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中亭子的类型

合集下载

中国亭园亭子介绍

中国亭园亭子介绍

中国亭园亭子介绍
中国亭园亭子是中国园林中的一种小型建筑,也是迎宾、休息、观赏和避雨的设施。

亭子作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一,素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季常新,八闽无敌”的美誉。

亭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的亭子建于东汉末年。

唐代以后,亭子渐渐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建筑之一。

亭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凉亭、花亭、楼阁亭、看山亭等等。

亭子的造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圆形、方形、六角形等等。

而不同的造型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圆形亭子代表天圆地方、无穷无尽,方形亭子则寓意八方通达、园林周全。

亭子运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拱门、檐角等等。

同时,亭子也兼具了实用和观赏的功能,成为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一大特色。

现在,亭子已经成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代表之一,无论是现代化的园林还是传统的园林,亭子都是不可或缺的建筑之一。

通过亭子可以了解到中国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亭子建筑大全

中国传统亭子建筑大全

中国传统亭子建筑大全展开全文作者:范绍永(延光)亭为停息凭眺之所。

它在水光山色之中,是天然图画的重要点缀,也是供人休憩、纳凉、赏景的好去处。

在中国园林建筑中,亭的造型是最为绚丽多姿的,它的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亭亭玉立,翚飞多姿。

其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扇形、海棠诸式,并有单檐重檐之分,列柱之多少,随平面布置而异。

亭千姿百态的造型主要取决于三种因素:即亭顶的平面和结构、亭的组合形式、亭的立面层次。

亭的总体造型大致可分为单体式和组合式两大类。

一、亭子的基本形式中式传统亭中,按单体式亭的平面形式来分,有正多边形亭、长方亭、圆形亭、扇面亭、十字亭、异形亭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正多边形亭,如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

三角亭最为简洁轻巧,但不常见。

在园林中最为普遍的是四角方亭和六角亭,它们简洁大方,平稳朴实,较为大众化。

六角亭中较为特殊的是圭角形(长六角形)亭,留园的至乐亭、天平山的四仙亭便是实例。

圆形亭柔和秀丽,一般以五柱为多,但由于额枋檀柱和亭顶都是圆的,建造工艺相对复杂。

十字亭在我国传统亭子中算是特殊罕见的类型,承德避暑山庄的十字亭是此类型的典型。

异形亭是对一些造型奇特或者因地域文化背景及历史演变出现的一些异于传统造型亭子的统称,比如:海棠形亭(环秀山庄新迁建的海棠亭)、梅花形亭(香雪海的梅花亭)、官帽形亭(苏州拙政园的官帽亭)、仿物亭等。

顶的造型变换丰富,最常见的是攒尖顶,其次是歇山顶,也有庑殿顶和盝顶式。

攒尖顶是由各柱戗脊向中心上方逐渐集中成一类顶,用“顶饰”来结束,犹如一把撑开的大伞。

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一般双数的居多,而单数的较少。

如:有三条脊的,有四条脊的,有六条脊的,有八条脊的,分别称为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

此外,还有一种圆形,也就是没有垂脊的。

歇山顶的结构是用梁架的,其构造做法类似一般建筑建造风格。

1、三角亭三角亭在中国亭的造型中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只有三根支柱、三个挑檐,因此显得格外轻巧玲珑、明快简洁。

古建亭子详解

古建亭子详解

古建亭子详解古建亭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美学和建筑学价值。

以下是关于古建亭子的详细解释:1. 定义与功能:亭子是一种开放式的建筑结构,通常用于提供休息、观景或装饰。

在园林、寺庙、皇家园林等场所,亭子常被用来作为景观的焦点或节点,引导游览者的视线和路径。

2. 类型:古建亭子的类型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根据屋顶的形状,可以分为单檐亭和重檐亭;根据材料,可以分为木亭、石亭、砖亭等。

