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卦图解
奇门遁甲-怎么理解太极八卦图-易德天下

怎么理解太极八卦图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盂(音yú,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艮(音gèn,山;方位名:东北方;姓;止,静止;坚固,坚硬;艰难)巽(音xùn,古同「逊」,谦让恭顺)兑(音duì,今字作悦,本义:喜悦;兑为口,说也;通「锐」,锋利)有很多好奇者都看过太极八卦图,但不一定了解。
这里小道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使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太极八卦图,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表示万物相互关系。
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
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即现代哲学中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示法。
以圆心可分为四份定为四象。
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四象表述空间的东西南北,时间的春夏秋冬。
任何一组矛盾加中心,就构成为三才。
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为三才,又在四象的学说基础上,更进一层,又增加了阳明、厥阳两面项,它与四象组成六合之说。
四象若加圆心就构成五行之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间为土。
六合加圆心称为七星。
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又构成八卦图,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八卦加轴心称之为九宫。
配九宫数为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五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
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
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
其含义不变。
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
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
八卦含义▌乾(qián)乾为天卦象: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
太极图

太极图太极图、周易、先天八卦图[ft=,+0,][ft=,+0,]太极图[ft=,+0,]黑[ft=,+0,]白二色,[ft=,+0,]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ft=,+0,]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ft=,+0,]示阳中有阴,[ft=,+0,]黑方白点[ft=,+0,]表示阴中有阳。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
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ft=,+0,]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ft=,+0,]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
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
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ft=,+0,]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
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
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 八卦产生图解:在宋代陈抟和邵雍画阴阳太极图,把这一思想表达的更为形象。
从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反的对立面组成,二者的相互转化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同时它们又组成了一个统一、平衡的体系。
在黑白阴阳鱼中的白黑点则表示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只有相对而言。
太极阴阳图直观的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最根本的哲理,是适应于自然界万物的普遍法则。
“易魂后天太极八卦图”原理及结构简述(连载之一)

洛书原理:
1.八卦转二进制:2 3 4 9 8 7 6
2.八卦转十进制:1 6 3 8 9 4 7 2
3.八卦名称: 坤 艮 坎 巽 震 离
兑 乾
4.现代二进制数:000 001 010 011 111 110 101 100
河图原理:
1.八卦转二进制: 1—2—3—4—5—6—7—8—9
2.八卦转十进制:1—6—3—8—2—7—4—9
3.八卦名称: 坤 艮 坎 巽 震 离
兑 乾
4.现代二进制数: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开悟”,何解!?渐悟?顿悟?逐渐领悟?顿然大悟?是神秀和尚讲的“渐悟”,还是六祖慧能讲的“顿悟”?事实上,“渐顿两悟”在红尘俗世上都是相对存在的!只不过,凡夫的领悟能力有限,只能点点滴滴的理解,吸收,像剥竹笋一样一层层剥落;而天生聪慧者,要不就不悟,一悟即能顿然大悟!
普度众生,菩提自现!自度度人,破迷开悟!清净无为,烦恼虚空!尊师重道,天人合一!悟的人,心里没有意见”。故说,开“悟”之意即此意。
为什么夏代以艮卦为首?商代以坤卦为首?周代以乾坤为首?那是因为夏人聚居之所还是以洞穴位为主,故夏代以艮卦为首;商人弃穴居,于地建屋,开始“走南闯北”经商,故商代以坤卦为首;周人发现“西高东下,天圆地方”之理,故周代以乾坤为首。
一个经卦内含八个卦,“经”也称为“宫”,意同!
