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油存在形态
含油废水处理方案含油废水如何处理

含油废水处理方案含油废水如何处理含油废水处理方案含油废水如何处理我国海岸线长,港口众多,每天很多油库需要清洗油罐并且定期排放罐内分离出来的含油污水,而油轮需要清理压舱水,其压舱水的含油量最大可达20%,而且油质复杂。
含油废水中的含油量,一般为几十至几千mg/L,最高可达数万mg/L。
然而,国家规定的允许的排放标准仅为10mg/L。
根据含油废水中油类存在形式的不同,通常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四种。
下面由台江环保为你推荐含油废水处理方案,了解下含油废水该如何处理。
含油废水的治理原则是;首先应该考虑尽可能多的回收含油废水中的油,对治理过的水,应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的要求。
为了水质稳定达标,系统运行可靠,经多次工艺试验,特制定两套工艺流程,各自独立运行。
当生物菌群较少时:①首先采用“重力分离法”分离浮油、乳化油。
②再进入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对大分子团进行打散,从而提高生化率。
③最后进入生化反应系统。
当生物菌群较多时:①首先采用“重力分离法”分离浮油、乳化油。
②进入生化反应系统。
③再进入臭氧催化氧化系统,进一步降解剩余极难生化分解的有机物。
1、治理方案1.1 含油废水、生活污水集水池;用于储备集中废水。
1.2 两级浮油分离系统;利用废水中的油、水、泥砂的比重不同,采用“重力分离法”,同时加温,使它们彼此分离,再用“浮动滗油器”和收油管路回收废油。
大部分浮油在此系统中被分离回收。
1.3 四级浮油分离隔油集水系统;此系统与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同,所不同的是增加了水体体积,延长了停留时间,使更小的油珠分离出来。
1.4 小粒经径浮油高效隔油系统;利用波纹蜂窝斜板隔油装置让浮油自动分离,变为浮油或油层,浮油的颗粒较大,一般大于60µm,浮油用活动收油箱回收,底部的清水再经过纤维束过滤,此时一般分散油和部分(60µm粒径)乳油已经去除。
1.5 乳化油气浮系统;气浮法除油是采用气液混合泵生成的微细气泡将水中>10µm分散油、乳化油分离出来并使其浮出水面,就是通过强制气浮的办法达到除油的目的。
含油废水的十种处理工艺

含油废水的十种处理工艺01 含油废水的定义含油废水是指:含有脂(脂肪酸、皂类、脂肪、蜡等)及各种油类(矿物油、动植物油)的废水。
含油废水的特点是COD、BOD高,有一定的气味和色度、易燃、易氧化分解,一般比水轻、难溶于水,含油废水是一种量大面广且危害严重的工业废水,其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01 恶化水质、危害水产资源02 危害人体健康03 污染大气04 影响农作物生产05 影响自然景观06 影响洁净的自然水源鉴于含油废水的污染性,我国规定含油废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mg/L。
02 油在水中的存在形式1、悬浮油:粒度≥100μm,静置后能较快上浮,以连续相的油膜漂浮在水面上;2、分散油:粒度为10-100μm,悬浮、弥散在水箱中,在足够时间静置或外力的作用,可凝聚成较大的油滴上浮到水面,也可能进一步变小,转化成乳化油;3、乳化油:粒度为0.1-10μm(极微细的油滴),由于油-水界面有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以水包油的形式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单纯用静置的方法很难实现油水分离。
一般的含油废水中,上述3种油不一定都会存在,但是在代表性行业,例如电镀废水中则都存在,油脂浓度一般在300-500mg/L,其中乳化油所占比例最大。
对于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10种常见方法:沉降分离法沉降分离法是利用油水两相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进行分离的,属一级处理。
沉降分离在隔油池中进行,常见的有平流式、平行板式、波纹板式等型式。
平流式隔油池的设计主要基于斯托克斯公式,由公式可求得一定表面积的隔油池所能除去的最小油滴直径。
隔油池水流状态对除油能力和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最好的水流状态是层流状态,它有利于油滴的上升和固相的沉降。
粗粒化法利用油水两相对聚结材料亲和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
含油废水通过粗粒化材料时,其中细小的油滴聚结成较大的油粒,从而加大上浮速度,属二级处理。
粗粒化法是将材料填充于粗粒化装置中,当废水通过时可以去除其中的分散油。
03+含油污水处理

a
sin
d a cos
a
(6-7)
田中法质点 运动图
二、 斜板(管)除油罐
第一节 除油
B.姚氏法。 姚氏法假定油珠在上浮过程中上浮速度V。为常数,轴向速
度为变值,即,见图6-4,由此得方程式为:
y V0 cos adt C1
(6-8)
x V ( y)dt V0 sin adt C2
3.COD污水处理指标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生物和化学反应过程中, 消耗了水中的氧气,这种耗氧指标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即生化需氧量。而测试BOD的方法往往需要五天的时间。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即化学需氧量,同样反映水中 物质耗氧情况,且由于COD测试的方法只需要几个小时,所以往往 应用COD指标来控制污水指标。
