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1章第1节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1.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称为完全显性B.所得的F1表现为中间类型的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C.所得的F1与隐性亲本的性状完全一致,称为完全显性D.显、隐性关系是绝对的,环境的改变不会影响显性的表现2.两株结黄色子粒的杂种豌豆植株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约为()。
A.0粒B.30粒C.50粒D.90粒3.下列杂交组合中,不能判断显隐性的是()。
A.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的孩子B.一株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一代都开紫花C.一个色盲患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人婚后生下一个色觉正常的女儿和一个色盲儿子D.一株紫花豌豆自交后,子一代既有紫花又有白花4.遗传的基本定律不适合于()。
A.家兔B.蓝藻C.团藻D.小麦5.下列生物个体中,自交后代一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A.杂合子B.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C.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D.能进行自花传粉的个体6.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形和狭披针形的显隐性关系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子的比例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7.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的枣红马杂交,生出了20匹黑马和20匹枣红马。
据此可知隐性性状为()。
A.黑色B.枣红色C.黑色或枣红色D.无法确定8.人的卷舌与非卷舌由基因R和r所控制,某女孩的父母均能卷舌,但她不能卷舌。
她的父母和她本人的基因型依次是()。
A.RR、RR、rr B.Rr、Rr、rrC.Rr、rr、Rr D.RR、Rr、rr9.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的紫花豌豆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含基因c的雄配子失去了活性(即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实验一第2课时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解析] 通过实验2或实验3可知,红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A错误; 实验1属于测交实验,亲本红果为杂合子,黄果为隐性纯合子,B错误;实验2中 的亲本均为纯合子,子代为杂合子,C正确;实验3中的亲本均为杂合子,则F1中 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D错误。
[答案] C
[方法指导]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和表现类型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杂交组合Ⅰ中灰色雌鼠与灰色雄鼠杂交,后代灰 色∶白色≈3∶1,说明灰色对白色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灰色雌、雄鼠都是杂 合子;杂交组合Ⅱ中,灰色雌鼠与白色雄鼠杂交,后代全部是灰色,说明亲 本灰色雌鼠是显性纯合子。因此杂交Ⅱ亲本中的灰色雌鼠和杂交Ⅰ亲本中的 灰色雄鼠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灰色。
[答案] D
[例2]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
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组
1 2 3
亲本表型
红果×黄果 红果×黄果 红果×红果
F1的表现类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492
504
997
0
1 511
508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F1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
[答案] B
[例2] 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 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
第 2 课时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学有目标——课标要求必明
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
1.遗传因子组成为 Aa 的个体自交,子代的遗传
2020-2021生物2教师用书: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及应用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1节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及应用含解析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及应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
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2.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3.归纳、总结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1.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化抽象为形象,感知生命的神奇。
2.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出发,体会“假说-演绎法",并学会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相关遗传实验的探究分析。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二、分离定律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2.分离定律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2.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4.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提示] 1.×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当二者相符时,假说就是正确的,不相符时,还需对假说进行修正,再进一步进行实验检验。
2.√3。
√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及分离定律1.彩球组合为Dd所代表的配子结合方式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相同.因为D(雄)+d(雌)→Dd,D(雌)+d(雄)→Dd。
2.孟德尔是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的基因分离定律,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各指什么?提示:(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中为什么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提出问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习题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含答案解析)

第2课时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A解析: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有耳垂的个体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会出现纯合子。
亲代和子代都既有高茎性状,又有矮茎性状,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中会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纯合子)。
2.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①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②F2的性状分离比③F1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④亲本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例⑤F2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A.①②B.③④C.②③⑤D.①③答案:D解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F2的表型比例为3∶1;F1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1∶1;两亲本杂交后代F1只表现显性性状;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AA∶Aa∶aa=1∶2∶1,其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不是1∶1。
3.已知某高等植物M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若让其自交或测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让M自交,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一定为3∶1B.让M连续自交可以培育能稳定遗传的优良显性品种C.若让M测交,则一般情况下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类型D.M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及其比例取决于M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答案:A解析:杂合子自交,性状分离比为3∶1,是在统计大量数据后得出的,所以让M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A项错误。
杂合子连续自交,淘汰掉不需要的隐性个体,可以培育能稳定遗传的优良显性品种,B项正确。
若让M测交,即Aa×aa,因Aa植株能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不考虑致死问题),而aa植株只能产生一种配子a,所以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可见M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及其比例取决于M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C、D两项正确。
