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3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教案3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1)按照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于哪一类别? 答案:自然生态系统类。 (2)推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 答案: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高寒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野生动物。 (3)结合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简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 要作用。 答案:①独特的高原高寒环境,构成了独特的高寒草原—草甸—湿地 生态系统,具有重要调节功能。②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③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科研基地等。
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
全问题。
②解决措施。
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 、受人类
根据差异
影响与 破坏程度 的差异
设定目标
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 资源 、 利用保护 目标
采取措施
相应地采取 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 区等措施
|过程评价| 1.下列所示事例是否属于生态退化?(在括号内打“√”或 “×”)
(2)若你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负责人,你认为该 管理局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案:①以管护为主,积极造林,封山育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 高水源涵养能力;②监控、查处、打击破坏生态的违规、违法活 动;③生态宣传、普法,生态科技研发推广等。 (3)若你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 措施,应对祁连山的生态问题? 答案:①强化对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监控,避免出现新的生态问题; ②依法关停违规建设的矿山、水电项目等,修复已经破坏的生态系 统;③狠抓法律法规及责任的落实,加强宣传,增强保护意识;④大 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等,提高居民收入。
2.祁连山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1988年设立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其流域内高强度开发水电 项目,对区域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建设水电站对区域环境 的影响。 答案:水电站大坝及其道路等工程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易造成水土流 失;水库截留河水,下游地区来水减少甚至断流,导致下游地区干旱 加剧;下游地区来沙减少,土地更趋贫瘠;绿洲面积萎缩,土地荒漠化 面积增加;水库蓄水改变了河流自然生态,生物栖息地环境改变,影 响区域生物多样性。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第三册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举例说明生态退化的类型、危害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修复的目的和类型,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主要分布区,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区域认知)4.通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
生态退化:(1)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2)类型: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辨一辨]下列图示是否属于生态退化?(在括号内打√或×)2.生态退化的危害:3.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影响:生态退化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解决措施.二、实施生态修复1.生态修复:(1)含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
类型含义自然恢复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人工修复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见效快、成效好的是工程治理措施2.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就:[判一判]判断下列实例属于自然恢复的是①③⑤⑥。
①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②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③退化草场的围栏封育。
④盐碱地的水系整治。
⑤退耕还湖。
⑥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3)

实践应用
参观距离家乡最近的自然保护区,了解保护区的性质、级别、保护对象,并说明设立该自 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应用体验
[2023·淮安期末]白鹤是一种候鸟,下图为白鹤正常年份迁 徙路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 吸引白鹤到鄱阳湖地区越冬的有利条件有( B )
①冬季气候温和 ②水稻田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和鱼类 ③设立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少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 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 的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探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概况、保护措施、设立意义等,理 解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渗透综合思维素养要求, 提升人地协调观素养水平
知识拓展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分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 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如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实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实行的围栏封育 等。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 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概念辨析
生态安全的含义 (1)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功能是否健全。(2)生态系 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与生态保护
情境探究
情境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 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 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 给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特 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 生态功能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 是湖泊湿地、高寒草甸草原、原始森林、 高寒灌丛、珍稀野生动植物、高寒自然环境及特殊地貌等自然生态系统。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针对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的“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章节,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及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具体政策措施、实践操作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入。
当前高二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对于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这一主题具有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国家安全意识可能缺乏深刻体会。
2.利用GIS等工具,收集并分析所在地区的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如空气质量、水质、绿化覆盖率等,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场关于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政策的辩论赛。要求每组准备辩论稿,辩论双方围绕生态保护政策展开辩论,最后进行总结陈述。
4.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知识,设计一份宣传海报,要求主题突出、设计新颖,以增强同学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
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相关资讯,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500字。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传授与案例分析:结合课本内容,讲解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评价含解析第三册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
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2015年毁林面积比2014年多出16%.据此回答1、2题.1.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①②③B。
①②④ C.①③④D。
②③④2.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A。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解析】1选D,2选A。
第1题,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仅依靠迁移农业是无法脱贫的.第2题,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使当地受益,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3、4题。
3.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化C.大气污染D。
酸雨危害4。
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A。
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B。
围湖造田、毁林开荒C。
乱砍滥伐、湿地破坏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解析】3选B,4选D.第3题,读图可知,M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N流域位于内蒙古的东部地区。
M、N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经济活动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产生了共同的环境问题—-土地沙化。
第4题,M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是过度开垦,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N流域环境问题源于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
下图为某区域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
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发源区、流通区、形成区、外围区,其中戈壁对应的地区可能是()A。
发源区 B.流通区C。
形成区 D.外围区6。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2.知识讲解: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案例,讲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生态保护政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3.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生态保护实践活动,如参观自然保护区、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生态保护政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等知识点。
2.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加深对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关系的理解。
3.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4.知识拓展:关注生态保护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我国生态保护政策的最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布置作业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尽量使作业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我也强调了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
2.生态保护政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分析我国生态保护政策的内容和作用,阐述生态保护政策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关系的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我国某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生态保护政策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例展开讨论,分析生态保护政策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国家安全的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
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
一般4—5月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
孵化期约30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
鲜等地,后因环境恶化等原因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1年5月,在陕
3.图中关于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叙述
正确的有
(
①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
④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
③植被破坏严重
⑤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风化作用显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4.图中Ⅰ~Ⅴ五个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
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异: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划分
