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遗传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知识点总结

连锁遗传知识点总结一、连锁遗传的概念连锁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由于它们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分离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非常接近的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上的基因是独立分离的,即每个基因的遗传方式是独立的。
但是当两个或多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由于这些基因的位点之间存在着连锁现象,它们的分离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受到位点之间连锁现象的影响。
因此,这些基因的遗传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就是连锁遗传。
二、连锁遗传的规律1. 连锁基因的近体效应在连锁遗传中,由于两个或多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的分离会受到染色体的连锁效应的影响。
如果两个基因位点之间距离较近,它们在染色体上的连锁作用就会更加明显,相对来说,两个基因遗传方式的改变也会更为一致。
这种连锁基因的现象叫做连锁基因的近体效应。
在实际研究中,连锁基因的近体效应是研究连锁遗传规律的重要依据。
2. 连锁基因的远体效应与连锁基因的近体效应相对应的是连锁基因的远体效应。
当两个基因位点之间的距离较远时,由于它们在染色体上的连锁作用并不是很明显,所以两个基因的遗传方式的改变也会相对独立。
这种连锁基因的现象叫做连锁基因的远体效应。
连锁基因的远体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连锁基因之间的连锁率被打破,从而使得二者的遗传方式相对独立。
3. 连锁基因的重组在连锁遗传中,由于两个或多个基因位点之间的连锁效应,它们的遗传方式受到了相对的限制。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染色体发生了重组,导致连锁基因之间的连锁效应被打破,使得两个基因的遗传方式发生了改变。
这种现象叫做连锁基因的重组。
连锁基因的重组是连锁遗传中的重要现象,它可以解释为何在连锁基因存在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不同基因型的组合。
三、连锁遗传的实验与应用1. 连锁遗传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连锁遗传,可以揭示其规律和机理。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杂交、连锁基因的分离分析、连锁基因的重组等方法来研究连锁遗传。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连锁遗传的基本原理,并且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联会:偶线期开始出现的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形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可以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连锁遗传: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交换值(重组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性连锁: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从性遗传:由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是由于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些性状或只出现在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形的现象。
基因突变: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自交不亲和性:自花授粉不能受精(结实)或相同基因型异花授粉时不能受精的现象。
染色体组:一种生物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套染色体。
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轮回亲本:被用来连续回交的亲本。
F因子:F因子细菌的接合最早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以后在其他菌中也观察到,主要见于革兰氏阴性菌。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菌间借伸长的性菌毛进行接合。
细菌能否在接合中作为基因传递供体取决于致育因子,又称F因子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
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遗传率:又称遗传力,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比值。
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细菌基因重组方式:转化、转导、性导、接合。
细胞质遗传(母性遗传):指遗传的性状与雄性生殖细胞无关,只是通过雌性生殖细胞而遗传的现象。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一)名词解释:1.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2.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4.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5.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6.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
7.连锁群(linkage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8.性连锁(e某linkage):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e某-linkedinheritance)。
9.性染色体(e某-chromo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10.常染色体(auto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同配性别11.限性遗传(e某-limited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某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12.从性遗传(e某-influenced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13.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某染色体传给女儿的现象。
14.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二)是非题:1.雄果蝇完全连锁是生物界少见的遗传现象。
这仅指某染色体上的连锁群而言。
因为它的某染色体只有一条,所以,不会发生交换。
(-)2.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3.基因型+C/Sh+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花粉母细胞在Sh和C之间形成一个交叉,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ShC将各占3%。
遗传学课堂重点名词解释

遗传学课堂重点名词解释By 俊祺1. 交叉遗传遗传学上将这种男性所拥有的来自母系的X连锁基因将来只能传给他的女儿的现象称为(criss-cross inheritance)。
2. 假显性pseudo-dominance,又称拟显性。
一条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等位基因(非致死)表现效应。
3. 缺失与点突变的区别往往不会发生回复突变。
4.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发生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的特殊易位方式。
断点位于着丝粒附近,两条染色体的长臂粘接成一条较大的衍生染色体,短臂粘接成一条小染色体(往往丢失)。
5.易位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效应•细胞学效应: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形成十字型结构。
•遗传学效应:形成不可育和可育配子,各占1/2 ,称为“半不育” 。
6.四分子分析(tetrad analysis)脉孢霉的合子在子囊内进行二次减数分裂所形成的4个子囊孢子叫四分子(tetrad),对四分子进行的遗传分析就叫四分子分析(tetrad analysis)。
7.人类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很全)家系分析法(pedigree method)•通过分析、统计家系中有关性状的连锁情况和重组率而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叫家系分析法,其中连锁分析法(linkage analysis)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家系分析法是最古老也是比较成熟的遗传学研究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已经把红绿色盲、血友病A、G6PD等遗传病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
遗传标记的多态性(polymorphism)•所谓多态性,是指在一个(个体、细胞或分子)群体中,某一遗传特性存在若干种类型。
•如果某个基因特别是致病基因与某个标记非常接近,通过家系的连锁分析,即可确定该基因在某一染色体上甚至某一点。
•目前已经发展了RFLP、小卫星和微卫星、SNP等新型遗传标记。
体细胞杂交定位•体细胞杂交定位是运用体细胞遗传学(somatic cell genetics)原理和体细胞杂交(somatic cell hybridization)技术,在离体条件下,把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及研究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连锁与交换从而制作遗传学图的方法。
完全连锁遗传名词解释

