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生物总复习知识点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合集下载

中考生物必背考点——专题07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中考生物必背考点——专题07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07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代谢废物 指人体在代谢过程中,由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分等物质,叫做代谢废物。

(或叫代谢终产物)排 泄 指把人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如:二氧化碳、汗液和尿液等的排出) 排 遗 指把消化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如:粪便)排泄的途径少量水分和二氧化碳 以气体形式 由“呼吸系统”排出 部分水分、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以汗液形式 由“皮肤”排出大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尿素 以尿液形式 由“泌尿系统”排出排泄的意义(1)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调节人体内水分与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3)调节体温。

图示图示图解⚫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所组成。

⚫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是形成尿液。

⚫ 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

3、肾单位每个肾脏约由100多万“肾单位”构成的,“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4、尿液的形成步骤 过程图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单位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

温馨提示⚫ 由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和入球小动脉中血液相比,尿酸、尿素、水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含量明显减少。

⚫ 尿液中尿素、无机盐的浓度都高于原尿,这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了大部分水。

⚫ 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如果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肾小球患有急性炎症⚫ 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专题08 生命活动的调节(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8 生命活动的调节(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8 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材必背知识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P2)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P3)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P8)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P9)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P16)6、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P20)7、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P24)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P27)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P28)10、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P48)1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P50)1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P54) →教材必会知识 1、内环境的组成 ⑴内环境的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内环境。

⑵内环境的范围: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此外还有脑液、脊液等。

⑶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有水分,血浆蛋白、组织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不包括消化道中的成分和细胞内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

⑷内环境的组成关系:⑸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与含量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主要差别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

1.眼是人体的感觉器官,近似球型2.3.眼球的结构→“一孔三体五膜”①瞳孔:控制光线进入;瞳孔在亮处变小,在暗处变大②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曲度变大)③晶状体:主要起折射光线的作用(看远处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近处曲度变大)④玻璃体:主要起支撑作用,支撑眼球壁⑤巩膜:保护眼球(白眼球,翻白眼所看到的结构)⑥脉络膜:不透光,使眼球内部形成“暗箱”;给视网膜提供营养⑦视网膜:有感光细胞,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形成倒立缩小的物象⑧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⑨虹膜:有色素、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4.近视眼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5.远视眼原因: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凸透镜矫正6.视觉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象,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7.8.9. 咽鼓管:维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10.听觉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11.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开口或闭嘴堵耳12.13.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调节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14.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5.16.神经元的作用: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8.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

19.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0.反射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1.反射类型:①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生来就有(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如脑干,脊髓)②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后天获得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2.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里,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齐平23.脊髓由灰质(神经元细胞体构成)和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构成24.脊髓的功能:反射(灰质起作用)和传导(白质起作用)25.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26.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表层是灰质,叫做大脑皮层27.大脑作用:是人体“总指挥部”,具有人体语言、感觉、运动等多种神经中枢28.小脑作用:具有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29.脑干作用:与脊髓相连,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30.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31.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建立32.条件反射可以消退33.条件反射建立意义:使人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有了预见性,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34.人类特有的反射: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与人类大脑皮层具有的语言中枢有关。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年中考生物秘籍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年中考生物秘籍

解密07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了解课标:二、知识清单:考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包括一个叫细胞体的代谢中心和一个由树突、轴突神经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中枢 神经 系统脑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脊髓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两部分组成的突起,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由反射弧完成的。

其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人类具有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发生反应,这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的种类: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生来就有的,如:缩手、眨眼、排尿、膝跳等反射。

复杂的反射——(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如: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

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考点(二)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 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收缩,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知识点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知识点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知识点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知识点
1、眼球结构: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2、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3、近视眼:晶状体变凸,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

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4、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5、神经系统的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梳理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梳理1.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三部分组成。

其中脑和脊髓是人体神经调节的中枢控制部位;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各种神经遍布人体全身,主要是将全身各部位感受到的各种刺激传向脑和脊髓,同时将脑和脊髓发出的各种指令传向相应的身体部位。

因此脑和脊髓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各种神经构成人体的周围神经系统。

2.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例如:当你赤脚走在沙滩上,脚趾触摸到尖利的物体时,你会迅速转移重心,将脚移开甚至跳起大叫,这样的行为过程就是反射。

3.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膝跳反射实验可用来检测人的反射弧是否完整。

4.应注意区别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两个不同的名词。

神经中枢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具有某一功能的神经细胞群。

5.人体主要的内分泌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卵巢和睾丸等,它们分泌的主6.子代性别的决定是由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的种类决定的。

由于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会分开,因此精子中通常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或者含有一条Y染色体;而每个卵细胞内均含有一条X染色体。

当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时,下一代为女孩;当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时,下一代为男孩。

7.生物的性状通常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最小单位叫做基因。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而DNA上含有许多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

8.变异是指生物的子代与亲代间.子代与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变异是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

9.有些变异仅仅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的,而遗传物质没有变化,这样的变异一般不遗传。

如营养条件的不同会引起的人的胖瘦差异等。

有些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造成的,可以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后代。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专题总结—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专题总结—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专题总结—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眼球的结构2、视觉的形成:3、近视:晶状体曲度过大或者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配戴凹透镜矫正。

