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

合集下载

东帝汶问题

东帝汶问题

2.公投结果

1999年8月30日东帝汶在联合国主持下,进行全 民公决,东帝汶45万合法选民中近99%的人参加了投 票。9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了投票结 果,78.5%的选民支持东帝汶独立。
国决 会议 员:年 国纳 东月 帝 汶日 民第 主 共 ( 和 国 为 联) 号 合 2002 5 23 1414 2002
联合国“接待、真相和调解委员会 ” 的报告指出,印 尼军队在占领东帝汶期间的暴力行为在 1999 年时达到了 顶峰,他们对东帝汶进行独立公决的行为展开了疯狂的 报复。当时印尼军队和与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东帝 汶民兵们在东帝汶境内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 ,总共有 1500 人死于他们之手,东帝汶境内的大部分城镇都遭到 毁坏。联合国的报告同时还谴责印尼政府和安全部队应 该为印尼占领东帝汶期间东帝汶 183000 名平民的死亡负 责,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死于饥饿和疾病。同时印尼政 府还应该对1975至1999年期间东帝汶境内发生的18600起 谋杀案当中的70%负责。
3.印尼出兵侵吞东帝汶

印尼和一些西方国家担心东帝汶内战将导致左派力 量的壮大,在美、日、澳等国家的默许下,1975年11月29 日印尼外长马列克宣布东帝汶归印尼所有。12月7日,印 尼宣布东帝汶为印尼的第27个省并出兵侵占。从国际法 角度来讲,这一行为实为非法侵略行为。 故此,印尼对东 帝汶的主权声明始终得不到联合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的 承认。当时联合国安理会立即了通过第384(1975)号 决议,拒绝 承认兼并事实,要求印尼立即撤军,并尊重东帝 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自决权。东帝汶问题由此而生。
东帝汶问题
东帝汶地理位置介绍
东 帝 汶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 间的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 , 战 略地位重要。它由帝汶岛东部、欧库西 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等组成 , 西部 与印尼西帝汶相接,面积1.46万多平方公 里,人口约85万。

东帝汶历史文化简介

东帝汶历史文化简介

东帝汶历史文化简介东帝汶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小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初。

在历史上,东帝汶曾经是葡萄牙和荷兰的殖民地,直到1975年爆发内战后宣布独立。

本文将对东帝汶的历史文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早期历史东帝汶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初,当时葡萄牙人占据了东方航线的主导,在东方航道的通衢之地建立商栈与武装要塞,通过据点式占领来获得巨额商业利润。

公元16世纪初,葡萄牙第一次在东帝汶发现了“帝汶岛”,这座处在香料群岛南端的大岛屿此时开始进入了西方人的视线。

然而,当时的葡萄牙人由于实力有限,只能驻扎在印度西海岸、中国澳门、非洲西海岸、马六甲海峡等咽喉要地,并没有完成对帝汶岛的实际控制。

二、殖民时期在荷兰人的步步紧逼之下,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大片黄金岛屿纷纷易手,葡萄牙人的势力全面溃散。

到17世纪末,荷兰人以爪哇岛为中心,基本上征服了整个群岛地区。

南边的帝汶岛自然也不能幸免,荷兰人从西方步步推进,占据了整个岛屿的西半部分。

三、独立战争与建国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和剥削,东帝汶人民开始进行了反抗斗争。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东帝汶出现了多个抵抗组织,如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等。

这些组织的目标是争取东帝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

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动荡后,东帝汶终于在1975年爆发内战后宣布独立。

然而,独立后的东帝汶并没有实现和平与稳定,而是陷入了内战和政治动荡的漩涡中。

四、内战与政治动荡自1975年以来,东帝汶一直处于内战和政治动荡的状态中。

主要的冲突方是抵抗组织成立的武装力量和印尼军队。

在战争期间,数万人死亡或失踪,大量平民被迫流离失所。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9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264号决议,决定派维和部队前往东帝汶。

