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一次多义古今异义整理
《项羽本纪》重要实词解释

13.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14. 田父绐曰:“左。” 15.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14.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15.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16.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17.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18.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9.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 乎? 20.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21. 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22. 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 23.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24.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项羽本纪》重要实词解释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2.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3.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4.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 以故事得已 5.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6.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7.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8.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9.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10.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11.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12.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完整版)项羽本纪完全解析

(完整版)项羽本纪完全解析《项羽本纪》二. 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 学习过程:(一)概括介绍:《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选读》《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汇总

》选读》《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汇总《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章节,主要记载了西楚霸王项羽的生平事迹。
以下是《项羽本纪》中的文言知识汇总。
1.大义灭亲在《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为了大义,不惜杀死自己的亲人。
文中描写了项羽杀死了母亲和妻子之后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展现了古人对于大义和责任的追求。
2.斩蛇起义《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在夜中斩杀蛇起义的传奇故事。
蛇象征着秦朝的暴虐统治,而斩蛇的义举象征着项羽对于暴政的反抗和为民除害的决心。
3.舍命护殿在汉王刘邦攻入咸阳城之际,项羽舍弃自己的性命,选择护送秦王子婴,保护他的安全。
这一义举展现了项羽忠诚和勇敢的品质,同时也表达出古人对孝道和义务的看重。
4.夜惊破岳阳楼《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夜袭岳阳楼的战斗,这是项羽在楚汉相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处运用了夜袭和突然袭击的战术,展现了项羽作为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的智谋和勇猛。
5.救亡图存《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在巴蜀地区与秦军激战的场景。
项羽率领楚军,在此次战斗中展现了他对于救亡图存的野心和努力。
此处凸显了项羽为了复兴楚国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6.气冲斗牛在战斗中,描写了项羽的勇士和战斗力,使用了“气冲斗牛”的比喻,形容其如牛般勇猛的战斗力。
这一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人对于勇猛和战斗力的赞美。
7.听雁伤心《项羽本纪》末尾,描写了项羽败北后的心情。
项羽曾在战场上作歌伤怀,表达自己的失意和无奈。
其中,使用了“听雁”来表达项羽的伤心和哀思,展现了他壮志未酬的悲苦情怀。
综上所述,《项羽本纪》描绘了项羽的丰功伟绩和屈辱失败,展现了其英勇和聪明的一面,同时也揭示了其个人的姿态和情怀。
阅读《项羽本纪》可以增加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够领略古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项羽本纪重点知识(教师用)

项羽本纪字音王翦蕲县狱掾曹咎栎阳会稽浙江毋妄言扛鼎釡甑冠诸侯忼慨乌骓马麾下田父绐自度不得脱刈旗披靡瞋目而叱舣船王翳蹂践乘埶谬通假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乃持项王头示鲁出示,展示三、重点实词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认字、写字2、剑一人敌,不足学对抗,值得3、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司马欣写信,到,送达4、以故,事得已缘故,停息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暗中,部署,约束力能扛鼎举起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敬畏楚兵冠诸侯位居第一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营垒诸侯皆属焉隶属平明,汉军乃觉之才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田父绐曰“左”欺骗刈旗割,砍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约定乌江亭长舣船待使船靠岸持短兵接战兵器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伤顾见汉司马吕马童回头看羽岂其苗裔邪后代何兴之暴也快,突然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弃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竟然,荒谬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感叹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征求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逞,效法古今异义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指当地的土著丁壮期山东为三处山的东面马童面之背向然羽非有尺寸比喻微小的权势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统治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土地方圆项王乃悲歌慷慨激昂词类活用项梁怒之形作意动对…生气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梁以此奇籍形作意动,认为奇特,与众不同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名作动,向前走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歌数阕名作动唱歌项王泣数行下动作名,眼泪此天之亡我形作使动,使…灭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作动称王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特殊句式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宾语前置项王军壁垓下省略句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动句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定语后置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省略句七、翻译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以是知其能每当吴中有大徭役和丧事,项梁常为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各人的才能。
项羽本纪文言词整理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一、字音练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曰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1.解释实词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事得以已.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岂不谬.哉2.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剑一人敌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无不膝行而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项王复乃引兵而东身七十余战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马童面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遂将五诸侯灭秦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13 项羽本纪(字词+内容详解)

