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旋梭 机针 挑线杆 与送布牙的同步关系

合集下载

缝纫机旋梭工作原理

缝纫机旋梭工作原理

缝纫机旋梭工作原理
旋梭是缝纫机的一个重要部件,主要用于形成线迹,完成缝线的功能。

旋梭工作的原理如下:
1.线与面料之间的运动:当针上升时,线通过磁铁或张力器提
供的张力输送到针眼,随着针下行,线被刺入面料中。

这样,在针上升时,线会留在针眼处形成一段线迹。

2.线与旋梭的相对运动:在针上升的同时,旋梭也在进行旋转
运动。

旋梭上有一个切口,称为折迭,它的作用是将来自针的线迹引入旋梭内。

3.线与折迭的相对运动:线迹在针上升时被引入旋梭的折迭中,随着旋梭的旋转,线迹被折迭推入旋梭内部。

4.线与线迹的相对运动:旋梭继续旋转,线迹被完全推入旋梭
内部,与旋梭内原有的线迹相遇,形成缝线。

5.线迹的形成:线迹通过旋梭上的导丝被引出,经过切割或拔
出的操作,完成线迹的固定。

通过这样的连续操作,缝纫机可以快速地形成持久的缝线,并完成面料的缝合。

这就是旋梭的工作原理。

[04]几种常用线迹的形成原理

[04]几种常用线迹的形成原理

几种常用线迹的形成原理(一)单线链式线迹的形成原理单线链式线迹是由一根缝线自身往复循环穿套而成的链条状线迹。

它的形成是由带线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和不带线的旋转线钩的转动运动配合实现的,图3—13所示为线迹形成过程。

(1)机针穿刺缝料,运动至最低位置回升时形成线环,线环随即被逆时针旋转的旋转钩钩住(图3-13(a))。

(2)机针上升退出缝料,旋转钩拉长并扩大线环,在线环滑至中部,送布牙上升,开始推送缝料(图3—13(b))。

(3)送布牙推送一个针距,机针二次穿刺缝料,此时旋转钩转过180°(图3-13(c))。

(4)机针再次从最低位置回升开始形成线环,旋转钩继续运动,准备再次钩取直针线环(图3—13(d))。

(5)旋转钩转过360°时,第二次钩入线环并拉长扩大线环,使新线环穿入旧线环(图3—13(e))。

(6)旋转钩继续运动,旧线环从旋转钩上滑脱并套在被钩住的新线环上(图3—13(f)),此时挑线杆上升收紧旧线环,完成单线链式线迹的一个单元。

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连续的单线链式线迹。

图3-13 单线链式线迹形成过程 1-直针 2-旋转线钩 3-送布牙 4-压脚(二)手缝线迹的形成原理(1)机针被固定在针杆上,用左、右弯针将缝线钩住,送布动作,机针下降(图3—14所示)。

(2)机针穿过面料进入下针杆,右弯针返回原位(图3—15所示)。

(3)针杆从最低点刚上升的时候,下弯针针尖钩进针线所形成的线环(图3—16所示)。

(4)此时下弯针向右,左弯针向上,将前一针刺入面料下的缝线拉出的同时送布动作,向前移动一个针迹(图3-17所示)。

(5)机针上升刺穿面料,下弯针将缝线向下拉出(图3—18所示)。

(6)机针上升刺穿面料,上针杆夹住机针面线脱离下弯针,接着上面的左右弯针开始钩面线,又重复循环周期的第一个动作(图3—19所示)。

图3-14 图3-15 图3-16 图3-17 图3-18 图3-19(三)锁式线迹的形成原理1.图3-20为摆梭与机针配合实现锁式线迹的过程。

缝纫机机头部分是由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

缝纫机机头部分是由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

课题十三缝纫机机头的拆装缝纫机机头部分是由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配合,循环工作,把缝料缝合起来。

如图13-1所示为JA型家用缝纫机机头结构图。

图13-1 缝纫机机头的结构图1、调压螺钉2、面板3、挑线杆4、夹线器5、夹线簧6、面板线钩7、压脚8、推板9、针板10、下插线杆11、过线器12、针距调节螺钉13、绕线器14、上轮15、上插线杆16、针杆17、针夹18、机针1.缝纫机机头的装配技术要求⑴准备装配用的零件、机壳等均应已清洗干净,各配合表面在装配时要添加润滑油。