乾、坎、艮、震为阳四宫,巽、离、坤、兑为阴四宫,每宫阴阳八卦,八宫共为64卦。
河图洛书,原本是二进制记数符号。二进制方式是1 2 3 4 6 7 8 9(先天)和1 2 3 4 9 8 7 6(后天),5和10居中无位。后人把它转化为十进制时,龙图成了1 6 3 8 2 7 4 9 ,龟书成了1 6 ,3 8 ,9 4 ,7 2 ,也成了千古之迷,古今无数学者投入精神试图解释它,完满答案始终未现。
图说太极八卦(九)

图说太极八卦(之九):太极八卦的哲学思考“太极八卦图”整体上是个圆,一个圆必定有圆心。
我们试试在纸上画一个圆,你能用什么方法把那圆心给表达出来吗?看起来很简单了,你抓起红笔,在圆心位置点了一个红点。
我也画一个圆,在圆心位置点了一个蓝点。
你说红点是圆心,我说蓝点是圆心。
其实,那红点、蓝点可以都代表圆心,但表示出来的都不是圆心本身了,不论你使用多精密的设备。
好好体会这句话:能表示出来的就已经不是圆心本身了!简单、抽象的东东,是不可以表达出来的。
老子《道德经》第一句经文:道,可道,非常道。
就是这里的“道”!世上有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存在?也就是说,这世间有没有绝对真理?答案是:世间无绝对!但是,“世间无绝对”,是绝对的吗?仍然不是!没有绝对,就意味着有例外;有例外,就意味着不绝对。
看看阴阳太极图,世上没有绝对的阴,阴中有阳;世上也没有绝对的阳,阳中有阴。
我们的逻辑告诉我们,是就是是,非即为非。
这个似乎是绝对的。
但太极八卦就是“是与非”的统一体,是阴阳互根的,是非逻辑的。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导出:自然法则之一:“没有绝对”不是绝对的真理。
车轮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透过车轮,揭示了另外一个自然法则:动与不动是一体的!当车轮转动的时候,车轮的圆心是不动的。
人类很聪明,在圆心处挖一个洞,装上中轴,那么这个圆就是“周动心静,动与不动”的统一体,风扇、车子、发动机就发明出来了。
“动与不动是一体的!”那么,世间有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有!“变是永恒不变的”!看看太极八卦图:圆与圆心,周动心静,阴阳互根,对立统一。
整个自然法则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图是简洁的,内涵却是浩瀚的。
简洁与浩瀚,黑与白,升与跌,融为一体。
老子《道德经》经文:无为无不为(逻辑上理解“无为”即“无所作为”,但自然的真相则是“无为而为”)。
自然法则之二:自然存在的方式是“动与不动,对立统一”。
我们知道一个圆必定有圆心,圆心是随着圆而显现的。
跆拳道品势太极一到八章图解

跆拳道品势———-太极一到八章图解太级一章太极一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乾]的意思,因为[乾]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所以太极一章也是跆拳道品势的根本。
太级二章太极二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兑]的意思,[兑]的含义为内刚外柔因此表现时应注意外在柔的表现和内在强烈的攻击力度。
太级三章太极三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离]的意思。
[离]的含义为如火一般的明亮.因此表现时应注意动作的活跃性.太级四章太极四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震]的意思。
[震]的含义就是要时刻有着警备及虔诚的态度。
因为套路中的动作难度比较大,所以表现时应注意动作的准确性。
太级五章太极五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巽]的意思.[巽]的含义为风,因此表现时要注意如风一般越演越烈的精神。
由动作刚开始时的单调沉静至渐渐强烈.太级六章太极六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坎]的意思。
[坎]的含义是象水一般的柔软。
套路的表现应以柔为重点,突出万物生长以水为育的真理。
太级七章太极七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艮]的意思.[艮]的含义是山。
套路的表现应包含山一般厚重的力度,并注意动作的节奏.太极七章的技术动作比较多样化,与前几章比较难度较大。
太级八章太极八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坤]的意思.[坤]的含义是大地。
大地为万物之源,因此太极八章也是跆拳道练习者在习级中最后的过程。
由于学习者对各技术动作均已熟练,所以表现时反而减去了重复的动作,动作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太极八章之后还有高丽,金刚,太白,平原,十进,地跆,天拳,汉水,一如。
고려(高丽)高丽人是跆拳道的宗主国,再混合韩国精神,而后用动作表现出来的,既高丽品势。
此高丽型之练习进行线路乃采「士」字型,随着动作之演变,展现出朝鲜民族之各种悠美姿势形态,且含有精巧奥妙之技术. 这一型所表现的,乃混合先人之精神,将节度和缓慢性,表现无遗。
금강(金刚)金刚在智、德方面非常坚固,拥有不致受外部强烈攻击,而遭受伤害的力量,在庆州石窟庵入口处雕刻着金刚力士像和天下,表露出霸王举鼎的金刚山威容,且将其雄状无比之气势,溶入了金刚型之中。
太极八卦图寓意

