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态城市综合发展评价指标

合集下载

“三生空间”分类及其功能评价——以吉林省为例

“三生空间”分类及其功能评价——以吉林省为例

孙滢悦,黄茹月,陈鹏,等.“三生空间”分类及其功能评价———以吉林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4):298-304,309.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4.055“三生空间”分类及其功能评价———以吉林省为例孙滢悦,黄茹月,陈 鹏,张立峰(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为促进区域生产、生活、生态3种空间的合理性布局,提出一种新的“三生空间”功能评价方法,以探究3种空间发展的不足。

以吉林省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吉林省“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图;在地理国情普查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到22个“三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因子,并构建其指标体系;以新型木桶理论为基础,构建“三个空间”功能评价模型,进而实现“三生空间”功能评价。

结果表明,生态空间功能值为0.09,是3种空间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亟待解决未来的发展问题;生活空间功能值为0.24,处于居中状态,虽不是发展的短板,但相比生产空间发展速度差距较大,因此,须要及时进行调整;生产空间功能值为0.74,说明吉林省的生产空间比其他2个空间发展快,体现出三者间发展的差距。

未来吉林省的发展重点除了要发展生产空间之外,还应重点关注发展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达到“三生空间”的平衡发展,为吉林省未来“三生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三生空间”;木桶理论;吉林省;功能评价;归一化;权重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4-0298-07收稿日期:2019-09-05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规划项目(编号:201903)。

作者简介:孙滢悦(1980—),女,吉林四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灾害风险管控研究。

Tel:(0434)3292077;E-mail:syy800201@126.com。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7.05•【字号】吉政发[2006]28号•【施行日期】2006.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06〕28号)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精神,现就大力推进我省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八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以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为主线,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建立起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调节、企业自觉行动、公众积极参与、法律法规健全、依托科技支撑、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在发展经济、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尽可能做到“有效”,而非“最大”;提倡节约、反对滥用;提倡集约经营,反对粗放经营;提倡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消耗可耗竭性的化石资源。

生态效率原则。

一是在资源投入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二是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大大减少排放废弃物。

环境友好原则。

坚持污染预防和“零排放”,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当前 , 随着 社会 生 产力 的高速发 展 , 国城 市 我 化速 度 突 飞猛 进 , 展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的 发 展 开
从 整体 上来 看 , 态 城 市建 设 在 世 界 范 围 内还处 生 于探 索和 初 步实践 阶段 【3. 1J -
变化研究越来越重要 . 通过选择恰 当的指标 , 建立 指 标体 系 , 用 适 当数 学 模 型 对 整 个 城 市 生 态 系 采 统 的发展 情况 进 行 判 断 , 于 客 观 地认 识 和 了解 对
省 生态经 济城 市 的发展 度 , 对该 时间段 吉林 省 生态 经济城 市 发展 的程 度 、 并 速度 以及 潜力 进行
了分析 与排序. 建立的指标体 系, 对于正确认识吉林 省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成果和发展规律 , 促
进 城 市经济 与环 境 可持 续发 展具 有 重要 意 义 . [ 键词 ] 生态经 济城 市 ; 价 指标体 系 ; 关 评 吉林 省 ; 可持 续发 展 [ 中图分 类号 ] X 2 31 [ 科代 码 ] 7 0 5 学 9 ・1 [ 文献 标识 码 ] A
维普资讯
16 2
东 北 师 大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自
Hale Waihona Puke 第4 0卷 系不仅是生态经济城市内涵 的具体化 , 而且是生 态经济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 1 2 国外 生态 经 济城 市 评 价 指标 的建 立 与发 展 .
情况
态经济城市 , 之成为区域 经济 发展 中心; 使 建设
Vl. 0 No 2 0 4 . 1
J n 0 8 u e2 0
[ 文章编号 ]o o13 {0 8 0 —1 50 1o 一8 2 2 0 }20 2 —5

吉林省城市规划条例

吉林省城市规划条例

吉林省城市规划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0.11.30•【字号】•【施行日期】1991.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吉林省城市规划条例(1990年11月24日吉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1990年11月30日公布)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四章城市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第五章城市规划的实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省内一切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和独立工矿区,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确定的机场、风景旅游区、水源保护区、重要交通设施和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本条例所称建设,是指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人防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管线、对外交通设施等一切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及整治江河湖泊、改变地形地貌等。

第四条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贯彻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凡适宜在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新建的大中型企业和其他建设项目,应尽量安排在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第五条编制与实施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省省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基于SDG11.3.1的中国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分析与评价

基于SDG11.3.1的中国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分析与评价

基于SDG11.3.1的中国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分析与评价朱秀林1,蒋会平2,孙中昶2,赵相伟1(1.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2.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摘 要:结合1990—2015年中国不透水面产品和联合国发布的城市人口统计数据,首次利用联合国在“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SDG11.3.1指标评价方法,对中国1990—2015年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对中国433个城市从整体、省份、城市群和城市规模进行分析,总体来说,城市应该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地的低水平扩张。

关键词:城镇化 不透水面 城市扩张 人口增长 SDG11.3.1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并由此推动城镇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1-2],主要表现为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方面。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进入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截止2018年底,城市数量已经从193个增加到672个,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20%增长到2000年的35%、2018年的59%,城镇化问题将是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第一大挑战[3-4]。

