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代汉语注解习题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注解习题

古代汉语注解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第一节古注的类型和编排体例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传笺正义集解体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的注解类型是义疏体。

()2.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

()3.《十三经注疏》本中的《礼记》是郑玄注,孔颖达疏。

()4.晋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与汇集众说的“集解”名同而实异。

()5.《经典释文》的作者是唐孔颖达。

()6.章句体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

()三、填空题1.在《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的《毛诗故训传》,东汉的《毛诗笺》,唐的《毛诗音义》,唐的《毛诗正义》。

2.章句的意思是。

3.不仅注释原文,同时也解释注文的注释方式叫,也叫。

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

四、选择题1.下列古注属于章句体著作的是()A.《淮南子注》《孟子集注》.BC.《楚辞章句》D.《广雅疏证》2.《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周易正义》的作者是( A.何晏B.孔颖达C.郑玄D.杜预3.何晏的《论语集解》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章句体C.义疏体D.集解体对的4.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义疏体C.集解体D.音义体五、问答题1.“疏”与“传”、“注”在训诂上有何不同?2.阅读《诗经·魏风·硕鼠》一诗的注疏,回答问题:利用注文解释“硕鼠”、“贯”、“女”、“顾”、“适”的意思,并指出是谁的解释。

第二节古注的内容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句读翻译推因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古注只训释词义。

()2.古注的中心任务是解词。

()3.古人没有语法。

( )4.反切法是汉字的注音方法。

()三、填空题1.古注的注音方法有___ 、____、____、____、____。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答案精解(黄德宽版)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答案精解(黄德宽版)

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 非其旧矣。”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 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 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 阮元的根据有四: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 “轻”字,三是邢昺《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无“轻”字。 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 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 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
五 《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 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 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 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 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 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
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 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 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 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 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 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一个薛居 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标点: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 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 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 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 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 右下》)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 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 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 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 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 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 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 如自己为自己。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代的注音方法与特殊读音)【圣才出品】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代的注音方法与特殊读音)【圣才出品】

通论二十一古代的注音方法与特殊读音21.1 复习笔记一、古代的注音方法现存的古代文献典籍中保留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譬况(1)譬况,即用打比方的办法来描写一个字的发音情况,如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这种方法也称“比况”;例如:“牛车绝辚。

”高诱注:“辚读近蔺,急舌言之乃得也。

”(2)常用术语:急舌言之、缓气、急气、急言、缓言、长言、短言、舌腹、舌头、推气、送气等;“急言”和“缓言”相对,指被注字读细音,细音指带有[i]介音的三四等字。

(3)注音形式:古人为某字进行譬况注音时,有的是对其声音的长短进行说明,有的是描写其发音部位,有的是描写其发音方法,用多种方法来比方被注字的声音。

2.读若汉代训诂学家首先使用“读若”这一术语,它是用一个和被注音的字读音相似的字来标注声音,也叫做“读如”;如:《説文解字》“釆,辨别也,读若辨。

”3.直音“直音”即直接用一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常见的格式是“某音某”“某音某某之某”“某音某某”等等;例如:“费城帅师城郎。

”陆德明音义:“费音秘。

”4.反切(1)含义:“反切”是用两个汉字相拼出的声音来给另一个字注音;反切的拼合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上下两字拼合成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公古红切反切上字是‘古’,反切下字是‘红’。

”(2)盛行:三国时期孙炎《尔雅音义》这一著作,全部采用反切给汉字注音,反切法从此盛行。

二、特殊读音1.通假字的读音通假是假借的一种,假借可分为“本有其字”和“本无其字”两种;“通假”指“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字和本字声音关系的演变有几种情况:(1)古今声音都相同;例如:“周”和“舟”。