⑵装配顺序应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每个零件安装后应进行检查,合格后再装下一个零件。

⑶在装配上轴时,应注意拧紧挑线凸轮螺钉,上轮套筒端面与机壳后端面的间隙应在0.04 mm左右。

⑷在装配针杆、机针与摆梭时应保证:①机针在最低位置回升到与摆梭尖相遇时,机针过线孔应低于摆梭尖2~2.5mm。

②机针降到最低,摆梭尖与机针距离为2~2.8mm。

③针距扳手在最低位,针杆升至最高点,针板的中间方槽端面与送布牙中齿相距0.5~1mm。

④机针与摆梭托平面间隙最小不能碰针,最大不超过0.17mm。

⑤机针与摆梭尖平面间隙最小不能碰针,最大不超过0.11mm。

⑥摆梭床与摆梭接触间隙应在0.35~0.55mm之间。

⑸在装配送布凸轮送布牙与送布摆轴时,应保证:①送布凸轮螺钉中心与上轴曲柄中线夹角约成280~300。

②送布牙在针杆处于最高位时,牙面露出针板平面0.4~0.9mm。

⑹在装配压脚时,应保证压脚掌底距针板平面约6.5mm。

⑺将装配好的机头装在台板上,接上传动带后踏动缝纫机应无不正常的噪声或撞击声。

⑻装上面线与底线(梭心套),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试缝,应不出现断线、浮线、跳针、起皱等缺陷。

针距调节机构应能起作用。

2.缝纫机机头的拆卸注意事项⑴实验场所应保持清洁、安静。

机壳等较大的零件摆放要稳妥,以防止跌落损坏或伤脚。

缝纫机运动规律

缝纫机运动规律

缝纫机运动规律
缝纫机的运动规律可以描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针杆上下运动规律:缝纫机中的针杆通过连杆机构与电机相连,电机的运动驱动针杆上下运动。

针杆向下运动时,通过下压脚将织物与针板夹紧,针尖穿透织物;针杆向上运动时,针尖离开织物,完成一次针脚的循环。

2. 送布装置的运动规律:缝纫机中的送布装置通过摆动杆和齿轮机构驱动,使得织物在缝纫过程中保持均匀的输送。

送布装置的运动规律需要与针杆的运动同步,使得织物在针脚循环过程中能够平稳地向前输送。

3. 线迹的形成规律:缝纫机中的线迹是通过上线器将线穿过下线针眼形成的。

上、下线器的运动规律需要与针杆和送布装置的运动同步,使得线迹能够准确地穿过织物,并形成均匀的线迹。

4. 线松紧的控制规律:缝纫机中的线松紧是通过张紧器调节的。

张紧器通过调节线松紧度来控制线迹的紧密程度,从而实现不同类型的缝纫效果。

线松紧的控制规律需要与针杆、送布装置和线迹形成的运动规律协调,以确保线迹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缝纫机的运动规律是多个机构、部件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的,以保证线迹的准确性、均匀性和稳定性。

这些规律在各个缝纫机型号和品牌中可能会略有差异,但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电脑车厚薄料旋梭与同步调整

电脑车厚薄料旋梭与同步调整

电脑车厚薄料旋梭与同步调整
电脑平车普通面料同步调整方法:
电脑平车厚料同步调整方法:
旋梭在缝纫不同面料的注意事项
1.合成纤维的缝纫:由于合成纤维线较棉线易发生跳针,应将钩线时间位置略微延迟一些。

