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使用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诗歌
现代诗戴望舒之我用残损的手赏析

现代诗《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之赏析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早年他以一首象征派的《雨巷》闻名于世,被冠为“雨巷诗人”;然而他“最有意义”的诗作,却被认为是表达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的《我用残损的手掌》。
这首诗是戴望舒在1942年春,因主持《星座》副刊“对抗皇军”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用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深入浅出的文字,在不见天日的牢狱中,在暗淡无光的铁窗里,寄托了一位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的狱中成名之作。
现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诗的内容:“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比作“广大的土地”,将残损的的手掌展开想象,作者用自己的手去摸索着这辽阔的土地,这生他养他的家园,体现作者身在监狱仍不忘关心国家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反映了作者在监狱中,身心被日本人侵略者残酷摧伤下那种坚贞不屈的意志。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真实写照。
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及“四光”政策,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家园的支离破碎,成了一片废墟,这惨不忍睹的情况,亦是国家的命运,也是诗人的命运。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在这几句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虚拟性的总体形象之中,又对现实事物作了直观式的细节描绘,作者从触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角度,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运用幻觉和“虚拟性想像”的手法,“手掌”由北向南,将家乡的美景呈现在眼前:长白山的冷到彻骨、黄河的夹泥沙、荇藻和水的微凉、江南的水田……这一切是多么美好,然而在敌人的铁蹄之下遭到百般蹂躏,家园的美好已经成为过去的炊烟,不复存在,无不教人痛极而泣。
戴望舒现代主义诗歌

戴望舒现代主义诗歌1. 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啊,就像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门。
你读他的诗,就仿佛走进了一个朦胧又迷人的梦境。
比如说,“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那姑娘就像雨中的一抹幽影,神秘又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
在他的诗里,你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韵味,好像自己也置身于那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之中,心里满是对美好又惆怅的事物的向往。
2. 戴望舒写现代主义诗歌可真是一绝!这就好比厨师做出了绝世佳肴。
他的诗有一种魔力,能紧紧抓住你的心。
像,他把记忆写得那么鲜活,“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嘿,你看,记忆在他笔下不是干巴巴的东西,而是像个调皮的小精灵,无处不在。
读他的诗,就像和这个小精灵做朋友,有趣得很呢。
3. 你知道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吗?那可是诗歌海洋里的璀璨明珠。
他的诗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拿来说吧,“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这简单的几句,就把那种难以言说的愁绪和相思全给勾出来了。
你读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自己内心的那些小情绪也被唤醒了,就像在跟诗人一起倾诉呢?4. 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呀,就像是一首首无声的歌。
你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听到那美妙的旋律。
就像在里的那些诗,每一首都像是一个小世界。
他用词就像画家挑选颜料一样精心,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
比如说“林叶颤抖于月光的摩抚”,这“摩抚”用得多妙啊,就像月光真的有了温柔的手,在轻轻抚摸着林叶。
读他的诗,就像在欣赏一幅绝美的画,还自带音乐效果呢。
5. 哇塞,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可不得了!感觉他就像一个情感的魔法师。
他的诗能把平淡的东西变得充满诗意。
像,“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简单的一句话,却有着无尽的力量。
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和自己的遭遇融合在一起,就像把热血注入了冰冷的土地。
读他的诗,你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情感冲击,仿佛自己也变成了那个用手掌摸索大地的人,心中满是对祖国的深情。
戴望舒关于植物的现代诗歌

戴望舒关于植物的现代诗歌1. 戴望舒的诗里呀,植物就像有了灵魂。
你看那《雨巷》中的丁香,像个结着愁怨的姑娘,在雨巷里静静散发着忧伤。
丁香花的颜色、那淡淡的紫,就如同姑娘心中化不开的惆怅,它默默站在那儿,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这丁香哪,简直就是诗人心中忧愁的化身,让人为之着迷。
2. 戴望舒笔下的植物可有趣了。
就说那《我的记忆》吧,记忆像老屋里的菖蒲,菖蒲在角落默默生长,散发着古老又宁静的气息。
菖蒲那细长的叶片,就像记忆的丝线,牵连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我就想啊,这菖蒲在他的诗里怎么就变得这么有韵味呢?3. 你知道戴望舒诗中的植物有多特别吗?像《残花的泪》里的残花,残花就像一个被遗忘的舞者。
它曾经娇艳过,如今却在角落独自落泪。
花瓣凋零,就像舞者破碎的舞裙。
哎呀,这残花的命运就如同那些被岁月抛弃的美好,真让人心疼。
4. 戴望舒写植物写得那叫一个绝。
在《秋蝇》里,那些植物仿佛是秋蝇眼中的世界。
也许有那么一株小草,就像秋蝇生命里最后的希望之光。
小草在风中摇晃,秋蝇围绕着它,那画面就好像在诉说着一种无力与挣扎,仿佛在问这世界,为何美好的东西都如此脆弱?5. 我发现戴望舒诗里的植物充满了神秘。
《古意答客问》中的植物像是来自古老的传说。
假如那是一棵松树,它就像一位隐居山林的老者,默默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松针落下,就像老者洒落的智慧。
这松树啊,在诗里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
6. 戴望舒的现代诗歌里,植物都有自己的性格。
就好比《夜蛾》中的那些植物,假如是一朵小花,它就像夜蛾心中的灯塔。
夜蛾不顾一切地飞向小花,小花在黑暗中静静等待。
这小花就像一种信念,在等待中坚守,在坚守中给夜蛾希望。
7. 你有没有想过,戴望舒诗里的植物是多么富有情感啊?《眼》中的植物像有眼睛一样。
比如说那棵柳树,它像是一个温柔的守护者。
柳枝随风摆动,就像它的目光在轻轻抚摸着大地上的一切。
这柳树的每一次摇曳,都像是在表达它对世间万物的深情。
8. 戴望舒笔下的植物简直是活灵活现。
《我用残损的手掌》难句解析