v ,V将上V式0 s代in入a式(6-4)中即得油珠P的运动方程,它适
于各种计算方法,其运动方程式如下:
y x
V0 (V
cos adt C1 V0 sin a)dt
C2
(6-5)
斜板组质点运动 图
二、 斜板(管)除油罐
第一节 除油
A.田中法。
田中法认为油珠由a点进入斜板,而到b点被截留,这样油珠所流经的长度为
含油污水处理
主要内容
含油污水水质、处理目的及要求 含油污水处理 污油污水回收 含油污泥回收处理
含油污水水质、处理目的及要求 1.含油污水的水质
(1)分散油:油珠在污水中的直径较大,为10~100μm易于从 污水中分离出来,浮于水面而被除去。这种状态的油占污水含 油量的60%~80%。 (2)乳化油:其在污水中分散的粒径很小,直径为0.1~10μm,与 水形成乳状液,属于“O/W”水包油型乳状液。这部分油不易 除去,必须反向破乳之后才能将其除去,其含量占污水含油量 的10%~15%。 (3)溶解油:油珠直径小于0.1μm。由于在油中的溶解度很小, 为5~15mg/L,这部分油是不容易除去的。起占污水含油量的 0.2%~0.5%。
含油废水处理介绍

含油废水处理介绍含油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焦化、煤气发生站、机械加工等工业部门。
废水中油类污染物质,除重焦油的相对密度为1.1以上外,其余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
油类物质在废水中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
(1)浮上油,油滴粒径大于100μm,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颗粒较大,含油废水处理设施粒径大于100微米,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在石油污水中,这种油占水中总含油量60~80%。
(2)分散油.油滴粒径介于10一100μm之间,悬浮于水中。
(3)乳化油,油滴粒径小于10μm,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粒径很小,呈乳化状态,不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含油废水中所含的油类物质,包括天然石油、石油产品、焦油及其分馏物,以及食用动植物油和脂肪类。
从对水体的污染来说,主要是石油和焦油。
不同工业部门排出的废水所含油类物质的浓度差异很大。
如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油量约为150~1000毫克/升,焦化厂废水中焦油含量约为500~800毫克/升,煤气发生站排出的废水中的焦油含量可达2000~3000毫克/升。
由于不同工业部门排出的废水中含油浓度差异很大,如炼油过程中产生废水,含油量约为150一1000mg/L,焦化废水中焦油含量约为500一800mg/L,煤气发生站排出废水中的焦油含量可达2000一3000mg/L。
因此,含油废水的治理应首先利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处理效率为60%一80%,出水中含油量约为100一200mg/L;废水中的乳化油和分散油较难处理,故应防止或减轻乳化现象。
方法之一,是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减轻废水中油的乳化;其二,是在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用泵提升废水的次数、以免增加乳化程度。
处理方法通常采用气浮法和破乳法。
含油废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会造成浪费;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湾,会污染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堵塞土壤空隙,妨碍农作物生长。
含油废水的处理应首先考虑回收油类物质,并充分利用经过处理的水资源。
油水分离

油水分离一含油废水中油的存在形式含油废水的来源很多,但一般都是水包油(O/W)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的状态与油、乳化剂、水的性质及其生成条件有关,一般认为主要是以漂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等4种状态存在。
(1)漂浮油进入水体的油通常大部分以飘浮油形式存在,这种油的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微米,占含油量的70%~80%,静置后能较快上浮,铺展在污水表面形成油膜或油层连续相,用一般重力分离设备即能去除。
(2)分散油分散油以小油滴形状悬浮分散在污水中,油滴粒径在25~100微米之间。
当油表面存在电荷或受到机械外力时,油滴较为稳定,反之分散相的油滴则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聚并成较大的油珠上浮到水面,这一状态的油也较易除去。
(3)乳化油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得原本是非极性憎水型的油滴变成了带负电荷的胶核。
由于极性的影响和表面能的作用,带负电荷油滴胶核吸附水中带正电荷离子或极性水分子形成胶体双电层结构。
这些油珠外面包有弹性的、有一定厚的双电层,与彼此所带的同性电荷相互排斥,阻止了油滴间相互碰撞并大,使油滴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于水中,油滴粒径在0.1~25微米之间,在水中呈乳浊状或乳化状。