太极八卦图寓意太极八卦图,又称“八卦图”,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化图解,它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源于中国古代先知传说和历史书籍中的八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及哲学问题最为准确的描述。
八卦图由八个单一的块组成,每个块代表着一种状态,一种思想,一种形式,一种象征。
其中的八个块依次代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乾,代表着天,表示大道之精神,它指导着完成工作,和谐共处的原则,以及自律的精神。
它代表着一切的开始,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以卦发源”的观念。
兑,代表着泽,是艺术的模板。
它代表着受到尊重,虚心学习,珍惜别人的机会,以及把自己当做精神领袖的精神。
离,代表着火,是动力的象征。
它像火一样,代表着勇气,敢想敢做的勤奋精神,以及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震,代表着雷,它代表着要有智慧,懂得谨慎行事,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软弱。
同时,它也表示不断探索新领域,以获得足够的知识来更好地应对未来。
巽,代表着风,是传播思想的母题。
它代表着发挥作用,把创新思想和见解传播出去,与他人共同分享,以及建立真诚的友谊。
坎,代表着水,它象征着善良,宽容,耐心,友善,友情等品质。
它暗示要怀有善意,以谦虚的态度来获取帮助,以及保持对他人的尊重。
艮,代表着山,它代表着把理想落实到生活行动中,坚持自己的信仰,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在获得成功之前不断努力。
坤,代表着地,它代表着博大精深的心态,它可以让你毫无私心的付出,也可以让你懂得在每个时刻都要做出最好的选择。
从古典文学中对八卦图的解释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种象征,而且也是一种哲学,融合了古代的哲学思想,把传统的文化价值落实到现代生活中去。
从古代到现代,人们一直都在以此传承价值观,建立以爱为基础,以和谐为根本的人际关系,实现真正的心灵平衡。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太极八卦图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们记载着古老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在当下发现潜在的社会发展逻辑,以及实现个体完整的可能性。
八卦太极图

•
乾 (qián)乾为天卦像: 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 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 满、亭通,成功、重大。但 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 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 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 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 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 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 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 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 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 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 地小而取)。
•
• 离卦——卦象是圆中一点, 代表太阳。 • 坎卦——上下外围都是阴, 中间一画阳爻象征光明, 代表月亮。 • 巽(xùn)卦——正面下面 破碎,代表风。 • 震卦——下面阳,上面破 碎, 代表了震动,为雷。 •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 山,代表了山。 • 兑卦——上面的缺口,表 示了湖泽、海洋。
易有太极
• • • • • •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
太极图的S
• 太极图中的“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 个关联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 结构的。 • 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 为阴和阳,以"S"线相隔,表明这两个部分 是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