在联合国的干预下,东帝汶结束了内战,并开始了政治过渡进程。

五、政治过渡与建国在联合国的帮助下,东帝汶开始进行政治过渡和建国进程。

2002年4月,东帝汶举行了首次总统和议会选举,成立了新的政府。

第十三讲东帝汶的民族文化

第十三讲东帝汶的民族文化

第十三讲东帝汶的民族文化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

东帝汶面积14874平方公里,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

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海岸线长735公里。

境内多山,森林茂密,沿海有平原和谷地。

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3/4。

最高峰塔塔迈劳山的拉玛劳峰海拔2495米。

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侯,其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侯。

东帝汶概况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德顿语:TimorLorosae,葡萄牙语及英语:Timor-Leste)是位于东南亚地区帝汶岛东端的国家,1999年8月底通过公投决定从印尼独立,2002年5月20日零时独立,成为世界第193个已获承认的独立国家。

东帝汶政府采用“Timor-Leste”同时作为其葡萄牙语和英语的国名。

leste是葡语“东”的意思;而Timor本来是印尼语timur,也是“东”的意思。

而在印尼统治时期的东帝汶,采用“TimorTimur”作为地名,并简称东帝汶为“Tim-tim”。

东帝汶人口107万(2010年),主要是巴布亚人和马来人后裔,居民中约91.4%信奉罗马天主教。

东帝汶是世界上极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大部分物资都要靠外国援助,该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包括重建基础设施、加强公务员管理,解决大量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近海的石油天然气开发极大的补充了政府的收入,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澳大利亚。

自然资源有黄金,石油,天然气,锰,大理石。

由于农业还大量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导致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

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薯类等。

粮食不能自给。

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椰子等,咖啡是主要出口产品。

2005年农、林、渔业产值1.113亿美元。

农业是其经济支柱。

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许多地区的居民基本上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中。

主产玉米、稻谷、薯类。

澳门的东帝汶移民社群宿主语言及社会融入

澳门的东帝汶移民社群宿主语言及社会融入

澳门的东帝汶移民社群宿主语言及社会融入澳门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各种不同的族裔和移民社群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东帝汶移民社群是澳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东帝汶语为宿主语言,并逐渐融入了澳门的社会生活。

本文将探讨澳门的东帝汶移民社群宿主语言及社会融入这一话题。

我们来看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的宿主语言。

东帝汶语是东帝汶移民社群的宿主语言,它是东帝汶的官方语言之一,被大多数东帝汶移民所使用。

在澳门,东帝汶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东帝汶社区和家庭中。

东帝汶移民社群通过东帝汶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和社交活动,这使得东帝汶语在澳门有着很高的实际使用率和社会影响力。

东帝汶语在澳门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东帝汶社区,它也在澳门的多元文化中发挥着作用。

在澳门,东帝汶移民常常使用东帝汶语与其他族裔的移民进行交流,这为澳门的多元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元素。

东帝汶语的使用使得东帝汶移民社群能够更好地融入澳门的多元文化社会,促进了不同族裔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的社会融入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交流,还涉及到文化、教育、就业等多个方面。

在文化方面,东帝汶移民将自己的文化元素带到了澳门,丰富了澳门的多元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共享。

东帝汶移民社群的文化活动、节日庆祝、传统习俗等在澳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这为澳门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亮点。

在教育方面,东帝汶移民社群的子女也在澳门的学校接受教育,并逐渐融入了澳门的教育体系。

澳门的学校和教育部门也为东帝汶移民子女提供了各种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澳门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方式。

东帝汶移民社群的子女在学校学习澳门的官方语言、文化和知识,逐渐融入了澳门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生活。

在就业方面,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的就业也得到了不少关注。

澳门的政府和社会力量为东帝汶移民提供了各种就业机会和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澳门的就业市场。

东帝汶移民在澳门从事各种工作和职业,为澳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3东帝汶

13东帝汶

东帝汶概况



国名: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独立日:11月28日(纪念1975年 11月28日东帝汶单方面宣布独 立)。 独立公投日:8月30日(纪念 1999年8月30日在联合国主持下 就东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 恢复独立日(建国日):5月20日 (纪念2002年5月20日联合国向 东帝汶移交政权,东帝汶正式独 立建国)。
三、东帝汶的饮食文化

