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指导22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22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高考散文考点,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讨论分析典型试题,启发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正确的解题方法的指引下,帮助学生游刃有余的去解决问题,从而对散文的解读信心百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灵活掌握散文的文体知识。
难点:把握散文不同题目类型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一、导入散文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非常常见的考察文体,而且往往题目难度比较大。
今天重点分析常考的考点以及出题方式、解题思路。
二、高考考点1、把握散文的主旨2、理清楚散文的行文思路。
3、鉴赏散文的语言及表达技巧讲稿提纲散文的题材种类: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的构思:线索、文眼、点睛之笔散文的选材:详略、以小见大散文的表达技巧,写作特点:1、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a记叙:顺序-脉络清晰;插叙——调整行文节奏、深化主题、行文跌宕;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补叙——阐释,行文更缜密。
c说明顺序:时间、空间、事理说明方法:举例子(具体)、列数字(具体准确)、分类别(清晰有条理)、下定义、作比较、列图表(直观)、打比方(形象生动)、引用(文采)D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F论证方法比喻、对比、引用、举例、类比2、叙议结合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对比象征想象:通过虚写表现主题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4、语言表达特点词:叠词,韵律美;语序强调;生动传神;儿化音句:整散、长短、句式(反问、感叹)、句序段:重章叠句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比喻、反语、反复、排比语言风格:清新、朴实、含蓄、豪放、典雅、幽默卒章显志、点题、升华主旨、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统摄全篇、总领下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三、知识点梳理散文分类:记事写人、写景抒情、议论说理。
思考:《合欢树》《荷塘月色》《老王》《游褒禅山记》《过秦论》《我认识的蔡孑民先生》《石钟山记》《项脊轩志》《想北平》属于哪种类型1、散文特征形散神聚形散: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神聚:主旨集中例如:想北平:作者将抒情、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形式多样)。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教案【考纲说明】《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具体分解为:1理解。
能力层级为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能力层级为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能力层级为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提示】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即将升人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材料包括“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里将着重探讨对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要求。
在高考试卷中,一般社会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
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新知识”。
新知识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是人们在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接触到的知识。
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测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选这样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这些内容在升学考试中具有较高的效度和区分度。
【应试对策一】一、科技文阅读步骤科技类文章以传递信息为主,其结构一般为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并从来源、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_发展、评价诸方面加以阐释j根据这一文体特点,遵循以下思路阅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1读——通读全文。
在读的过程中,将难以理解的语句.用笔勾画下来,然后结合上F文,认真揣摩,以图达到把握基本内容之目的。
2筛——筛选信息。
关键词主要包括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对新科技知识的形成、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修饰和限制语;有指代意义的诸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词语。
(完整版)2019-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传记中传主的精神品质;2、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3、探讨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实用类文本传记中“筛选整合及概括要点”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导语: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高考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阅读和答题方法。
一、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传记的阅读要求是: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
三、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教学案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旨做好准备。
我们还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人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灵魂深处的东西来。
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难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情节,要善于透过它的现象看清本质,—透过个别事例想到类似的普遍现象;分析情节,要揣摩作者艺术构思的独特匠心;分析情节各个环节中透露出的信息以及情节的高潮在什么地方,"点睛”之笔在哪里,从而发掘出主题思想来——因为主题思想往往最集中地蕴藏在高潮部分和“点睛”之处。
小说人物赏析要点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刻画人物并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因此,在鉴赏小说时要做到:①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②通过小说的情节分析来透视各种人物的思想及品质:③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一一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④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小说语言品味要点语言,是指作家通过小说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使用的文学语言。
它包括作家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
品味语言要做到:①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叙述语言是如何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的;②充分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动性;③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③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④深化主旨;⑤象征和暗示。
2、鉴赏方法: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文学类文本解题技巧。