1、耳的结构2、听觉的形成:3、咽鼓管维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张口/闭嘴堵耳),被巨大声音震聋损伤的是鼓膜。

4、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1、神经系统的组成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2、反射类型:简单发射和复杂反射。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获得的,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3、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等)。

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同时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2、激素由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

3、激素类型及其作用高频命题点1 耳和眼1.(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和听觉。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视网膜是形成视觉的部位B.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C.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D.遇巨大声响时应闭嘴堵耳【答案】A【详解】A.视网膜是形成物像的部位,A错误。

B.近视通常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B正确。

C.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产生神经冲动,C正确。

D.遇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鼓室内的气压与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能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D正确。

生物知识点之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知识点之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知识点之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视觉)(3)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2) 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耳郭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1)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半规管内耳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听觉的形成沿着听小沿着与听觉沿外耳道骨传导有关的神经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2、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1)结构细胞体突起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轴突包上髓鞘叫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区别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区别于:应激性2)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现象:小腿突然跳起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3)反射的类型简单的反射复杂的反射4、激素调节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激素调节
1.分泌腺:
外分泌腺:通过导管运输分泌的液体,分泌到体外(唾液腺、肠液、胃液、胰腺、肝脏)。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等物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分泌的物质是激素,量少
2.激素
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含量少,但对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3.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卵巢睾丸)
4.激素的主要功能和病症
(1)生长激素
分泌腺:垂体
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分泌异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侏儒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
分泌腺:甲状腺(人体最大的分泌腺)
作用: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分泌异常: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呆小症。

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

症状:食量大但身体消瘦,甲状腺
肿大,眼球突出,暴躁,注意力不集中。

注: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人体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但是该病不是由缺乏激素引起的。

(3)胰岛素
分泌腺:胰岛
作用:降低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病症:分泌量少,导致糖尿病(三多一少)
治疗:注射胰岛素
(4)性激素
分泌物:睾丸卵巢
作用: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维持生殖功能。

问: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
问:胰腺和胰岛的区别?胰腺既是外分泌腺也是内分泌腺。

胰腺的外分泌部分分泌胰液,内分泌部分分泌胰岛素。

因此,胰腺包含胰岛,胰岛是胰腺的一部分。

考点二: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1)神经元:细胞体+突起(树突和轴突)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作用: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并传导冲动(或兴奋)
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树突: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

轴突:把冲动传离细胞体,传到神经末梢外有髓鞘。

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组成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脑:大脑皮层小脑脑干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2)作用
大脑皮层:所有感觉、学习、运动、语言;功能区有语言中枢(人类特有)、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感觉中枢。

注:躯体运动/感觉中枢是管理躯体对侧的运动。

小脑:平衡
脑干:心跳、呼吸
脊髓:控制较低级的躯体运动、排尿和膝跳反射等,具有反射功能和传导
补充: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会对脊髓做出一定的控制。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在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问:含羞草叶片闭合算不算反射?不算,因为没有神经系统。

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后天的)和非条件反射(先天的)
例子:条件反射(复杂反射):老马识途、猴子打篮球、望梅止渴;
反射中枢: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
反射中枢:脑干和脊髓的低级中枢。

可以不受大脑控制。

注:人类反射最突出的特征:能对语言文字等抽象刺激建立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

如:看到“杨梅”二字就分泌唾液;谈虎色变。

5.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填空)
作用: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把神经冲动传递给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发出指令的部位
传出神经:把“指令”传递给效应器
效应器:接受“指令”,完成相关反射活动。

问:如果反射弧不完整能不能完成反射?
考点三: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眼:眼球壁+内容物
眼球壁:外膜中膜内膜
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
角膜:透明,透过光线
巩膜:白色“白眼球”,保护。

透光吗?
虹膜:有色素中央有瞳孔,控制光线进入量
问:从黑暗处到明亮处的过程,人的瞳孔会?(变大/变小)
问:从明亮处到阴暗处的过程,人的瞳孔会?(变大/变小)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脉络膜:遮光,提供营养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感受光线刺激
晶状体:透明,类似凸透镜,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可透光。

强调: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虹膜调节瞳孔大小,类似于相机的光圈;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的暗箱;视网膜类似相机的胶卷。

晶状体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

口诀:角巩外虹睫脉视网膜在里面嗨
(2)视觉的形成
1.外界光线首先经过角膜进入眼球,并穿过瞳孔
2.光线经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落到视网膜上
3.在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网膜上具有感光细胞,产生兴奋
4.兴奋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3)近视的成因
原因1: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原因2: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强调:物像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在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

问:感受光刺激在什么部位?形成视觉在眼的什么部位?
补充:视神经或视觉中枢受损,会引起眼睛失明。

考点四:听觉的形成
(1)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郭外耳道
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
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
(2)外界的声波通过耳郭和外耳道进入内耳:鼓膜引起振动,把振
动传递给听小骨,听小骨可以传递和发达振动,然后传递到内耳,内耳当中的耳蜗具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即具有听觉感受器;最终通过听觉神经,把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注:鼓膜可以引起振动;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

中耳炎?
遇到巨大声响,怎么做?迅速张口或闭嘴双手堵耳
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