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省建设浅析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10-28contents •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结论与展望目录01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空气污染废水、污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

水污染农业化学品、工业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产品质量。

土壤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森林砍伐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加剧。

湿地减少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城市化等因素,湿地逐渐减少。

海洋污染海洋垃圾和污染物的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过度开采和浪费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人类生活和农业发展。

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

能源消耗过度捕捞、狩猎等行为导致生物资源枯竭,影响生态平衡。

生物资源破坏资源过度开发03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气候变化影响01极端气候事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洪涝、干旱、风暴等。

02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

02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造福人类。

只有绿水青山才能带来金山银山,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和后代的生存环境,也是保护地球生物圈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基因资源保护等。

010203防止资源枯竭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开采和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影响。

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和产业发展区,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分析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大气污染是吉林省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因此,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对大气污染进行精确监测和预警,建立明确的排放标准和强制执行制度,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2. 推广清洁能源。

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吉林省地处长江、黄河、辽河三大流域中心,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污水排放、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坚持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完善水资源补给和补水系统。

2. 强化治水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的投入,特别是针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增加生态建设力度,采取多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三、固体废物处理问题吉林省工业化程度较高,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也比较突出。

城市垃圾排放量大,且工业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较为滞后,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垃圾分类。

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三分类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减轻废物处理负担。

2. 推广无害化处理技术。

积极开展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加大经济上可行的技术推广和应用,并探索能够提高废物资源化利用率的科技手段。

综上所述,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多方面问题,需要加强各方面的整治和管理。

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力的措施,推动吉林省环境质量的改善。

吉林五弊情况汇报

吉林五弊情况汇报

吉林五弊情况汇报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这篇汇报中,我将对吉林省目前存在的五大弊端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首先,吉林省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导致空气、水质受到严重影响,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尤其是工业城市和化工厂周边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需要加强监管和治理。

其次,吉林省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许多低效率、高浪费的现象。

比如,在煤炭、水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这不仅对资源本身造成了浪费,也加剧了环境压力。

再次,吉林省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吉林省以前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虽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风险,也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另外,吉林省存在着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尽管吉林省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之一,但农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滞后的问题。

农业生产方式老旧,科技含量低,农民收入不高,农村人口流出问题严重,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

最后,吉林省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差距较大,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吉林省目前存在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五大弊端。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动吉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善吉林省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吉林省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吉林省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国内外公开 , 以接受公 众的监督 。总之要想方设法
35 以生态省建设为依托 。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 划纲要》 制定 了各 个阶段生态保护的 目标, 为顺利实现各阶段 目标需 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1 提高生态环境 的监测能 () 现状、 变化和发展趋势, 要加大环境监测方面的科学
追求 G P D 增长 , 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 3 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先后启动了天然林 保护、 退耕还林还草、 植树造林、 水土保持和防沙固沙工程建设 , 建立了一批不 同类 型的 自然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 生态示范区和生 态省建设 , 生态环境 保护和建设 取得 了很大成绩。 但是在长期的 自然和人 为因素作用下 , 从总体上看
维普资讯
20 年 1 07 月





Jn 2 0 a .,0 7
第 1 总7 期( 6期)
Po co o s Si c n eho g r e i F r t c ne dTcnl y ttn e e a o
N .( u o7 ) o1 Sm N .6
展和保护环境 的矛盾指 出了一条科学道路 。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衡量一个 国家发 展程度的标准 , 存在很大敝端。我们从现行 的 G P D 中, 只能看出经济产出问题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 , 却
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也能增加 G P D 。片面强调 G P增长会助 D 长盲 目消耗资源、 破坏环境、 造成社会失衡 , 反过来
文章编 号 :05—5 1 (0 7 0 — 0 0—0 10 2 5 20 ) 1 0 7 2

吉林省草原生态建设现状分析、问题诊断和措施建议

吉林省草原生态建设现状分析、问题诊断和措施建议
【 中图分 类号 1 8 25 S 1. 【 文献 标识  ̄ l q -c 【 文章 编号 ] 6 2— 2 7 (000 17 0 82 1)3— 0 0 0 1— 0 4
1 现 状 分 析
多 年 来 , 省 在 治 理 草 原 “ 化 ” 遏 制 草 原 生 我 三 ,
业龙头企业 正在发展壮 大 。 以羊 草 、 花 苜 蓿 为 主 紫
得 了阶段性成 果 。
8 . h 。经 过 多 年 的 退 牧 还 草 工 程 建 设 , 已 47万 m 现
I 草原生 ,全 省 累计 完 成 三 化 草 原 综 合 治 理 36 .2万 h , 原 改 良 42 m 草 . 9万 h , 设 牧 草 m。建