完全连锁遗传名词解释完全连锁遗传(Complete Mendelian Inheritance)是指在生物的杂交后代中,两个或多个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完全按照孟德尔定律进行的。
这意味着在子代中,每个亲本中的特定等位基因都会以一定的比例传递给下一代,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完全连锁遗传的主要特点是遗传物质在不同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连锁关系。
这些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同源染色体的交换来实现的。
由于这种交换的可能性极小,所以通常会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非常低的重组类型。
这也使得个体之间在遗传学特征上具有高度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在自然条件下,人类和一些动物如绵羊、马和猪等都有完全连锁遗传现象。
对于人类的疾病研究而言,通过了解遗传密码子的方式,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我们可以对某些致病基因进行精准修复,从而预防或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除了在人类和动物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完全连锁遗传的概念也在植物育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连锁传递,我们可以培育出具有特定优良品质的新品种;同时,对野生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进行遗传学研究,有助于保护濒危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完全连锁遗传也与一些生物学现象有关,如嵌合体形成。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个体可能会存在两种或多种来自不同亲本的染色体组,这种嵌合体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染色体间的交换所致。
因此,对于完全连锁遗传的理解和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染色体行为变化等复杂问题。
总之,完全连锁遗传是一个重要的遗传学概念,它不仅揭示了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性传递过程,还为我们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对完全连锁遗传的认识和理解将不断深入,从而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第1 页。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被称为连锁规律
或连锁分离定律。
它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在20世纪初提出的,用于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遗传连锁的现象。
在连锁遗传定律中,基因被认为位于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称
为基因座。
每个基因座上可以有不同的等位基因,它们决定了个体
的遗传特征。
连锁遗传定律说明了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倾向于以
一种固定的方式相互传递给后代。
根据连锁遗传定律,当两个基因座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它们
往往会一起遗传给后代,而不是独立分离。
这是因为同一染色体上
的基因在交叉互换过程中很少发生重组。
因此,它们通常作为一个
整体传递给下一代,形成连锁。
然而,连锁遗传定律也指出,连锁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基因座之
间的距离。
如果两个基因座之间的距离较远,交叉互换的概率就会
增加,导致连锁程度降低。
反之,如果两个基因座之间的距离较近,交叉互换的概率就会减少,导致连锁程度增加。
连锁遗传定律对于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和遗传连锁关系
非常重要。
它为遗传学家提供了一种分析基因座之间关系的方法,
并帮助揭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通过研究连锁遗传,人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的遗传传递方式,以及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总之,连锁遗传定律是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和遗传连
锁的规律。
它解释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传递方式,并揭示了基因座
之间的连锁程度与距离的关系。
这一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
遗传学习题 第四章连锁遗传与性连锁

