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功能食品的发展
国外降血脂食品研究进展

疗 的同时还仍需 饮食治疗 。从 年龄上看 , 血脂症 多发 于 中年人 身上 ,并且 主要会 引起心脏冠 状动脉硬 化 。
20 年 5 1 O8 月 8日《 广州 日报》 发布 了对广东省教师体
检结果 的统计显 示 , 高血压 、 高血脂 、 高血糖成为 老师
基金项 目: 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 目(6 F Z c 4 0 ) o Y G N o 2 o
a o tte f0 a 0 a t de ih h p a mVd ee e c o rs a c e swh t d h e l 0 d t b u h m rm b rd su i swh c 0 e c np i ea rfr n e t e e r h r o su yt eh at fo o h p | e t y oi ie a I V n p lpd mi. e h Ke r s h p l i mi; itr ie ; mti; at cd pa t tml p e 0i o o n y wO d : y oi de a de a yf r p en ftya i ; l n e ; h n lcc mp u d p b s
物治疗 两大类 ,非药物治疗 是通过控制饮 食 、增 加运 动、 去除其 它相关 危 险 因子 如戒烟戒 酒 等 , 药物 治 而
问题 。 根据 国外研究成果 , 发现了很 多具有降血脂功能
的食物 , 其中具有 降血脂作用的主要成分有膳食纤维 、 蛋 白多肽 、 肪酸 、 脂 植物 固醇 、 酚类化 合物和 多糖 类物 质等 , 经常食用 可以达到预 防高血脂的作用 。 综述 了国 外对 高血脂 症的治疗 和预 防 的措施 以及食疗方 案 , 将 降血脂食物按其主要作用成分分类 ,为相关研究者对 保健食 品降血脂的研究提供 了参考 。 1 降血脂 食品分 类 1 膳食纤维类 . 1 膳食纤维是指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的“ 非营养” 碳 水化合物类物质 , 主要来 自于植物 的细胞壁 , 包含纤维
辅助降血脂功能食品开发

辅助降血脂功能食品开发概述高血脂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往往无法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导致血脂含量升高。
而长期高血脂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
因此,开发一款辅助降血脂的功能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现状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辅助降血脂的功能食品,如黑芝麻、芝麻油、山楂等等。
这些食品通过多种途径来降低血脂,例如,提取黑芝麻中的亚油酸和豆蔻醚等有效成分,防治血小板凝聚、调节血脂代谢等,以达到降血脂的效果。
而山楂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反应从而减少脂肪沉积,起到辅助降血脂的作用。
但是,单一的食品产品并不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口味和需求。
功能食品开发食品种类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发出几种不同种类的辅助降血脂的功能食品。
例如:•橙汁:橙子本身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水溶性纤维素,而在橙汁中加入海藻、芦荟等具有降脂功效的食材,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辅助降血脂。
•乳酸菌饮料:乳酸菌饮料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肠道健康,而加入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果仁或橄榄油等,则可以辅助降血脂。
•全谷杂粮面包:全谷杂粮本身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而加入豆蔻醚等具有降脂功效的食材,则可以辅助降血脂。
食品配方在开发辅助降血脂的功能食品时,需要探索合理的配方和制作工艺。
例如,可以借鉴其他食品的制作工艺,将多种降血脂的食材进行组合,以实现最佳的降血脂效果。
食品认证为了确保辅助降血脂功能食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在研究食品配方和制作工艺的同时,积极申请国家相关认证,以确保食品符合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
辅助降血脂功能食品的开发,有助于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高血脂问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探索不同食品种类和配方,制定合理的制作工艺,同时积极申请国家相关认证,以推出有效、安全的辅助降血脂功能食品。
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优秀科研人员加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
第6章 降血脂功能性食品

高脂血症按病因分为两类: ①原发性高脂血症。包括家族性脂蛋白酶缺乏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脂血症;多 脂蛋白型高脂血症;原因未明的原发性高脂蛋白血 症: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散发性高甘油三脂血症; 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症。 ②继发性高脂血症。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甲状腺
功能减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衰竭、急性肾功
衰竭、药物性高脂血症。
第六章 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
一、血脂的概念及血脂的生理功能 二、血脂的正常水平及高脂血症 三、高血脂的危害
四、高血脂的预防
五、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物质
三、高血脂的危害
①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过 高的血脂沉积在血管内壁,使血管内壁粗糙,狭窄、闭塞、
形成血管硬化,并形成血栓。脑部的血流量很大、血管密、
健脑并提高学习记忆力。a—亚麻酸合成的DHA(二十二碳 六烯酸,俗称脑黄金)大量存在于大脑皮层、视网膜和生殖细 胞中,对胎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抗衰老功能。美国专家watababe试验发现,摄取紫苏油可 明显提高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对延缓机 体衰老有明显作用。
抗癌作用。抑制化学致癌剂苄基二甲胺DMBA所致乳腺癌的 发病率,抑制结肠癌的发生。
细、分岔弯曲多,脑血管硬化后导致破裂,形成脑中风;动 脉粥样硬化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内血流 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 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
