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PPT课件
第8课《咏雪》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补充交代谢道韫身份,其实也是有力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才气。
宴会后
“君以为胡儿与道韫之句,何者为佳?"作为一个高情商的客人,你该如何回答谢安的问题?胡儿撒盐空中,写实,形似;道韫柳絮因风起,写意,神似,咏絮之才!各有千秋,不愧是人才辈出的谢家。
(即兴发挥填比喻或自己积累的诗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赴宴
“公大笑乐”是为何?(1)对两个答案都满意,不简单地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笑着对子侄辈鼓励和赞许,民主自由氛围; (2)“笑”,是慈爱地笑胡儿的回答;乐是对谢道韫的回答感到满意,为“柳絮”一喻而“乐”,欣慰、赞赏。
①“撒盐空中”组讨论分析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为何?
①“柳絮因风起”更好;②“柳絮”轻盈,如雪飞扬;“盐”是沉重颗粒,缺乏美感。③“柳絮”给人春天将到之感,意蕴丰富。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小组讨论分析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为何?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明句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窗外大雪纷纷,家人围坐,灯火可亲,通过“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 等词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为何咏雪?——诗礼传家 富有生活雅趣
第8课《咏雪》课件(共47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 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谈论文章 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太傅高 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 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 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 絮乘风而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 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 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世说新语二则之
咏 雪刘 义 庆
——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第一课时
新壹
课
导
入
导入新课
教
壹
1.通过各种形式朗读和节奏划分,培 养文言语感。
学
目 标
贰
2.通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故事 情节,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
化修养。
叁 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
氛围。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 (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南朝宋宗室、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 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南郡 公。
研读探究
大雪天一家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诗文,作者却一再写谢太傅的表情,有什 么作用?《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作者用“欣然""大笑乐”营造了一 种温馨、融洽、欢 快、热闹的家庭氛围,同时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 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 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 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
缺的恰恰是意蕴。这个比喻神似。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
第8课《咏雪》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知识
• 省略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 即公大兄无奕女 句首省略主语“谢道韫”。
疏通文意
把家里人聚集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
在一起。
,包括侄儿侄女。 文章的义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一会儿 急 高兴的样子。
合作探究
观点二:“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 “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 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 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合作探究 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
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结构梳理
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疏通文意
即“所似何”,像什
哥哥的儿子,
么,疑问代词前置。
即侄子。
大体 相比。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 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可以相比。”
疏通文意
不如,不及。 乘风。因,趁、乘。
诀
例:白雪纷纷何所似? 所似何(像什么)
5.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6.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字词清单
太傅( fù) 俄( é )而 雪骤(zhòu) 差(chā )可拟( nǐ ) 无奕( yì)女 王凝(nínɡ)之 谢道韫(yùn) 柳絮( xù)
朗读指导
朗读文章,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精读课文
《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2024版年度第8课《咏雪》课件(共28张ppt)

第8课《咏雪》课件(共28张ppt)2024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文学价值与影响•艺术特色与审美体验•知识拓展与延伸•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01课程介绍与背景刘义庆(403-444年),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
《咏雪》通过记录生活中的事情,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清淡玄远的文化思想以及快意洒脱的精神风貌。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篇散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咏雪》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世说新语》及其作者;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培养文言文语感;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体会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古代儿童的聪颖机智;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
02文本解读与赏析文本概述及结构分析《咏雪》是一篇以描写雪景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雪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引入主题,主体部分则通过多个角度对雪花进行详细描绘,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关键句段解读与赏析“雪花纷纷扬扬地下着,像一群轻盈的白色蝴蝶在翩翩起舞。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翩翩起舞的白色蝴蝶,形象地描绘出了雪花轻盈、飘逸的特点。
“它们或落在树梢,或洒在屋顶,或铺在地面,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银装。
”这句话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雪花覆盖大地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雪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风格及特点探讨《咏雪》的写作风格细腻、生动,作者通过对雪花的细致观察和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咏雪》课件

作业布置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背诵《咏雪》这首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同学们需要将《咏雪》这首诗完整地背诵下来,以巩固课 堂所学知识。
在课程中,我们重点讲解了《咏雪》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以及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来感受和表达美感。同时,对诗歌中的一 些难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课程总结
01
课堂互动与讨论
02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和小组 讨论的方式,引导同学们积极思 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积 极参与,课堂氛围热烈。
课程总结
课程收获与建议
通过寒风和衣领的细 节描写,表达了诗人 对冬天的感受和体验 。
通过对雪景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纯洁、 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 求。
艺术手法
比喻
将雪花比作柳絮和蝴蝶,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花的 轻盈和美丽。
拟人
通过寒风的描写,赋予其 人的形象,使读者更能感 受到冬天的寒冷和凛冽。
细节描写
通过对衣领的细节描写, 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 冬天的寒冷和雪花的轻盈 。
04
《咏雪》的意境与意象
意境分析
静谧之美
情感表达
通过描绘雪花飘落的场景,营造出一 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 自然之美的意境。
通过描绘雪景,表达出作者对自然之 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引发读者共鸣 。
空灵之感
通过描绘雪后世界一片洁白、纯净的 景象,赋予画面一种超脱尘世的空灵 之感,引人深思。
意象分析
03
《咏雪》全文解析
诗句解释
《咏雪》ppt课件

