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第一单元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第1课时走近细胞

合集下载

2024年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1.1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年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1.1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4.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生物学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对生物的奥秘和生命现象。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结合讲授法,教师将系统的向学生介绍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
- 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展开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 应用案例研究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胞研究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他们的作业展示出对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
- 积极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并参与讨论。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我布置了适量的课后作业,并提供了拓展学习资源,希望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通过拓展学习进一步拓宽了知识视野。
对于今后的工作,我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在讲解知识点时,我要更加注重逻辑性和清晰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单元《走近细胞》教学教案.doc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单元《走近细胞》教学教案.doc
《走近细胞》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第1单元 走近细胞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
解读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识记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5.布置学生迅速解答学案中知识点的“例2”,并通过了解完成情况掌握教学效果。
1.仔细观察教师对显微镜的操作,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2.观看PPT演示,对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进行记录。通过完成“例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建议教师之后开设一堂实验课,学生自己亲自操作显微镜,结合理论知识,好进一步所学知识。
②病毒无细胞结构,它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呢?
1.观看PPT演示的内容,
揣摩教师的教学意图,努力找出所展示内容之间的关联。
2.思考问题。
①若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两大类,则可分无细胞结构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
②病毒无细胞结构,它的生活环境是活细胞。
PPT演示图片及问题和答案
第一
层级
学习
过程
自主
预习
6min
2.对教师提及的五种原核生物的类型重点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完成“例1”,检测学习效果。
口述,PPT演示图、表
知识点二:显微镜的使用
9min
1.重点介绍显微镜的镜头(物镜和目镜)。
2.低倍镜观察细胞。
3.高倍镜观察细胞,重点介绍使用高倍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演示:
①步骤和要点是: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将之移至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物像。

第一章走近细胞教案教学

第一章走近细胞教案教学

第一章走近细胞(说课)一、本章教材分析: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生命系统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能力方面: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结构本章共分2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其内容结构如下。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r组织外生物圈到细胞器官系统I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个体走近细胞彳种群群落(观察细胞生态系统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原核和真核细胞(生物圈I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二)、教学内容的特点:1、与义务教育相连接,注重知识的连接性和发展性。

2、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宏观到微观,统领本模块的学习。

4、注重从不同的视角认识细胞及其他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5、设置开放性问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三、与学生经验的联系:1、与学生学习经验的联系:关于细胞的一些基本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材中有所涉及。

例如,关于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射和艾滋病的有关知识,等等,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非典型性肺炎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经历过的事例;学生对缩手反射有感性认识;艾滋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的知识,很容易从来自社会的信息中获取。

教材选择这些与学生经验相联系的资料,一方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拉近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知识可以造福于社会。

四、与其他章的联系:1、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的基础。

第一单元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课时)

第一单元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课时)

第一单元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课时)编制:张统省 审核:王曼 校对:王曼 学案编号:01【考纲要求】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A )。

2.多种多样的细胞(B )。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a) 【回顾基础】 课前准备一、从生物圈到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无 结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营 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赖 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 细胞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如:以 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 ;以细胞内 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 、 、 、 、种群和群落、 、 。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 和 。

[思考]为什么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不是分子、原子? 2水稻和草履虫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吗?3.制备甲流疫苗的病毒是怎样培养出来的?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 基础导学一、从生物圈到细胞1.用图表示生命系统(a)、生态系统(b)和无机环境(c)的关系。

2.最大的生命层次是______;最基本的生命层次是________。

3.植物没有______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细菌等无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层次。

4.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判一判]1.如图是噬菌体的模式图,组成结构a的物质最有可能是蛋白质,组成b 的物质最有可能是DNA( )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 ) 3.一个大肠杆菌既属细胞层次又属个体层次 ( ) 4.培养皿中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群落层次 ( ) 5.培养基被污染后,大肠杆菌和滋生的别的细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 ) 6.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2)常见真、原核生物举例(连一连)(3)常见的两种原核细胞⎩⎪⎨⎪⎧名称:[①]为 ,[⑤]为核糖体生活方式:因其细胞内含有 ,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为 自养生物⎩⎪⎨⎪⎧名称:[③]为鞭毛,[⑤]是 , [⑥]是 ,[④]是细胞质生活方式:绝大多数营生活,为异养生物(4)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和水绵的细胞个数哪个多?为什么?2.细胞学说(1)建立:19世纪30年代由________和______建立。