(2)古代同音,现代读音不同;例如:“介”和“匄”。

(3)古代音近,现代读音相同;例如:“柱”和“祝”。

(4)古代音近,现代读音不同;例如:“剥”和“攴”。

2.破读字的读音(1)含义:古人在注释前代典籍时注意到词义引申、词性变化以及词类活用等现象,为了区别本义和引申义、不同的词性以及本用和活用后的意义,采取了破读的方法,用读音的不同来标示意义、词性的变化;与破读相对的是“如字”,如字是指一个词的某一意义读它本来的声音和声调,也称作“读本字”“读如字”“本音”。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练习四)【圣才出品】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练习四)【圣才出品】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练习四)【圣才出品】练习四⼀、解释下列名词:疏读为读若衍⽂句读正义⼗三经注疏古⽂辞类纂答:疏,是指古⼈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经)之外,还给前⼈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称作做“疏”,⼜称“注疏”“义疏”。

读为,是古⼈注解古书常⽤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释义。

读若,是古⼈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是注⾳,有时也⽤来说明假借字。

衍⽂,是校勘学术语,⼜称“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字。

句读,是⽂⾔⽂辞休⽌、⾏⽓与停顿的特定呈现⽅式。

古⼈读书在句末⼀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称作“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加⼀个点,称作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称作“疏”“注疏”“义疏”,是⼀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称之为“正义”。

⼗三经注疏,是古⼈对⼗三部儒家经典的解释。

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是对注的注解,⼜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的注⾳合刊成⼀部书,即《⼗三经注疏》。

这⼗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诗正义》(汉·⽑亨传,郑⽞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书的注解答案

古书的注解答案

古书的注解答案【篇一:古代汉语注解习题】节古注的类型和编排体例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传笺正义集解体1.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的注解类型是义疏体。

()2.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

()3.《十三经注疏》本中的《礼记》是郑玄注,孔颖达疏。

()4.晋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与汇集众说的“集解”名同而实异。

()5.《经典释文》的作者是唐孔颖达。

()6.章句体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

()三、填空题1.在《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的《毛诗故训传》,东汉的《毛诗笺》,唐的《毛诗音义》,唐的《毛诗正义》。

2.章句的意思是。

3.不仅注释原文,同时也解释注文的注释方式叫,也叫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

四、选择题1.下列古注属于章句体著作的是()a.《淮南子注》b.《孟子集注》c.《楚辞章句》d.《广雅疏证》2.《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周易正义》的作者是( a.何晏 b.孔颖达c.郑玄d.杜预3.何晏的《论语集解》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章句体c.义疏体d.集解体对的4.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义疏体c.集解体d.音义体五、问答题1.“疏”与“传”、“注”在训诂上有何不同?第二节古注的内容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句读翻译推因1.古注只训释词义。

()2.古注的中心任务是解词。

)3.古人没有语法。

( )4.反切法是汉字的注音方法。

()三、填空题1.古注的注音方法有___ 、____、____、____、____。

2.反切产生于____时。

3.翻译包括____和____。

四、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合理注音方法。

()a.反切b.直音c.纽四声法d.叶音2.《尔雅》是解释的专著。

()a.词义b.音c.字义d.形体五、问答题1.古注的内容有哪些?各举例说明。

2.古代注音法有几种?各举例说明第三节常见的古注术语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曰、为、谓之2.如字3.浑言、析言【篇二:古代汉语下册答案】s=txt>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多项选择题1、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从总的方面来看,大致有______。

(2 分)2、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是______。

(2 分)3、下列句子中都有双声连绵字的是?(2 分)5、给《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作注释的是?(2 分)6、下列上古韵部中属于入声韵的是?(2 分)8、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______。

(2 分)9、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是?(2 分)10、连词“则”的主要用法是______。

(2 分)单项选择题11、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2 分)12、下列句子中与“公语之故”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13、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

(2 分)14、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项是()。

(2 分)15、“六书”之名始见于__________。

(2 分)16、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2 分)1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克”的意思是?(2 分)19、下列句子中与“公赐之食”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20、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2 分)2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指的是“六书”中的()。

(2 分)22、下列各句中,用“所”字帮助表示被动的一句是?(2 分)2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______。

(2 分)24、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第一次给“六书”中的每一书下了定义,并举例予以说明,其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六书”中的______。

(2 分)25、“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2 分)26、________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该书收单字56000左右。

(2 分)27、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2 分)28、“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给”的意思是?(2 分)29、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待的一项是()。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与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与答案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练习题第一节古注的类型和编排体例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传笺正义集解体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的注解类型是义疏体。

