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5513塔吊附着计算

合集下载

塔吊附着计算

塔吊附着计算

建筑工程塔吊附着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职务:编制人:校对人:职务:审核人:职务:审批人:职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一、工程概况 --------------------------------------------------- 2二、塔吊选型 --------------------------------------------------- 2三、塔吊平面位置及高度设置 ------------------------------------- 3四、技术保证条件 ----------------------------------------------- 4第二章编制依据--------------------------------------------------- 5第三章施工计划--------------------------------------------------- 5一、施工进度计划 ----------------------------------------------- 5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 5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6一、技术参数 --------------------------------------------------- 6二、施工工艺流程 ----------------------------------------------- 6三、施工方法 --------------------------------------------------- 6四、检查验收 --------------------------------------------------- 7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9一、组织保障 --------------------------------------------------- 9二、技术措施 -------------------------------------------------- 12三、监测监控 -------------------------------------------------- 14四、应急预案 -------------------------------------------------- 14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15一、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15二、所需劳动力安排 -------------------------------------------- 16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16一、计算书 ---------------------------------------------------- 16二、节点图 ---------------------------------------------------- 27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应针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及要求进行编写】1、工程基本情况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筑2(m) 建筑面积(m建筑高度) 0 0总工期(天)主体结构框架0地上层数地下层数0标准层层高其它主要层高(m) 0(m)2、各责任主体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XXX XXX 总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XXXXXX技术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二、塔吊选型本工程选用二台塔吊均为浙江省建机集团生产的QTZ80(ZJ5710)塔机工作级别A4U4 塔机利用等级Q2塔机载荷状态M5 起升机构M4 机构工作级别回转机构M3 牵引机构附着式独立式倍率m起升高度.塔机固定在基础上,在塔机未采用附着装置前,对基础产生的载荷值。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一、塔机附着杆参数附着杆数四杆附着附墙杆类型Ⅰ类附墙杆截面类型钢管附墙杆钢管规格(mm) Φ219×10塔身锚固环边长C(m) 2.2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附着次数N 5附着点1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1(m) 3 点1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1(m) 7附着点2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2(m) 2 点2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2(m) 5附着点3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3(m) 2 点3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3(m) 5附着点4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4(m) 3 点4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4(m) 7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0.2 非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0.55塔身前后片桁架的平均充实率α00.35第N次附着附着点高度h1(m)附着点净高h01(m)风压等效高度变化系数μz工作状态风荷载体型系数μs非工作状态风荷载体型系数μs'工作状态风振系数βz非工作状态风振系数βz'工作状态风压等效均布线荷载标准值q sk非工作状态风压等效均布线荷载标准值q sk'第1次附着24 24 1.42 1.95 1.95 1.18 1.23 0.439 1.259 第2次附着38 14 1.72 1.95 1.95 1.38 1.47 0.622 1.822 第3次附着52 14 1.95 1.95 1.95 1.6 1.75 0.818 2.459 第4次附着67 15 2.09 1.95 1.95 1.75 1.95 0.959 2.937 第5次附79 12 2.15 1.95 1.95 1.85 2.05 1.042 3.177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2.21×1.92×1.95×0.2×0.35×1.06=0.491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491×502-1/2×0.491×12.92=572.896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 k=0.9(T k1+ T k2)=0.9×(454.63+572.896)=924.773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剪力图得:R E=64.173kN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6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TC5513带附着

TC5513带附着

TC5513塔式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使用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编制单位:松原市骏达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日期:2014.4.10塔式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审批表目录1、工程概况、塔机说明及编制依据 (4)1.1、工程概况 (4)1.2、塔机说明 (4)1.3、编制依据 (5)2、工程管理目标 (5)2.1、质量目标 (5)2.2、工期目标 (6)2.3、安全管理目标 (6)3、施工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责 (6)3.1、施工项目部组织机构 (6)3.2、施工人员职责分工 (7)4、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7)4.1、塔机入场前使用单位项目部现场的准备工作 (7)4.2、塔机安装前本公司的准备工作 (7)5、塔机基础的制作和验收 (9)6、塔机的安装工艺流程 (10)6.1 TC5513塔吊安装工序 (10)7、顶升加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TC5513塔机的顶升加节 (22)8、附着的安装与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24)9.1、塔吊安装安全措施 (26)9.2、塔吊安装的施工安全措施 (27)9.3、塔吊顶升安全操作规程 (28)10、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 (29)10.2、紧急事故救援小组成员分工 (29)10.3、应急准备 (29)10.4、施工现场的急救步骤 (30)10.5、现场救护注意事项 (30)10.6、伤亡事故的报告 (31)10.7、伤亡事故的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塔吊附着计算(参考)