东帝汶的食物和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地区大致
相似,主要食用鸡肉、鱼肉、羊肉,当然也少
不了辣椒和咖喱。当地的水也不干净,需要烧
开才可以饮用。东帝汶最有名的是有机咖啡,
咖啡几乎不喷农药而且全部采用天然有机肥种
植。
三、东帝汶的饮食文化

东帝汶商业落后,无大型商业设施,仅有小型
超市,能买到基本生活用品和食品,但物价昂


自然地理:国土面积14874平方公里。位于努沙登加拉 群岛最东端的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 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西部与 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人口:115万(2010年)。其中东帝汶土著人(巴布亚族 与马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占78%,印尼人 占20%,亦有2%华人。
首都帝力灯塔
七、东帝汶的建筑文化
东帝汶的建筑文化受印尼、葡萄牙等国建筑 风格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本国的建筑风格, 东西方建筑在东帝汶都可见到,又结合了当 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带有浓厚的岛国特色。
东帝汶政府大楼
东帝汶建筑
东帝汶建筑


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许多道路只能在旱季通车。 帝力港为深水港。帝力国际机场于2000年初修复并投 入使用。
“在东帝汶,足球就是宗教。”足协主席卡尔布阿迪表 示。这个人口刚过百万、国土面积小于昆明辖区的国 家,却拥有200家足球俱乐部。不过东帝汶国家足球队 成立至今仍未在国际赛事上取得首场胜仗,世界排名 一直没有超过195,是世界上实力最弱的国家队之一。

东帝汶

东帝汶

阅兵仪式
天然有机咖啡
• 阿拉比卡豆,醇厚,有一定的果香,喝到嘴里的时候有一定的刺激感,入口
有杂味,研磨之后有干香。
东帝汶屠杀事件
• 据澳大利亚新闻网的报道,联合国于2006年拟定了一份有关印尼占领东帝汶 问题的报告,在这份报告当中,联合国谴责印尼军队在占领东帝汶时期曾经 利用“饥饿”作为武器,试图灭绝东帝汶人。这份报告指出,在印尼占领东 帝汶期间,占领军总共造成了18万东帝汶人丧生。
历史地理
• • 东帝汶海岸线全长735公里。境内多山,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大部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原、 谷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平均湿度为70%~80%。年平均 降水量1200~1500毫米,但地区差异较大:北部沿海地区每年5月至11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5月 为雨季,年降水量为500~1500毫米;南部沿海地区6月至12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2月及5至6月为 雨季,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中部山区年降水量为2500~3000毫米。
• •
16世纪前,帝汶岛曾先后由以苏门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和以爪哇为中心的麻喏 巴歇(满者伯夷)王国统 东帝汶土著人 治。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岛。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 汶建立基地,排挤葡势力至东部地区。18世纪,英国殖民者曾短暂控制西帝汶。1816 年,荷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签订条约,重新瓜分帝汶岛。帝 汶岛东部及欧库西归葡,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占领东帝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曾一度负责管理东帝汶,不久后葡恢复对东帝汶的殖民统 治,1951年将东帝汶改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42号决议, 宣布东帝汶岛及附属地为"非自治领土",由葡萄牙管理。