【课件】2024届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1课时 走近细胞

【课件】2024届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1课时 走近细胞
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考点二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比较 2、真、原核细胞的异同
类别
原核细胞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核仁、染色质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真核细胞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 仁和染色质
有多种细胞器
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7.用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使病毒的蛋白质含有35S( × ) 8.新冠病毒细胞内含有5种碱基和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 ) 9.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
考点二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考点二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比较 1、真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是(:本质区别)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DNA分布
拟核(大型环状DNA)、 质粒(小型环状DNA)
细胞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 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有丝、减数
是否遵循孟 德尔定律
不遵循
核基因遵循,质基因不遵循
可遗传变异 (自然条件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考点二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考点一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单个细胞 各种分化的细胞
活细胞
细胞代谢 细胞增殖与分化 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考点一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 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进细胞》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进细胞》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9统编版】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进细胞》全章节教案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细胞是研究生物学的基础,本节主要让学生知道细胞学说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领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体会生物概念、生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生物学习思维和生物学研究素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生物观念:认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明确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科学思维:能熟练区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科学探究:通过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了解生物学问题探究的过程。

社会责任: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Ⅰ)教学难点:1、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课前准备:PPT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

让学生列举一些病毒,展示常见病毒图片,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病毒在哪里复制呢?【新课讲授】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要求:①快速阅读。

②找出细胞学说的内容,划出来。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见课本P2-P3,共三点,找学生朗读。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的建立年份(19世纪1838年~1839年)、创始人(施莱登和施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回答该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走近细胞教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走近细胞教学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细胞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口腔上皮细胞
草履虫细胞
叶肉细胞
乳酸菌细胞
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起来,能完成某一生理功能的结构。



系统
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组合。
个体
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
种群
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 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草 一条小溪里同种龟的全部个体 一座山上全部的山毛榉 一座山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了它们的生物群落。 (生活在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1.细菌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是否也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不是,单细胞生物无组织、器官和系统等结构层次。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它们是否也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不是。生命系统必须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 故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而蛋白质和核 酸只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生物(人教版) 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 细胞是生物活动的基本单位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细胞学说。(重点) 2.举例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重点)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单位。 4.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通过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细 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学习 ,养成归纳与概括的思维方式。 2.通过学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 本单位,形成结构与功能的生命 观念。

新2024秋季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新2024秋季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认识到所有已知的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形成对生命系统层次性的基本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细胞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学会从细胞层面解释生命现象。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讨论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探究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责任:认识细胞研究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细胞作为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概念,以及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如何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执行各种功能,以及细胞与生物体整体生命活动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资源•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教材及教辅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动画等展示细胞结构和功能•实物或模型:细胞模型、显微镜下的细胞图片等•实验材料(如有条件):简单细胞观察实验所需材料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PPT和视频,系统讲解细胞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细胞如何执行生命活动,以及细胞与生物体整体的关系。

•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模型或多媒体展示细胞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寻找答案,培养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幅包含多种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的共同点,引出细胞的话题。

•设疑激趣:提问“为什么我们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在生物体中扮演什么角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新课教学(一)细胞的概念•定义讲解:介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强调所有已知的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走近细胞课标要求 1.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

这些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2.描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活动: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考点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主要内容(2)意义①细胞学说的建立,明确了细胞是生命有机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②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它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③细胞学说的建立,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3)建立过程源于必修1 P3“思考·讨论”:施莱登和施旺在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的基础上,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且这一结论是可信(填“可信”或“不可信”)的。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①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分别是细胞和生物圈。

②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③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的。

④病毒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但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能繁殖,产生与亲代相同的子代病毒,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病毒属于生物。

源于必修1 P6中的“旁栏思考”: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填“是”或“不是”)一个系统,不是(填“是”或“不是”)生命系统,其理由是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它们不是生命系统。

新冠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如图所示),它必须在宿主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增殖和代谢等生命活动。