旋梭的时间位置最合适值是
2.2-- 2.6毫米,机针最合适的位置是梭尖须在针孔上端约1毫米处。

为了防止缝料的起皱,须尽可能的调低底线和面线的张力。

2. 厚料的缝纫:在缝纫厚料时,一般使用粗针粗线,旋梭同样也必须适合这些条件。

如梭架做的比普通的稍微高一些(0.5--0.6毫米),加大针槽,并将钩线提高一些。

因此,在将旋梭装进缝纫机时,请把梭架定位钩稍加拗变并稍稍偏移一些安装。

3. 针织物的缝纫:由于针织缝料的弹性较大,面线的线环形成较难,易出现跳针现象。

为了防止跳针,可将机针的位置调节到稍低于标准的位置。

并且,将机针和旋梭的同步(钩线时间)适当延迟一些,用针孔较小的针板与带有狭槽的压脚来过线,以及尽可能用细的机针。

这样,产生的缝纫效果较好。

缝纫设备的成缝机构【缝纫机技术指南】

缝纫设备的成缝机构【缝纫机技术指南】

缝纫设备的成缝机构缝纫机是服装生产的主要设备,虽然有各种不同种类的缝纫机,但是都是由机针、旋梭、挑线、送布四大成缝机构组成的。

在电动机传动缝纫机主轴的统一控制下,四大成缝机构相互配合运动,形成各种线迹。

缝纫机四大成缝机构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如下:1)针机构机针装于缝纫机针杆上,绝大部分的缝纫设备的针杆是沿着上下方向运动的,也有部分针杆以一定的倾斜角度或沿着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在主轴运动时,因曲柄滑块机构的传动,使针杆沿着规定的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机针在针杆的带动下不断穿刺面料,将上线送过面料,并在面料的下方形成线圈。

主轴每转一圈,针杆往复运动一次,机针对面料进行一次穿刺。

2)挑线机构机针将上线送过布料后,缝线暂时保持松弛状态,并形成线圈后以一定的方式与地线交织。

当上下缝线完成交织以后,为了形成有规律、有牢度、美观的线迹,又需要将上线拉紧,因此上线的工作状态是时松时紧的,挑线机构的作用就是做到满足上线这种时紧时松的要求,使缝纫机工作正常。

挑线机构的另外一项功能就是为下一个缝纫循环准备适量的缝线。

挑线机构的主要机件是挑线杆,它由主轴通过凸轮或连杆机构进行传动,主轴每转一周,挑线杆上下往复一次,完成一次挑线的循环动作。

3)旋梭机构旋梭在缝制过程中以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运动,机构的主要部件是梭钩。

在旋梭的过程中,到达面料下方的上线线圈在梭钩的带动下与梭子中的底线相互缠绕,形成上下缝线的交织。

旋梭机构由主轴通过齿轮或连杆机构进行传动,根据旋转的规律不同,旋梭的形式分半周旋转的摆梭和整周旋转的旋梭两种。

半周旋梭式的摆梭在缝制过程中转动角度为180°后再反转回到原来的位置,主轴每转1周,旋梭往返旋转1次;整周旋转式的旋梭在缝制过程中作连续360°的回转,主轴每转1周,旋梭旋转2周(720°)。

