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资料(第1、2单元)
六年级下册期中1-3单元复习资料

① 期中1-3单元复习资料一、复习课文1.《北京的春节》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2.《腊八粥》围绕着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母亲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3. 《寒食》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权贵,却得到皇帝特赐的火烛,享有特权。
诗人用轻灵、活泼的笔触揭示了“只许皇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黑暗朝政。
《古诗三首》中《迢迢牵牛星》表面上写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实则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凉。
《十五夜望月》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4. 《藏戏》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藏戏浓郁的雪域传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赞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背诵、默写《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长歌行》三、词语听写饺子 万象 骆驼 鞭炮 眨眼 通宵 恰好 燃放 小贩 彼此 一律 摆摊儿 腊八粥 甜腻 可靠 猜想 肿胀 咽下 小匙 搅和 浓稠 褐色 水缸 脏水 外套 悬灯结彩 截然 哭泣 充盈 脉脉 栖息四、形近字组词{醋(白醋)错(错误) {贩(小贩)版(出版) {稠(浓稠)调(调料){眨(眨眼)泛(广泛) {咽(咽喉)烟(炊烟) {栖(栖息)晒(晾晒){褐(褐色)渴(口渴){拌(搅拌)伴(伙伴)第一单元复习要点②五、多音字组词铺{p ū (铺床)p ù (店铺) 咽{y ān(咽喉)y àn(吞咽)y è(哽咽)匙{c ℎí(汤匙)s ℎi (钥匙) 脏{z āng(肮脏)z àng(心脏) 脉{m ò(脉脉)m ài(血脉) 纤{xi ān (纤细)qi àn (纤夫)六、近义词充足——充裕 规矩——规则 姿态——姿势 美好——美妙照常——照旧 预备——准备 娴熟——熟练 沸腾——欢腾叹气——叹息 搅和——搅拌 浓稠——稠密 松劲——放松惊异——惊奇 试图——打算 柔顺——温顺 敦厚——忠厚雄浑——雄壮 稀奇——稀罕 压抑——压制 反抗——反对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七、反义词充足——缺乏 复杂——简单 娴熟——生疏 浓稠——稀薄 反抗——顺从 好奇——冷漠 清楚——模糊 奇怪——普通 雄浑——微弱 柔顺——暴躁压抑——放纵 稀奇——普通 随心所欲——身不由己八、四字词语万象更新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老少男女 截然不同悬灯结彩 残灯末庙 有声无力 哄堂大笑 行善积德 别无所求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九、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北京)的老规矩 (腊月)的初旬 (万象更新)的气象 (过年)的味道(酒肉)的香味 (红红)的对联 (各色)的年画 (初一)的光景(野马脱缰)的激流 (咆哮)的江水 (歌舞说唱)的形式 (雄浑)的歌声(神秘)的笑 (两面三刀)的性格 (夸张)的手法十、量词一(件)大事 一(个)星期 一(个)高潮 一(盏)灯 一(把)锅铲 一(面)小鼓一(枚)枣 一(座)桥十一、精彩文句③1.排比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三单元阶段性综合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三单元阶段性综合复习(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积累运用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8分)1.女孩在yàn huì()上觉得jì mò()又wú liáo(),于是cánɡ()在人群里偷偷溜走了。
2.là()八这天,人们用ɡāo cù()泡suàn()瓣,为过年时吃jiǎo zi ()用。
二、词句段运用。
(7分)1.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游园活动开始了,为了方便管理,学校要求各班学生戴上不同颜色的帽子。
有的班戴的都.是大红色的帽子,有的班戴的都.是黄色的帽子,有的班戴的都.是天蓝色的帽子。
(1)将句子中的加点字换成不同的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3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对于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使表达更丰富、更多样B.加重语气C.避免了用词的单调、重复D.使语言更生动、富有表现力2.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入和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四字词语。
(3分)在足球场上,1班和2班____________,最后以1∶1握手言和;在象棋比赛中,1班的小林和2班的小星棋艺____________,比赛以平局收场;在田径赛场上,1班和2班也是____________,各获得了三个冠军:两个班真是不分伯仲....。
三、选一选。
(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僧.人(sēn)日晷.(ɡuǐ)B.铁锨.(xiān)藤蔓.(wàn)C.咔嚓.(cā)哪.吒(ná)D.涔.涔(chén)潸.潸(shā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惶通宵明媚天崖海角B.搅和排徊燃放焉知非福C.染缸凄凉深褐头晕目炫D.肿胀侵袭赤裸翻箱倒柜3.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__________搬到岸上。
六年级生物下册一二章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知识梳理一、 基础知识梳理:1.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___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植物,其中最早登上生命舞台的是____________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是__________。
2.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______,少数生活在陆地__________。
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_______,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和______ ,都能进行________ ,不需要有专门的_______ 、 ____或___________的器官;它们没有____ 、 ____ 、 ____的分化。
3. 衣藻和水绵都是__________藻类,衣藻有____个细胞,它的叶绿体是______状,水绵有_______个细胞,它的叶绿体是______状。
常见的海洋藻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海带是_______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苔藓植物一般有_____和_____的分化,茎和叶里没有______________,所以,苔藓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要靠________直接吸收,因此长的矮小。
它没有真正的根,只有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作用。
苔藓植物的叶片大都只有_______层细胞,对_______气体敏感,因此可以当做空气污染程度的________植物。
5. 蕨类植物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而且具有专门的___________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地上部分是_________,地下横卧的部分是_________。
