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限时集训4专题4地貌复习与策略检测
高考地理第二轮的复习计划

高考地理第二轮的复习计划
Ⅰ 主干知识系列
专题一地理过程的原理和规律
专题二地域差异的特征及成因
专题三人地关系的协调和问题
Ⅱ 区域热点系列
专题四中国主要热点问题
Ⅲ 地理图表系列
专题五地理信息分布图类
专题六地理信息关联图类
专题七地理统计图表类
Ⅳ 考核目标系列
专题八空间定位题型
专题九地理计算题型
专题十信息提取题型
专题十一知识运用题型
(2)分析试题,归纳考目
认真分析高考试题中考查某类专题的主要项目、主要角度、主要层次等,把握好复习的深度。
(3)选编习题,分层训练
面向学生实际,选择适合习题,根据学生实际层次,编辑习题。
2.深析训练试题,探讨解题思路
(1)理清题意,提取相关知识和思维,注意应变能力的培养
(2)探讨题型,归类相关知识和思维,注重知识的迁移
五、时间安排
计划二轮复习在四月中下旬结束,各专题内容的复习,在复习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讲含解析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向一地质作用【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命题规律结合重大地质灾难(如火山爆发、四川芦山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例1】(2024·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6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6.A山走向大致相同,从流入与流出的河流方位来说,如若滑坡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贝加尔湖应不会呈现如此狭长状D不正确。
所以选A。
【四讲方法】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
基本形式示意图岩层的运动方向岩层变更对地表影响例证相互关系水平运动平行于地表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肯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垂直于地表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更和海陆变迁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台湾海峡的形成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肯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潮湿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积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积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六自然灾害及其防御(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集训(六)一、选择题(共16小题)(2023·江西萍乡模拟)1986年第16号台风“韦恩”侵袭我国台湾、海南等地区,其运动轨迹形成多个封闭的圈,存活时间长达20天(8月16日至9月6日),打破了西北太平洋台风存活长度的记录。
在更早的1972年,台风“丽塔”于7月上旬在西北太平洋发育,路径的复杂程度逊于台风“韦恩”。
下图示意两次台风的路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台风“韦恩”的海上路径比起“丽塔”更加难以预测,与之相关性较弱的是( D )A.副热带高压位置西移B.北方冷锋南下干扰C.其它热带气旋的干扰D.多岛屿山地的阻挡2.与台风“韦恩”相比,“丽塔”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主要是因为( D )A.海水温度更高,台风强度更大B.登陆时间更长,灾害持续更久C.摩擦力更小,风力更加强劲D.影响地区的防灾设施落后3.图中台风路径的预测、台风灾害的监测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D )A.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B.遥感系统(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C.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D.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韦恩”发生时间在8月16日至9月6日之间,此时副热带高压位置西移,推动台风向西移动,相关性较强,A错误;夏季我国多形成冷锋,冷锋势力强劲时南下至南海,干扰台风路径,相关性强,B错误;此时太平洋海域台风形成数量多,不同热带气旋之间干扰,会影响台风路径,C错误;由题图观察可得,台风“韦恩”在经过岛屿山地时方向没有大幅度改变,故岛屿山地的阻挡与台风路径变化莫测相关性较小,D正确。
第2题,台风“韦恩”形成于8月,而“丽塔”形成于7月,北半球海洋在8月时达到最高温,故“丽塔”形成时海面温度更低,A错误;台风“韦恩”一直在南海周边地区游荡,且打破了太平洋台风存活时间记录,持续时间更长,B错误;“丽塔”和“韦恩”形成时摩擦力差异较小,C错误;由题图可知,“丽塔”主要影响1972年时的北方地区,由于北方地区台风灾害发生频数少,防灾意识较弱,相关防灾设施落后,会放大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D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讲解、答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目录第一部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等值线专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计算专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太阳高度专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质地形专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口数量与分布专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口迁移专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梳理知识点首先,需要对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将所有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清晰的框架。
可以将地理知识点按照章节或者主题进行分类,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被覆盖到。
第二步:查漏补缺通过回顾教材、听课笔记和课堂作业,找到自己在地理知识点上的薄弱环节。
可以看一些历年高考的试题和模拟卷,找到常考的知识点,并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查找一些地理参考书籍进行补充学习。
第三步: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将地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
可以每天固定时间段进行地理学习,每次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主题进行学习,并进行复习。