• 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 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 “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 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
• 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 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 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 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 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 来侮木。我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 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 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图说太极八卦(二)

图说太极八卦(之二):太极八卦图的内涵太极八卦图,又称八卦太极图、阴阳图、太极图、八卦图、双鱼图、太极双鱼图、双鱼太极图、八卦双鱼图、双鱼八卦图、阴阳双鱼图、双鱼阴阳图、太极阴阳图、阴阳太极图、阴阳八卦图、八卦阴阳图等等,这本身就说明了太极八卦的千变万化。
太极图(简单理解就是一个有阴阳双鱼的圆)一定要与八卦(形成一个正八边形)联系起来理解,否则,上下左右、东南西北、顺时针逆时针等等,搞得人迷迷糊糊。
八卦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
古人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所以“乾(天)上坤(地)下”是一个基数。
不过,难以理解的是,古人是如何通过从太空中看到中国地形地势,最后发明了太极八卦的。
太极八卦图一:青藏高原是阳(长江源头是眼),塔里木盆地是阴(天山是眼);太极八卦图二:中国沿海是阳(洞庭湖是眼),东海渤海是阴(韩国智异山是眼)。
太极,在英文中就是Yin-Yang。
在太极八卦图中,阳(白色)在上,阴(黑色)在下,呈上下结构(双鱼眼睛上下成线),而不是左右结构(双鱼眼睛左右成线),所谓“天地乾坤”;但另一种理论认为,正是太极八卦的千变万化,导致了双鱼旋转的随机性,以致于上下斜切等均无定数,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现代哲学称之为对立统一。
古人在发明太极八卦时,还是“天圆地方”的年代,所以有“天地乾坤”的说法。
现代人认为地球是圆的,站在地球上任何一点,都是“乾(天)上坤(地)下”,而从别的角度来看,就有不同的看法。
(多数情况下:上下结构)(特殊情况下:左右结构)至于顺时针和逆时针,有两种说法:一是中医理论中表示六气(正常之气),故顺时针;表示六经(病理之气),故逆时针(这个与韩国国旗无关)。
二是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图的炁的运转方向有两种,可用两种阴阳鱼旋转表示,即右旋和左旋,也称顺转和逆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卦基本意义卦象:天人物:老父、上司、长辈、王帝、袖天气:晴天、乾旱身体:头、脑、骨髓方位:西北数字:一五行:金场所:首都、大郡、大广场其他:精神意识、圆形、刚健、果决、红色卦象:泽人物:少女、收怠员、出纳员、播音员、歌星天气:多云、梅雨身体:口、齿、舌方位:西数字:二五行:金场所:食肆、卡拉OK、怠行、水边、洞穴其他:喜悦、不完整的、金属、乐器、白色卦象:火人物:中女、文人、军人天气:阳光普照、闪电身体:眼睛、心脏方位:南数字:三五行:火场所:图书馆、法院、美容院、学校、灯塔其他:文明、发光的、外表美丽的、紫色卦象:雷人物:长男天气:行雷、地震身体:脚、肝脏、头发、声音方位:东数字:四五行:木场所:树林、闹市、大街、发电厂其他:有核的、木器、惊恐、发怒、碧绿色卦象:风人物:长女、秀士、寡妇、僧人天气:刮风身体:呼吸系统、股方位:东南数字:五五行:木场所:直路、机场、海港、邮局、草木茂盛之地其他:流动不定、木制工艺品、长而直的、青绿色卦象:水人物:中男、渔民、江湖人物、盗贼天气:下雨、下雪、霜露、月身体:耳朵、血液、肾脏方位:北数字:六五行:水场所:有水的地方、酒楼、酒吧、酒店、井其他:含有水的东西、下陷的地方、黑色卦象:山人物:少男、童子天气:云雾身体:手指、子、背部方位:东北数字:七五行:土场所:与山有关的地方、门口、墓地其他:阻隔停顿、不动之物、黄色卦象:地人物:老母、孕妇、妻子、众人天气:阴云、雾气身体:腹部、脾胃、皮肤方位:西南数字:八五行:土场所:田野、平地、平原其他:柔顺、方形、众多的、布类、黄色五行的属性五行生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代表相生----> 代表相克八卦图八卦图有“先天”、“后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图为体,后天八卦图为用。
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配置,均以后天八卦图作为背景参考。
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图,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轴经线;以坎离代表水火为界,作为横轴纬线。
相对二卦阴阳爻相反,互成错卦。