②肝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肝动脉粥样硬化
后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也是促进高血 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生理功能:
主要是调节血脂。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粪便中 类固醇和胆酸的排泄,阻止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 避免因胆固醇沉积于动脉内壁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曾饲以60g/d,一周后血清胆固醇下降16%,食用大 豆油、芝麻油者下降1%,食用猪油者上升18%。 富含的维生素E可抑制由体内多余自由基引起的脂质 过氧化作用,从而达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

10、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 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是具有维生素E活性的化 合物。生育酚存在于大多数蔬菜油中,而且在 饮食中比生育三烯酚更普遍,后者在棕榈油和 米糠油中浓度相对高些。 生育酚可以降低LDL-C浓度。 11、大蒜 每天食用数量上相当于半个至一个鳞茎的大蒜 制剂,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浓度
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一种或多种脂质的含 量超过正常高限时的病症,也可称为高脂蛋白血 症。 一般以成年人空腹12-14H血清总胆固醇超过 5.7mmol/L(220mg/dl),甘油三脂超过 1.8mmol/L(160mg/dl),儿童总胆固醇超过 4.14mmol/L(160mg/dl)则称之为高血脂症。
8.纤维素
基于对十项实验的综合分析,Ripsin等人(1992) 得出结论:每日从燕麦产品中摄入大约3g可溶性 纤维素,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浓度0.15mmol/L。 这个效果与初始血清胆固醇浓度呈正相关。据报 道,其它水溶性纤维素也可减少总胆固醇浓度, 主要是通过降低LDL-C来实现的。不溶性纤维素 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影响较小。
血浆中脂蛋白: 蛋白电泳法: 分为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糜微 粒; 密度离心法: 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2.什么是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 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辅助降血脂的 功能性食品
一、概述 (一)、脂类分类与高脂血症的定义 1.什么是血脂?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 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 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 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 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红曲药理研究进展

红曲药理研究进展(2003-2014年)红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具备降血脂、降血压和降血糖 3 种功能的天然食品;红曲可同时降低、和升高,从而起到综合降脂作用,降酯效果和毒副作用皆优于对血脂异常疗效确切的他汀类西药——洛伐他汀。
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预防骨质疏松、增强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功能红曲各种潜在的治疗保健应用价值正逐步被人们研究开发,经多年临床验证发现了除降脂外,红曲对心血管的多种有益作用,保护心肌和内皮细胞、改善动脉硬化和心肌重构、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已被证实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均可获益;对于维护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已具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
一、红曲概述红曲(),亦名红曲米,它用红曲霉菌接种于大米发酵而成 , 是由红曲霉代谢产物和发酵后剩余大米降解物的总称,是一种食疗兼备的传统中药。
红曲最早发明于中国 ,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和应用历史 ,是中国及周边国家特有的大米发酵传统产品,自古至今就是一个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典型代表。
食品上主要用于腐乳、红酒、鱼等食品的发酵呈色,而其药用功能在《本草纲目》和《中国医学大辞典》中早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红曲的药用价值:“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
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治安人血,气通乃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
主治产后恶露不净、痪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等症。
法国学者在1884年建立了红曲菌属的分类。
在分类上,红曲霉属真菌界,红曲菌科,红曲霉属。
目前,美国培养物物种保藏中心()已有 58个红曲菌株。
大部分红曲菌株属于3种:丛毛红曲霉,紫色红曲霉及安卡红曲霉。
现代研究表明,红曲中次生代谢物含有:莫那克林系列(),γ一氨基丁酸、氨基葡萄糖、卵磷脂、类黄酮、不饱和脂肪酸等功能成分。
因为大米中除了大量淀粉外,还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等可代谢物,在红曲霉菌所含各种酶的作用下,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各种活性酶及糖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
2024年降血脂保健品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降血脂保健品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高血脂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之一,它不仅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降低血脂的保健品市场也逐渐兴起。