()2.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

()3.《十三经注疏》本中的《礼记》是郑玄注,孔颖达疏。

()4.晋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与汇集众说的“集解”名同而实异。

()5.《经典释文》的作者是唐孔颖达。

()6.章句体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

()三、填空题1.在《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的《毛诗故训传》,东汉的《毛诗笺》,唐的《毛诗音义》,唐的《毛诗正义》。

2.章句的意思是。

3.不仅注释原文,同时也解释注文的注释方式叫,也叫。

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

四、选择题1.下列古注属于章句体著作的是()A.《淮南子注》B.《孟子集注》C.《楚辞章句》D.《广雅疏证》2.《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周易正义》的作者是(A.何晏B.孔颖达C.郑玄D.杜预3.何晏的《论语集解》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章句体C.义疏体D.集解体对的4.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义疏体C.集解体D.音义体五、问答题1.“疏”与“传”、“注”在训诂上有何不同?2.阅读《诗经·魏风·硕鼠》一诗的注疏,回答问题:利用注文解释“硕鼠”、“贯”、“女”、“顾”、“适”的意思,并指出是谁的解释。

第二节古注的内容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句读翻译推因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古注只训释词义。

()2.古注的中心任务是解词。

()3.古人没有语法。

()4.反切法是汉字的注音方法。

()三、填空题1.古注的注音方法有___ 、____、____、____、____。

2.反切产生于____时。

3.翻译包括____和____。

四、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合理注音方法。

()A.反切B.直音C.纽四声法D.叶音2.《尔雅》是解释的专著。

()A.词义B.音C.字义D.形体五、问答题1.古注的内容有哪些?各举例说明。

2.古代注音法有几种?各举例说明第三节常见的古注术语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曰、为、谓之2.如字3.浑言、析言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术语“谓”一般放在被释词的前面,而术语“谓之”一般放在被释词的后面。

()2.术语“读为”“读曰”一般用本字说明假借字,“读若”“读如”一般是用来注音,但两者界限并不很严格,有时,“读若”“读如”也用作以本字说明假借字,“读为”“读曰”也用来注音。

()3.“曰”“为”“谓之”是用来注音的术语。

()4.“之言”“之为言”是声训的术语,被释词和解释词之间不仅有意义上的联系,而且也有语音上的联系,或同音或双声叠韵。

()5.术语“辞”是古人用来解释虚词的术语。

()三、填空题1.校勘学上常用的术语:“衍文”用来指,“脱文”专指。

2.“一声之转”是指。

3.术语“属”“别”用来表示事物的种类,强调事物之间的共同性,又叫。

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

四、选择题1.下列古注术语,单纯用于释义的是()A.曰、为、谓之C.谓之、谓、之言B.貌、谓、犹D.读为、读如、曰2.可以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术语有()A.谓之B.读为、读曰C.读如、读若D.一曰3.下列用作声训的术语有()A.之言、之为言B.一曰、读曰C.如字、词D.一声之转五、问答题找出《诗·邶风·柏舟》古注(括号中的话)中的常用训诂术语,并说明其作用。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毛传:“兴也。

‘汎汎’,流貌。

柏木所以宜为舟也,亦汎汎其流,不以济度也。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毛传:“‘耿耿’,犹‘儆儆’也。

‘隐’痛也。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毛传:“非我无酒可以敖游忘忧也。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毛传:“‘鉴’,所以察形也。

‘茹’,度也。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毛传:“‘据’,依也。

”郑笺:“兄弟至亲,当相据依。

言亦有不相据依,以为是者希耳。

责之以兄弟之道,谓同姓臣也。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毛传:“‘彼’,彼兄弟。

”)古代汉语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节古注的类型和编排体例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传:《说文》:“传,遽也。