古代的_______植物变成了今天的煤。
6. 菜豆中子包括_______和_____两部分,玉米种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部分,它们都有_______和_____,其中_____是主要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总课件】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课文内容考点 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文字,要求添加的标题文字简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新中 明了且符合PPT的核心思想。点击添加标题文字。
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 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 点击添加标题文字,要求添加的标题文字简洁
明了且符合PPT的核心思想。点击添加标题文字。
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课文内容考点
“这不是粥,而是小添型加标的题 农业展览 点击添加标题文字,要求添加的标题文字简洁
会。”
明了且符合PPT的核心思想。点击添加标题文字。
这是个比喻句,把腊八粥比作小
点击添加标题文字,要求添加的标题文字简洁
型的农业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 明了且符合PPT的核心思想。点击添加标题文字。
货,买对联、年画。
点击添加标题文字,要求添加的标题文字简洁 明了且符合PPT的核心思想。点击添加标题文字。
课文内容考点
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文字,要求添加的标题文字简洁
文中的一个谚语是:腊七腊八,冻 明了且符合PPT的核心思想。点击添加标题文字。
死寒鸦。
点击添加标题文字,要求添加的标题文字简洁
这个谚语说明了:北京的春节是从 明了且符合PPT的核心思想。点击添加标题文字。
明了且符合PPT的核心思想。点击添加标题文字。
近义词
预备—准备 眨眼—转眼 充足—充分 开张—开业 日夜—不绝 昼夜—不停 合拢—聚拢 分外—格外 娴熟—熟练 惊异—差异 无处—到处 雄浑—浑厚 威严—庄严 朴实—质朴 敦厚—老实
近义词
身无分文—不名一文 地广人稀—荒无人烟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万不得已—迫不得已 别无所求—别有所图 敦厚老实—为所欲为
jiān(间断) cān (参观) fēn(分离)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全单元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全单元
第一单元:诗歌欣赏
-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韵律和意象表达情感和思想。
- 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
-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二单元:记叙文阅读
-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实或经历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 阅读记叙文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写。
- 通过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和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单元:说明文阅读
- 说明文是一种以解释、说明事物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 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关键信息。
- 通过分析说明文的举例、比较等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
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第四单元:议论文阅读
- 议论文是一种以陈述观点、辩证论证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 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 通过分析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
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五单元:课外阅读
- 课外阅读是指在课外自主选择并阅读的各类文学作品。
- 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 通过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以上是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复资料的全单元内容。
希望对你
的复有所帮助!。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全单元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全单元第一单元:人与自然课题1:草原重点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点:1. 课文讲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
2. 理解课文中描绘的草原景色、民族风情和作者的情感。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一望无际、心旷神怡、民族风情”等。
课题2:索桥的故事重点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点:1. 课文讲述了索桥的来历、历史和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理解课文中描绘的索桥景色、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历史悠久、造型独特、为民造福”等。
第二单元:人与社会课题3:詹天佑重点内容:- 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科技创新精神。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点:1. 课文介绍了詹天佑的生平、爱国事迹和科技创新成果。
2. 理解课文中描绘的詹天佑的事迹、品质和爱国精神。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科技创新、爱国精神、铁路建设”等。
课题4:夜莺的歌声重点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夜莺歌声中的爱国情怀。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点:1. 课文讲述了一只夜莺在战争年代的歌声,传递着爱国情怀。
2. 理解课文中描绘的夜莺歌声、战争背景和爱国情怀。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战争年代、歌声、爱国情怀”等。
第三单元:人与自我课题5:鲁滨孙漂流记(节选)重点内容:- 了解鲁滨孙的冒险经历,学习他的勇敢和坚毅品质。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点:1. 课文节选了鲁滨孙漂流记中的精彩片段,展现了他的冒险精神和坚毅品质。