此外,还有各种特殊类型的亭子,如半亭、双亭、亭廊等。

3. 结构与特点:亭子的结构主要包括台基、柱子和屋顶三部分。

其中,屋顶的样式和檐角的翘起程度是古建亭子的主要特征。

同时,亭子的布局灵活,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其他建筑或景观元素组合搭配。

4. 文化意义:古建亭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优雅、宁静和深远的美学观念,常被用来寓意人的精神境界和品德修养。

在诗词、绘画等领域,亭子也经常成为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

5. 历史演变:古建亭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经过唐、宋、元、明等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特征。

不同朝代的亭子在形式、材料、装饰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审美观念。

6. 保护与传承:古建亭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和园林景观的保护修复,越来越多的古建亭子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同时,通过现代技术和材料的运用,古建亭子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古建亭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美学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了解和欣赏古建亭子,对于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凉亭的样式

古代凉亭的样式

古代凉亭的样式
古代凉亭的样式丰富多样,主要分为单体亭和组合亭两大类。

单体亭的平面形式有正多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等。

正多边形是最规整的,表现出强烈的轴线对称性,常见的有正方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

长方形平面形式的亭长宽比通常接近1:1.6的黄金比例,显得更为协调。

圆形和扇形则常用于模仿自然形态,如梅花形和海棠形。

组合亭则有半亭、亭廊、双亭等形式。

半亭是与墙相结合的一种亭子,多和走廊相连;亭廊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组合形式,形成亭廊,常位于廊的尽头;双亭是由两个相同的亭组合形成的,如桂湖中的交加亭即是双六边形亭;还有一些亭子由一个主体和若干个附体组成,如十字形平面的亭。

此外,古代凉亭在屋顶形式上也有很多种,如攒尖顶、重檐顶、歇山顶等。

这些凉亭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为园林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古代亭子样式

古代亭子样式

古代亭子样式
古代亭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其样式和构造根据不同的地域、时代、功能和审美需求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亭子样式。

1.方形亭:方形亭是古代最常见的亭子样式之一,其平面呈正方形,四角翘起,屋顶通常为重檐结构,中间设有方形藻井。

2.圆形亭:圆形亭的平面为圆形,象征天圆,常常用于园林中,如圆明园的圆亭。

圆形亭的屋顶结构多样,有单檐、重檐之分。

3.矩形亭:矩形亭的平面为长方形,有时也会略呈椭圆形,常见于园林和宫殿建筑中,如故宫的亭子。

4.扇形亭:扇形亭的平面呈扇形,犹如打开的折扇,造型优雅,常见于园林中,作为休息和观赏之用。

5.套亭:套亭是由两个或多个亭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常见于园林中,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6.楼阁式亭:楼阁式亭结合了亭和楼阁的特点,通常有两层或三层,造型更为复杂和宏伟,如故宫的角楼。

7.攒尖顶亭:攒尖顶亭的屋顶中心汇聚成一个尖顶,犹如锥形,造型独特,常见于园林和寺庙中。

8.歇山顶亭:歇山顶亭的屋顶前凸后翘,形似歇山,故
名。

这种样式常见于宫殿和园林建筑中。

9.悬山顶亭:悬山顶亭的屋顶前凸,两侧翘起,形如悬空,这种样式多用于园林和民间建筑。

10.多角亭:多角亭的平面为多边形,角数不等,如五角亭、七角亭等,造型多样,多用于园林中。

这些亭子样式不仅在建筑形式上各有特色,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反映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

亭台楼阁廊桥水榭的意思

亭台楼阁廊桥水榭的意思

亭台楼阁廊桥水榭的意思亭台楼阁廊桥水榭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元素,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

这些建筑的意义和功能各不相同,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1. 亭:亭子是一种小型的建筑物,常见于园林中的景观点。

亭子有多种形式,如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等,通常由柱子和屋顶构成,供人们休息、观赏风景或避雨。