项王伏弩(nǔ)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gāo) 。
(退回,逃回)
2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
(攻战)
乃使龙且(jū)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 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
(趁机)
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xūyí)人武涉往
(被打败)
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
(只,仅) (回头) (面对,名作动) (遭受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句式:判断句)
马童面之,指王翳(yì)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乃自刎(wěn)而死。 邑万户,吾为若德。”
(好处)
(重金购买,古今异义) (句式:状后,
以千金购我头)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修筑营垒,名词作动词)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眼泪,动词作名词) 3、左,乃陷大泽中 (往左边走,名词作动词) 4、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名做状,在夜晚)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名做动,东进) 6、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名做动,西进) 7、身七十余战 (名做动,亲身参加,身经)
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受宠幸)
骏马名骓(zhuī),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作,写)
“力拔山兮(xī)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向前奔驰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对你怎么办
歌数阕(què),美人和(hè)之。
3、塞王欣皆自刭汜sì 水上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项羽本纪会稽起兵》文言文知识体系填空(一)通假字自怀王入秦不反(“反”通“返”,返回)(二)一词多义遂举吴中兵(举:发动)籍为裨.将,徇.下县。
(裨将:pí副将、偏将)(徇:xún巡行示众)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yuàn官员,狱掾:典狱官。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部勒:部署,组织;阴:暗中。
)(三)词类活用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动词的意动用法,对……生气发怒。
)梁以此奇.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是奇才。
)于是项梁然.其言(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是正确的。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名词作动词,灭族。
)与怀王都.盱台。
(名词作动词,驻守国都。
)(四)特殊句式谕以所为起大事状语后置句封于项状语后置句是时桓楚亡在泽中状语后置句梁父即楚将项燕判断句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被动句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被动句《项羽本纪鸿门宴》文言文知识体系填空(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 (三)词类活用籍吏民(名词用作动词,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芷阳间行(名词用作动词,取道)吾得兄事之(名词用状语,象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用状语,像翅膀那样)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从百余骑(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四)特殊句式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编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一、字音练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曰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1.解释实词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事得以已...宾客及子弟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然羽非有尺寸..岂不谬.哉2.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期山东为三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6.说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
一、一词多义(实词)
扛:1、(gang)双手举
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
——《项羽本纪》
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
期:1、动词,约定
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
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
3、(ji)周(年、月)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尚书•尧典》
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穷:1、尽,穷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
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
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
3、困,处境艰难
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
4、追究到底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
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
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
——《史记•高祖本纪》
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类
若属皆且为所虏。
——《项羽本纪》
5、亲属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6、从属,隶属,归属
诸侯皆属焉。
——《项羽本纪》
拔:1、抽取,抽除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
《史记•项羽本纪》
3、突出,越出
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 1、发放
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
2、耸,向上引
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
3、连词,即使,纵然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
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
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
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
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
2、控制,挟制
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
3、掌握
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
4、对之,对峙
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
当
1.抵挡,抵抗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2.对着,朝着
木兰当户织
3.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
4.往昔,过去的
遥想公瑾当年
独
1.只有,唯独
今独臣有船
2.独自,单独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难道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引
1.借口
乃引“天亡我”
2.率领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拉开(弓)
将军夜引弓
4.延请
引赵使者蔺相如
5.退回,调转
相如引车避匿
故
1、缘固,原因,所以
故姓项氏《项羽本纪》
2、事,事情
讲中外之事《谭嗣同》
3、旧,与新相对
新故异备《韩非子》
4、老交情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5、衰老
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6、副词,故意
广故数倍欲之,忿圭尉《陈涉世家》
如
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动词,像,如同)
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往)
3、先生如其旨,内狼于囊(动词,按照,遵从)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动词,及,比得上)
5、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连词,假如,如果)
6、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结构,表处置之意)
幸 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
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
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
壁 1、营垒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2、驻扎项王军壁垓下
3、墙壁家徒四壁
顾 1、回头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2、不过顾吾念之
3、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惜,顾念
矜 1、jin怜惜矜愍愚诚
2、夸耀自矜功伐
伐 1、功劳自矜功伐
2、讨伐伐无道,诛暴秦
二、一词多义(虚词)
若:1、人称代词:你,你的
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
2、像,如同
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
3、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
之
项梁怒之(代词)
此天之亡我(取消句子独立性)
非战之罪也(助词,的)
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样)
乃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
平明,汉军乃觉之(才)
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表转折,但、却竟然)乃为其骑曰(于是、就)
以
以故,事得已(因为)
以是知其能(因此)
以示士卒必死(用来)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率领)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凭借)
而
彼可取而代也(表顺承)
无不膝行而前(表修饰)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表转折,但、却)
【为】
项氏世世为楚将(是)
项梁常为主办(作为)动词
自为诗曰(创作)
我何渡为(语气助词,反问语气)语气助词
吾为若德(给)
公为我献之(介词,替、给)介词
愿为诸君快战(为了)
五、词类活用
1.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
2. 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
3. 皆沉船,破釜甑(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破)
4.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
5.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
6.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
7.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
8. 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
9. 田父绐曰:“左”(名作动,向左走)
10.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
11. 无不膝.行而前。
(名作状,用膝盖)
12.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作动,向西走)
13.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
14. 马童面之(名作动,背向)
15.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动,为……而死)
16.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