2. 理解课文中描绘的鲁滨孙的漂流经历、心理活动和品质。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冒险、漂流、勇敢、坚毅”等。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1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一、生字词:nuï zhēng yāng wěi fān duàn yǎ bï挪动蒸发秧苗萎谢一番锻炼雅正勃勃生机suàn biān mài sì xún áo cù jiǎo大蒜鞭炮麦子寺庙上旬熬夜醋意饺子fěi bàn zhēn lì zhēng guàng tì wō翡翠拌和榛子板栗风筝逛街屉子心窝多音字:zh uï(弓缴) yǔ(与人为善) jǐn(尽管)sàn (散步)缴与yú(同“欤”,语气词) 尽散jiǎo(缴费)yù(参与)jìn(尽头)sǎn(散文)pù(店铺)háng (引吭高歌) hãng(横肉)nán(艰难)铺吭横难pū(铺展)kēng (一声不吭) hâng (蛮横)nàn(苦难)hâ(附和)cáng(躲藏) kōng(天空) lù(露天)藏空露和 hã(和好)zàng(西藏) kîng(空闲) lîu(露个脸)huï(和面)nǐng(拧螺丝)zhuàn(转圈) bï(薄弱) chù(处长)转拧 níng(拧毛巾)薄处zhuǎn(转身) báo(薄饼) chǔ(处理)nìng(拧脾气)cha(差别)pù(店铺)jiàn(离间) fēn(十分)差chai(出差)铺间分ci (参差)pū(铺路)jiān(中间) fân(分外)cha (差劲)hōng(哄堂大笑) zhǒng(剧种) xiān(鲜明) mú(模样)哄hîng (起哄) 种鲜模hǒng (哄骗) zhîng(种树) xiǎn(鲜为人知) mï(模特)zha (扎针)扎za (扎裤腿)zha (挣扎)词语盘点:挪移蒸融游丝插秧枯萎基业幸而一番考验锻炼转化优雅哲理英俊惊羡幅度慌乱艰难喧哗附和冒险消受机敏堂皇名义薄弱附庸刹那间座无虚席意想不到惊心动魄养尊处优赤裸裸专心致志无缘无故语重心长狂风暴雨勃勃生机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截然寺院彩绘杂拌儿麦芽糖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敦厚夸张描述演绎布局和睦酷热激昂抽象韵味哄堂大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词语解释:确乎:的确。
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s 1~2 综合复习 附答案

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s 1~2 综合复习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听力部分(40分)一、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
听两遍。
(10分)( )1. A. metre B. kilogram C. dinosaur( )2. A. smarter B. stronger C. smaller( )3. A. better B. faster C. thinner( )4. A. cleaned B. clothes C. countryside( )5. A. broken B. enjoy C. hotel二、听录音,选出与你所听内容相符的图片。
听两遍。
(10分)( )1.( )2.( )3.( )4.( )5.三、听录音,选出正确的答语。
听两遍。
(10分)( )1. A. I’m 1.48 metres. B. I’m 48 kilograms.C. I’m 14 years old.( )2. A. Yes, I did. B. No, I don’t. C. Yes, I can. ( )3. A. It is OK. B. It was good. C. They were interesting! ( )4. A. I wear size 35 shoes. B. Tom’s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C. Tom is older than me.( )5. A. He did his homework. B. I cleaned my room.C. She washed her clothes.四、听录音,选出正确的答案。
听两遍。
(10分)( )1. I ________ last Sunday.A. went to the parkB. saw a filmC. went to the zoo ( )2. The ________were very cute. My sister liked them very much.A. monkeysB. elephantsC. pandas ( )3. The elephants were ________ than the giraffes.A. tallerB. shorterC. thinner ( )4. ________ took many pictures of the animals.A. IB. My fatherC. My sister ( )5. We went home at ________ o’clock.A. threeB. fourC. five笔试部分(60分)五、选出下列每组单词中不同类的一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课文内容考点一、课文内容1、北京的春节1、《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风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
作者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用地道的北京话来写作,让人们从文中感受浓浓的北京生活气息。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3、文中的一个谚语是: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个谚语说明了北京的春节是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4、“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5、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北京的春节,年前的腊八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还要大扫除,一片繁忙的景象。
我们过春节年前会:买新衣、办年货,买对联、年画。
除夕特点是热闹;正月初一的特点是休闲。
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7、“除夕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这一句话可以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通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十分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
“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为了父母延寿。
2 腊八粥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沈从文,沈从文,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
2、课文描写了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以“腊八粥”为线索,写了八儿盼粥——想粥——猜粥——看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写出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3、“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
4、“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这段话写了煮腊八粥的原料和煮粥时的粥在锅里的状态,写出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写吃腊八粥做铺垫。
5、“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八儿的肚子比喻成了小鼓,写出了八儿吃腊八粥吃得多、饱,心满意足。
从“靠着”、“斜立”也能看出八儿吃得心满意足。
6、“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为了锅边成一圈儿。
”这两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煮粥时粥的变化,生动细腻,突出了八儿等粥时的期盼和欣喜。
3古诗三首《寒食》1、《寒食》的作者是唐朝的韩翃,韩翃,字君平,南阳人。
寒食:清明节前1-2天,有不可生火做饭,吃冷的食物的习俗。
这首诗描写了寒食这一天禁火的习俗。
这是一首讽刺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廷的不满。
2、诗中描写白天的诗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描写夜晚的诗句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这首诗中写景的两句诗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写出了时间是暮春时节。
“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写出了全城都沉浸春意之中。