本文将对降血脂保健品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降血脂保健品的定义和分类降血脂保健品是指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并改善血液循环的产品。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成分,可以将降血脂保健品分为以下几类:1.植物提取物类:例如大豆异黄酮、红曲素等能够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植物提取物。
2.膳食纤维类:如海藻纤维、果蔬纤维等可以与血液中的胆固醇结合,减少其吸收进而降低血脂。
3.脂蛋白代谢调节剂:如核苷酸、蛋氨酸等可以影响脂蛋白的合成和分解,调节血脂代谢。
4.健康食品类:如大蒜、茶多酚等含有一定活性成分,能够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降血脂保健品市场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高血脂问题的日益突出,降血脂保健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降血脂保健品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庞大。
市场发展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日益增加,关注心血管健康的意识也在提高。
降血脂保健品被认为是一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不同人群对血脂的处理需求不同,个性化定制的降血脂保健品愈发受到欢迎。
这为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医学科研的进展:科学家对高血脂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逐渐揭示出血脂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健康的关联。
这为降血脂保健品的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4.渠道的拓展:电商平台的兴起为降血脂保健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销售渠道,使得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方便地购买到合适的产品。
降血脂保健品市场的前景分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健康需求的增加,降血脂保健品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本文对市场前景的分析: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问题将持续存在,保健品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国内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国内保健食品的历史和现状简介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等支撑产业。
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国内保健食品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以及历史和现状。
保健食品概念和基本特点一、保健食品的定义为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品质量,原卫生部于1996年3月15日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6号令)。
在这部《办法》中,第一次对保健食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2003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手保健食品监管的全面工作后,于2005年7月1号施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将保健食品重新定义为: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同类产品在欧美各国被称为“健康食品”、在日本被称为“功能食品”,而在我国被称为“保健食品”,但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
保健食品往往是对日常饮食的补充,它们本质上仍属于食品的范畴,只是针对特定的适宜人群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有学者认为,在人体健康态和疾病态之间存在一种第三态:亚健康态,当第三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机体就会产生疾病。
保健食品作用于人体第三态,促进机体逐渐向健康的状态转化,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故这类食品也可称为健康食品。
可以这么认为,一般食品为健康人体所服用,人体从中摄取各类营养素,并满足色、香、味、形等感官需求;药品为病人所服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保健食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食品的营养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作用于人体第三态,促进机体向健康状态的复原,达到增进健康的作用。
红曲药理研究进展

红曲药理研究进展(2003-2014年)红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具备降血脂、降血压和降血糖 3 种功能的天然食品;红曲可同时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从而起到综合降脂作用,降酯效果和毒副作用皆优于对血脂异常疗效确切的他汀类西药——洛伐他汀。
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预防骨质疏松、增强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功能红曲各种潜在的治疗保健应用价值正逐步被人们研究开发,经多年临床验证发现了除降脂外,红曲对心血管的多种有益作用,保护心肌和皮细胞、改善动脉硬化和心肌重构、改善心脏舒功能,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已被证实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均可获益;对于维护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已具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
一、红曲概述红曲(monascus),亦名红曲米,它用红曲霉菌接种于大米发酵而成 , 是由红曲霉代谢产物和发酵后剩余大米降解物的总称,是一种食疗兼备的传统中药。
红曲最早发明于中国 ,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和应用历史 ,是中国及周边国家特有的大米发酵传统产品,自古至今就是一个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典型代表。