”引申为“传通、传述”的意思。

秦汉时,把儒家的“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做“传”。

如“毛传”就是对《诗经》的注释。

笺:《说文》:“笺,表识书也。

”东汉时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注解称为“笺”。

“笺”的意思本来是说对毛传的阐发和补充,但后来所谓的“笺注”、“笺证”,却只是“注解”的意思,不一定限于对别人的注的阐发和补充。

正义:意思是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

如孔颖达作“五经正义”。

正义也叫做疏,《说文》:“疏,通也。

”“疏”是相对“注”而言的,是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

文字深澳,经过解释才能明了,犹如水道堵塞,经过灌注才能通畅,故称解释经文的为“注”;如已灌注,仍不明畅,就要再加以疏通,故对经文和注文的注释称之为“疏”。

如《礼记》是郑玄注,孔颖达疏。

《庄子》是郭象注,成玄英疏。

集解体:是指汇集各家的注解并加上编者自己意见的—种注释。

它包括集注、集传、集释等,如何晏的《论语集解》,朱熹的《孟子集注》、《诗集传》,郭庆藩的《庄子集释》等。

二、判断题1.×2.√3.√4.√5.×6.√三、填空题1.毛亨郑玄陆德明孔颖达2.“离章辨句”,即分析章节句读的意思3.疏正义4.赵岐四、选择题1.C2.B3.D4.D五、问答题1.“注”、“传”都是直接解释古书原文的。

“疏”则既包含对古书正文的疏解,也包括对前人所作传注的疏解。

疏解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注文。

有时也仅疏正文或注文一种,视需要而定。

2.硕鼠:大鼠。

顾:眷顾。

适:去的意思,这些是郑玄的解释。

贯:事的意思,这是毛亨的解释。

第二节古注的内容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句读:“句”是指在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下加一圈表示一句;“读”指在一句话中间需要临时停顿的字下加一点叫“读”。

翻译:翻译是按字面直接释义,包括直译和意译。

推因:不直解句义,而解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二、判断题1.×2. √3. ×4. √三、填空题1.譬况读若直音标声反切3.直译意译四、选择题1.D2.A五、问答题1.解释字词含义,串讲句子大意,申述篇章旨意,分析古书句读,阐释语法现象,注明难字读音,说明修辞特点,注明史实典故,校勘文字错讹,其他:讲述天文地理,提示隐含哲理。

(例略)2.譬况法,读若”、“读如”法,直音法,标注声调法,反切法。

(例略)第三节常见的古注术语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在使用时,被释词放在它们的后面,不仅用来解释词,还可以用来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它们的作用一样,都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叫做”。

如郑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

”《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2.如字:这个术语常用来为一些多音多义或有异读异解的字注音,它强调的是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被释的字要按它本来的读音来读。

如:《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陆德明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

”这是说第一个“恶”字读乌路反,是去声,第二个“恶”字要读它本来的音,即“恶劣”之“恶”,旧读入声。

第一个“好”字读呼报反,是去声,第二个“好”读它本来的音,即“美好”的“好”,是上声。

3.“浑言”是笼统地说,即只就两词的共同点而言,又称“统言”“通言”。

“析言”是分析地说,即只就两词各自的特点而言。

这组术语常用来辨析同义词。

如:《说文·鸟部》:“鸟,长尾禽总名也。

”段注:“短尾名‘隹’,长尾名‘鸟’,析言则然,浑言则不别也。

”4.斥:也就是“指”的意思。

例如:《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

”郑笺:“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

”二、判断题1.×2.√3.×4.√5.√三、填空题1.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指古书中脱落文字的现象2.是说几个字在声纽同一的前提下语音发生转变3.属丑别四、选择题1.(A、B)2.(B、C)3.( A )五、问答题“貌”(‘汎汎’,流貌),用来解释带描写性质的形容词“汎汎”。

“犹”(‘耿耿’,犹‘儆儆’也),用来沟通词义,辗转相训。

(“耿耿”谓清楚,明白。

“儆儆”谓心中有事,放不下心的样子,义本不通。

“耿耿不寐”,等于说整晚上都瞪大着眼睛睡不着,自然是心中有事,非常烦苦的样子。

所以毛传训“耿耿”为“儆儆”,以“犹”字沟通之。

或以为此“犹”是解释通假,“耿耿”即“儆儆”的通假字。

)“言”(言亦有不相据依,以为是者希耳。

)阐发文意。

“谓”(责之以兄弟之道,谓同姓臣也)以“同姓臣”释“兄弟”,以直义释曲义。

2.东汉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