(4)溶解油粒径在几个纳米以下的超细油滴,以分子状态或化学状态分散于水相中,油和水形成均相体系,非常稳定,用一般的物理方法无法去除。
但由于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5~15 mg/L),所以在水中的比例仅约为0.5%。
二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含油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分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油分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处理要求。
油水分离的原理主要有四种:重力法、吸附法、过滤法、粗粒化法。
Ⅰ、重力原理分离技术(1)重力法重力法是利用斯托克斯原理,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
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
重力分离法的特点是:能接受任何浓度的含油废水,同时除去大量的污油和悬浮固体等杂质,但仅通过重力法处理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
废水中的油有哪些处理方法

废水中的油有哪些处理方法?
废水中油的形态分四种:①浮油,占废水含油80%~90%,颗粒大,一般大于100μm,易浮于水面;②分散油,颗粒大小一般在10~100μm,悬浮于水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止往往成浮油;③乳化油,占废水含油10%~15%,颗粒大小0.10~10μm,不易上浮;④溶解油,占废水含油0.2%~0.5%,颗粒小于0.10μm溶于水。
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有:
(1)重力法采用隔油池装置,利用油和水相对密度的不同,在隔油池中使油水重力分离,将油浮在池上,予以去除。
常用的隔油池有平流式(API)、平行板式、波纹板式、斜板式(PPI),其中以平流式应用广泛。
隔油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强,可以分离颗粒60μm以上的浮油。
(2)气浮法气浮法是通空气于含油废水中,形成微小气泡,使油滴附着在微小气泡上,加速油滴的上浮,予以分离。
气浮法除油要投加混凝剂协同处理。
近年来气浮法除油工艺上有许多改进。
(3)膜分离法如用超滤膜等膜技术,使油水分离。
(4)生化处理特别是对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油,用简单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法难以去除的,需采用生化处理方法。
(5)吸附法是利用比表面积较大的亲油疏水多孔吸油材料,从水面吸附浮油,然后设法从吸附剂中回收浮油。
而吸附剂可反复再次利用。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根据吸附剂的性质,可分为炭质吸附剂(如活性炭、煤粉、矿渣、泥炭等)、无机吸附剂(如沸石、硅
藻土、膨润土、二氧化硅、珍珠岩等)、有机吸附剂(天然纤维、锯末、木屑、聚丙烯等)。
(6)组合处理几种方法组合,如隔油、气浮、生化等工艺串联处理,效果更好。
废水中石油类分析报告

废水中石油类分析报告1. 简介废水中石油类分析报告旨在对废水样品中的石油类物质进行分析和评估。
石油类物质是指石油及其衍生物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原油、石油产品和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废水。
2. 样品采集与处理2.1 样品采集在进行废水中石油类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采集废水样品。
样品采集时要注意使用无机物污染的容器,避免有机污染物污染样品。
采集样品时要遵循标准采样方法,确保采集到的样品能够真实反映废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含量。
2.2 样品处理采集到的废水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干扰物质并浓缩待测物质。
样品处理方法通常包括提取、浓缩和净化等步骤。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和薄层色谱等。
3. 石油类物质的分析方法废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和含量不同,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3.1 总石油烃的测定总石油烃是指石油类物质的总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其中,气相色谱法结合质谱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可以对各种石油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2 不同石油类物质的分析除了总石油烃的测定外,还可以对具体的石油类物质进行分析。