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
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伏羲八卦次序》阴阳哲学原理《易经》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以阴阳范畴来解说六十四卦以及天地万物的运变,并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作为基本哲学原理。
(一)互根原理阴阳的互根(互争)原理,也就是对立统一原理。
有阴即有与之相对的阳,有阳即有与之相对的阴。
阴阳互相依存,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是共存的,统一的,但阴阳同时又是对立的,矛盾的,也就是说,阴阳之间既有互依共存的一面,同时又有相互推荡、相互排斥的一面。
正是由于有对立,有矛盾,二者方能有统一,有和合。
没有差异和对立,也就没有和合,而只能有简单的统一。
简单的相同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在差异和对立之中求得的统一才能产生新的质,才能将事物推向前进。
对于阴阳,既要把握统一的方面,又不可忘掉对立的方面,而且必须充分估计阴阳之对立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1、阴阳的对立斗争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对立着的阴阳两面,阴阳对立主要表现在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例如:夏季本来是阳热盛,但夏至以后天气逐渐转凉,阴气逐次而生,用以制约炎热的阳,而冬季本来是阴寒盛,但冬至以后天气逐渐暖和,也就是说阳气随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
又比如练静功的人,在入静一段时间后出现热、痒、动等所谓八触的感觉,谓之静极生动,其实这也是一种以阳(八触)对抗阴(入静)的一种现象。
从以上的例子说明,任何事物互相对立着的一方面,总是通过斗争对另一方面起着制约作用的。
气功锻炼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阴阳对立、互相制约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例如:从兴备亢进到安静并通过入静产生的气功功能,令气血和畅,扶正祛邪,达到练功的效果,使人体重新恢复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中(即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只有阴阳的不断排斥与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阴阳的依存互根阴阳的依存互根,是指阴阳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也就是说,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
日常所接触的周围事物其例证比比皆是,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就无所谓上;左为阳,右为阴,没有左,无所谓右,没有右,无所谓左;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
又如气功锻炼中的呼吸吐纳,呼为阳,吸为阴,没有呼就不可能有吸,没有吸也不可能有呼。
吐纳亦然,单一不断地吐出浊气而不纳入清气或者单是纳入清气不吐浊气,也不可能进行新陈代谢。
可见相互的阴阳两方面是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每一方都以其中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即所谓“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由于阴阳之间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故称互根。
(二)化生原理《易•系辞上》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阴与阳又是太极所生的“两仪”。
因此,“太极”与“道”是同义的最高范畴,又都是“阴阳大化”之源。
所有“天、地、人”和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大化之“道”的体现。
这一点可以说是“阴阳化生论”的核心要义。
《易•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也就是说,阴阳相交兴万物,就《易经》本身而言乾与坤两卦相交而生六十四卦,《易传》也多次论述阴阳相交的问题:“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泰•彖传》)“天地交,泰。
”(《泰•象传》)“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否•彖传》)“天地不交,否。
”(《否•象传》)“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象传》)“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归妹•象传》)天地是宇宙中阴阳的总汇。
言天地,则可推认一切阴阳关系。
所谓“感”,与“交”同义。