塔吊附着计算(参考)

塔吊附着计算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W k=W0×μz×μs×βz=0.600×1.170×1.350×0.700=0.663 kN/m2;其中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W0=0.600kN/m2;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µz= 1.350;μs──风荷载体型系数:µs= 1.170;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0.700;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W k×B×K s=0.663×1.600×0.200=0.212kN/m;其中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0.663kN/m2;B──塔吊作用宽度,B= 1.600m;K 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s=0.200;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0.212kN/m;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882.000kN·m;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N w=77.7184kN;二、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图2-2附着杆内力计算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其中:1.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

塔吊附着计算2

塔吊附着计算2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萱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看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挥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叹下公式计算:二WoxpzX山xpz = 0.450*1 170*1.450x0 700 =0.534 kN/m;;其中5—一基本风压(kN, 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U)o = 0.450 kMm';宀一一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釆用:宀= 1.450 ;人-- 风荷载体型系数:人=1J7O;pz—一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处= 0.700;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 = W k XBXK& = 0. 534X1.600X0. 200 = 0. 171 kN/mi其中w k-一风荷载水平压力,兀=0. 534 kN/m:tB 塔吊作用宽度,B二1. 600 m;K,―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0.200;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 = 0. 171 kN/m;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718.000 kN - m;剪力图计算结果:N w = 100. 5276kN ;二、关干附看杆的内力计算各种参考资料均考庶两种情况:计算情况1:塔机满载工作,起重臂顺塔身X-X轴或Y-Y轴,风向垂直起重臂.计算情况2:塔机非工作,起重臂处于塔身对角线方向,风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如图(a)、(b)所示:二.附若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OZFXT iCOStti+T2COSC12 ・丁3<:05013=・*^€0胡£Fy=0Tjsi nai^T2sina2*T3sina3=-N w sin9£M o=OT J L(bj+c/2)cosaj-(ai+c 2)sinai]-?-T2[(bi+c/2)cosa2-(oi+c/2)sina2]+T3[-(bi+c/2)cosa3+(a2-ai c 2)sina3]=M w其中:六、实例计算某QTZ800kN ・rn 塔机附着框架 上有合外力5 = 200kN; M n = 300kN-m,采用三杆式附肴支承, 求其三根附彗杆可能产生的内力 极值C由图4・13中知:a = 1205mm,b = 1475mm, /j = 8819mm, b = 6272mm,/ = 15091 mm,h = 12430mm o(一) 求FC 杆的内力极值乩“ 由式(4-31)可知: 0x = aataii : = antaii :票= 39.25。

塔吊附着计算(参考)

塔吊附着计算(参考)

塔吊附着计算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W k=W0×μz×μs×βz=0.600×1.170×1.350×0.700=0.663 kN/m2;其中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W0=0.600kN/m2;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µz= 1.350;μs──风荷载体型系数:µs= 1.170;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0.700;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W k×B×K s=0.663×1.600×0.200=0.212kN/m;其中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0.663kN/m2;B──塔吊作用宽度,B= 1.600m;K 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s=0.200;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0.212kN/m;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882.000kN·m;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N w=77.7184kN;二、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图2-2附着杆内力计算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其中:1.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

异形塔吊基础计算书

异形塔吊基础计算书

天然基础计算书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5513,塔吊起升高度H=140.00m,塔吊倾覆力矩M=1050kN.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塔身宽度B=1.643m,基础埋深D:=1.75m,自重F1=420kN,基础承台厚度h=1.35m,最大起重荷载F2=60kN,钢筋级别:II级钢。

基础承台截面尺寸见下图,二、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当考虑偏心矩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式中 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480.00kN;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25.0×A×Hc+γm×A×(D-h)=25.0*37.9*1.35+25.0*37.9*0.47=1724.45kN;γm──塔吊基础顶部以上防水筏板混凝土重度取25.0kN/m3 W──基础底面的短方向截面抵抗矩,W=30.267m3;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1050.00kN.m;e──偏心矩,e=M / (F + G)=1050/(480.00+1724.45)=0.4763 m, 故e≤承台宽度/6=0.993 m;经过计算得到: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P max=(480.0+1724.45)/37.9+1050/30.267=92.86kPa;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P min=(480.0+1724.45)/37.9-1050/30.267=23.47kPa;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 P=(480.0+1724.45)/37.9=58.16kPa;三、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3条。