同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一味地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第四步:理解+记忆在学习地理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和记忆。
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和相关资料,将地理知识点弄懂,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笔记或者口头复述等方式加深记忆。
第五步:做题训练做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的有效方式。
可以选择一些历年的高考试题、模拟卷或者题库进行练习。
同时要注意做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多进行分析归纳,多进行思考,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题。
第六步:强化练习和模拟考试对于地理这门学科,要进行多次的强化练习和模拟考试。
可以选择一些模拟考试进行实战演练,增加自己的应试经验,并及时复习和总结错误的地方。
第七步:重点复习和强化在考试前几天,要重点复习和强化重要的知识点和易错点。
可以制作一个知识点清单,将重点和易错点进行标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024届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下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2024届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下二轮复习备考策略随着高考的临近,为了提高地理科目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对地理知识进行二次复习备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策略,帮助考生在二轮复习备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查漏补缺:在第一轮备考中,我们需要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掌握,但是难免会有遗漏和疏忽。
在第二轮备考中,我们需要重点查漏补缺,找出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复习。
可以通过参考教材、习题册、以及各类参考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
2.突破重点难点:城市化、农业与农村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等是地理科目的重点难点。
对于这些知识点,我们需要进行重点理解和深入学习。
可以通过查阅各种专题资料,比如相关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了解最新的经济地理发展趋势和政策,加深对这些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多维度的综合能力:高考地理科目不仅仅考察记忆和理解能力,还会涉及到举证能力、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备考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多维度的综合能力。
可以通过辅助材料的阅读、历年高考真题的分析和解析、模拟考试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解题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时空结合的整合能力:地理科目是一门以时空为特征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将时空结合进行整合。
可以通过整理时空历史沿革、构建时空关系图和时空对比等方式,增强对地理科目的整体把握能力。
5.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在备考中,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按照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类,设置合理的复习时间和进度。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分配时间,避免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此外,要注意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上学路上、睡前等时间段,通过背诵地理考点、阅读地理相关文章等方式进行强化复习。
6.做好复习总结:随着备考的进行,我们需要定期进行复习总结。
可以通过整理知识框架,梳理并总结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和特点,以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形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计划

二轮复习专题计划
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
专题二:地理学科技能
第1讲三类地理计算题(地图、地球运动、人文地理)
第2讲三大类等值线图的判读(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
第3讲常见地理统计图表解读与数据分析(坐标、统计、表格等)
专题三:重难点突破
第1讲地质地形专题
第2讲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3讲盐度和洋流
专题四:地理能力提升
第1讲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2讲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3讲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4讲论证和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
专题五:高考思路综合
第1讲热点问题。
2015届高三地理(全国卷地区)二轮复习限时集训15份

2015届高三地理(全国卷地区)二轮复习限时集训专题限时集训(一)[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 (2)专题限时集训(二)[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6)专题限时集训(三)[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 (12)专题限时集训(四)[专题四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 (17)专题限时集训(五)[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3)专题限时集训(六)[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34)专题限时集训(七)[专题七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 (40)专题限时集训(八)[专题八人文地理事象区位分析] (45)专题限时集训(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 (55)专题限时集训(十)[专题十区域地理] (60)专题限时集训(十一)[专题十一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65)专题限时集训(十二)[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70)专题限时集训(十三)[专题十三地理图表分析] (76)专题限时集训(十四)[专题十四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81)专题限时集训(十五)[专题十五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应用] (87)阶段限时集训(十六)[地理学科技能] (91)专题限时集训(一)[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图Z1-1是美国宇航局2012年7月4日拍摄到的太阳活动剧烈爆发时的图像,大量速度达800千米/秒的带电粒子被喷射到太空中。
