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赏析与答题方法及模式文库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赏析与答题方法及模式文库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023年高考语文全题型满分答题套路(新高考地区)

2023年高考语文全题型满分答题套路(新高考地区)

第Ⅰ卷阅读题70分(70分钟);第Ⅱ卷表达题80分(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55分钟)。

全卷检查5分钟。

Part 1现代文阅读1(信息类文本阅读):(1-5题,17分,力争14分以上)一种概念、两种心态、六个步骤1.树立一种概念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科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时,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

如“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

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2.具备两种心态①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

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②一定要认真仔细。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

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

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由这个相关的句子去作出推断,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

3.明确六个步骤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1) 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②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③关联词。

④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⑤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2) 审(题干、选项),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①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高考语文试卷完整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试卷完整答题模板

一、选择题部分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意。

2. 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

3. 逐个排除错误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4. 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模板示例:(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毛骨悚然欣喜若狂B. 炽热毛骨悚然欣喜若狂C. 惊悚毛骨悚然欣喜若狂D. 惊悚毛骨悚然欣喜若狂答案:C(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C.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今天下午的运动会推迟举行。

答案:A二、现代文阅读部分1. 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

2.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针对题目,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题模板示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的部分重要成果:1. 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00米深海,实现了我国深海探测的重大突破。

2.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深海钻探设备,实现了我国深海钻探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3.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了深海生物的生存状态和演化规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上述文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哪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 文章中提到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具有哪些特点?3. 文章对我国深海探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何展望?答案:1.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包括深海探测、深海钻探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分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分答题公式

现代文阅读提分升级答题公式(一)分析人物形象题答题格式:身份职业地位+性格特征(有的题目需要具体分析)(二)景物描写特点作用题答题格式:手法使用+解释分析+内容作用+主旨作用+表达效果(三)常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答题格式:找出手法+具体解释+作用效果(四)谋篇布局答题格式:结构方式+具体分析+作用效果选材组材方式下一页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分答题公式的内容更精彩(五)人称使用题答题格式:使用了什么人称+人称特点+表达效果(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答题格式:本义+具体含义+深层含义+分析解释(七)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答题格式:内容+主旨+结构+表达效果(八)标题赏析题答题格式:修辞+具体义+深层义+中心主旨+结构+艺术效果(九)语言风格与语言特色答题格式:语言特点+表达技巧+举例分析+表达效果(十)概括主旨中心题答题格式:通过什么+表达了什么说明:①建立文本意识。

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

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

②建立问题意识。

考生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③建立得分点意识:考生要有得分点意识,得分点与赋分紧密联系。

选做2、3题各6分,一般概括2一3个要点即可,探究题8分,一般要有观点+分析,其中观点2分,分析3点,各2分。

④建立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

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考生要学会从文中寻找,并利用其提示作用提炼出答案。

⑤建立术语意识。

按上述表格牢记、熟背、会用。

⑥思考答案的出发点:人物、情节、环境、结构、语言、手法、主题等七个方面。

现代文阅读的行文脉络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的行文脉络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的行文脉络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必考的重点之一,答题时需要注意行文脉络,即文章的结构和组织。

以下是一个现代文阅读答题的行文脉络答题模板:
一、概述段:简要概括文章主旨、议论点或观点。

二、观点段: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文章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分析,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及其表达方式。

三、论据段:找出文章中的措辞、事实、例证、引用等,论证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合理。

四、反驳段:对文章中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进行反驳,提出自己的反驳观点。

五、结论段:对文章中的主旨、意义进行总结,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以上就是一个基本的现代文阅读答题的行文脉络答题模板,根据具体题目和文章内容的不同,需要适当调整和补充。

同时,也要注意文章中的连接词和连接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清晰。

- 1 -。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
这种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答题模式】
主要着眼于句子本身的分析, 将思维指向句 子的内部, 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 再联系前后 文, 看看段意, 就可以得出答案。
【课堂训练】 阅读萧萧的《灯火》
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答案:
1、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 是很宝贵的 ;
2.灯下的温馨又是更值得珍惜 的人生精神财富。
答案规范用语:1、什么是什么; 2.什么又是什么。
象征和象征意义
• 1.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 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 深刻的寓意,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 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 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 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 真挚的感情。
答: 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 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③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在表 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 用+结合句 1. 比喻、拟人: 生动子形语象境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2. 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 逐 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 性
• 拟人: 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使物具 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 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 色彩 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 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答案: ①这个词表面义是指鲁迅的故 乡;②它的深层义是指作者向往的精 神家园。
• 答题规范用语: • 1、这个词表面义是(指)什么。 • 2.它的深层义是(指)什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分技巧之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分技巧之答题模式
高考现代文阅读
常见题型及规范答题 (二)
回顾:现代文阅读专题中,我们已经讲了 哪看,表达技巧鉴 赏类命题角度,主要应有以下方面: • 1.结构安排: • 2写作思路/构思: • 3. 表达方式:
• 4.表现手法:
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 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以小 见大、情景交融等。

• 19.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了自己,她 是怎么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答:运用对比的手法。作者写自己的渺小 ,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 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 和幸存者的麻木反衬出她的英勇无畏。
学生小结:
• 本节我们重点介绍了现代文阅读中怎样的 答题手法?你有什么心得?
讨论演练(一)
• 2005年(广东卷)肖铁《壶口的黄河》节选。
17. 第④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 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6分)
肖铁《壶口的黄河》(节选) ①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 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 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②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 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 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 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 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 成了真正的黄河! ③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 能捏出一把汗来。
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 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 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当你的棺 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 ,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 活该”!他们说: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 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 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 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 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 那里。 • 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 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八大模式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八大模式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八大模式一、内容型:关于文章内容的考查,常见的有两个考查方向:1.文章主旨的概括。

【提问方式】本文阐发的主旨是什么?/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

【答题模式】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抒发了作者……情感。

【答题示例】《阳光的香味》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主旨。

[参考答案](1)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06、217.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7分)(1)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

(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讲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2.内容要点的归纳(分层概括)。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1)划分相关阅读区间的层次;(2)提取内容要点相关词语;(3)整合组织拟写答案。

二测问傍晚的草原生活二、结构型:1.组织材料方面【提问方式】文章的题目是“已经写了……(写作重点),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内容)”?【答题模式】(1)看位臵(与写作重点相关、相似的内容)A.被问对象在写作重点之前,则是为了形象地引出写作重点对象,更利于人们接受;为下文做铺垫;烘托写作对象。

B. 被问对象在写作重点之后,则是为了丰富文章的写作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看手法(与写作重点相反、相对的内容)A.对比、反衬。

B.突出、强调……【答题示例】(07年安徽卷许俊文《乡村的风》)15.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答: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

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

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教学博苑
06-10 0535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四、表达方式类
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抒情、议论
1、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蕴藉。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