2.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教学过程】一、解读考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真题演练(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
”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荼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一考点要注意“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也要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为突破口,今年是体现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而这题又是新课程理念表现突出的一题目,所以备考时特别要以“鉴赏评价”和“探究”中的六个考点为主攻方向2009年新课程考试大纲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提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里的“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以前考纲所没有的要求,接下来对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
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
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题规律了解不够。
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题《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提出的三个层级九点要求,第一个层级是“分析综合”,三点要求分别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课标考点解读“阅读新闻类作品,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这些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新闻、传记的基本要求之一。
高三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考纲要求1、理解:词语句子(含义)2 、分析综合: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层次归纳中心3、鉴赏评价: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开放)引申出三类基本题型一、理解词句的含义1、句子有修辞格2、有关键指代词。
3、在语境中产生的临时义二、鉴赏评价(手法技巧、思想观点等)1、修辞类题:2、句段作用类题(另有段落内部作用)3、手法、取材类题:4、思想观点类题三、信息筛选与整合,层次内容归纳,中心归纳阅读必需的知识储备a、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b、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侧面描写、想象、联想,对比、类比、烘托,虚实,抑扬,动静等;c、材料安排:主次、详略,以小见大;d、结构:领起下文、为下文铺垫、定下抒情基调、设置悬念、承上启下、总结点题、照应等;e、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反问等;f、人称变化:第一、二、三人称的变化;g、叙述顺序:倒叙、插叙等。
基本操作(一般性规律)一、如何读懂文本,迅速把握主旨题目——开头——结尾(一段或者一二段)举例1《春天的感知》开头:“前些天友人从江南为我带来几株兰草,并附上一封短信,信上说,从电视上看,北京正在下雪,而此时的江南,却已经春意浮动,因此,希望通过几株兰草,给我带来春的感觉。
”……结尾:“由此,我不由深深感谢送我兰草的江南友人,因为这时候我才知道,他送我的,决不仅仅是几棵兰草,也决不仅仅是一种春感觉,而是一个人足以永生珍惜的对春天的感觉。
”举例2《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1.思题目:2.看开头:“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
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
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
什么空山、清泉、鱼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3.品结尾“‘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是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复习教案

它通过2019-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复习教案(一)说明文一、说明文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 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 演变等。
二、分类及方法与顺序(一) 、分类1、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二)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一一次、原因一一结果、现象一一本质、特征一一用途、- 般一一个别、概括一一具体、整体一一局部。
(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列 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坐(作)下摹画打分数1.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 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 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 )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 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 )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禾U 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 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 喻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 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 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的异同,找出和题干准确对应的选择肢。
5 排——排除干扰。确定、选择的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项的过程。每道题虽然都设有若干干扰项,
但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选择项有的表述不够科学或不够准确,很多同学在排除时,往往不依据原文
而凭借自己的“想当然” ,最后导致失分。故强调排除干扰项,必须忠实于原文。
6 验——验证答案。检验是最后一道关口,一定注意“回头望”
容要点 , 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 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 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提示】
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即将升人大学学习的学生
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材料包括“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
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 “抠” 出答案来。 当然找出的词语、 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需要经过有效的提取、
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比较接近标准答案,
2 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回答。这就是怎么问就怎么答,使“答’
’与“问”有
直接的关联性。有时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内容,但不能从命题者有所“问,
三、现代文小阅读解题四注意
l 读原文,明大意。对所选文段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要从总体上明白,文章说的是什么人,谈的是
什么事,讲的是什么理。并通过“圈画” ,筛选重要信息,整合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明确论证的观
点,弄清说明论证的程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读题干,明要求。文章读完后,要认真审题,咬文嚼字地推敲,逐字逐句地斟酌,深人领会命题意
什么是“和谐社会” ?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
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站构性。而社会鲒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