高中生物(新教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学习目标] 1.写出测交实验过程,能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定律。
2.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
3.说出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小桶、彩球含义及抓取、统计要求。
知识点一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01测交实验,即F1与□02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孟德尔根据假说,推出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应为□071∶1。
3.实验验证进行测交实验,统计后代性状比例。
4.实验结论: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081∶1,符合预期的设想,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问题探究为什么用测交法可以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提示:测交即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从而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例1]下列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隐性类型→可检测F1遗传因子组成B.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根据孟德尔假说,推测测交结果为高茎∶矮茎=1∶1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解题分析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应为隐性纯合子。
答案 D[例2]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①性状的显、隐性②产生配子的比例③遗传因子组成④产生配子的数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解题分析测交实验是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不能用来推测显、隐性,①错误;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但不能推测产生配子的数量,②正确,④错误;测交可用来推测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③正确。
答案 C知识点二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的内容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01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②在形成配子时,□02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03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一节 分离定律课时作业1 浙科版必修2

分离定律目标导航 1. 通过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主要特征和杂交技术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学会依据研究目的使用合适的实验材料。
2.结合教材图文,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能画出遗传图解。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杂交实验的材料——豌豆(1)选材原因:①传粉方式:a.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b.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
②成熟变化: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③性状差异: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相关概念:①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等。
②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2.单因子杂交实验(1)P:紫花×白花。
(2)F1的分析:①F1:全部是紫花。
②判断显隐性: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
(3)F2的性状及比例:F2:紫花∶白花=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称为基因)控制的。
(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
(3)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4)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但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单因子杂交实验的分析(1)写出亲本的基因型:P:紫花CC×cc白花。
(2)F1的分析:①F1的基因型:Cc,表现型:紫花。
②F1的雌配子:C和c,雄配子:C和c。
(3)用棋盘法推出F2的结果:3.相关概念(1)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
(2)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3)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4)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
(5)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判断正误:(1)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 )(2)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
( )(3)配子中的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高中生物第1章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 2课时对分别现象讲解的考据和分别定律学习目标中心涵养1.阐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出发,体考据及分别定律。
( 重、难点 )会“假说—演绎法”,并学会利用这一方法进2.运用分别定律讲解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行相关遗传实验的研究解析。
一、性状分别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样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 操作步骤取小桶分装混杂随机重复并编号―→ 彩球―→彩球―→取球―→实验二、对分别现象讲解的考据及分别定律1.对分别现象讲解的考据(1)方法:测交,即让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过程2.分别定律判断对错 (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孟德尔为了考据假说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2.吻合分别定律其实不用然出现3∶1的性状分别比。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订交融。
()5.分别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提示: 1.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来考据其假说可否正确。
2.√3.×测交实验不但可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还可用于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率。
4.√ 5. √对分别定律讲解的考据[ 问题研究 ]经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明以下哪些内容?为什么?①F1产生了两种比率相等的配子;②F1是杂合子;③F1是纯合子;④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别。
提示:①②④。
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的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影响F1产生的配子中所含遗传因子的表达,因此测交后代决定于F1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率。
[ 归纳总结 ]1.测交实验的作用(1)测定 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率。
(2)测定 F1的遗传因子组成。
(3)展望 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
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生物教案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 1.说出小桶、彩球含义及抓取、统计要求。
2.写出测交实验过程,能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定律。
3.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知识梳理01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02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分离和配子的□孟德尔的假说。
2.实验装置03雌、雄生殖器官;甲、(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D球与d球分别代表□0405隐性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和□06雌、雄配子的随机结(2)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合。
3.实验过程(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07充分混合。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3)分别从两个桶内□08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09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按步骤(3)1050~100次。
重复做□111∶2∶1。
4.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Dd∶dd接近□1.抓取小球的要求是什么?提示:①随机抓取;②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③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④重复多次。
2.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提示:杂种F1(Dd)产生的两种雄配子(D和d)或两种雌配子(D和d)数量相等。
