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 (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后自测题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后自测题与答案1、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贞观之治”B.黄巢起义C.安史之乱D.鉴真东渡2、五代十国时期,北方黄河流域的“五代”不包括下列哪一个政权()A.后梁B.后唐C.后周D.后蜀3、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4、唐朝诗人杜甫的《无家别》写道:“寂寞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诗中的“世乱”指的是()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五代十国5、发动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首领是()。
①安禄山②李光弼③郭子仪④史思明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6、明代文人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这样一首小诗:“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扰乱五十秋。
”这首诗描述的是()A.战国时期B.三国时期C.两晋时期D.五代时期7、自唐朝建立历时290年,结束唐朝统治的是()A.安禄山 B.黄巢C.史思明 D.朱温8、《唐朝》是中国著名重金属摇滚乐队唐朝乐队于1992年发行的首张专辑,这张专辑在中国摇滚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唐朝灭亡的时间是()A.755年 B.875年C.884年D.907年9、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下列对黄巢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义军的领导人是黄巢B.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政权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材料二: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1)材料一描述了哪一盛世局面?答:(2)材料二描写的是哪一事件的情景?导致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答:参考答案:1C 2B 3C 4B 5A6D 7D 8D 9D10、(1)开元盛世(2)安史之乱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1.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地增长。
统一的因素包括()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
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A.“开元盛世”B.安史之乱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3.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中大臣D.掌握兵权的武将4.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763年,平定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被镇压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6.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A.李林甫B.杨国忠C.安禄山D.史思明7.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唐朝出现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权力过大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8.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B.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9.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10.唐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张角D.黄巢二非选择题1.开元末年以后,_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社会尖锐,边境形势日益紧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1.755年,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的两个叛将是( ) A.安期生、史思明B.安禄山、史思明C.安禄山、史可法D.安期生、史可法2.下边的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________”处应该填写(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战争( )A.打击了唐朝的统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4.唐朝灭亡后到960年的这一段历史是( )A.魏晋南北朝B.五代十国C.宋朝D.后周5.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五个割据政权,称为五代。
观察下表,五代建立的地区在( )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城汴州(开封)洛阳汴州汴州汴州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淮河流域6.十国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
其中,南方有九个,位于北方的只有( )A.南唐B.前蜀C.楚D.北汉7.“十国”中,称“汉”的政权是( )①后汉②前汉③北汉④南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③8.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9.声名显赫的伟大帝国——唐朝,在他的统治下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安史之乱。
他就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10.下侧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A.秦朝暴政B.赤壁之战C.贞观之治D.安史之乱11.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遗留的问题是( )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农民起义D.以上都不是1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恰当的是( )①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③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趋势④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及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权力过大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2.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重要影响的是( )A.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C.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唐朝覆灭3.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4.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姚崇就任宰相②杨国忠、李林甫危害国家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右图中的人物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他是( )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6.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7.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二、材料分析题8.下面是一组有关唐朝人口的统计数字,分析后回答问题。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1900万;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人口数约4142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时人口数约5292万;安史之乱后期,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时人口数约1699万。
(1)唐朝初年,人口不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人口统计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从755年到760年短短的5年时间,人口数为何会急剧减少?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安史之乱D. 黄巢起义2.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下列事情中能够看到的有()①姚崇就任丞相②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3.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也曾有过一些山河破碎、战乱不止的“乱世”。
下列“乱世”出现在唐朝时期的是()A. 八王之乱B. 楚汉战争C. 安史之乱D. 靖康之难4.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于()A. 安史之乱前B. 安史之乱中C. 安史之乱后D. 黄巢起义中5.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A. 农民战争B. 统一战争C. 兼并战争D. 叛乱战争6.“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A. 皇帝荒废朝政B. 杨贵妃得宠C. 发生灾荒D. 节度使权利膨胀7.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是()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陈胜吴广起义D. 红巾军起义8.唐玄宗统治后期,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的是()A. 节度使B. 县令C. 郡守D. 丞相9.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A. 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B. 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C.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D. 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10.唐朝灭亡的标志()A. 刘裕建立刘宋B. 朱温建立后梁C. 曹丕建立魏国D. 王莽建立新朝二、综合探究题:1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政治制度篇】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经济发展篇】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时练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示意图。