交,即沟通、融合、结配,指阴阳双方在物质、能量、信息诸方面相互交流、通融、影响,以致使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产生顺性而通和物物相通的效果。
阴阳交感是天地正常化生、万物嘉盛繁祉的必备条件。
阴阳之间有互依共存、睽对相薄和消长转化的关系,而阴阳相交却是全部阴阳关系的核心,是其他所有关系的基础。
诚然,阴阳交感在阴阳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发生,是阴阳协调至极的表现,就是说,阴阳交感并不贯彻阴阳矛盾的始终,但是,没有阴阳交感就不会有阴阳消长,更不会有阴阳的和合与转化。
这样,阴阳的互依共存、对立统一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依据易学,事物在永恒循环运动中不断生化,阴阳相交意味着前一轮循环即将结束,新一轮循环将要开始。
而在新一轮的循环中,可能有新的要素或全新的事物产生,它们正是阴阳相交的结果。
《易传》反复强调,唯有阴阳相交,万物方能通达兴盛,这就足以说明相交在阴阳矛盾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立面之间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对于促成对立面的和谐、转化和新事物的诞生,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三)中和原理尚中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行为准则,在《周易》和后世易学中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
中即正,正即中。
尚中就是要求恰如其分地掌握宇宙的法则和规范,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中与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依据易学,中是恰如其分,切中其理,和是阴阳协同,和调制化。
中与和谐是天地万物的本性,而中为理,和为表;中为因,和为果;中为质,和为文。
事物合于中正,方可能和调制化;要想使事物时时处处美好和谐,就要时时处处恪守中道。
在易学看来,太和与中正是事物的理想状态,如果阴阳双方能够保持中和,则事物即可长久。
易学所谈的“和”,其原义是指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保持协调统一并产生积极的成果。
阴阳“和”显然是以阴阳对立为前提,但是这种对立不是无限制的。
阴阳的正常关系是,阴阳双方既发生矛盾,其差异、对立、排斥的程度又限定在一个能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域限之内,从而通过阴阳的相互作用,使阴阳双方达到并保持和谐、协同、相同、相成、合作的关系。
阴阳相和为阴阳相交创造了条件,阴阳交是阴阳和的最高成果。
易学认为,这种关系是有利于事物的正常生化的。
朱熹曰:“和则交感而万物育矣。
”(《朱子语类》)卷六十二)依《易传》的理论,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自行性地趋向于“和”。
“和”是阴阳结构本身追求的目标。
《易•系辞下》曰:“易,穷则变,变则通。
”肯定阴阳矛盾的变化定将导致“通”,而通必和,和方通。
《易•系辞上》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的前题是“和”,人只有阴阳和才能生,而生又是天地的本性。
可见,天地阴阳必定能通过自行调节而达到和,否则就不能实现其以生为核心的大德。
《谦•象传》:“君子以衰多益寡,称物平施。
”衰训取,称训权衡,意思是对事物进行权衡,通过取多补少,使矛盾达于平和。
这里所谓的“平施”不是平均,也不一定均衡,而是平和、和谐、协同、合理。
王夫之在解释萃卦时说:“阴阳之用以和,而相互为功。
”(《周易外传》卷三)意思是,自然界的阴阳矛盾,其一方如果出现太过或不及,另一方就会利用对立统一的相互制约关系,而对对方加以调整,使之平复。
阴阳双方这种互相调节的功能,使阴阳矛盾总是依一定轨迹,以协同的方式互依共存,消长转化,因而在整体上表现出和调制化。
《易传》还提出了“太和”的概念。
“太和”又称“大和”,指至高、永恒的调和适中。
《乾•彖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道即天道。
天道正常运行而发挥作用,则万物各自禀受其性,得天赋之命,纯正而不相离,并始终维持协调平和的关系。
这种和调的关系既表现在阴阳消长、事物渐变的过程中,也表现在阴阳转化、事物的极变的过程中,就是说,事物平稳和谐地消长,发展到极点又平稳地过度到另一个运动阶段或另一种事物,永远处于无过无不及的状态。
此之谓大和或太和。
例如春夏秋冬四时节气正常地运行和接替,即是太和的表现。
“保合”是指阴阳双方保持在一个统一体中,结合而不分离。
只有阴阳不离,才有可能实现阴阳和调;只有阴阳始终和调,才能永保阴阳不离。
故保合与太和互为前提。
这种状态有利于万物生存,也使万物得到正固,故曰“保合太和乃利贞”。
有了“保合太和”,于是万物嘉祉,天下太平。
(四)循环原理《周易》六十四卦揭示了宇宙生命的循环运动规律,可以说循环律是《周易》对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最深刻的认识,最重要的发明。
《周易》之“周”即是周环、周期。
《易经》首次系统、自觉、明确地以卦象符号并结合文字来表述了循环变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