读图回答1~2题。
图Z1-11.图示太阳活动发生的太阳大气层是()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大气层之外2.图示太阳活动()A.没有活动周期,但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C.爆发后8分钟左右引起两极极光产生D.高峰年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图Z1-2为某日地球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
读图回答3~5 题。
图Z1-23.此日,我国的节气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4.此时,下列即将日出的城市是()A.兰州B.北京C.上海D.广州5.图中表示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6.2013年6月20日10时04分至10时55分(北京时间),“神州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限时集训4专题4地貌复习与策略检测(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47页)一、选择题(2017·天津六校联考)红海是世界著名海域,地质构造复杂。
下图为红海剖面示意图。
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B.由沉积作用形成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2.图示区域的地壳运动特征是(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1.A 2.A [第1题,主要考查了岩石的特点,①类岩石为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故A正确;玄武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B、C不符合题意;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包含软流层,D说法错误。
第2题,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图中的基底相同,说明在此之前是一个整体,后由于水平张力作用形成了断裂,岩浆沿着断裂的地方喷出来形成了图中的玄武岩,故A正确。
](2017·长春七校联考)读北半球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3~5题。
【导学号:78194023】3.图示地区( )A.①山为火山B.④处变质岩是石英岩C.⑤处可能是某次地震的震源D.岩层未受到水平挤压4.图中所示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石灰岩→砂砾岩→岩浆岩1→岩浆岩2→变质岩B.石灰岩→岩浆岩2→变质岩→砂砾岩→岩浆岩1C.砂砾岩→石灰岩→岩浆岩1→岩浆岩2→变质岩D.石灰岩→砂砾岩→岩浆岩2→变质岩→岩浆岩15.②③为某一河流的横截面,该河流( )A.由②流向③,从①山的南侧绕过B.由③流向②,从①山的南侧绕过C.由②流向③,从①山的北侧绕过D.由③流向②,从①山的北侧绕过3.C 4.A 5.D [第3题,读图可知,①山下面的岩浆只是侵入岩层,未喷出地表,故①不是火山;④处变质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成,应为大理岩;该地区部分岩层弯曲,即受到水平挤压;⑤处为断层带,可能是某次地震的震源。
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石灰岩和沙砾岩都是沉积岩,石灰岩分布在沙砾岩之下,故形成时间早于沙砾岩;岩浆岩2侵入沙砾岩,并在接触地带变质,故岩浆岩2和变质岩形成的时间均晚于沙砾岩;岩浆岩1侵入石灰岩和沙砾岩,故形成时间晚于石灰岩和沙砾岩;岩浆岩1被岩浆岩2切断。
故形成时间早于岩浆岩2。
综上所述,A正确。
第5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平直河道右侧受流水侵蚀明显,而左侧因流水堆积作用,河岸多堆积物。
图中②河段东侧多堆积物,河流向南流;③河段西侧多堆积物,河流向北流。
再联系图中所示③河段水位比②河段高,判断该河流由③流向②,且从①山的北侧绕过。
](2017·郑州质量预测)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
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
下面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
读图回答6~8题。
6.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冰川堆积D.海浪堆积7.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 )A.印度洋海滩B.沿岸疏松的土壤C.塔克拉玛干沙漠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8.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B 7.D 8.B [第6题,连绵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每年冬春季节,该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阻力减小,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挟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因为谷地地形,受两侧山地阻挡,外部沙尘难以进入。
第8题,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当该区域植被覆盖条件良好时,风力较小,沙丘增长速度也较小。
该区域夏季植被覆盖条件最好,风力最小,且夏季河水水位上涨,附近沙洲和河漫滩面积缩小,故夏季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
](2017·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调研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该河流( )A.图示河段水流湍急B.水量季节变化小C.图示河段右岸陡峭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10.图中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支流流速慢B.位于干流凹岸C.侵蚀作用强D.汇入处落差大11.近年来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其原因是( )A.下游新建防洪大堤B.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C.上游建大型水库D.下游河道不断疏通9.D 10.A 11.C [第9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图示河段有泥沙沉积形成的河漫滩,说明流速慢,A错误;我国西南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该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错误;图示河段南岸(右岸)由于沉积作用河床较平坦,C错误;河漫滩在枯水期会露出水面,由此可以推断出图中虚线为枯水期河岸,D正确。