为6个类别7个类型。
同:本质上两者的划分是相同的,都是围绕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自然遗址与自然景观保护等的
通过加强禁渔活动的宣传,提高民众禁渔意识;加强社会监督,防止
非法捕捞作业等活动;加强长江流域巡查活动,提高非法捕捞的惩处力度。
从而保护了野生渔业资源,恢复长江生态系统,促进渔业资源的增长。
小科普:
沙坡头
沙坡头是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
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有中国最大的天
境污染严重。
(3)简述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
【答案】保护生物资源,保存物种和生态系统;为进行各种生物学
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成为教育(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任务二 明确实施生态修复的类型及措施
必备知识•落实
1.生态修复的概念 利用 自然环境 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 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生态修复的类型
退化 更新
工程
安全
3.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就
【方法技巧】 生态修复
【生活实践】 1.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退化程度选择不同的生态修复方 式,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措施是自然恢复措施的重要补充。 2.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 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强调 生态自然恢复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顺应自然、科学作为。要坚持自然恢 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注重相关措施的配套使 用;对生态退化地区,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能力素养•提升
情境探究 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基于现状, 当地开展“平沟建园”工程,挖掘冲沟沟壁土体填入沟道,再压实平整形成梯 级台地,并修筑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可在平整后的园地中种植水果、蔬 菜。下图示意“平沟建园”前后景观。
荒沟荒坡
新建园地
(1)(地理实践力)指出“平沟建园”所属的生态修复类型。该类型主要采取 了哪种措施? (2)(综合思维)简述“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 提示 (1)人工修复。工程措施。 (2)增加耕地面积,地块面积增大,耕地土层厚度增加,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台地利于雨水下渗,改善土壤水分;减轻流水侵蚀,减少土壤养分流失。
[2024·陕西榆林高二期末]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形以平原和低缓丘 陵为主,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该县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受自然和 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存在土地退化问题。下图为彰武县土地退化程度分 布图。据此完成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1.结合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
(区域认知)2。
运用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综合思维)3.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及特点.(地理实践力)4.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人地协调观)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1)概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目的: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
2.自然保护区的分类(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及意义①分类:自然保护区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三类。
②意义: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是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与信息交流的基础,是保护区管理体制的核心。
(2)三类自然保护区①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②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是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③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是以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二、我国的自然保护地1.含义: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
2.分类(1)划分依据: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管理目标与效能并借鉴国际经验。
(2)分类系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①国家公园目的: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特点:是我国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②自然保护区含义: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
特点: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③自然公园含义: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
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
目的: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的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三、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生态安全(1)概念:生态安全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2)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功能是否健全;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2.生态保护红线(1)概念: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2)意义: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重大支撑,对于完善和优化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有着重要作用。
3.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生态安全的意义第一,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类型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也为评价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了准则。
第二,贮备物种.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也是拯救濒危物种的庇护所,并为物种的生存和自然进化提供场所。
第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四,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第五,自然保护区是科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特别提醒]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1.自然遗迹不是自然保护区。
2.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不再设为自然保护区。
3.野生生物类保护区全部以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 4.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发展旅游业. ()5.三江源地区的湿地,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它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水源地,调蓄洪水的能力很强。
提示:1.×按照保护区的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三类.2.×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可设为自然保护区。
3.×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4.√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5.×三江源地区是水源地但调蓄洪水的能力并不强.自然保护地的概念与分类新疆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位于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英巴扎-喀尔曲尕段是塔里木盆地内陆干旱区中以胡杨林荒漠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地理坐标为:北纬40°55′~41°15′,东经84°15′~85°30′。
东西长109。
7千米,南北宽47.1千米,总面积为395 420公顷。
保护区有野生动植物132种,脊椎动物203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有34种.由于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的栖息地,又分布有塔里木马鹿、塔里木兔、塔里木环颈雉、塔里木裂腹鱼、野生双峰驼、白背啄木鸟、褐背地鸦、罗布麻甘草等特有的动植物物种,是内陆干旱区天然基因库.问题1(综合思维)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哪种类型?提示:自然生态系统类。
问题2(地理实践力)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人类善待地球、珍爱自然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行动.[归纳提升]__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概念与分类概念泛指各种类型受保护的区域或地域,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类管控原则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类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类活动自然公园概念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目的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的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范围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管控原则按一般控制区管理,限制人类活动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A.保护自然生态系统B.发展当地的旅游业C.保护当地古建筑D.只是保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A[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各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人类善待地球、珍爱自然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行动。
]2.我国陆续建立了数百个自然保护区,下列不是其意义的是()A.保护自然本底B.贮备物种C.提供生态服务D.仅仅为了旅游和提供野生生物D[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题组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1.下列不是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对象划分的是()A.资源管理保护区B.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C.生物物种保护区D.自然遗迹保护区A[按照保护区的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三类。
]2.图中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该动物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A.神农架自然保护区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D.卧龙自然保护区D[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四川的卧龙、王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大熊猫等生物(金丝猴、藏雪鸡、牛羚、白唇鹿、珙桐、水青树、连香树),D正确。
]题组2我国的自然保护地3.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是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家公园为基础,自类自然公园为补充B.国家公园的管控原则是实行一般控制区管理,区域内限制人类活动C.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D.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C[自然保护地的分类系统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国家公园的管控原则是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类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类活动;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
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题组3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包括()A.能保存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B.为人类持续提供各种山珍海味C.是开展生物科学研究的良好基地D.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B[自然保护区有以下意义: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自然保护区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如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我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处自然保护区以来,保护区类型从单一到全面,数量从无到有,面积从小到大,已基本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在自然保护区内,全国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大熊猫、金丝猴、朱鹮、丹顶鹤、银杉、水杉、珙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以及重要的自然遗迹及景观均得到了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如今,生物多样性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法规制度逐步完善,能力建设持续增强,自然保护区为维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部分自然保护区仍存在突出问题尽管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尚面临多重挑战.“十二五”期间,原环保部联合中科院开展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