! 年 O
睡 璺
第 3 总 第 2 64 删
— —
3】志
国 ・业 ・ 牧
吉林 省 草 原 生 态 建 设 现 状 分 析 、 问题 诊 断 和 措 施 建 议
姜 红岩 , 淑 芝 , 梅 焕 亮 , 占雷 陈
( 松 县 畜牧 管 理 中 心 , 林 抚 松 14 0 ) 抚 吉 3 5 0
围栏草 原 4 0万 h 。 m
收 到 了 一 定 效 益 , 被 的 密度 提 高 1 %, 植 5 高度 增 加 3 %, 量 提 高 1 %, 被 的覆 盖 度 明 显 提 高 , 原 0 产 5 植 草
景观 明显改善 。
6 种 子 田 3 0 m 禁 牧面积 5 万 h , 牧 8 .万 h , 1 加 大 草 原 生 态 建 设 资 金 的 投 入 2h , 2 m 休 47 m .
高 产 优 质 草 种 新 品种 。 建 立 了草 种 基 地 1万 多 公 使 农 民 的切 身 利 益 与 草 原 建 设 紧 密 结 合 , 动 了农 调 顷 , 种 草 种 产 量 达 到 10 。 建 设 了 白城 、 边 牧 牧 民 建 设 草 原 的积 极 性 。 各 2t 延 草种子 加工厂 。

吉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吉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吉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刘子瑜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5期[摘要]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吉林省相关部门付出了诸多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解决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建立更加完善的责任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政府也可以与企业建立定向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水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原因分析;相关建议[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类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

吉林省土地面积约8.74万km2,其在森林方面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森林的覆盖率一直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的农田和防护林区就是构成我国“三北”农田和防护林区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保护极其重要。

本文对吉林省存在的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森林植被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1吉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吉林省以保护和建设“生态吉林、魅力吉林”为建设目标,其主要建设目的就是在保护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加强集体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最终彻底地落实党和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科技的进步、城乡的不断协调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愈来愈薄弱。

有些地区相继出现了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森林植被的不断开垦、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1.1空气质量问题堪忧吉林省气候高寒,一年之中需要燃煤供暖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煤炭排放的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对空气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每年秸秆焚烧产生的颗粒物与烟尘混合,冬季在冷暖交替形成逆温层、近地面风力较小的天气情况下,污染物堆积,难以排出,极易引发雾霾。

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摘要】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空气污染严重、水质受到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

问题的原因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等。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提倡节能减排等措施。

吉林省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于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需要重视环境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确保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现状分析、问题表现、问题原因、推进措施、改善、重要性、展望、重视问题。

1. 引言1.1 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吉林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但近年来环境质量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就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吉林省的环境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频发,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吉林省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但现状依然严峻,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通过对吉林省环境质量问题的现状分析、问题表现、问题原因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和推进措施,以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吉林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吉林省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关乎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任重而道远。

对吉林省的环境质量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通过共同努力和持续改善,相信吉林省的环境质量一定会不断提升,为民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的省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吉林省的环境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现状分析显示,吉林省环境质量存在多个问题。

吉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吉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资源·环境-53-[收稿日期]2020-06-12[作者简介]刘子瑜(1997—),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浙江海洋大学数理与信息学院研究生。

刘子瑜:吉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吉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刘子瑜(浙江海洋大学 数理与信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摘要]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 吉林省相关部门付出了诸多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解决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建立更加完善的责任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政府也可以与企业建立定向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水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原因分析;相关建议[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类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

吉林省土地面积约8.74万km 2,其在森林方面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森林的覆盖率一直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的农田和防护林区就是构成我国“三北”农田和防护林区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保护极其重要。

本文对吉林省存在的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森林植被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1 吉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吉林省以保护和建设“生态吉林、魅力吉林”为建设目标,其主要建设目的就是在保护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加强集体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最终彻底地落实党和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科技的进步、城乡的不断协调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愈来愈薄弱。

有些地区相继出现了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森林植被的不断开垦、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1.1 空气质量问题堪忧吉林省气候高寒,一年之中需要燃煤供暖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煤炭排放的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对空气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省建设浅析冉渊,李璐摘要: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介绍了生态省建设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给出了恢复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省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省建设The Brief Analysi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EcologicalProvince Construction in Jilin ProvinceAbstract: This treatise analyzes the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tuation and ma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Jilin Province and give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ategy of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stricts, it mak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tect and recov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 words: Jilin Provin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1研究背景1.1 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是与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合。

生态环境的组成包括了各种生态系统,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

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在行使自身功能的时候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而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过分干扰或者破坏,以至打破了生态平衡后,就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发展。

广义上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破坏是由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荒地引起的水土流失等等。

而环境污染则是指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环境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

例如工业“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1]。

1.2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的提出基于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的广泛持久性,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日益加深。

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实施的,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与时俱进的发展策略。

2吉林省生态环境现状2.1 自然地理概况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三省中部,地处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总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

吉林省属于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常,寒冷干燥;夏季较短,温暖多雨,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3~5℃,年平均雨量500~910毫米。

全省地势自东南向西北沉降,形成了东部山地、中部丘陵、西部平原的地貌特征。

河流分布不均,东部河流众多、水量充沛,西部河流少。

2.2 生态环境特点吉林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了吉林省的自然生态环境从东到西分为四种类型:东部长白山原始森林生态区、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生态区、中部松辽平原生态区和西部草原湿地生态区。