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只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肾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和谐有序的状态。
2 梳脉络,把握结构方式,理清文章思路框架。议论性的社科文常见的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把握了这些要素.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
路结构,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3 明特点,揣摩语言含义,推测作者写作意图。社科文语言准确、严谨,加上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对新科技知识的形成、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修饰和限制语;有指代意义的诸如“其”
、“这”、“如此”、“与此
相反”等词语。关键句主要包括文章、文段的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以及表示双重否定、疑问语气的
句子。
3 代——代人原文。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择肢的基础上.将所涉及到的信息代人原文,找出原文中与
题干和选择肢相对应的句子,并仔细辨别、筛选、整台。弄清句与文、点与面的关系.做到“词不离句,
“和谐社会”实际上
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
会资源,综夸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
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
( 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套过渡时期 ) ,是进入社会结构错
语言是有一定深度的,只有认真琢磨其语言的深亥恰义,才会深刻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重落实,激活多种思维,归纳阐发做题解答。社科文的题材比较广泛,并有一定的难度。在做题时,
按照归纳和阐发这两种思维形式,应做到:
把握论点。不仅要把握社科文的大论点,而且要把握每段的小论点,这些大小论点是解释词语、阐释
句子的依据。
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 _发展、评价诸方面加以阐释 j 根据这一文体特点,遵循以下思路阅
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1 读——通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将难以理解的语句.用笔勾画下来,然后结合上
F 文,认真揣摩,
以图达到把握基本内容之目的。
2 筛——筛选信息。关键词主要包括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不离人” 。
4 比——比较鉴别。仔细审查题干、选择肢所涉及的信息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注意范围的扩大、缩
小,程度的加深、减轻,数量的增加、减少;注意先后顺序、因果条件、主次关系的颠倒;注意或然、可
能性是否变成了必然性,预见性是否变成了现实性,将来时是否变成了完成时。另外,还要对比选择肢之
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
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Leabharlann 会问题。有人在GDP崇拜下,只
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
( 群体 ) 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
阶层 ( 群体 ) 的利益, 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使社会运行不顺畅。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帚下. 提出了 “和
2019-2020 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教案
【考纲说明】
《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具体分解
为:
1 理解。能力层级为 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 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 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
谐社会”的问题。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厦到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
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
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整合主要信息,抽取核心部件,做出正确答案。
俗话说:文无定法亦有法。解答现代科技文和社科文小阅读相关问题,虽有难度,但有章可循,只要 我们善于总结,精于思考,勤于实践,把握其内在结构和规律,并根据不同文章的体裁特点,结合自己的 阅读实际,采纳、借鉴他人的技巧方法,就能攻克难关,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应试对策二】 一、从审题入手,从题中获得答题信息 阅读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 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命题者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这种考查的目的和要求,就是命题意图,能揣 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就能明确答题方向。比较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人口,也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 相关信息区。 有些题目是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分析理解,有些题目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评析,有些题目是对写作 技巧的阐述,有些题目是对表现手法的阐述。如果在审题中忽略题干的重要的提示,答题就有可能偏题,
学作品”,这里将着重探讨对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要求。
在高考试卷中,一般社会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
章,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新
知识”。新知识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是人们在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接
,要从意图、体裁、题材、内容、特色
诸方面加以全面权衡、检验、审验,最后确定,真正做到审题清晰,解题准确,答题规范。
二、社科文阅读解题四技巧
要读懂社科文,就要把握社科文的特点。从表达方式来看,社科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议论性的,一
类是说明性的。对于议论性的社科文,耍弄清主要观点,弄清材料与观点、论证方法与结构等关系;对于
,的角度作回答 -
如果直接使用会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定要紧扣题目的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
列组合,特别注意用句式的变换来重组,使之成为与命题提问角度契合的答案。
3 语言表述力求精炼。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高度概括的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
甚至答非所问。所以审视题干、揣摩答题的思路显得非常重要。
二、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
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进一步找准答题的信息区域,筛选并整合
答题的内容,还需要学会答题技巧.把握答题的要领。
所谓“具体的内容” ,一般指命题所涉及到的信息区域,它可以是一个小节,可以是两个小节.也可
涵盖内容的全面性,就能减少答题的失误。
所得“含蓄的内容”是指阅读中需要理解的重要语句、疑难语句,有言外之意的语句.这些语句有的
是文眼或警策句,有的内容深奥、隐晦,有的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往往使人感到扑朔迷离,难
以准确把握。要准确、明白地解释清楚这些含蓄的词语或句子必须依靠语感去揣摩,联系语境去辨识,结
触到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测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选这样材料的目的是为了
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这些内容在升学考试中具有
较高的效度和区分度。
【应试对策一】
一、科技文阅读步骤
科技类文章以传递信息为主,其结构一般为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并从来源、形
明确论点和材料的关系。对文中例子作用的理解,要结合段内议论性的句子,着眼于整篇,从例子与
观点一致性的角度去思考。
理解关键语句含义。文中关键的语句.往往是每段的起始句、终结句以及议论性、抒情性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