4)送布机构送布机构的主要功能就是将缝制的布料进行移动,以形成所需要的线迹。

不同的缝纫设备具有不同的送布机构形式和种类,目前最常用的是下送式牙送布机构。

缝纫机基本原理-锁线线迹形成

缝纫机基本原理-锁线线迹形成

断线是缝纫中最常见的故障。

缝线质量不合要求,机器调整不当,过线零件有锐口,操作方法有问题,机针冷却不充分等等,均会导致断线。

当用锁式线迹缝纫机缝制浓薄不均的产品遇到断线时,除了逐一考虑分析上述种种原因外,还应注意两次钩线引起的断线。

在缝制设备上,由于设计上分发动作周期的需要,锁式线缝纫机上轴与旋梭的传动比为1:2。

即上轴转一周,旋梭轴转两周。

因此,在缝纫过程中,机针每刺料一次旋梭旋转两周,一周完成钩扩面线环动作,一周空转。

如果旋梭每次都会钩住面线,即机针刺料一次,旋梭钩线两次,则必将与面线的收放发生冲突,产生将缝线绷断的现象。

这种情况在缝制浓薄不均的缝料时是有可能出现的。

其原因得从锁式线迹的形成过程谈起。

1. 锁式线迹形成过程锁式线迹是有面线与底线在缝料中相互交织而构成的。

缝纫机工作时,机针引带面线穿过缝料,在到达下极限位置后,向上提升。

由于缝料与缝线间存有摩擦力,因此面线未能随机针同步提升,而是滞留在缝料下面,在弹性的作用下膨向机针两侧,形成环类。

接着,旋梭的梭尖在运动过程中到达机针处,从面线环中穿过,并在继续旋转运动中,将钩住的线环不断扩大。

绕至自身半径处后,像跳绳那样“跃”过扩大了的线环。

再往下的动作是挑线杆收线,送布牙送料为使这些动作有足够的时间顺利进行,旋梭仍以原速旋转一周,但不再钩线,仅仅空转一圈。

由于挑线杆的收线作用,原先被旋梭扩大并“跃”过的面线环迅速缩小,直至将旋梭梭心中引出的底线牵拉至缝料中,形成一次交织。

机针到达上极限位置后,再次向下引线刺料时,缝纫机周而复始,重复上述动作过程,从而在缝料上形成连续不断有规律的锁式线迹。

2. 缝料浓度变化时钩线时间的差异调整缝纫机的一个关键内容是调整所谓钩线时间,通常的调整标准是︰当机针下降到最低位置后,向上提升 2.2mm 时,梭尖到达机针中心线,距针孔上边缘 2mm。

当然,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调整钩线时间的实质目的为的是使梭尖在形成饱满并且稳定的最佳线环时钩住面线,从而避免跳针现象。

缝纫机小知识(一):电脑平缝机旋梭的调整

缝纫机小知识(一):电脑平缝机旋梭的调整

缝纫机小知识(一):电脑平缝机旋梭的调整
平缝机在更换旋梭后频繁发生线迹不合、断线等问题,使用旋梭为同一品牌及型号,原因很快锁定为旋梭质量有问题。

根据平缝机旋梭原理,当旋梭尖勾住机针线旋转到挑线杆开始上升收线时,机针线仍挂在旋梭月圈的缓线钩上,而且绷得很紧,继续转动手轮,紧绷的机针线才突然从缓线钩上脱落,原因锁定在月圈的缓线钩上,通过与原来的旋梭对比,发现新购买的旋梭线钩与原来的相比明显长出一点且角度不对。

将缓线钩卸下在砂轮机上磨短,尖端应处理的较圆滑且需抛光。

装机后重新调试,用手转动手轮,机针线落下时是很顺畅的配合挑线杆收线,不存在紧绷现象。

试缝后线迹良好,经过长时间使用,断线率明显减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送料牙
1.送料牙的轨迹
左侧为靠近抬牙凸轮,右侧靠近牙架,从左至右,分别取了三个代表点的轨迹
2送料牙的位移图
Y 轴牙齿相对于针板面的高度,X轴为手轮角位移,针杆最高点为原点。

由图:
A:0°~101°送料; 102°~293°送料牙回位;294°~360°送料
所以送料角度为168°回位角度192°。

二针/针杆
针尖位移
如图Y轴为高度,针板上面为0点,X轴为角度,针杆最高位为0点。

a.针杆最高点15.55 ,最低点-15.15
b.0°~99°从最高点下到三平,针尖刚扎入针板,
180°到最低点,
205°回升1.8,
208°回升2.2 故205度~208°为旋梭勾线时间.
261°回升,针尖刚好退出针板
(99°~261°=162°<送料牙回位角度=192°)
针尖速度
如图:X轴为角位移,Y轴为针尖瞬时速度,向上为正方向,针杆最高点为原点.
如图,针尖瞬时速度先低到高,再由高到底.针尖在往下扎过程中,角位移为106°时速度最大为8.369mm/s ,此时针的动能最大,适合于穿刺面料.
三挑线杆1.挑线杆轨迹
如图挑线杆收线
2挑线杆位移
如图,Y 轴为高度,以挑线杆最低点高度为0 点,X 轴为角度,以针杆最高点为0点.
如图
a. 挑线杆的最大位移量为60.63
b.0°~68°收线,69°~300°(232°)挑线杆供线,300°~360°供线故收线角度=128°,供线角度=232°
C.挑线杆最高点为68°,即挑线杆与针杆相位差为68°
四.旋梭
五,针杆/挑线杆/送料牙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