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城市扩张迅猛,占用了城市周边大量的耕地等土地资源,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包括住房短缺导致贫民窟居民人数不断增加、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污水增加、淡水供应不足、废物处理、基本服务和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5]。

因此,城镇化问题既关系到中国城镇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又关系到耕地保护、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6],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015年联合国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缩写SDGs )和169 项具体目标。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水体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水体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水体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23•【字号】吉政发〔2016〕22号•【施行日期】2016.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水体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吉政发〔2016〕2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现将《吉林省清洁水体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2016年5月23日吉林省清洁水体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5〕72号),深入实施松花江、辽河两大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部分断面水质超标和城市黑臭水体问题,进一步提升全省水环境质量,有效维护水环境安全,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2020年底前,松花江、辽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基本消除劣于V类及未达标的V类水体,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内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重点湖泊水质稳定达标。

二、重点任务(一)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1.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

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20年底前,新、改、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42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0万吨/日,提标污水处理能力90万吨/日。

2.全面提升城镇污水收集能力。

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依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全省每年建设和改造城镇污水管网400公里以上。

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对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全部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地级以上城市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猱艺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23卷第2期2021年1月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聂英芝1,王雪彳(1.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3;2.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130000)摘要:以吉林省"十三五”期间的结构、环境污染、治理体系"三个没有根本转变"的问题为导向,以''十四五"时期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三化H标"为抓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战略指导,围绕建止和完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生产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等"五大体系”为目标,设计了“八大举措"任务,研究构建了《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以供参考。

关键词:"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思路;吉林省中图分类号:X3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2-0158-031引言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十三五”期间全省结构、环境污染、治理体系等“三个没有根本转变”的问题为导向,以“十四五”时期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三化目标”为导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战略指导,继续坚持科学、精准、依法“三个治污”路径,制定规划坚持的“四个原则”,围绕建立和完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生产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等“五大体系”,从促进高质量发展、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三方面”谋划《规划》“八大举措”任务,研究构建《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思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吉林。

吉林省珲春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吉林省珲春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为核 心 _ 5 ] 。城市 生 态规 划 理论 和方 法 的提 出 , 可 以 说 是人 类 为 了迎接 严 峻 的 环境 挑 战所 作 出 的一 些 努力 , 其积 极 意义 均在 于 为 了拥有 良好 的城 市生 态 环境 , 同时也说 明 日益 加剧 的城市 环境 问题 和生 态 后 果 已迫使 人们 必 须 达成 一种 共识 . 为维 护 与改 善 人 类赖 以生 存 的生 态环 境 条件 采取 协 调 的行 动 . 促 使 人 与 自然 . 人 与环 境 的和谐 ] 。 编制 城 市 生 态环 境 保 护 规 划 的关 键 是 为 了塑
单 丹 , 韩 笑
( 1 . 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2 . 中水 东 北 勘 测 设 计研 究 有 限 责任 公 司 , 长 春 1 3 0 0 2 1 )
摘 要: 鉴 于城 市 规 划在 环境 保 护 方 面 的局 限性 . 以 吉林 省 珲 春 市 生 态环 境 保 护 规 划 为例 。 根 据 区域 环 境
造 一个 结构 合理 、 功 能 高效 和关 系 协调 的 城市 复合
生 态系 统 , 提高城 市 居 民 的生活 质量 和 城市 生 态环 境质 量 , 这也 是 当前 人们 对现 代 城市 的需 求 。然 而
在实 际操 作过 程 中 ,由于没有 统 一 的标 准 与规 范 ,
导致 生态 规划 的 内容 和模式 五 花八 门 , 十分混 乱 。 本 文 以 吉林 省 珲 春 市 总体 规 划 中 的生 态 环 境
城 市 化是 人类 社会 发 展 的必 然趋 势 。 城 市化 在 推 动人 类 文 明进步 和促 进 社会 发 展 的 同时 . 也 给人 类 带 来 了一 系列 迫 切 需要 解 决 的生 态 环 境 和 人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生态城市综合发展评价指标
一、生态环境改善指标
1、环境质量指标
(1)空气质量指数(AQI):衡量大气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其值越大,就表示空气质量越差。

(2)水质指标:水质优良率、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全氮(TN)、硝酸盐(NO3-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
指标,其中,水质优良率表示水质的整体状况,其余指标表示水中污染物
的含量。

(3)土壤污染指标:pH值、电导率、水解性氮、有效态磷、有效态
钾等,其中,pH值反映土壤的酸碱度,电导率反映土壤中各微量元素的
含量,水解性氮、有效态磷、有效态钾反映土壤中土壤养分的含量。

2、生态保护指标
(1)森林覆盖率:衡量城市归属辖区内森林覆盖率的指标。

(2)生态绿色廊道:衡量城市内生态绿色廊道的长度和质量的指标。

(3)生态景观指数:衡量生态景观的美观程度的指标。

(4)自然保护区指数:衡量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比例的指标。

3、环境效益指标
(1)大气污染减排指数:衡量城市大气污染减排的效益程度的指标。

(2)水污染减排指数:衡量城市水污染减排的效益程度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