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理
项羽本纪字词积累

第三部分重点词句(13):
1.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于是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 2.吾为公取彼一将。 我替你们拿下他一个将领! 3.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命令四面骑兵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在山的 东边(古今异义),分作三处集合。
第三部分重点词句(14): 1.汉军皆披靡 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 2.赤泉侯为骑将,……辟易数里 赤泉侯杨喜担任汉军骑将……退避了好几里 3.与其骑会为三处 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 4.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又聚拢他的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
项羽本纪
司马迁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字词 2、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第一部分重点词句(2): 1.学书不成,去 2.项梁怒之 3.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4.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学习文字(认字写字),没有学成,就舍弃不学了
2.项梁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 3.剑术,一个人就可抵挡,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方能抵挡的本领 4.粗略地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 完成学业。
第三部分重点词句(15):
1.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在这时候,项王就想要向东渡过乌江 2.乌江亭长舣(yǐ)船待 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待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古今异义)一千里 4.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了 5.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就无法渡过了。
第三部分重点词句(9): 1.项王军壁垓下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深夜,听到汉军四面都唱着楚歌 3.是何楚人之多也! 这里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 4.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项王就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 5.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呀虞姬,我该拿你怎么办?
》选读》《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汇总

》选读》《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汇总《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章节,主要记载了西楚霸王项羽的生平事迹。
以下是《项羽本纪》中的文言知识汇总。
1.大义灭亲在《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为了大义,不惜杀死自己的亲人。
文中描写了项羽杀死了母亲和妻子之后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展现了古人对于大义和责任的追求。
2.斩蛇起义《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在夜中斩杀蛇起义的传奇故事。
蛇象征着秦朝的暴虐统治,而斩蛇的义举象征着项羽对于暴政的反抗和为民除害的决心。
3.舍命护殿在汉王刘邦攻入咸阳城之际,项羽舍弃自己的性命,选择护送秦王子婴,保护他的安全。
这一义举展现了项羽忠诚和勇敢的品质,同时也表达出古人对孝道和义务的看重。
4.夜惊破岳阳楼《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夜袭岳阳楼的战斗,这是项羽在楚汉相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处运用了夜袭和突然袭击的战术,展现了项羽作为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的智谋和勇猛。
5.救亡图存《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在巴蜀地区与秦军激战的场景。
项羽率领楚军,在此次战斗中展现了他对于救亡图存的野心和努力。
此处凸显了项羽为了复兴楚国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6.气冲斗牛在战斗中,描写了项羽的勇士和战斗力,使用了“气冲斗牛”的比喻,形容其如牛般勇猛的战斗力。
这一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人对于勇猛和战斗力的赞美。
7.听雁伤心《项羽本纪》末尾,描写了项羽败北后的心情。
项羽曾在战场上作歌伤怀,表达自己的失意和无奈。
其中,使用了“听雁”来表达项羽的伤心和哀思,展现了他壮志未酬的悲苦情怀。
综上所述,《项羽本纪》描绘了项羽的丰功伟绩和屈辱失败,展现了其英勇和聪明的一面,同时也揭示了其个人的姿态和情怀。
阅读《项羽本纪》可以增加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够领略古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13 项羽本纪(字词+内容详解)

项王伏弩(nǔ)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gāo) 。
(退回,逃回)
2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
(攻战)
乃使龙且(jū)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 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
(趁机)
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xūyí)人武涉往
(被打败)
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
(只,仅) (回头) (面对,名作动) (遭受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句式:判断句)
马童面之,指王翳(yì)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乃自刎(wěn)而死。 邑万户,吾为若德。”
(好处)
(重金购买,古今异义) (句式:状后,
以千金购我头)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修筑营垒,名词作动词)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眼泪,动词作名词) 3、左,乃陷大泽中 (往左边走,名词作动词) 4、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名做状,在夜晚)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名做动,东进) 6、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名做动,西进) 7、身七十余战 (名做动,亲身参加,身经)
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受宠幸)
骏马名骓(zhuī),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作,写)
“力拔山兮(xī)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向前奔驰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对你怎么办
歌数阕(què),美人和(hè)之。
3、塞王欣皆自刭汜sì 水上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编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一、字音练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曰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1.解释实词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事得以已...宾客及子弟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然羽非有尺寸..岂不谬.哉2.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期山东为三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6.说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羽本纪原文(节选)重要字词

项羽本纪项籍者,下相人也(句式:),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句式:)。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句式:)。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音: )狱掾.(音: )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及子弟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句式:),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句式:),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项羽本纪原文(节选)重要字词

项羽本纪原文(节选)重要字词项羽本纪项籍者,下相人也(句式:),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句式:)。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句式:)。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音: )狱掾(音: )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句式:),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本纪文言文整理