一个“飞”字,写出了落花在春风中的动态美,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飞花:落花。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五侯:指天子宠幸之臣。
诗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族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1、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不能见面的悲剧,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遥远。
河汉女:指织女星。
河汉:银河。
皎皎:明亮的样子。
诗意: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象声词,机织声。
弄:摆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诗意: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章:整幅的布帛。
涕:眼泪。
零:落下。
诗意: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一整幅布匹,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相去:相离,相隔。
去,离。
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诗意: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诗意: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7、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两句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描绘织女的姿态美,突出勤劳形象的诗句是: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8、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
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十分清新、质朴,情趣盎然。
9、“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两句诗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思念。
“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十五夜望月》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唐朝的王建,王建,字仲初,颍川人。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这首诗描写了中秋望月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的因思乡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之情。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栖:休息。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诗意: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4、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地白”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凄清的特点。
第二句中的“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这两句诗让我想到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藏戏1、《藏戏》的作者是马晨明,课文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
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2、藏戏是这样形成的:唐东杰布为了架桥,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用歌舞说唱的形式,呼吁大家出钱出力,受到大家的称赞,后来人们把这种艺术形式称为“藏戏”。
3、藏戏的面具:国王—红色—威严;王妃—绿色—柔顺;巫女—半黑半白—两面三刀;妖魔—青面獠牙—压抑恐怖;村民—白布黄布—朴实敦厚。
4、藏戏的艺术形式有:(1)用歌舞说唱的方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2)人物佩戴不同面具,形象突出、个性鲜明;(3)大自然做背景,席地而唱;(4)没有灯光、道具,只有一鼓一钹。
4、学习了课文,我想对唐东杰布说:你用善良、坚韧在雪域高原架起了桥,也创造了藏戏,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二、知识积累1、习俗的寓意:(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2)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3)建筑上刻蝙蝠:寓意2、日积月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3、表达游子思乡的诗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武元衡《春兴》(3)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4)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4、描写我国传统习俗的古诗:(1)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3)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杜牧5、春联:(1)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2)爆竹传笑语,腊梅吐幽香。
(3)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4)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第二单元课文知识考点一、鲁滨逊漂流记1、《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笛福被称为“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
这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鲁滨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生活,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2、这部小说讲述了鲁滨逊由于风暴遭遇沉船,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
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生存下来。
把一座岛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并从食人族手中解救出一个野人,起名叫做“星期五”。
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英国。
3、读完这篇课文,我认为鲁滨逊是个勇敢机智、热爱冒险,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不能怨天尤人。
4、从课文选取的书中情节中,你读到了什么?课文节选的是鲁滨逊刚刚经历了风暴漂流到孤岛上的章节,我能读出鲁滨逊从绝望到充满希望的心里变化,充分表现出鲁滨逊是一个勇敢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5、读完梗概,我能给这本书列出小标题:(1)流落荒岛;(2搭建住所);(3)蓄养山羊;(4)种植粮食;(5)搭救星期五,建造自己的“王国”;(6)救船长,回国。
6、在荒岛上,鲁滨逊克服的困难有:没有语言交流、没有住所、没有建造房屋的工具、没有食物、无法估算日子、孤独等。
他的心态发生的变化是:从最初的沮丧、绝望,到随遇而安、焉知非福、充满希望。
5、补充阅读:鲁滨逊在岛上的谋生方式是自己种粮食和养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