第10题,如果支流流速较慢,泥沙沉积,可能会形成三角洲,A正确。
河流干流凹岸处侵蚀作用强,河床陡峭,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B、C错误;支流汇入干流落差大,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也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D错误。
第11题,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说明上游河流带来的泥沙减少。
下游新建防洪大堤、疏通河道对上游河漫滩发育影响不大;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会破坏植被,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加,会使河漫滩形成速度加快;上游建大型水库导致泥沙在库区沉积,下游泥沙减少,故C正确。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
读图完成(1)~(3)题。
(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100多年来(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3)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A.河流输沙量增大B.湖泊面积减小C.植被覆盖率提高D.降水强度变大(1)A (2)D (3)C [第(1)题,根据图例,比较1880年、1945年沙洲0米线位置,①处看不到1945年的沙洲0米线,说明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
②③④三处1945年沙洲0米线范围比1880年大,说明堆积速率大。
第(2)题,长江河口地区,100多年来沙洲面积不断扩大,说明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同时,河口变窄,河道可能变深。
沙洲向海洋推进,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
北航道泥沙淤积多,航行条件始终比南航道差。
第(3)题,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小,河流输沙量减小,也可能是湖泊面积增大。
若降水强度变大,则侵蚀能力增强,这将导致淤积速度加快。
]二、非选择题12.(2017·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棚大沙漠位于台湾岛南端恒春半岛东岸丘陵,每年9月至次年4月盛行东北风。
该区域受地形与风向的影响,形成了沙丘以及沙丘断层、沙壁、沙浪、沙河、沙纹等特殊的沙漠景观,面积达300公顷,为台湾唯一的沙漠。
冬季沿着中央山脉南下的气团,经过恒春半岛时风力突然增强,威力相当于轻度台风,被当地居民称为“落山风”,也被称为“布拉风”,是一种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经过隘道向下倾落的冷性暴风。
台湾岛南部地形图九棚大沙漠区域图(1)分析九棚大沙漠形成的原因。
(2)分析恒春半岛南部“落山风”风力强劲的原因。
(3)有人建议在九棚大沙漠东部滨海地区修筑公路并在公路西侧种植大片的防风林。
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滨海地区沙漠的沙源大多为海岸带的沙滩,沙滩上的沙子大多来自附近地区河流挟带到海洋中的泥沙;而海岸带沙滩的沙子向内陆地区移动需要借助迎岸风(指大致与海岸线垂直,且由海洋吹向陆地的盛行风)。
第(2)题,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压梯度和下垫面(地形、植被、水域等)。
第(3)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若答赞成,则分析防风林建设产生的综合效益;若答不赞成,则分析防风林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河流从上游搬运下来的泥沙,在入海口受到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在河口两侧;冬季退潮时,强劲的东北季风,将沙滩上的沙粒吹往内陆地带;沙粒受到地形与植被阻挡,在山前堆积。
(2)冬季沿中央山脉南下的冷气团空气密度大,与海洋气压差大;经过中央山脉余脉的谷地,由于狭管效应,风力增强;风由陆地到广阔的洋面,摩擦力变小,风力进一步增强。
(3)赞成。
能够减少风沙灾害;方便游客开车进入观赏。
(只表态没有说明理由不给分)或不赞成。
旅游景观特色消失;道路修建与防风林种植,会阻隔沙子被风和水来回搬运。
(只表态没有说明理由不给分)13.(2017·黑龙江六校协作体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78194024】材料一联合国21世纪世界水资源委员会调查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上只有两条大河可以被归入健康河流之列。
这两条河流是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刚果河。
亚马孙河沿岸的居民聚集地和工厂都很少。
刚果河周围地区也没有大规模的工业中心。
”材料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示区域典型植被形成的原因。
(2)分析大河河口甲处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3)地处内陆的乙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量出口欧美国家,但当地经济仍不发达。
试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刚果盆地,由于受纬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其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第(2)题,河口三角洲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河流入海口地区地势低平;二是河流自中上游挟带的大量泥沙能顺利在河口地区沉积。
第(3)题,从矿产品出口附加值、交通运输成本、科技水平和资源加工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受地形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从河口深入到盆地内部,在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下,湿润气流辐合上升,全年降雨丰沛,因此形成热带雨林。
(2)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刚果河流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刚果河注入开阔的海洋,入海口附近洋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强。
(3)当地经济高度依赖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地处内陆,矿产品需要经过别国领土转运,交通运输成本高;科技水平低;工业不发达,矿产资源的加工比例和加工程度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