噬菌体是指那些侵入细菌细胞的病毒。

这些病毒的侵入会导致细菌细胞的裂解,破坏细菌的新陈代谢,并导致细菌自毁。

如图分别表示新冠病毒和T2噬菌体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比T2噬菌体更易发生变异,原因是什么?提示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2)新冠病毒的最外层有脂质的囊膜包被,且有多种蛋白质,据此推测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什么?提示依靠脂质膜和细胞膜的融合,以类似胞吞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3)T2噬菌体是专一侵染大肠杆菌的病毒,如果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该如何操作?请写出基本思路。

提示先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1.(2023·山东烟台高三调研)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经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观点B.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暗示了生物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解析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器官、组织水平进入了细胞水平,C错误。

特别提醒细胞学说中的3个“未涉及”和2个“统一了”“未涉及”未涉及原核细胞;未涉及病毒;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统一了“细胞”(细胞均有自己的生“统一了”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均来自老细胞)2.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属于生物,是生命系统基本的结构层次B.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都具有器官和系统这两个层次C.酵母菌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答案C解析细胞是生命系统基本的结构层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高等植物没有系统层次,B错误;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其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正确;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D错误。

归纳总结不同生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单细胞生物由单个细胞直接构成,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结构层次。

(2)高等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3)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3.(2023·江苏丹阳高三期末)奥密克戎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被首次检测到。

世卫组织称,该变异毒株在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广泛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B.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与原始毒株相比,变异毒株的RNA由一条链变为两条链D.新型冠状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可通过核酸检测排查感染者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中的任何一个,A、B 错误;新型冠状病毒是单链RNA病毒,由于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与原始毒株相比,变异毒株改变的是RNA的碱基序列,但其RNA仍是一条链,C错误;新型冠状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且各种生物的核酸具有特异性,因而可通过核酸检测排查感染者,D正确。

归纳总结病毒相关知识整合考点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常见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3.两种原核生物的比较(1)名称:甲为蓝细菌,乙为大肠杆菌。

(2)结构: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膜、③为细胞质、④为拟核、⑤为核糖体、⑥为鞭毛。

(3)生活方式:甲生物细胞中因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乙生物多数种类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为异养生物。

源于P12“拓展应用”: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4.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细胞的多样性体现及原因分析(2)细胞的统一性的“五个”表现1.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提示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罕见细菌,每个集光绿色体都含有大量叶绿素。

试分析该细菌与蓝细菌相比,统一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叶绿素、DNA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4.下列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行无氧呼吸B.酵母菌有线粒体,而乳酸菌无线粒体C.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拟核D.溶菌酶能破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壁答案D解析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线粒体、细胞核,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有线粒体,但具有拟核,B、C正确;溶菌酶能破坏乳酸菌的细胞壁,但不能破坏酵母菌的细胞壁,D错误。

5.科学家发现一种嗜热好氧杆菌,长有许多触角(又叫集光绿色体),内含大量叶绿素,能在菌苔(细菌群落)上同其他细菌争夺阳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菌细胞内无细胞器,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除去该菌的细胞壁需要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C.培养该菌的培养基可以不含碳源,但必须给予光照D.该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答案C解析嗜热好氧杆菌为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该菌为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B错误;该菌内含有大量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培养该菌的培养基可以不含碳源,但必须给予光照,C正确;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D错误。

易混辨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4点辨析(1)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

例如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其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2)原生生物不是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是指低等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原核细胞。

例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虽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

(4)名称中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是真核生物,但“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

考点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实验原理2.操作步骤(1)认识显微镜(2)显微镜的使用针对下图,请思考下面的问题:(1)如何区分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提示有螺纹的是物镜(③和④),无螺纹的是目镜(①和②)。

(2)怎样调节显微镜使图中的乙转为丙?提示正确的调节顺序是: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3)使用显微镜时,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时,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于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6.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成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顺时针的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答案A解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20÷22=5(个),A正确;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B错误;若高倍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还是逆时针的,C错误;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减弱光照,用较小的光圈,D错误。

7.(不定项)(2023·湖南岳阳高三期中)如图①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②是低倍镜下的视野。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增强,因为乙离装片的距离更近B.乙物镜被甲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减少C.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②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D.换用乙物镜的操作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答案ABD解析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后,放大倍数变大,视野的亮度会减弱,细胞数量减少,反之亦然,A、B错误;a在视野中偏左,用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是向左,C正确;乙物镜是高倍物镜,换用乙物镜的操作顺序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