邓小平同志再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五、中共十二大
1.时间:1982年。
2.内容: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六、中共十三大
1.时间:1987年。
2.内容
(1)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七、中共十四大
1.时间:1992年。
2.内容
(1)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致认为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意义
(1)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2)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八、中共十五大
1.时间:1997年。
2.内容
(1)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2)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3.作用
(1)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2)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九、关于邓小平理论
1.结合所学知识,有哪些国策和决策是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你认为应该怎样与时俱进,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局面而奋斗?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努力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