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测试(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小测试卷

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一、选择题1.收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有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短暂一致的隋朝C. 一致国家的成立D.繁华与开放的唐朝【答案】 D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到现在还保存着唐朝人的某些风俗的最典型的国家是()A. 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答案】 D3.“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先期的特有文化气象。
以下各项中,能表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张骞出使西域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4.公元9 世纪出现的日文字母“平假名”“片假名”是依据汉字创建的。
现在在日本的街头巷尾,我们仍旧能够看到很多汉字,并且字意同汉语基本一致。
这类日本文字发源于中国的()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代【答案】 C5.2016 年,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 ?卡特接见印度,企图开启新式的防务关系,以截止不停强盛的中国。
报导称,中印两国关系积厚流光,印度不肯意和美国走得太近。
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可追忆到唐朝,当时为中印文化沟通做出贡献的人物是()A.阎立本B.鉴真C.玄奘D.阿倍仲麻吕【答案】 C6.公元628 年的秋季,一位和尚从安出,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19年的,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和印度,100 多个国家了他的身影,位唐朝和尚是()A. 迦牟尼B.真C.法D.玄奘【答案】 D7.日本官方多次差遣使到唐朝的根本目的是()A. 征服中国B.学中国先文化C. 救助中国D.成立外交关系【答案】 B8.唐朝期,西行“求法”,将身口述整理成《大唐西域》的是()A. 玄奘B.真C. 李珍D.【答案】 A9.下边四幅画像中的人物,他生在不一样的期,相互不相,但他的事迹所反应的史主倒是同样的,即()A. 祖国一B.中外交往C.抗争侵略D.民族【答案】 B10.唐朝,国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 多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单选题1.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等科技成就C.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D. 唐朝音乐传入新罗,并广泛流行于民间2.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由于具备了哪些条件?()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发达③实行开放的政策④交通发达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某中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列有关唐朝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
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C.唐太宗时,鉴真东渡日本D.唐玄宗时,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6.某初中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主题为“唐代的对外交往”的板报,并拟定了下列标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玄奘西游天竺取佛经B. 日本遣使来华C.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D. 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中国文化7.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8.2007年4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日本期间,在日本国会发表了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
他用大量事例深情地回顾了自秦汉以来中日交往的历史。
下列哪项是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A. “汉倭奴国王”金印B. 鉴真东渡C. 玄奘西游D. 郑和下西洋9.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A.朝鲜半岛B.非洲C.阿拉伯半岛D.印度半岛2.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A.文明初露的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3.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A.《道德经》B.《大唐西域记》C.《徐霞客游记》D.《史记》4.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5.唐太宗时期,哪位高僧西游天竺()A.班超B.玄奘C.鉴真D.张骞6.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7.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8.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A.隋朝——隋文帝B.秦朝——汉武帝C.唐朝——唐玄宗D.宋朝——赵匡胤10.“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A.朝鲜B.日本C.天竺D.越南二非选择题1.遣唐使( 1 )背景: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 2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正确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靠遣唐使进行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日本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军事改革2.下面是小强搜集到的图片,由此判断,他正在研究的历史课题是()A.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B.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关系C.唐与东罗马的友好关系D.唐朝与天竺的友好交流3.6次东渡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A.阿倍仲麻吕B.鉴真C.崔致远D.玄奘4.唐朝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A.大食B.天竺C.日本D.新罗5.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D.促进民族交融6.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它”是()A.《唐本草》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千金方》7.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动,下列可能会出现在此剧中的情景有()①日本遣唐使觐见唐朝皇帝②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③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④玄奘回国后与唐太宗讲述路上的见闻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9.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A.遣唐使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唐招提寺10.一名同学在学习了唐朝的历史后,拟写了一副对联(见右图),横批应为()A.海路通达B.经济繁荣C.民族和睦D.文明互鉴11.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唐朝()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鼓励海外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题1.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2.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3.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B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C )A.隋朝——隋文帝 B.秦朝——汉武帝C.唐朝——唐玄宗 D.宋朝——赵匡胤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B )A.朝鲜B.日本C.天竺D.越南6.下列文化不是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是 (D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7.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8.唐朝时期被称为“天竺”的是 (D )A.朝鲜 B.阿拉伯半岛 C.中南半岛 D.印度半岛9.《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天竺、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C )A.鉴真B.法显C.玄奘D.阿倍仲麻吕10.唐太宗时期,哪位高僧西游天竺 (B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张骞11.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12.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B )A.《道德经》 B.《大唐西域记》 C.《徐霞客游记》 D.《史记》13.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C )A.文明初露的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14.下列内容属于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A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要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15.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A )A.朝鲜半岛 B.非洲C.阿拉伯半岛 D.印度半岛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测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盛唐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往非常频繁。
唐朝的制度、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诗歌、建筑等,都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迄今日本还保留着诸多“唐风”的印记。
当年由唐代高僧在日本修建的寺庙,被今天的日本政府定为日本“一级国宝”的是()A.唐大昭寺B.唐招提寺C.唐大明寺D.唐法门寺2.唐朝时,一个中国人去了日本。
回国后他向人们描述了在日本的所见所闻。
其中错误的是()A.土地是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的B.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C.在日本市场上可以买到唐三彩D.贵族子弟游手好闲,但靠世袭都有官做3.日本学者本宫泰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当时日本的前进得益于()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郑和下西洋D.遣唐使来华4.“兼容并包,繁荣开放”是唐朝特有的文化符号。
以下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遺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行D.马可•波罗来华5.《中国诗词大会》持续热播,再次让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
下列诗句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是()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D.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6.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这说明()A.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B.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楚文化D.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7.有关鉴真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他是唐玄宗时的一位高僧B.他主持设计了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唐招提寺C.他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D.他第五次东渡日本成功8.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3(含答案)

(2)《大唐西域记》 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政治局面: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实行宽容开发的对外政 策:对外海陆路交通发达。
(4)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开放精神;取长补短的务 实求真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4)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B4、C5、C 6、A 7、A8、D9、A10、B
二、简答题
11.⑴玄奘,天竺
⑵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⑶开放和开明
【解析】
试题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游的相关知识内容。要识别材料一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 根据所学知识,书中的图画即可回答,玄奘是唐朝著名法师,世称唐三藏,意为其精于经、律、论三 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他是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为了求得 佛学的真谛,玄奘到天竺求取佛经。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游的相关知识,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 者是高僧玄奘, 解决本题的关键词是: “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 ,我们可以判断出玄 奘西游的目的是:寻求佛法(或佛经) 。
(2)本题考查的是《大唐西域记》的相关知识,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后,专 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 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材料二是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图,通过这幅图,我们 知道: 唐朝的对外交往非常活跃, 玄奘西游就是唐朝对外交往的一个重大事件, 因为唐朝国家统一安 定;经济繁荣发展: 实行宽容开发的对外政策: 对外海陆路交通发达, 这些都是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含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2.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3.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4.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5.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题名”。
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6.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7.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名落孙山 D.卧薪尝胆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9.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
这些主要说明()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10.“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题
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的亲身见闻被写成《大唐西域记》
5、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有()
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
反映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
7、“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A.天竺B.朝鲜
C.日本D.越南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
外国来使中,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材料二
(1)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3)唐朝时期世界各国与我国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今天应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C 6A 7C
8、
(1)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等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和玄奘;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行印度。
(3)唐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世界上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应在和平的基础上学习各国的先进技术。
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