•文中谢公认为哪一个回答更好从哪里可 以看出
三个答案仅供参考:
一是对两个都满意;
二是笑第一喻乐后一喻;
三是为后一好喻而笑而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 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 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 耐人寻味
用柳絮比喻的妙处
飞扬之态 柳絮因风起 轻盈之雅
太忽 傅然 高间 兴雪 地下 说得 :紧
了
这纷纷扬扬 的大雪像 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 他哥哥的女儿
儿说:跟
道韫说:不如比作
把盐撒在空中 风把柳絮吹得满
差不多
天飞舞
太 傅公 高 兴 得 笑 了 起 来
的的道 妻女韫 子儿是
、太 左傅 将大 军哥 王谢 凝无 之奕
•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
文化内蕴
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红楼梦
形似
撒盐
咏雪
意蕴
柳絮
鹅蒲玉 梨 毛公蝶 花
英
•同是咏雪为什么文中只重点介绍了兄女的身 份而未提及兄子胡儿的详细身份呢作者的用 意是什么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含蓄地表明作者对兄女谢 道韫的才气十分赞赏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 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
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 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 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 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 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 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 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 好在有意象
紧急速
第8课《咏雪》课件(共37张PPT).ppt

重点词汇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约同行
太丘舍去: 舍弃 去:离开
尊君在不: 通假字,同“否” 通假字:“通用、假
相委而去: 舍弃
借”,即用读音相同或 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下车引之: 拉,牵引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 分。过了正午(朋友)仍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 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太丘的长子)元方当时七岁,在 门外嬉戏。
请同学们用“/”在课文中标示句中停顿
初读课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
王凝之/妻也。
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复述这个故事!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汉末至东晋士大夫 的言谈、逸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 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不完全符合 史实。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 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篇,每类 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是六 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8《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断句读 [jùdòu]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文章 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这 就叫断句读。在一句话的末了断开,叫 “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断开, 叫“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二单元《咏雪》(共16张PPT)

·比较阅读·
3.《客有问陈季方》一文中 也有一个精巧的比喻句,请 圈画出来,说说陈季方的比 喻好在哪里?
答示例
陈季方的比喻流露一份机敏, 恰到好处的比喻配以迅速的反应, 以极为体面的方式捍卫了父亲的尊 严,在展现其为人的聪慧机敏之外 又展现了其良好的家庭教养。
答案示例
·探究课文·
“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 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 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探究课文·
答案示例
“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 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能看见雪粒片直落,看 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 也许更为真切地描绘了当时的场景。
·探究课文·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 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飞扬之态 形
柳絮因风起 轻盈之雅 神
文学之韵 韵
比较阅读
图书篇目
覆巢无完卵 客有问陈季方
·比较阅读·
朗读《覆巢无完卵》《客有问陈季方》, 完成活动: 1.用现代汉语复述这两则故事。
·比较阅读·
地交代了:
时间
寒雪日
地点
内(集)
人物
谢太傅、儿女
事件
讲论文义
·探究课文·
“寒雪”“内集”“欣然” “大笑”“乐”几个词营造了一 个怎样的家庭氛围?
答案示例
·探究课文·
融洽和睦、欢快轻松、文化氛围浓厚
·探究课文·
朗读《咏雪》,思考: 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 哪个比喻更好?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PPT课件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文言知识1.易错字谢太傅()雪骤()柳絮()无奕女(
)哉()2.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句尾,表示疑问)xùfùzhòuzāiyì文言知识3.古今
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与儿女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太丘舍去(古义:家中的子侄辈;今义:子女)(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古义:凭借;今义:因为)(古义:离开;今义:到……去)文言知识4.文言句式(1)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
)(2)倒装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正常语序为“空中撒盐差可拟”)(3)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用“也”表判断)激趣导入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谜底:雪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地比拟雪花呢?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刘宋宗室,武帝刘裕之侄,袭临川王。
任官各地清正有绩,后因疾病还京师,卒年四十一。
义庆为人恬淡寡欲,爱好文史,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门下。
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多散佚,存《世说新语》
一书,大传于世。
文题背景【创作背景】《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逸事,以短篇为
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
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文章主旨《咏雪》一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
谢道韫的聪慧、机智。
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
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
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
氛。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写“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说明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尊重的道理。
积累词语1.解释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4)撒盐空中差可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家庭聚会。
子侄辈的人。
诗文。
不久。
大致,差不多。
凭借。
积累词语2.独立翻译课文。
标画出疑难语句。
3.组内交流、释疑。
4.疏通文意大比拼。
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看看哪组翻译得又准又好。
5.最后疏通、翻译课文。
理解内容1.复述故事。
在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
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回答说:“不如比作像
柳絮一样乘风飞舞。
”谢太傅听了大笑起来。
理解内容2.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轻松
,欢快,融洽。
从“欣然”“笑乐”可以看出来的。
3.对于胡儿与谢道韫的回答,谢太傅是什么反应?大笑乐。
理解内容4.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作者认为谢道韫的回答好。
文章最后点明了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
回答。
5.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大笑乐”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韫的,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示例一: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近,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所以我觉得胡儿的回答好。
示例二:诗歌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
柳絮是春天才有的,“柳絮”
一词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因此,“柳絮”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
所以此喻有
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这种意蕴。
拓展延伸1.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
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韫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
花像什么呢?例:像鹅毛、蒲公英等。
布置作业1.积累、抄写有关写雪的名诗名句。
2.如果让你为这次家庭聚会中的人物颁奖,你将为谁颁发一个什么奖,为什么?3.背诵《咏雪》。
板书设计撒盐空中差可拟—形似未若柳絮因风起—意蕴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