《我用残损的手掌》难句解析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诗的开头两行起统摄全诗的作用。
可以想见,在阴暗潮湿的土牢中是不可能有什幺地图的,因此“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就只能是在心中展开的超现实的想像。
戴望舒留法期间,曾去西班牙旅行。
受西班牙诗人洛尔迦、阿莱桑德雷以及法国诗人艾吕雅影响很深。
这几位诗人用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写出了抨击法西斯的不朽诗篇,给戴望舒以深刻启示。
“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大地”这一中心意象的确立,便是戴望舒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表达民族愿望与情绪的一次成功尝试。
2、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
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
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
3、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手掌”将诗人引到了他的“家乡”,这里的景色曾是那幺美丽迷人。
作者写到了家乡的春天、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如同回到了家乡。
充溢在字里行间浓浓的思乡之情,与作者身陷囹圄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4、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
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雪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
在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
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

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雨巷作者: 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
浙江杭州人。
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
因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作品赏析内容鉴赏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戴望舒使用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诗歌

戴望舒使用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诗歌:
戴望舒使用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诗歌是《雨巷》。
超现实主义诗歌是现代西方一种新的诗歌流派。
这一流派诗人多用“自动写作法”进行创作,构思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语言和用词别具特色。
《雨巷》是戴望舒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
不仅如此,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和谐的音律美。
因此,戴望舒使用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诗歌是《雨巷》。
拓展资料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为“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戴望舒通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曾翻译过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初恋》、西班牙哥尔《心声》和一些苏联诗歌。
他创办了《现
代诗》杂志,致力于新诗的发展,成为现代诗派运动的领袖。
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

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以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作品,以下是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
1.《假如我是真的》:这首诗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心情,展示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2.《夜行》:这首诗以独特的叙事手法,描述了一个夜晚里的旅行者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生活、世界和人性的思考。
3.《夜行船》:这首诗借助夜晚的景象和船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追求自由、逃离现实束缚的渴望,同时也折射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4.《夜的东方》:这首诗以东方文化的符号和意象,描绘了一个幻想的夜晚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5.《古田军号》:这首诗以对古田军号的赞颂,歌颂了中国革命的精神和英雄的形象,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6.《踏青》: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踏青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欢乐的向往。
7.《浮生六记》:这首诗以自传体的形式,展示了诗人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和命运的感慨。
8.《送行》:这首诗以别离为主题,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9.《暮夜行船》:这首诗以夜行船的形象,描述了一个向未知前进的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探索与追求的渴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10.《明月几时有》:这首诗以明月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些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赞誉,在后世也被广泛传诵和解读。
戴望舒以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塑造了自己的诗歌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戴望舒现代诗短诗

戴望舒现代诗短诗1. 《雨巷》走在那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不就像走在人生的迷茫路上?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哎呀,这不就像我们都渴望着美好。
例子:就像我们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光亮。
2. 《在天晴了的时候》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那感觉难道不像雨过天晴后的畅快?看看新绿的草,瞧瞧绽放的花,哇,这世界多美妙啊!例子:就如同久旱逢甘霖那般让人欣喜。
3. 《我的记忆》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这多像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啊!它总不肯把过去的事忘却,嘿,多固执又可爱。
例子:像小狗一直守着自己的家。
4. 《寻梦者》梦会开出花来的,这难道不是最美的期待?去寻找吧,不停下脚步,对呀,就该这样执着。
例子:如同夸父追日般坚定。
5. 《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呀!感受着它的温暖与沧桑,哎呀,心里真不是滋味。
例子:好像孩子紧紧抱住母亲。
6. 《萧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嗯,让人感动。
例子:如同给孤独的人一个温暖的拥抱。
7. 《印象》是飘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铃声吧,那声音真让人着迷啊,咦,好神奇。
例子: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8. 《烦忧》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哇,这烦忧真有韵味,哈,真有意思。
例子:好像心里有只小猫在挠痒痒。
9. 《秋天的梦》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这画面多有意境呀,呀,真美。
例子:如同梦幻般的仙境。
10. 《夜行者》这里他来了,夜行者!多么神秘的称呼啊!冷冷地,孤寂地,嘿,真特别。
例子:像黑暗中的独行者。
我的观点结论:戴望舒的现代诗短诗真的很有魅力,用简单的文字就能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意境,让人沉浸其中,感受诗歌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望舒使用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诗歌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既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启发。
尽管他的诗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类为超现实主义,但他并没有完全沿袭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思想。
然而,他的某些诗作中确实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的元素。
以下是几首具有超现实主义手法的戴望舒诗歌:
1.《没有故事》:这首诗以一个看似无意义的、荒诞的场景为
背景,描绘了人类社会的虚妄和困惑。
诗中通过奇特的符号、反常的情景和模糊的逻辑,展示了一种非现实、超越理性的存在。
2.《舌头纪事》:这首诗以舌头作为象征,表达了深层次的个
人和社会的痛苦与挣扎。
诗中使用了许多超现实的意象和隐喻,将舌头与诗人内心的体验和情感联系起来,创造出一种异化的效果。
3.《火貂》: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超现实的场景,诗人在火貂的
眼神中看到了人性的深渊。
通过火貂这一奇特的形象,诗人探索了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并在其中融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审美和隐喻。
这些诗作中,戴望舒通过使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善于运用隐喻、象征和意象,以及荒诞、异化的情节和形象,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写作语言和情感体验。
虽然他的诗歌并不完全符合纯粹的超现实主义,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和创
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