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51410《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51410《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汉语史是汉语从古至今发展变化的历史,是关于汉语历史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汉语史的研究对象以及分期,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汉语语法史。学习和研究汉语史,意在弄清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探索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本课程一般在大三开设,讲授一学期。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汉语的发展历史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于解决中国古代历史、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中存在的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若干实际问题;由于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是建立在汉语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学习汉语史对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和研究汉语史对理解现代汉语方言尤为重要,方言之间的语音、词汇、语法差异可以通过汉语史上的规律得到解释;汉语史对于普通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也很有意义,因为普通语言学是在总结各种具体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了解汉语发展的规律就有了进一步认识普通语言学规律的基础和材料。

四、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习者对汉语的发展历史有个初步的了解,掌握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分期以及研究汉语史的依据和方法,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把握汉语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主线,引导学习者发现并解释汉语发展和演变中的现象和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以便将来能继续学习和研究有关内容。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汉语史的任务和研究意义。

(2)理解:研究汉语史的原则、依据和方法。

(3)掌握:汉语史的研究对象;汉语史的分期。

【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1.5学时,讨论0.5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3种以上文献。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齐冲天.汉语史简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2.作业与思考题

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汉语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和研究汉语史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3)关于汉语史的分期有哪些不同的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4)研究汉语史要遵循哪些原则?说说你对每个原则的理解。

(5)哪些材料可以作为建立汉语史的依据?请举例说明。

(6)研究汉语史的主要方法是什么?什么是历史比较法?用来研究汉语史有什么不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汉语史的分期。

(2)难点: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授课内容】

第一节汉语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意义

1.研究对象:汉语发展、变化的历史。

2.任务:(1)描写汉语历史演变的各种现象;(2)解释这些演变的原因;(3)总结汉语历史演变的特点和规律;(4)预测汉语发展的方向,以指导现代汉语的使用和各种规范的制定。

3.研究意义:(1)从大的方面说,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2)从与现代汉语和方言的关系说,研究汉语史有助于深入了解现代汉语和现代方言;(3)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说,研究汉语史有助于普通语言学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

第二节研究汉语史的原则、依据和方法

1.原则:(1)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3)重视语言内部各要素的联系;(4)认清语言发展的方向。

2.依据:(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2)汉字的形体结构;(3)前人的研究成果;(4)现代方言口语;(5)借词和亲属语言。

3.方法:基本方法是比较法,还有其他方法:历史比较法、归纳法、统计法、实证法、探源法、推论法。

第三节汉语史的分期

1.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不同观点

2.本课程采用的分期:(1)上古期——即商、周、秦、两汉时期;(2)中古期——即六朝、隋、唐、宋时期;(3)近代期——即元、明、清时期;(4)现代期——“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授课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讨论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二章汉语语音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上古声母的研究;上古声母、韵母、声调到中古的发展规律。

(2)理解:中古韵母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

(3)掌握:中古声母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

【学时分配】8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3种以上文献。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邹晓丽.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作业与思考题

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从上古到中古,声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从中古到近代,声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从近代到现代,声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试述声母演变的总体特点。

(5)从上古到中古,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从中古到近代,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从近代到现代,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试述韵母演变的总体特点。

(9)关于上古声调,有哪些不同观点?

(10)从中古到近、现代,声调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试述声调演变的总体特点。

(12)如何根据现代音推知中古入声字?

(13)试述汉语语音发展的总体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古声母、韵母、声调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

(2)难点:上古声母和韵母。

【授课内容】

第一节声母的发展

1.从上古声母到中古声母的发展

(1)上古声母:钱大昕首次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著名论断,对后世影响很大。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