食品上主要用于腐乳、红酒、鱼等食品的发酵呈色,而其药用功能在《本草纲目》和《中国医学大辞典》中早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红曲的药用价值:“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
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治安人血,气通乃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
主治产后恶露不净、痪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等症。
法国学者van Tieghem在1884年建立了红曲菌属的分类。
在分类上,红曲霉属真菌界,红曲菌科,红曲霉属。
目前,美国培养物物种保藏中心(ATCC)已有 58个红曲菌株。
大部分红曲菌株属于3种:丛毛红曲霉,紫色红曲霉及安卡红曲霉。
现代研究表明,红曲中次生代谢物含有:莫那克林Monacolin系列(K,J,L,M,X),γ一氨基丁酸、氨基葡萄糖、卵磷脂、类黄酮、不饱和脂肪酸等功能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血脂功能食品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趋向于高糖高脂,从而导致高血脂患者急速增加。
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食品应运而生,并具有广阔市场。
本文就高血脂产生的机制、危害以及食品中降血脂的功能成分进行综述,并对降脂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字:降血脂功能食品功能因子引言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血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转变,高血脂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对高血脂的研究、预防、治疗也步入了一个新台阶。
而高血脂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采用药物医疗作用甚小。
而膳食补充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疗法。
开发研究含有降低血脂活性成分的天然食物以及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各种辅助降血脂功能食品原料主要以传统中草药或提取物、普通食品浓缩物及新兴的多肽蛋白类为主。
本文就针对高血脂的产生机制、降脂功能成分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降血脂功能食品研究的发展前景。
1高血脂产生机制及危害[1-3]血脂,指血液中所含脂类的总称。
人体血浆中的脂质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B脂蛋白、磷脂和游离脂酸等。
它们在血液中含量高低受到年龄、性别、饮食成分、脂质代谢功能、遗传因素、精神活动和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处于动态平衡。
肠道吸收的外源性脂类、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脂类及脂肪组织贮存、脂肪动员都需经过血液,故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类代谢的状况。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血脂可由动脉内膜渗入动脉壁,再由动脉外膜的淋巴管排出,人体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保持动态平衡;由于饮食(高脂、高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食品过量等)、疾病(肥胖病、糖尿病等)、激素等因素则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
临床上将胆固醇及其酯高于220~230mg%(正常为110~220mg%) 、甘油三酯高于130~150%mg(正常为20~110mg%)称为高血脂症,实为高脂蛋白症,即LDL(运输Ch)和VLDL(运送内源性TG)浓度过高。
而HDL因可摄取肝外组织Ch,运送至肝脏,由肝脏代谢排除,被称为“胆固醇清道夫”。
高血脂及脂质代谢障碍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指主动脉、中等动脉(如脑、肾、冠状动脉)内膜的脂类、碳水化合物及血液成分沉积坏死形成粥瘤,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钙化和硬化,形成血栓而致管腔闭塞。
由此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此外,高血脂也可加重高血压,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壁变薄而容易破裂,为此,高血脂也是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
2辅助降血脂主要食品原料及其原理2.1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能与肠内胆固醇类相结合,从而妨碍固醇类的再吸收,并促进肠内胆固醇排出体外。
经研究表明,饮食中大豆蛋白的摄入对血脂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大豆蛋白部分或全部取代动物蛋白,可分别降低人体TC和LDL-C水平达23.2mg/d和21.7mg/d[4]。
其辅助降血脂功能可能是因为通过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维护体内自由基稳态与平衡,增加LDL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促使NO合成增高,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2.2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被营养学家称为“第七营养素”,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
它除了具有辅助降血脂作用外,还具有防治冠心病、预防高血压、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
根据Knopp等人对水溶性膳食纤维(瓜尔豆胶,果胶)和大部分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大豆纤维,豌豆纤维,玉米皮)的36周长期摄入对高胆脂醇过多的调节作用的评估[5],发现膳食纤维的摄入使LDL-C含量下降12.1%,TC的含量下降8.5%,LDL-C/HDL-C降低9.4%,而对HDL-C、TG水平无任何影响(51周)。
对于膳食纤维辅助降血脂作用的机理,可能是胆酸盐和胆固醇会与食物中的膳食纤维结合在一起,并且与不溶性膳食纤维一道被排出体外,造成胆酸盐重新吸收率下降,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也可能是膳食纤维分散于水中,抑制胆固醇和其它相关活性物质,阻止脂类物质在胃肠道的吸收[6—7]。
2.3山楂山楂为常用中药材,主要含金丝桃苷为主的黄酮类有机酸。