项羽本纪文言文整理1. 项羽本纪文言整理【项羽本纪文言整理】 1、注音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鲰,zōu,卑微,浅陋)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戮(戮,lù联合,一同)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目眦(眦,zì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彘,zhì,猪)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2、通假字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不者(“不”通“否”)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3、词性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B 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C 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D 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5、句式解析(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编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一、字音练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曰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1.解释实词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事得以已...宾客及子弟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然羽非有尺寸..岂不谬.哉2.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期山东为三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6.说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一、字音练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曰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1.解释实词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事得以已.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岂不谬.哉2.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期山东为三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6.说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人是立体的,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本文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回忆常用的刻画人物方法,并讨论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羽这一形象的?少怀壮志出身武将世家,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
叱咤风云英勇非凡,霸气十足。
但比较缺乏沉稳,易怒,莽撞。
垓下悲歌性情中人,豪气冲天。
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胸怀大志(始皇巡游)、勇猛善战(巨鹿之战)、儿女情长(项王别姬)• 1.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以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
(霸王别姬、东城快战)• 2.语言特色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性格。
(观始皇少年言志之语)1.选出下列词类活用中名词作动词的一项()A.陈涉首难,豪杰蜂起B.项王复乃引兵而东C.项王则夜起D.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2.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有通假字的一项()A.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B.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C.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3.翻译下列句子(1)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阅读训练(D级)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
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B.与秦军遇.遇:遭遇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B.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C.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D.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3.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3)是何楚人之多也。
一、拓展延伸(D级)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蔡泽者,燕人也。
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
闻应侯①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
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
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
”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
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
何也?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
”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
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
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
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②而杀之。
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
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
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
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
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节选自《史记蔡泽列传》)[注]①“应侯”即范雎。
②拮,或作“掊”,赐剑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侯因让.之曰让:责备B.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存:保全C.乃延.入坐,为上客延:延请D.应侯遂称笃.笃:深厚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②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颈B.①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②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C.①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②公为.我献之D.①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②得复见将军于.此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蔡泽善抓机遇和范雎不识物盛则衰道理的一组是()A.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
B.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C.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D.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2)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一、(3)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一词多义(实词)扛:1、(gang)双手举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
——《项羽本纪》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期:1、动词,约定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3、(ji)周(年、月)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尚书•尧典》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穷:1、尽,穷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3、困,处境艰难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4、追究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
——《史记•高祖本纪》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4、类若属皆且为所虏。
——《项羽本纪》5、亲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6、从属,隶属,归属诸侯皆属焉。
——《项羽本纪》拔:1、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记•项羽本纪》3、突出,越出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 1、发放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2、耸,向上引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3、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2、控制,挟制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3、掌握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4、对之,对峙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当1.抵挡,抵抗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2.对着,朝着木兰当户织3.主持,执掌北邀当国者相见4.往昔,过去的遥想公瑾当年独1.只有,唯独今独臣有船2.独自,单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难道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引1.借口乃引“天亡我”2.率领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拉开(弓)将军夜引弓4.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5.退回,调转相如引车避匿故1、缘固,原因,所以故姓项氏《项羽本纪》2、事,事情讲中外之事《谭嗣同》3、旧,与新相对新故异备《韩非子》4、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5、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6、副词,故意广故数倍欲之,忿圭尉《陈涉世家》如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动词,像,如同)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往)3、先生如其旨,内狼于囊(动词,按照,遵从)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动词,及,比得上)5、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连词,假如,如果)6、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结构,表处置之意)幸 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壁 1、营垒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2、驻扎项王军壁垓下3、墙壁家徒四壁顾 1、回头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2、不过顾吾念之3、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惜,顾念矜 1、jin怜惜矜愍愚诚2、夸耀自矜功伐伐 1、功劳自矜功伐2、讨伐伐无道,诛暴秦二、一词多义(虚词)若:1、人称代词: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3、指示代词: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之项梁怒之()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何楚人之多也()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平明,汉军乃觉之()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乃为其骑曰()以以故,事得已()以是知其能()以示士卒必死()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而彼可取而代也()无不膝行而前()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为】项氏世世为楚将()项梁常为主办()动词自为诗曰()我何渡为()语气助词吾为若德()公为我献之()介词愿为诸君快战()【且】三、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2、问一田父:3、骑皆伏曰:4、乃持项王头视鲁:5. 羽岂其苗裔邪?6、乘埶起陇亩之中:四、古今异义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古义:今义:学习书本)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今义:宾朋客人)(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今义:方位名词)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今义:快速战斗)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今义:山东省)6、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古义:今义:勇猛无敌)7、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今义:指一片地域)8、吾知公长者(古义: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9、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古义:今义:指体量大小)10、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今义:管理)1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古义:今义:美貌女子)12、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古义:今义:承接连词(古义:今义:大方,不吝啬)13、鲁父兄乃降(古义: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1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今义:购买)15、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今义:靠自己一个人)16、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今义:才能)17、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古:今:省会名,江西省18、以故事得已古:今:真实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19、因置以为上将军古:今:认为20、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古:今:指丈夫的配偶;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