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副作用

合集下载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注意事项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注意事项

淤血
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可能会 出现淤血的副作用。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低分子肝素注射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腹泻
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可能会 出现腹泻等肠胃不适的副作 用。
用法和剂量
用法 剂量 使用频率
皮下注射
根据患者体重和病情确定剂量,一般每日 1-2次,3~7天为一个疗程
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可随时更改 使用频率。
是的,可以长期使用低分 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注意事 项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简称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用于防治血 栓性疾病。在使用该药物前,有一些重要的事项需要知道。
适应症和用途
1 适应症
2 用途
预防和治疗血栓
用于手术后、临床诊断、住院治疗等情况下的预防和治疗。
3 优点
具有较高的效力和安全性,并且注射时无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
保存和贮存
• 低分子肝素应保存在室温下,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 开封后应在48小时内使用。 • 过期或污浊的注射液应丢弃。
常见问题解答
可以同时使用其他药 物吗?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时,应 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影响凝 血的药物。
如果错过注射该怎么 办?
如果错过了用药时间,请 尽快注射下一次药物。
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 进行长期治疗吗?
1
肝功能受损
2
肝功能受损的病人应注意使用该药
物的剂量,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3
口服药物
4
口服药物可以影响低分子肝素的吸 收,必须引起关注。
出血风险
低分子肝素注射可能导致出血,使 用时请注意出血风险的增加。
肝和肾功能异常
肝和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注意低分 子肝素的使用,因为它们会影响药 物的清除速度。

肝素的副作用

肝素的副作用

肝素的副作用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抗凝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症、心脏瓣膜病和冠心病等。

肝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结,从而预防形成血栓。

然而,肝素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尽管大多数人可以良好耐受,但在使用肝素时,仍需要密切注意其副作用。

首先,肝素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

由于肝素的抗凝作用,它可能导致血液凝血功能下降,使患者出现出血的风险增加。

当使用肝素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时,可能出现明显瘀血、淤血或皮下出血等症状。

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肝素剂量和患者的特殊情况有关,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其次,肝素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有些患者对肝素过敏,可能出现皮疹、荨麻疹、痒、发热、喉咙肿胀或呼吸急促等过敏症状。

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或心律失常也可发生,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使用肝素并就医。

此外,肝素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

长期使用肝素可能干扰骨骼的代谢,抑制钙的吸收,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表现为骨折风险增加,易于出现骨疼、关节痛、身高减少等症状。

因此,在长期使用肝素的患者中,应密切关注骨骼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骨质疏松。

最后,肝素还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的使用可能导致血小板的数量减少,从而影响凝血功能。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容易出血、皮肤出血点和瘀斑等症状。

如果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应立即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适时停止肝素治疗。

总的来说,肝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凝药物,但仍存在一些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肝素时,医生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需要,决定是否使用肝素以及使用何种剂量和疗程。

此外,患者在使用肝素期间应定期接受血液凝血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查,以及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肝素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肝素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肝素药物的研发与应用肝素(Heparin)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肝素药物的发明对人类是意义深远的,它不仅可以解决血管栓塞等抗血凝现象,而且还可以在手术中帮助人体对抗出血风险。

此外,肝素药物还广泛用于各种心脏手术、肾脏疾病、深静脉血栓等。

本文主要探讨肝素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知识和理解。

一、肝素药物的发明历程肝素药物由加拿大生物化学家麦克莱恩(Jay McLean)在1916年首先提取,其后由美国癌症研究院的沃特曼(William Henry Howell)和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

肝素最初是从牛肺和人肺中提取的存在于粘多糖类似于硫酸肝素的物质。

从此开始,肝素药物就成功地进入到了人类医学的领域。

但是,当时的肝素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为它的化学结构比较复杂,限制了人们对它的深入研究。

肝素药物的重大突破出现在1930年代。

当时瑞典生物化学家桑德斯陪伴了一位病人死亡,该病人在治疗跳骨头内侧静脉血栓的过程中,血栓并未得到很好的控制。

此时桑德斯想到了之前已经在动物实验中成功使用肝素的研究成果,于是便自行加入肝素进入了该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并取得了成功。

这引发了人们对肝素药物的重视,肝素药物的研究方向也逐渐转向医学领域,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肝素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原理肝素药物可以分为无需监管的抗血小板聚集剂和需要监管的抗凝血剂。

抗血小板聚集剂主要是指那些能够防止血小板粘附或聚集的药物;抗凝血剂则是指那些可以抑制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

这些药物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危险信号。

肝素药物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干扰凝血过程,阻止凝血因子活性并促进其降解。

在人体内,凝血过程是由一系列凝血酶分子的激活过程所引起的。

当血液中的血小板粘附在炎性细胞上时,这些炎性细胞和肝脏将通过调节凝血因子的产生和降解来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状态,并干扰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因此,在不稳定的炎性环境中,肝素药物就可以调整血小板活性的增强程度,并保证其有效性。