构建小鼠高脂模型,分别给予金丝桃苷50.15mg/kg,酶反应终点法测定血清TC、TG、HDL值,发现有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C 和升高HDL/TC的作用,其作用与升高HDL百分比值和清除自由基关键酶SOD活性有关,能够抑制高脂血症动物TC、TG、空腹血糖的升高和肝脂质过氧化物的作用(P<0.05),提高SOD活力,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明显降低所有脂质化参数,对高脂血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8]。
2.4植物甾醇植物甾醇(Phytosterol)是植物体内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多种激素、甾族化合物等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
植物甾醇是以环戊烷全氢菲为骨架的一类物质,在结构上与胆固醇相似,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酯化形式、配醣类等形式存在。
作为植物体内的一种天然成分和人类膳食脂质中的一类功能性组分,植物甾醇抑制胆固醇吸收的最主要因素是降低胆固醇在胆盐微胶粒中的溶解度。
通过抑制胆固醇形成胆盐微胶粒、与胆固醇竞争肠道之吸收位置、并入乳糜微粒改变胆固醇在微胶粒的溶解度、影响胞内酯化作用等方式,从而在肠道抑制胆固醇的吸收[9]。
或是通过影响ATP结合盒式转运蛋白的活性,促进向体外的排泄机制。
2.5茶多酚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是指从茶叶中提取的多羟基酚类衍生物的混合物,占茶叶干重的13—30%,鲜叶的2—5%。
TP以儿茶素为主体成分,占总酚含量的60—80%主要由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
它在食品、医药、日化、化妆品等诸多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并被专家誉为21世纪将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的化合物[10]。
TP的降脂作用,一方面是通过TP中主要成分儿茶素类物质自身的强抗氧化活性控制胆固醇的氧化,使酸败物质形成量减少,抑制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另一方面阻止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而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从而减少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及保持脂质在动脉壁的进入和移出的正常动态平衡[11]。
2.6其他降脂物质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类调节脂质代谢功能物质之外,目前已明确还有很多其它的此类功能物质,小麦胚芽油、米糠油、紫苏油、沙棘油、葡萄籽油、深海鱼油、玉米油、燕麦麦麸和燕麦-β-葡聚糖、以及银杏提取物和绞股蓝皂苷分别从提高脂蛋白脂肪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增加HDL含量,从而促进脂质分解代谢, 抑制脂质合成转运及在动脉壁上的沉积;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或几个环节;以及分别与胆固醇或其转化物胆酸结合, 从而抑制其在肠内的吸收,促进降解和排泄;通过抗氧化来降血脂四个途径来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3降血脂功能食品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辅助降血脂功能因子作为天然的功能因子,对食品行业或医药行业的开发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目前已鉴定分离出各种类型的功能因子,然而最终走向市场的却有限。
一是由于目前的加工方法不够先进:血脂调节是复杂的体系,涉及多途径、多基因调控,不同降脂途径间有反馈关联,不能靠单一的途径解决问题。
研究各种降脂保健功能因子的协同作用及对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多位点多途径开发更有效的降脂保健食品是当今科研工作者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消费者尚未对此类产品形成充分的信心和消费意识。
辅助降脂功能功能食品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得到较全面地应用和发展,具有十足的潜力。
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早日研究出一些功能因子辅助降血脂作用的相关机理。
以将合格高效安全的降脂功能食品推向市场。
参考文献[1] 张勇,尚德静,李庆伟.中药降血脂的研究进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27(2).[2] 何洪英,李华钧,杨坚.调节血脂保健食品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01(1).[3] 钟耀广.功能性食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74—175.[4] Cesare R. Sirtori1,Ivano Eberini1 and Anna Arnoldi.Hypocholesterolaemic effects of soya proteins: results of recent studies are predictable from the Anderson meta-analysis data[J].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07,97: 816-822.[5] Robert H.Knopp, H.Robert Superko,Michael Davidson,etal.Long-term blood cholesterol lowering effects of a dietary fiber supplement[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Medicine,17(1):18—23.[6] 刘友勋.膳食纤维生理特性及其研究现状[J].科技探索,200(1):115—117.[7] 郑晓燕,章程辉.香蕉中膳食纤维的研究进展[J].福建热作科技,2008,33(2):39—41.[8] 李贵海,孙敬勇,张希林等.山楂降血脂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J].中草药,2002,33(1):50-52.[9] SCHULER I,DUPORTAIL G, GLASSER N,etal.Soybean phosphatidylcholine vesicles containing plant sterols: a fluorescence anisotropy study[J].Biochimica et BiophysicaActa(BBA)-Biomembranes,1990,1028(1): 82-88.[10] 于华忠,龚竹琼,张东山.茶多酚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4,4:16—19.[11] 屠幼英.茶叶抗癌及降脂作用机理研究现状[J].中草药,1991,22(9):41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