第三章连锁遗传与性连锁一、名词解释:连锁遗传三点测交基因定位符合系数干扰遗传图连锁群性反转性指数补偿效应交叉遗传伴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二、填空题:1.从遗传规律考虑,基因重组途径可有和。
2.在同一个连锁群内任意两个基因之间交换值与这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基因间距离越大,其交换值也就愈;反之,距离越小,则其交换值也就愈,但最大不会超过,最小不会小于。
3. 根据连锁遗传现象,可知某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恰恰是交换配子的百分数的。
4. 符合系数变动于0-1之间,当符合系数为1时,表示;当符合系数为0时,表示。
5. 某二倍体植物,其A/a B/b E/e三个基因位点的连锁关系如下:a b e0 20 50现有一基因型为Abe/aBE的植株,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型abe/abe的植株比例应该是。
6. 番茄中,桃皮果对光皮果为显性,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
用双隐性个体与双杂合个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光皮圆果24、光皮长果246、桃皮圆果266、桃皮长果24。
a、杂合体亲本的基因连锁是相引还是相斥?。
b、这两个基因的交换率为。
7. 兔子的花斑基因对白色是显性,短毛对长毛是显性,一个花斑短毛兔纯种与长毛白色兔纯种杂交,F1与长毛白色兔回交,产生26只花斑长毛兔、144只长毛白色兔、157只花斑短毛兔和23只白色短毛兔,这两对基因间的重组值为。
8.影响性别决定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9.母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而变成公鸡。
如令这性反转形成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预期其子代中两性的基因为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无Z染色体的卵不能孵化)。
10.性染色体有雄性异配子型的,它们的雄性个体包括_______型和_______型;性染色体也有雌性异配子型的,它们的雌性个体包括____型和___型。
11.人类的色盲遗传是_________,调查结果表明,患色盲症的_____性比___性多。
《连锁遗传定律导学案-畜禽繁殖与改良》

《连锁遗传定律》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连锁遗传定律的观点和基本原理;2. 精通连锁遗传的规律和特点;3. 理解连锁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导学内容:一、连锁遗传定律的观点和基本原理1. 连锁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位点在同一染色体上,由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近,所以它们在几乎悉数的状况下以固定的组合方式传递给后代。
2. 连锁遗传是由植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在果蝇身上首次发现的,他发现某些基因总是以固定的比例一起遗传给后代。
二、连锁遗传的规律和特点1. 连锁遗传的规律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会以固定的组合方式遗传给后代,这种组合方式受到基因之间的距离和连锁强度的影响。
2. 连锁遗传的特点包括:基因之间距离越近,连锁强度越大;连锁强度可以通过重组频率来衡量;连锁遗传可以通过基因图谱来描述。
三、连锁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 连锁遗传在生物进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影响基因的遗传方式和频率,从而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和速度。
2. 连锁遗传也可以增进基因的保留和传递,有助于维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
导学活动:一、沉思谈论1. 你认为连锁遗传是如何影响物种的进化的?2. 连锁遗传与基因突变有什么差别和联系?3. 你能否举例说明连锁遗传在某些物种中的详尽表现和作用?二、试验探究1. 设计一个试验,验证连锁遗传的规律和特点。
2. 利用果蝇等模式生物,观察和记录连锁基因的遗传方式和频率。
三、知识拓展1. 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连锁遗传在不同物种和环境中的表现和作用。
2. 深度进修基因图谱的制作和分析方法,精通描述连锁遗传的工具和技巧。
四、思维拓展1. 沉思连锁遗传与遗传连锁的异同的地方。
2. 探讨连锁遗传对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影响。
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连锁遗传定律的观点和基本原理,精通了连锁遗传的规律和特点,理解了连锁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期望同砚们能够进一步深度进修和探究,精通生物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科学探究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锁遗传名词解释
遗传是指物种繁殖时,父母个体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子代的过程。
连锁遗传是一种遗传现象,其中不同基因位点上的基因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通常它们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连锁遗传可以在染色体的演化和基因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种关联性可以在基因重组发生时被打破,但它们之间的距离越近,被打破的概率就越小。
因此,连锁遗传导致了某些特定的基因组合在较高频率下组合在一起,而不是随机分布。
连锁遗传也可以通过遗传连锁图谱来研究。
遗传连锁图谱是一种显示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的图表,通常用于确定特定基因的相对位置。
它基于遗传连锁现象,即不同基因位点上的基因之间的紧密关联。
连锁遗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正连锁和反连锁。
正连锁是指两个基因位点上的基因以不变的方式相互传递给子代,通常是因为它们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并且在重组过程中很少发生重组。
反连锁是指两个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在重组过程中频繁发生重组,导致它们以变化的方式相互传递给子代。
连锁遗传在自然界和人类中都非常常见。
在自然界中,连锁遗传可以导致物种中一些有益的特征固定下来,从而有助于适应环境和生存。
在人类中,连锁遗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性状或疾病在特定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这是因为这些性状或疾病与某些紧密关联的基因位点有关。
总之,连锁遗传是一种遗传现象,其中不同基因位点上的基因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
它可以通过遗传连锁图谱来研究,并可以导致特定基因组合在一起以固定的方式传递给子代。
连锁遗传在自然界和人类中都非常常见,并对物种的适应和人类的健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