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的分析可以使用气相色谱法;饱和烃和多环芳烃的分析可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4. 结果分析与评估完成废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分析后,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评估废水样品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4.1 法规和标准依据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对废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含量有一定的限制。
通过比较分析结果与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可以评估废水样品是否符合规定。
4.2 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废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存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通过对分析结果的评估,可以确定废水样品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风险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治理建议。
5. 结论与建议根据对废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含油废水来源及危害处理方法

含油废水来源及危害处理方法含油废水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排出大量含油废水外,固体燃料热加工、纺织工业中的洗毛废水、轻工业中的制革废水、铁路及交通运输业、屠宰及食品加工业以及机械工业中车削工艺产生乳化液等均排放含油废水。
石油工业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等过程。
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来自带水原油的分离水、钻井提钻时的设备冲洗水、井场及油罐区的地面降水等。
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生产装置的油水分离过程以及油品、设备的洗涤、冲洗过程。
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的焦化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焦炉气的冷凝水、洗煤气水和各种贮罐的排水等。
废水中油的存在形态含油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其相对密度一般都小于1 ,但焦化厂或煤气发生站排出的重质焦油的相对密度可高达1. I o废水中的油通常有四种存在形态:(1)、可浮油:如把含油废水放在容器中静置,有些油滴就会慢慢浮升到水的表面。
这些呈悬浮状态的油滴粒径较大,通常大于100μm , 可以依靠油水相对密度差而从水中分离出来。
对于炼油厂废水而言,这种状态的油一般占废水中含油量的60%~80%左右,可采用普通隔油池去除。
(2)、细分散油:油滴粒径一般为10~100μm ,以微小油滴分散悬浮于水中,长时间静置后可以形成可浮油,可采用斜板隔油池去除。
(3)、乳化油:油滴粒径小于10μm,一般为0.1-2.0μm彳主往因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而呈乳化状态,即使静置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仍然稳定分散于水中。
这种状态的油不能用静置法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这是由于乳化油油滴表面上有一层由乳化剂形成的稳定薄膜,阻碍油滴合并。
如果能消除乳化剂的作用,乳化油即可转化为可浮油,这叫破乳。
乳化油经过破乳之后,就能用油水密度差来分离。
(4)、溶解油:溶解油滴粒径比乳化油还小,有的可小到几纳米,以溶解状态存在于水中,但油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通常每升只有几个量克。
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油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植物、土壤和水体的严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水中油存在形态
1. 油在废水中的存在形态
废水中的油通常以三种形态存在:悬浮油、溶解油和乳化油。
1.1. 悬浮油
悬浮油是指在废水中形成的微小液滴,呈现出浑浊的状态。
这些悬浮的液滴通常由非极性有机物组成,如石油类、脂类等。
悬浮油存在于废水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溶解油与乳化油的浓度过高,导致油不再能够完全溶解或乳化在水中。
1.2. 溶解油
溶解油是指废水中油脂等有机物质溶解在水中无法形成悬浮液滴的状态。
溶解油通常是指疏水性有机物质,如苯、酚等。
这些有机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不会形成油滴,因此无法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1.3. 乳化油
乳化油是指废水中形成的油水乳液,呈现出乳白色或乳黄色的状态。
乳化油主要由非极性有机物与水混合形成,如机油与水的混合物。
乳化油的存在形态使得油无法直接分离出来,需要通过化学方法或高能耗的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2. 废水中油的处理方法