东帝汶

东帝汶
中文名称:
东帝汶民主共和 国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国家领袖:
总统若泽· 拉莫 斯· 奥尔塔,总 理古斯芒 106万(2006年) 东帝汶土著人, 印尼人 天主教
英文名称:
人口数量:
简称:
东帝汶
主要民族:
所属洲:
亚洲
主要宗教:
首都:
帝力
国土面积:
14,874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资源
• 主要矿藏有金、锰、铬、锡、 铜等,帝汶海有储量丰富的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帝汶海 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人口
• 2006年12月有106万。其中东 帝汶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 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 占78%,印尼人占20%,亦有 2%华人。
行政区划
• 全国分为13个地区(Districts):阿伊莱乌、阿 伊纳罗、包考、博博纳罗、帝力、埃尔梅拉、劳 滕、利基卡、马纳图托、马努法伊、欧库西、苏 艾和维韦克;区以下有县、乡、村。第二大城市 包考 (Baucau) 又名萨拉扎尔,位于帝汶岛东北部, 帝力以东96公里。地处沿海小山谷中,海拔1 00—200米。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红 色屋顶的房屋掩映其间,各色鲜花常年不断,风 景优美。该市附近设有东帝汶唯一的国际机场。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 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 •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 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 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 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 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西部 利亚相望。海岸线全长735公里。 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 境内多山,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大部地区 望。海岸线全长 735公里。 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 • 境内多山,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大部地区属热 候,年平均气温26℃,年平均湿度为 70%- 带雨林气候,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年 80%。年平均降水量 120070% -1500 毫米,但地 平均气温 26℃,年平均湿度为 -80% 。年 平均降水量 1200-1500毫米,但地区差异较大: 区差异较大:北部沿海地区每年 5月至11月为 北部沿海地区每年 5月至 11月为旱季,12月至 旱季,12月至翌年 5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 翌年 5- 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 500-1500 毫米; 500 1500 毫米;南部沿海地区 6 月至 12月为 南部沿海地区6月至12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2 旱季, 月至翌年2月及5至 6月为雨季,年 月及 5至612 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 1500 -2000毫 降水量为1500-20002500 毫米;中部山区年降水 米;中部山区年降水量为 -3000毫米。 量为 2500-3000毫米。

东帝汶的土地和资源

东帝汶的土地和资源

东帝汶的土地和资源一、东帝汶土地类型及形成过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简称东帝汶,面积14,874平方公里。

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

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

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海岸线长735公里。

二、东帝汶地形:高原、平原、盆地等占总面积的比重;境内多山,森林茂密,沿海有平原和谷地。

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3/4。

最高峰塔塔迈劳山的拉玛劳峰海拔2495米。

大部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平均湿度为70%~80%。

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毫米,但地区差异较大:北部沿海地区每年5月至11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5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500~1500毫米;南部沿海地区6月至12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2月及5至6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中部山区年降水量为2500~3000毫米。

三、土壤类型,适合哪些耕作;【农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

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薯类等。

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薯类等。

粮食不能自给。

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檀香木、椰子等,主要供出口。

咖啡、橡胶、紫檀木有“帝汶三宝”之称。

农业是其经济支柱。

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许多地区的居民基本上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中。