3.两个小桶内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吗?为什么?提示:不必须相等。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配子、雄配子,它们的数量可以不相等。
4.有两位同学各抓取4次,结果分别是DD∶Dd=2∶2和DD∶Dd∶dd=2∶1∶1,这是不是说实验设计有问题?提示:不一定,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随机抓取;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理论值。
典题精析[例1]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彩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要一致B.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C.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不必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即可D.抓彩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解题分析每次抓取的彩球必须放回原桶并混合均匀,模拟产生两种配子的机会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测控导航表
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抓取时,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在孟德尔的实验中,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C )
A.环境条件的影响
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遗传因子
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D.F1产生配子的数量
解析:测交实验中,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隐性遗传因子,不会掩盖F1配子中的遗传因子,因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代表了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该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
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过程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交和反交
实验
D.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解析: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可以彼此分离”;孟德尔时代还没有发现减数分裂,孟德尔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理;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证明F1可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证明分离定律的正确性。
4.牛的毛色遗传黑色对棕色是显性,要确定一头黑母牛是否为纯合子,选用和它交配的牛最好是( B )
A.纯种黑公牛
B.棕色公牛
C.杂种黑公牛
D.杂色花公牛
解析:由于牛的毛色遗传黑色对棕色是显性,所以黑母牛可能是显性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
要鉴定该头黑母牛是否为纯合子,最好选用隐性纯合子与之测交,所以只能是纯种棕色公牛。
如果后代都为黑色牛,说明要鉴定的黑母牛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中出现了棕色牛,说明要鉴定的黑母牛肯定是杂合体。
5.豌豆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用圆粒与皱粒杂交,得到数量相等的圆、皱粒豌豆,再将得到的全部种子播种后授以皱粒的花粉,则第二次杂交组合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C )
A.RR×rr
B.Rr×Rr
C.Rr×rr、rr×rr
D.Rr×Rr、rr×rr
解析: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得到数量相等的圆、皱粒豌豆,可判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Rr和rr。
将得到的全部种子播种后授以皱粒(rr)的花粉,则第二次杂交组合的遗传因子组成是Rr×rr、rr×rr。
6.下列有关自交和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自交可以纯化显性优良品种
B.测交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
C.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测交不能
D.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解析: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隐性个体,最终得到显性纯合体;测交可以用来验证分离定律,鉴定杂种子一代的基因型;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测交也能;测交不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自
交能。
7.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罐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的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D )
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B.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C.玻璃球数量少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D.玻璃球数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解析:对于代表两性生殖器官的小罐,只要小罐内的两种玻璃球数量相同就不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只能说明两性生殖器官中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同,而不是配子种类,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产生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数目,题目中设置装有10个玻璃球的小罐代表雌性生殖器官,装有50个玻璃球的小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8.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不包括( D )
A.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B.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
C.在生物体形成配子时,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亲本体细胞的遗传因子一定能通过配子遗传给子代
解析:孟德尔认为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项所述不属于孟德尔分离定律内容。
9.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请分析回答:
(1)豌豆的子叶黄色和绿色称为一对性状,实验二的后代中出现既有黄色又有绿色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2)从实验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是显性性状。
(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中重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
解析:(1)(2)豌豆的子叶黄色和绿色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二的后代中出现既有黄色又有绿色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说明黄色子叶是显性性状。
(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Y∶y=1∶1。
答案:(1)相对性状分离
(2)二黄色
(3)Y∶y=1∶1
10.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两种,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小牛。
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 。
(2)若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遗传因子与隐性遗传因子,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子代棕牛的遗传因子组成、、。
(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
若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头黑色子牛,该子牛为纯合子的可能性是,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选用与其交配的牛是。
A.纯种黑牛
B.杂种黑牛
C.棕色牛
D.以上都不对
(4)若用X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共产生20头小牛,若小牛全为黑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若子代中14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解析:(1)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小牛,说明黑色为显性性状。
(2)由题意可知,亲本黑牛均为杂合子Bb,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为1/4BB、1/2Bb、1/4bb,子代棕牛为隐性纯合子bb。
(3)亲本黑牛均为杂合子Bb,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1/4+1/2=3/4。
该黑色子牛为纯合子的可能性是(1/4)/(1/4+1/2)=1/3,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应选择测交方案,选择棕色牛与其交配。
(4)用X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共产生20头小牛,若小牛全为黑色,则X雄牛应为显性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BB;若子代中14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X 雄牛含有棕色基因,遗传因子组成是Bb。
答案:(1)黑色(2)Bb Bb bb (3)3/4 1/3 C (4)BB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