针对废水中不同形态的油,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针对悬浮油、溶解油和乳化油的处理方法。
2.1. 悬浮油的处理方法
悬浮油的处理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沉降、过滤和离心等。
具体步骤如下:
1.沉降:将废水放置一段时间,利用油与水的比重差异,油将自然浮起,然后
通过底部排水口排出废水中的油。
2.过滤:通过过滤器,将废水中的悬浮油滤出。
3.离心:利用离心机的离心力,将废水中的油分离出来。
2.2. 溶解油的处理方法
溶解油通常不能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需要采用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
1.水相二次析出法:在废水中添加化学药剂,使溶解油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沉
淀物再次析出,然后通过沉降、过滤等步骤将油分离出来。
2.活性炭吸附法:将废水通过活性炭床,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可以吸
附废水中的溶解油物质。
2.3. 乳化油的处理方法
乳化油的处理相对较为复杂,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
1.破乳法: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或物理手段破坏乳化油的结构,使其分离成油相
和水相。
2.气浮法:通过注入气体或加入化学药剂,使乳化油形成气泡并浮起,然后通
过物理方法将浮起的油泡分离出来。
3.膜分离法:通过特殊的膜材料,将乳化油分离出来。
膜分离法可分为微滤、
超滤和纳滤等不同类型。
3. 废水中油的重要性
废水中的油是一个环境污染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废水中的油进行有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3.1. 环境影响
废水中的油会直接或间接释放到水体中,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油会减少水中的氧气溶解量,影响水生生物的呼吸,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死亡。
此外,油也会污染河流、湖泊和海洋的表面,形成油膜,影响水体的透光性和气体交换,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3.2. 健康风险
废水中的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重金属等,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人直接接触受污染的水体或食用受污染的水产品,可能引起中毒和其他疾病。
4. 废水中油的监测方法
为了及时了解废水中的油含量,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需要用到油的监测方法。
4.1. 传统监测方法
传统的油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化学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需要对样品进行取样和预处理,然后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准确度较高,但操作复杂、耗时耗费化学试剂,并且需要高技术要求的实验室条件。
4.2. 快速监测方法
为了实现废水中油的快速、准确监测,近年来出现了基于纳米技术的新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使用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通过对油的特异性识别和信号变化的检测,实现废水中油的快速检测。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快速等特点,可以实时监测废水中油的含量。
5. 废水油的回收利用
废水中的油在经过处理之后,可以进行回收和利用。
废水油可以作为化工原料、燃料或再生油进行利用。
5.1. 化工原料
经过处理的废水油可以提取其中的有用化学物质,作为化工原料进行再利用。
例如,废水中的油可以被提炼成各种有机溶剂、润滑剂等。
5.2. 燃料
废水油可以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被转化为燃料。
废水中的油通常含有丰富的能量,经过处理之后可以被用作燃料,如作为锅炉燃料等。
5.3. 再生油
废水中的油可以通过再生工艺进行处理,将废水中的油回收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油产品。
这些再生油可以用于润滑、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结论
废水中油的存在形态多样,包括悬浮油、溶解油和乳化油。
针对不同形态的油,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废水中的油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监测和有效处理。
而经过处理后的废水油还可以进行回收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科学的油处理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