主产玉米、稻谷、薯类等。

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可可和椰子等。

饲养马、牛、羊等牲畜,帝汶种小马颇有名气。

工业基础薄弱,仅帝力及附近有小型的加工业。

主要出口咖啡、椰子、紫檀木、橡胶;主要进口食品、纺织品、车辆及其它工业品。

交通不发达,有2 000多千米的土公路,仅旱季能通行。

帝力是唯一深水港,近郊有两个小机场,包考镇有一个国际机场。

四、东帝汶主要河流、湖泊、山简介;东帝汶境内多山、湖、泉、海滩,具有一定旅游潜力,但交通不便,许多公路只能在旱季通车,旅游资源尚待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东帝汶主要矿藏有金、锰、铬、锡、铜等, 帝汶海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帝汶海 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东帝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大部分物资都 要靠外国援助。农业还大量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导致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东帝汶近海的石油天然气开发极大的补充了政府 的收入,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澳大利亚。
五、首都、行政区划
东帝汶首都帝力(Dili),面积达48.3平方公里,位 于帝汶岛东北海岸,是一深水港,人口23.4万(2010年 东帝汶国家统计局数字)。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据估计,东帝汶80%以上的经济活动在此进行。 东帝汶有13个省(地区),地区以下有65个县,443 个乡,2236个村。
• 葡萄牙在16世纪早期开始与帝汶岛进行贸易,并进而实行殖民统 治,直到20世纪中叶。1859年因为与荷兰发生冲突而签订了一 个条约,葡萄牙割让了岛屿西边的一部分(西帝汶)。二战期间, 日本在1942-1945年占领了葡属帝汶,但日本战败后葡萄牙又 恢复了统治。 • 葡萄牙政府于1974年开始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放弃海外殖民地, 导致世界各葡属殖民地纷纷脱离葡国统治而独立。东帝汶于1975 年11月28日从葡萄牙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但在9天之 后马上就被印尼入侵并占领,1976年7月成为印尼的一个省—— 东帝汶省(Timor Timur)。接下来的20年里,不断发生抗争运 动,并造成了10-25万人的死亡。 • 1999年8月30日,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了全民公投,绝大多数的 东帝汶人投票同意从印尼独立。在公投到1999年9月下旬多国维 和部队进驻期间,由印尼军方组建和支持的反对独立的东帝汶民 兵展开了大规模的焦土运动进行报复。民兵杀害了大约1,400名 东帝汶人,并强行驱离了30万人到西帝汶成为难民。国家大部分 的基础设施(包括住宅、灌溉系统、供水系统、学校、电网等) 几乎100%被摧毁。1999年9月20日,以澳大利亚为首的国际部 队进入以后,才结束了这些暴力行动。 • 经联合国托管约两年半后,于2002年5月20日零时正式恢复独立, 国名为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成为国际公认的一个独立国家。
东帝汶国歌《祖国》,货币为印尼盾。
二、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东帝汶是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端的岛国,包括帝 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 岛和东端的雅库岛。西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 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全长735公里。境内多山,沿 海有平原和谷地。高温多雨,无寒暑季节变化。大部地 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 均气温26℃,年平均湿度为 70%-80%。年平均降水 量1200-1500毫米,但地区差异较大:北部沿海地区 每年5月至11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5月为雨季,年降 水量为 500-1500毫米;南部沿海地区6月至12月为旱 季,12月至翌年2月及5至6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1500 -2000毫米;中部山区年降水量为 2500-3000毫米。
七、文化传统
• 共有小学700所,初中100所,科技院校10所。东帝汶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imor-Leste)于2000年11月重新开办, 在校生500人。2007年,15岁以上成年文盲率49%,其中农村文 盲率达80%左右,入学率66%。
• 恢复独立日(建国日):5月20日(纪念2002年5月20 日联合国向东帝汶移交政权,东帝汶正式独立建国); 独立公投日:8月30日(纪念1999年8月30日在联合国 主持下就东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 • 独立日:11月28日(纪念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单方 面宣布独立); • 天主教节日(如圣诞节等)。