肝素疗法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肝素疗法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肝素疗法的副作用及其防治代金枝(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宜昌 443001)作者简介:代金枝 (1972 — )女湖北宜昌人, 2010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主管药师【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64-01肝素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生化和药理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疗效肯定。

随着肝素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副作用趋向增加,从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肝素的常见副作用及其防治概述如下:1 出血倾向肝素疗法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

各家报告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一般为1~33%,致命性出血发生率约4.64‰。

常见的有皮肤瘀点、瘀斑、鼻衄、咯血、便血、血尿和腔道大出血。

有报道鼻衄占6.2%,齿龈渗血占11.6%,便血和其它部位出血占0.8%[1].。

肝素疗法诱发出血的因素:1,剂量偏大,抗凝效果强:研究证明肝素疗法随肝素用量和它抗凝效果的增加,出血的发生率亦增加[2]。

目前肝素的应用已趋向小剂量法,即24h内肝素用量不超过15000U,出血副作用少,而且不需要实验室监测[3]。

2,制剂的不同:有报道采用皮下注射肝素治疗114例,肝素钙治疗118例,两组皮肤瘀点,瘀斑和鼻衄发生率分别为68%和18.6%。

认为皮下注射以肝素钙为好,局部硬结和出血现象发生率低[1]。

3,给药方式:肝素以不同给药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连续静脉输注者大出血的平均发生率为6.8%,而间歇静脉注射者出血的平均发生率为14.2%。

间歇疗法病人的出血发生率率高,可能是24 h内肝素用量大所致。

4,合并用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被认为肝素诱发出血的危险因素[5]。

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需要接受大剂量肝素时,阿司匹林的合用可增加术中或术后出血。

若短期内调整肝素的用量,加用阿司匹林的危险明显降低[4]。

5,肝素抑制血小板表面凝血酶的生成并抑制血小板聚集。

6,其它诱发因素:如老年女性,嗜酒及严重的并发症如肾衰[4]。

改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副作用管理方法

改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副作用管理方法

改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副作用管理方法
概述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然而,皮下注射LMWH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瘀血、局部疼痛和出血。

为了改善LMWH皮下注射的副作用管理,本文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方法和建议
1. 使用合适的注射技术:使用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正确地选
择注射部位,并遵循正确的注射技术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建议
使用细长的针头,选择皮下脂肪较厚的部位注射,以减少瘀血和局
部疼痛的风险。

2. 轮换注射部位:频繁使用同一注射部位可能导致皮下组织受损,增加副作用的发生。

建议在注射过程中轮换使用多个注射部位,以保持皮下组织的健康状态。

3. 控制注射速度:过快的注射速度可能会引起瘀血和出血。


议将LMWH缓慢注射,以减少此类副作用的发生。

4. 监测皮下注射部位:在注射后密切观察和监测注射部位,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如肿胀、红肿和疼痛等。

5. 患者教育:向患者提供关于LMWH皮下注射的相关信息和指导,包括注射技术、副作用管理和不良反应的早期识别,以增强患者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力。

结论
LMWH是一种有效的抗凝药物,但皮下注射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通过使用合适的注射技术、轮换注射部位、控制注射速度、监测注射部位和患者教育,可以改善LMWH皮下注射的副作用管理。

这些方法和建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监测和副作用

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监测和副作用

a
10
谢谢
a
11
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的监测和副作用 重症医学科
a
1
抗凝药监测
APTT:主要涉及内源性 Ⅷ、 IX、XI、XII
PT:主要涉及外源性V、 VII、X
肝素:激活血浆中的AT-Ⅲ,加强 其抑制凝血因子Ⅱa,Ⅸa,Ⅹa,Ⅺa, Ⅻa
华法令:双香豆素类,结构类 似VitK, 干扰依赖VitK的凝血 因子合成。Ⅱ,Ⅶ,Ⅸ,Ⅹ
a
4
肝素、LMWH不良反应-CNS-1
FDA曾警告临床医生如果因肝素(包括 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样物质)产品引发 的脊柱内出血(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 下腔麻醉、脊髓穿刺时),可有脊椎 血肿和永久性麻痹(瘫痪)的潜在危 险
a
5
肝素、LMWH不良反应-CNS-2
合并症的风险可在下述情况下增加
• 脊椎管内置管以给止痛药 • 合用其它影响凝血机制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a
3
肝素不良反应-血液系统-2
免疫介导的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HIT为1~3%, 而非免疫介导的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HAT近10%
因为这些并发症在开始治疗的最初几天并不常见, 急性静脉栓塞或肺栓塞病人用肝素只是几天,然 后就改为口服抗凝剂,这样就可预防90% 以上因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或血栓形成
酶水平(ALT、AST)升高,与男性和基线酶水平 较高相关,80%停药后酶水平恢复正常 ➢ 36%的病人乳酸脱氢酶不正常,但未见肝功受损
➢ 建议长期接受肝素治疗者应注意监测肝毒性症状
aLeabharlann 9肝素不良反应-其它-2
眼睛:可能发生过敏性结膜炎
骨骼肌-骨质疏松:治疗剂量的肝素可 导致严重的骨质疏松,可能与肝素影响 VitD和钙代谢或酶抑制有关。不可能预 测骨质疏松,但低剂量相对安全些,鉴 于"better safe than sorry"的态度建 议 在 用 肝 素 期 间 应 每 天 补 充 1 ~ 2g 钙 和 1500U的vitD