计算公式如下: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取140.000kN/m2;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17.400kN/m3;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取4.400m;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17.400kN/m3;d--基础埋置深度(m) 取9.500m;解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296.600kPa;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296.60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有附着时压力设计值Pmax=92.86kPa,满足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偏心矩较大时的压力设计值Pkmax=61.7kPa,满足要求!四、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塔吊扶墙附着计算书

塔吊扶墙附着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一、塔机附着杆参数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附图如下: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1.695×1.206×1.95×0.2×0.35×1.06=0.237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237×572-1/2×0.237×12.92=365.287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 k=0.9(T k1+ T k2)=0.9×(270+365.287)=571.758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剪力图得:R E=77.975kN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4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支座4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4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110.273kN。

计算简图:塔机附着示意图塔机附着平面图α1=arctan(b1/a1)=53.241°α2=arctan(b2/a2)=46.353°α3=arctan(b3/a3)=46.353°α4=arctan(b4/a4)=53.241°β1=arctan((b1-c/2)/(a1+c/2))=46.185°β2=arctan((b2+c/2)/(a2+c/2))=46.185°β3=arctan((b3+c/2)/(a3+c/2))=46.185°β4=arctan((b4-c/2)/(a4+c/2))=46.185°四杆附着属于一次超静定结构,用力法计算,切断T4杆并代以相应多余未知力X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T5513塔吊附着计算
塔机安装高度超过标准高度后需再次顶升塔机,需要进行附着后才能顶升;附着的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计算。

一. 参数信息
塔吊高度:54.80(m)
塔吊最大倾覆力距:1655.00(kN.m)
附着塔吊边长:1.60(m)
附着框宽度:2.20(m)
回转扭矩:225.00(kN/m)
风荷载设计值:0.40(kN/m)
附着杆选用格构式:角钢+角钢缀条
附着节点数:1
附着高度分别:24.0(m)
附着点1到塔吊的竖向距离:5.00(m)
附着点1到塔吊的横向距离:2.70(m)
附着点1到附着点2的距离:7.00(m)
二. 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W0=0.35kN/m2;
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uz=2.120;
us──风荷载体型系数:Us=2.400;
z──风振系数,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结构在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按公式7.4.2条规定计算得βz=0.7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Nw=Wk×B×Ks
其中Wk──风荷载水平压力,Wk=1.247kN/m2
B──塔吊作用宽度,B=1.60m
K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s=0.20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0.40kN/m
风荷载实际取值q=0.40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1655kN.m
计算结果: Nw=131.216kN
三. 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
其中:
四. 杆件计算
1、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21.69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66.88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80.99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21.69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66.88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80.99 kN
2、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45,135,225,315,Mw=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05.46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53.82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42.33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05.46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53.82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42.33 kN
3、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N/An≤f
其中N──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N=221.69kN;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An──为格构杆件的的截面面积,计算得An=1234.4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221.69×
1000/1234.4=179.59N/mm2。

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215N/mm2,满足要求!
2).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N/An≤f
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
N──为杆件的轴向压力,杆1:取N=221.69kN;杆2:取N=166.88kN;杆3:取N=180.99kN;
An──为格构杆件的的截面面积,计算得An=1234.4mm2;
──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查表计算得,
杆1:取=0.851,杆2:取=0.796 ,杆3:取=0.860;
──杆件长细比,杆1:取=51.366,杆2:取=62.587,杆3:取
=49.176。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211.01N/mm2。

最大压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压应力215N/mm2,满足要求!
五、焊缝强度计算
附着杆如果采用焊接方式加长,对接焊缝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为附着杆单根主肢最大拉力或压力,N=157.330/4=39.333kN;
lw为附着杆的周长,取167.71mm;
t为焊缝厚度,t=4.00mm;
ft或fc为对接焊缝的抗拉或抗压强度,取185 N/mm2;
经过焊缝强度= 39332.54/(167.71×4.00) = 58.63N/mm2。

对接焊缝的抗拉或抗压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