东帝汶
一、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东帝汶是“东帝汶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的简称。东帝汶政府采用 “Timor-Leste”同时作为其葡萄牙语和英语的国名。 leste是葡语“东”的意思;而Timor本来是印尼语timur, 也是“东”的意思。而在印尼统治时期的东帝汶,采用 “Timor Timur”作为地名,并简称东帝汶为“Tim-tim”。 “Lorosa‘e”则是德顿语的“东”,意思是日出的太阳。 1999年8月底在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通过公投 决定独立,2002年5月20日零时独立,成为世界第193 个已获承认的独立国家。
三、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1、人口状况 2011年7月有117万。首都帝力是主要城市,人口 大约16万人。其中东帝汶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族或 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占78%,印尼人占20%,亦 有2%华人。约91.4%居民为罗马天主教徒,基督教新 教徒占全国人口2.6%,1.7%是穆斯林,0.3%是印度教 徒,0.1%为佛教徒。 1975年东帝汶独立时,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印尼入 侵东帝汶后,禁止使用葡萄牙文。2002年独立建国时, 明定葡萄牙文与德顿文(Tetum)为官方语言,还有16 种语言日常使用,国民每天还使用数十种方言。此外, 印尼语和英语也是常用的语言。 2、发展简史
六、政治、外交、与我国关系
1、政治 • 2002年3月22日,东帝汶制宪会议的88名议员,开会通 过东帝汶的第一部宪法。 • 东帝汶的司法体系以印度尼西亚为基础,2009年议会通 过并颁布了以葡萄牙法律体系为基础的新的民事法律制 度,2011年将颁布新的民法典。
2、外交 奉行务实平衡、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首先 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其次重视发展与 印尼、葡萄牙、澳大利亚、美国以及亚洲国家的 关系,广泛寻求国际援助。截止2006年2月已与 100多个国家建交,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在 帝力设立了大使馆(或代表处),并派遣了常驻 大使或代表。阿根廷等30多个国家向东派驻了非 常任大使或代表。在中国、葡萄牙、马来西亚、 印尼、澳大利亚(兼驻新西兰)、美国、比利时 和莫桑比克等国建立了大使馆,在纽约设立了常 驻联合国代表处(常驻代表兼驻美大使),向布 鲁塞尔派出了常驻欧盟代表(兼驻比利时大使), 在悉尼设立了总领馆,在印尼巴厘岛和古邦设立 了领事馆。,时任外长唐家璇率 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东帝汶独立庆典,并 与奥尔塔外长签署两国建交联合公报。 2006年两国关系进展顺利。 • 2014年4月8日,东帝汶总理沙纳纳对中国 进行国事访问,并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会面。两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将双边关系 提升为睦邻友好、互信互利的全面合作伙 伴关系,秉承传统友好,深化互利合作, 携手共同发展。
九、旅游资源、旅游业
多山、湖、泉、海滩,具有一定旅游潜力,但旅游 资源尚待开发 。除帝力港外,其它地区几乎没有旅馆, 国际航班很少。1989至1995年,每年赴东旅游的外国 游客约1500人。
东帝汶国旗启用于2002年5月20日,国旗呈长方形, 长宽之比为2:1。 旗面为红色,左侧有一个黑色的等边 三角形和一个黄色的等腰三角形重叠图案,黑色等边三 角形上有一颗白色五角星。红色代表东帝汶人民争取独 立自由的斗争,黑色的三角形代表必须击倒反启蒙主义, 黄色的三角形代表东帝汶曾被葡萄牙、印尼等国殖民统 治过的痕迹,中心有一颗稍微向左倾斜的小星星,代表 引导着独立自由的光芒。 东帝汶国徽中心图案源自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旗帜, 象征为取得独立而进行的不懈斗争。顶部是国名“东帝 汶民主共和国”,两颗白星之间的字母是“东帝汶人民 防卫”的缩写;底部饰带上为葡萄牙文:“团结、行动、 进步”。
• 风俗:东帝汶许多地区的男人们过得很悠然自在,砍柴、 担水、种地、侍奉孩子都由妇女们承担,男人们干的活 只是腰间挎着个大砍刀,上树摘些椰子拿回家,有些渔 民家庭男人还负责出海打鱼。女人已经习惯了承担起一 切。有位澳大利亚女语言学家在这里研究当地的语言文 化,她在刻意融入当地人之中,同当地人吃住在一起, 说当地语,同当地人一起干活。
八、民俗风情
• 禁忌:东帝汶民族有尚武习俗,聚众斗殴时有发生。在 东中国公民身处异乡,势单力孤,遇事应保持冷静、克 制, 尽量避免与当地人正面冲突,成为群体暴力事件 袭击的对象,危及自身安全。遇有婚丧或教会活动的车 队,须停靠避让,亦不得超车; • 民俗:东帝汶妇女们到别人家串门常会带上这三样东西 作为小礼物送给女主人,会受到更热情的款待。这种东 西属于女人的专利,男人只有初次到岳父家求亲时大家 围坐一起吃一次,这是传统风俗。不过职业女性们很少 用这种方式化妆,他们也喜欢涂口红,化眼影,擦些化 妆品。东帝汶人属于棕色人种,但他们说喜欢皮肤白一 些,不喜欢黑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