肝素的作用功能主治

肝素的作用功能主治

肝素的作用功能主治肝素简介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内凝血系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肝素的作用功能肝素具有以下主要作用功能:1.抗凝作用:肝素可以抑制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活性,阻断凝血酶形成,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2.抗炎作用:炎症反应在人体内往往伴随着凝血活性的增加,肝素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减少凝血因子的生成,以及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3.保护内皮细胞功能:肝素能够保护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持正常的血液流动和血管通透性。

4.溶栓作用:肝素可以激活体内的纤溶酶系统,促进血栓的溶解,从而起到溶栓作用。

5.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肝素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减少血栓的形成。

肝素的主治领域肝素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领域:1.心血管疾病:由于肝素具有抗凝功能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等。

2.深静脉血栓形成:肝素被认为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线药物,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的形成。

3.血小板减少症:肝素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常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4.血液透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被用作抗凝剂,可以防止透析器内的血栓形成。

5.手术和创伤后的抗凝治疗:肝素被广泛用于手术和创伤后的抗凝治疗,防止血栓的形成。

肝素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肝素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包括:1.出血: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可能导致出血,尤其是在过量使用或患有出血病症的患者。

2.过敏反应:肝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急促等,对肝素过敏的患者应禁用。

3.骨质疏松:长期大剂量使用肝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4.肝素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结论肝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凝药物,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抗凝作用外,肝素还具有抗炎、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功能。

血液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副作用

血液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副作用

血液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副作用在临床治疗中,血液科医生常常会应用各类药物来治疗患者的疾病。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能够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医生在使用时严密监测。

本文将对血液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副作用进行详细描述。

一、抗凝药物1. 肝素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血液科的抗凝药物。

其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转化速率,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此外,肝素还能够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抑制凝血因子Ⅹa的活性,进一步增强抗凝效果。

然而,肝素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出血、皮肤过敏等。

2.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属于维生素K拮抗剂。

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再生,减少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合成,从而达到抗凝的作用。

但是,使用华法林时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的变化,因为其副作用包括出血风险增加、肝功能受损等。

二、贫血治疗药物1. 铁剂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供足够的铁元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修复。

铁剂可以分为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方式使用,具体使用哪种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然而,铁剂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黑便等。

2.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是一种通过刺激骨髓红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药物。

它是治疗尿毒症和癌症相关贫血的常用药物。

然而,EPO的滥用可能导致造血功能恢复异常,出现异常增殖性疾病,并增加血栓栓塞风险。

三、白血病治疗药物1. 靶向治疗药物对于白血病患者,靶向治疗药物常常被应用于治疗。

例如,伊马替尼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标准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针对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然而,靶向治疗药物也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水肿等。

2. 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也是白血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干扰白血病细胞的DNA合成和修复,抑制其增殖和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素副作用
肝素是一类常用的抗凝血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

虽然肝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但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肝素的常见副作用。

首先,肝素使用可能会导致出血。

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可以抑制血液凝结,从而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但是,如果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导致血液过于稀释,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常见的出血表现包括皮肤淤血、瘀伤、鼻衄、牙龈出血等。

其次,肝素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肝素过敏,使用后可能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瘙痒、荨麻疹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呼吸困难、心动过速、低血压等。

此外,肝素使用还可能引发骨质疏松。

长期大剂量使用肝素会抑制骨细胞的生成,进而导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折的风险。

因此,长期使用肝素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并采取相应的骨质保健措施。

另外,肝素还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来防止血栓形成,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肝素会导致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

这种血小板减少症会增加出血和瘀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肝素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数,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最后,肝素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发生注射部位疼痛、血肿、局部
红肿等局部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是暂时的,并在治疗结束后自行消失。

综上所述,肝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虽然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非常有效,但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出血、过敏反应、骨质疏松、血小板减少症等。

因此,在使用肝素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副作用。

同时,患者在使用肝素期间应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如出血、过敏症状等,及时就医并停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