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而且可恢复性好。

东部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和物种基因库,水资源比较丰富;东中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面积大,森林覆盖率较高,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中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田防护林体系健全,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西部草原辽阔,湿地面积较大,地下水和过境水资源比较丰富。

全省有长白山、向海、莫莫格等2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2.5%。

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绥芬河和辽河等主要水系为全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建设生态省的重要基础条件[2]。

2.3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目前,吉林省存在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同样的分区性。

1)东部森林生态功能减弱森林资源的长期过度开发利用使全省的木材蓄积量急剧下降,除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局部山峰地区的一些原始林,全省原始森林几乎消失殆尽。

尽管近年来的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使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但是人工林的物种单一,生态结构简单、调节能力低下,在生态环境的生存性功能和生产性功能上都远不如原始森林。

一方面,森林生物多样性锐减,大量的珍贵树种、经济植物物种和遗传基因丧失,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另一方面,森林系统在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上能力下降,使得旱涝灾害频率加剧[3]。

2)东中部水土流失严重东中部地区由于过度垦殖,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从而使得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据2004年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15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6.5%,东中部水土流失面积约为69万公顷。

东中部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使地表植被减少,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能力大大下降。

其次,还受降水、地势起伏大等自然内在因素的影响[4]。

东中部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减少,大量的N、P、K等营养盐类流失,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土壤风蚀使得土壤沙化加剧,沟壑增加;河道泥沙量增大,易淤积河道水库洪涝灾害加剧。

3)中部土壤能力退化、面源污染严重吉林省中部以黑土地著名,土质肥沃,适合农业耕种。

但是,由于多年来“种大于养”,土壤肥力已大幅下降,土壤可耕作层变薄,蓄水保肥能力差,影响了农作物亩产量的提高。

同时,因为土壤有机肥减少,农业生产需要施加更多的化学肥料,加上农药的大量使用,促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4)西部“三化”问题严重吉林省西部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化”——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

该区的三化问题存在已久,受到广泛的关注,是制约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

三化土地变化趋势可由表1[5]看出。

表格 1[3]吉林省西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三化”土地面积及其在土地利用中所占比例统计表总体看来,该区“三化”问题依然处于恶化趋势,特别是草地退化和土壤盐碱化严重,沙化土地面积虽然大幅减少但局部地区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草原退化使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减少、草地质量下降、草原生态系统受到很大损害,对该区畜牧业发展不利;土壤盐渍化造成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会大大影响农业作物生长以及土地蓄水能力,严重影响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吉林省东部河流众多,降雨量较西部也更丰富;中西部地表水较少,主要利用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区域性水资源不足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同时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是吉林省必须面对的又一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吉林省水资源缺乏,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7.8%,世界平均水平的15%,耕地亩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全省有45座城市存在着缺水问题,其中有32座城市严重缺水。

而另一方面,吉林省水污染情况严峻,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根据吉林省2006年环境状况公报,在全省17条主要江河中,Ⅱ类以上水质断面仅占13.85%,Ⅲ类水质断面占26.15%,Ⅳ类、Ⅴ类水质断面占33.85%,劣Ⅴ类水质断面占到26.15%,在9个湖泊水库中Ⅴ类水质就有3个。

其中,伊通河、图们江、东辽河等污染尤为严重,劣Ⅴ类水质都超过了70%。

另外,吉林省中西部主要利用地下水资源,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出现漏斗并且不断扩大,对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

3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是基于对吉林省生态环境在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顺应国家可持续发展与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号召,建设有吉林省特色的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系,提高全省经济整体竞争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生态省建设是符合国情、省情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

3.1 生态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吉林生态省建设的总目标是通过30年的努力奋斗,在全省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系,把吉林省建设成为经济比较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良、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省。

总任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3.2 生态省建设的措施和建议生态省建设总目标和总任务的实现需要妥善解决上述主要的吉林省生态环境问题,修复生态环境,保持社会经济的生产、消费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高度平衡,使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1)建立数字化环境监控系统建立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城市水源水质、流域水质、污染物排放等数字化环境质量监控系统。

充分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起动态的监测网络,为各种环境决策、环境评价和突发环境事故的处理提供数据基础。

2)建立生态经济区,分区治理鉴于吉林省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域性,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及环境、资源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时,也应因地制宜、分区进行。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把全省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东部长白山资源保护与旅游、健康产业生态经济区;东中部水资源保护与特色产业生态经济区;中部松辽平原黑土资源保护与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经济区;西部草原湿地保护与绿色产业生态经济区。

在具体工作时,应该根据各区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保护措施和方法。

在东部,实施长白山生态保护工程,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

同时,可以长白山森林系统为依托,发展特色林地产业和旅游业。

东中部工作重点在于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修复流域水质,对松花江、东辽河流域以及区内湖泊进行水污染防治,可以利用松花湖等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

在中部地区,黑土土壤肥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是应主要关注和着力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