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其共同原因是()A.劳役繁重B.严刑峻法C.自然灾害D.频繁战乱2.《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二卷中写道:”(公元762年)回纥入东京(洛阳),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
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虏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
”文中记录了外国雇佣军追随唐朝中央军和藩镇军队在击退安史叛军,收复洛阳之后的暴行。
由此可见,安史之乱令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A.利用藩镇平定藩镇导致军纪崩坏B.生灵涂炭,社会经济遭遇重创C.沦陷区的民众支持叛贼对抗官军D.外国雇佣军协助平叛顺手劫掠3.如表户数与人口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安史之乱B.外族入侵C.黄巢起义D.五代纷争4.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动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历史上把这一动乱称为()A.黄巢起义B.李自成起义C.安史之乱D.陈桥兵变5.“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
”该材料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6.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中反映的现实是()A.贞观之治时期B.唐由盛转衰时期C.开元盛世时期D.武则天统治时期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下图中与“▲”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三国鼎立B.南北朝C.五代十国D.元朝8.下表反映了907-960年的政权更迭,这种局面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尖锐B.宦官专权的结果C.民族政权并立D.藩镇割据的延续9.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后练习-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权衰退,地方势力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是()A.藩镇割据B.政权分立 C.农民起义 D.宦官专权2.《唐朝》是中国著名重金属摇滚乐队唐朝乐队于1992年发行的首张专辑,这张专辑在中国摇滚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唐朝灭亡的时间是()A.755年B.875年C.884年D.907年3.“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一首诗。
下列与黄巢发动农民起义无关的是()A.宦官专权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赋役繁重4.文学作品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下列诗句,能反映唐朝盛世气象的()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5.下面是小明整理的唐朝灭亡后的历史信息。
其中,正确的是()①五代十国中的十国都是南方政权②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③《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时期的情景④政权更迭与分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下表说明五代时期延续了()A.北方稳定的政局 B.藩镇割据的局面C.民族政权的并立 D.阶级矛盾的尖锐7.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我国()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8.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②“十国”都在南方地区③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④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9.下图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A.安史之乱、贞观之治 B.澶渊之盟、安史之乱C.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澶渊之盟10.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11.据统计,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二十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二百五十万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1.清朝赵翼记载:五代乱世“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抢夺枉杀,无复人理”。
这主要反映了五代时期( )A.藩镇雄霸一方B.社会混乱动荡C.阶级矛盾尖锐D.官员贿赂成风2.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外重内轻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权力过大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3.天宝元年(742年),边军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的85%以上。
各地的节度使日益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材料说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由于(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C.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D.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4.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政权分立的五代十国时期。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②“十国”都在南方地区③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④南方地区相对稳定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如果你是唐玄宗时期的一名官员,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见证了唐朝鼎盛时期的繁荣景象②听说大诗人李白为杨贵妃写诗得到奖赏③因为遇到安史之乱而被迫逃往他乡④到长安城外迎接取经归来的玄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愿望是( )A.勤奋苦读,参加考试B.参军入伍,杀敌报国C.反抗压迫,推翻暴政D.养花弄草,悠闲生活7.下列对《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创作于五代十国时期B.歌舞升平体现了时代和平C.描绘了开宴行乐的情形D.权臣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8.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这反映了安史之乱()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B.使唐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使边疆将领的权力日益加强D.使唐朝中央权力日益衰微9.“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单项选择题
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2.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是( )
A.618年
B.755年
C.763年
D.907年
3.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4.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姚崇就任宰相②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6.张艺谋导演曾借用右图人物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
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
他曾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
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他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7.下列关于“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叙述错误的是()
A.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南方政局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D.后唐是这一时期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这一事件是何时由何人发动的?给唐朝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的作者黄巢是什么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他的主要事迹。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D
6.C
7.D
8.(1)安史之乱。
755年;由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
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