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下第15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13和14和15课导学案

一、学习内容: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二、学习目标:1、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
2、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三、课前自主学习:(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对台政策:(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要。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后:①确立了的大政方针。
在邓小平提出“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
②1995年初,提出现阶段、的八项主张。
③2000年3月,中国共产党重申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决阻止任何制造的图谋,为完成祖国而努力。
2、台湾政策:(1)政策: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政策,开放赴大陆探亲,并在、交流等方面采取开放措施。
(2)意义:打破了海峡两岸近年的隔绝状态,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汪辜会谈:(1)背景:①1990年,台湾成立基金会。
②1991年,大陆成立关系协会。
③1992年,两会就“”达成共识。
(2)会谈:1993年,海协会会长和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会谈。
将写入协议。
(3)意义: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原因:(1)“、”基本方针的指引。
(2)同胞、同胞和侨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两岸以及、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3、影响:海峡两岸经济上、的局面初步形成。
四、新知识点拨: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尚未统一。
但是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五、课堂学习:1、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六、当堂练习: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A、不放弃武力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D、由台湾人民“公投”2、下列关于“九二共识”的理解,正确的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加强两岸经济、文化、科技交流C、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实现和平统一D、两岸之间直接通邮、通商、通航3、右图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图画,标题是“回来吧,就缺你了!”画中的“你”指的是()A、台湾B、香港C、澳门D、海南4、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 新人教版 .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新人教版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2过程与方法:识图解图概括表达,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对比鉴别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讨论探索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爱党情感升华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学习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知识链接】1、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原因:第一阶段(初期建设) 三大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第二阶段(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此时,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开始调整。
苏联由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于是,苏联开始确立了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因此,美国和苏联之间是又妥协又对抗。
在这期间,最为重要的是,中苏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结盟关系不断走向破裂。
八年级历史下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

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求同存异”的方针。
能力目标: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培养读图、解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一)自主学习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1)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2)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3)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5、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2)遇到了什么困难?(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意义?(二)合作探究1、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2、指导学生综合71页“导言框”和75页“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
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
3、比较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之处(三)巩固练习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巴黎会议2、20XX年4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出席了亚非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
50年前,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A、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B、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C、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D、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1)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2)这个方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导学案第15课钢铁长城导学案1.了解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
2.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
3.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日益增强;认识到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增强国防观念,树立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78-81页的内容,大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速读,重点部分画线,疑难之处做好标记,并结合插图、动脑筋、自由阅读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试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吸取他人的观点,并进行归纳整理。
※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一)海军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__________ 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成立了_____ 、_____ 和_____ 舰队。
3、20世纪70年代,海军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_ 。
目前,我我国海军由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等兵种组成。
(二)空军1、人民空军是在_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刚刚诞生所面临的战争考验是。
2、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
20世纪50年代,我国制造了各种型号的____ 、_____和_____ 。
3、改革开放后,我国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1、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
2、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发展导弹核武器。
1956年,中央决定研制自己的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试验成功,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又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这是中国人民加强国防力量的重大成就。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

执教人:常彦龙
时间:
学生姓名:
班级:
课题: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二)
课型:教授
复备栏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我国为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所作出的主要贡献及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3.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形
成
结
论
同伴评价:你得了()颗★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1.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
A.1991年B.1992年C.1993年D.1994年
2.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习惯性缩写为()
A.OPC B.APEC C.WTO D.DGP
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首次使用这个科学称谓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中共十三大以后
C.中共十四大以后D.中共十五大以后
4.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以后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的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思想D.“两个务必”
5.2001年,江泽民在上海会见了前来参加某个组织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这个组织的中文名称是()
A.亚太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联合国D.亚欧大陆合作组织
教师评价:你得了()颗★
补案
”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3.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是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解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富强努力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的国际关系【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自主学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并记下发现的问题)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_ ___________外交政策。
(2)建国后,新中国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___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__政策,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提出: ____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____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又与、两国总理进行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3、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项原则。
4.意义:二、万隆会议的召开:1、时间:_______年2、地点:在____________的_____3、人物:众多_____________首脑;(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
)4、会议的性质: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容: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6、结果: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合格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优质导学案(含答案)

第15课钢铁长城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地建立;我国自行研制地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地核潜艇;现代化海军地诸兵种;人民空军地诞生;飞机地国产化;空军地现代化2.知道导弹部队地组建、装备、战斗力和主要任务,新时代地强军之路【学习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火箭军地建立和发展【学习难点】国防力量地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地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地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地现代化部队。
2.海军:(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和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地。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3.空军:(1)20世纪50年代初,就面临着地考验,在朝鲜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2)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空军地建设有了新地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地钢铁卫士。
4.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5.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
6.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
二、合作探究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地武器装备发生了巨大变化。
成为保卫祖国地钢铁卫士,那么你知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怎样地联系吗?三、练习巩固1.与新中国同龄地人民军队是()A.陆军B.海军C.导弹部队D.特种部队2.人民空军诞生就面临地考验是()A.进行抗日战争B.进行解放战争C.进行抗美援朝战争D.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3.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地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地飞机飞过去了。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名师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5分钟)
根据预习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海疆?你能举例说说吗?
乐拨
(2分钟)
教师点拨下列问题
1、人民空军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刚刚诞生面临着什么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怎样的战绩?
乐展
(2分钟)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张华的爷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队服役,他可能在以下哪支部队服役()
5、中国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兵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A.国共政权对峙时期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改成“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这一军种担负的主要任务是()A.担负缉毒任务B.担负海疆防卫C.担负领空防务D.担任核反击任务
b.年,我国自行研制。c.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行研制。
②20世纪90年代后: 海军已有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
3、空军:(1)建立:人民空军是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发展:①参加,取得辉煌战绩。②逐步走上道路。
钢铁长城
学习
内容
课题
钢铁长城
第15课时
总第 15课时
课型
新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说出我国海军、空军的建立,以及陆 军、海军、空军发展的 史实。
学习
重点
1、陆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
学习
难点
1、新时代强军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十项原则。
4.影响:这些原则成为指导
的普遍准则。
【达标训练】
1、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 年 4 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万隆会议的领导人是(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陈毅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预习问题】: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达成共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
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
2、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
3、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
么?意义?
万隆会议
1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2 遇到了什么困难?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
日期
八 年级下册 历史
科导学案
班别
小组
姓名
学习流程 看书
根据预习问 题做笔记
小组内讨 论并核对 笔记
完成反馈 练习
展示
课题 第 15 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型
学习目标:
1、 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 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3、 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增强社会责任感, 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A、抗美援朝取得最终胜利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政治分歧、经济合作
【能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并得到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同的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经济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日内瓦会议上
B、联合国大会上
C、周恩来总理 1954 年访问印度、缅甸时 D、万隆会议上
5、下列事件进一步提升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是( )
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会议上的方针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国记者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原因是什么?
(3)这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其中体现出的精神是什么?
8、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请你概括说明。
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亚
非各国应撇噶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周恩来
材料二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
向。
——一位美国记者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讨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材料中
【知识网络】: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初。
2.主要内容:
、
、
、
、
。
3.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
,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
。
二、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 年 4 月,
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2.地点:在 (国家)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
⑴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
”的方针。⑵提出了旨在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