2. 台:台是一种高起的平台,常用于观赏景色或举行文艺表演。

台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多边形,通常有阶梯状的底座,方便人们上下。

3. 楼:楼是一种多层的建筑,通常用于居住或举行重要活动。

在园林中,楼常常建在湖畔或山坡上,以增加视觉效果和观赏价值。

楼的形式多样,有重檐歇山式、重檐抬梁式等,装饰精美,展示了古代建筑的技艺和审美风格。

4. 阁:阁是一种高大的建筑,多用于观赏风景或作为文化活动场所。

阁的特点是屋顶上有观景窗,供人们远眺或观赏园林景色。

阁的造型多样,有高脚亭、低脚亭等,装饰华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工艺。

5. 廊:廊是一种长而窄的建筑物,常用于连接各个建筑或景点。

廊通常有一侧为开放式,供人们欣赏风景或遮阳。

廊的形式有走廊、回廊等,常常以柱子和梁构支撑。

6. 桥:桥是一种连接两岸的建筑物,用于人们通行或观赏景色。

园林中的桥多为小型或装饰性的,有石桥、木桥、弯桥等,常常与水景相结合,增添了园林的美感。

7. 水榭:水榭是建在水中或水边的建筑物,常用于休息、观景或举办文艺活动。

水榭多为小型,通常有平台和屋顶,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空间供人们欣赏水景和休憩。

亭台楼阁廊桥水榭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美学追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们在园林中的布局和设计,旨在为人们创造一个令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可以在其中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之美。

亭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请从选文中

亭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请从选文中

亭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请从
选文中
亭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建筑形式,它通常是四柱八角或四柱
直角的小型建筑,有屋顶覆盖。

亭大多独立于宅院、园林或公园的景
观中,是观赏和休息的场所。

亭的建筑结构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清
代的亭子多采用砖木结构,而明代则以石材结构为主。

亭的形式多样,有单檐、双檐、单层、双层等,装饰也不尽相同,有镂空雕花、浮雕、画梁、描金等。

亭在中国文化中属于一种重要的艺术符号,中国传统文人雅士常
以亭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并将亭子作为文人墨客与神仙对话的场所。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亭子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不同种类、形式、位置、数量的亭子构成了园林的不同格局和风格,体现出园林主人的
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简单描述北京园博园的亭子

简单描述北京园博园的亭子

简单描述北京园博园的亭子北京园博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一个大型园林景区,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文化遗址。

在园区内,有着无数精美的建筑,其中以各种造型美观、风格独特的亭子为最具特色之一。

亭子一般用作休息、乘凉和赏景之用。

而在北京园博园,每一个亭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一、山亭:一种依山而建的亭子,形似小山, 造型别致。

在北京园博园,山亭主要集中在各大主题园区。

比如,在“中国园林”区里,有一座名为“懒虫山房”的山亭,它位于园区的山上,俯瞰全园,让人感受到一种天然的美丽风光。

二、水亭:水亭是建在水边的亭子,多用于观赏水景。

在园博园内,“水”是一大特色,这里有著名的人工湖、湄洲池等多处水体景观,因此,水亭也是园区内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水亭当属“平湖秋月”,其建筑风格独特,周围被花树环绕,景色十分迷人。

三、凉亭:凉亭是一种建在树下或者草地上的亭子,多用于避暑和乘凉。

在园区内,“北京园林”中的“太和殿前凉亭”便是这种亭子的代表。

这个凉亭的整体风格就像是一个小院子,中央有着一个漂亮的小花园,使游客在休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四、园林亭子:在北京园博园的“中国园林”区里,有无数造型别致的园林亭子,每一个亭子都带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比如在“极地馆”的外围,就有一座“鸳鸯亭”,它以鸳鸯为造型主题,寓意美好的夫妻情缘。

而在“蒙古包”的周边,也有着形似蒙古包的“包亭”,独具特色。

五、彩绘亭子:彩绘亭子是一种大量彩绘装修的亭子,用色彩丰富,非常显眼。

在北京园博园的“中国园林”区内,“重光楼”便是一座彩绘亭子。

它的建筑非常精美,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同时也是可以观赏园博园内著名“淸永清净”的“银杏大道”的绝佳观景点。

总之,北京园博园内的亭子种类繁多,每一座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和风格。

这些亭子不仅是园博园内的优秀累展,也是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们的存在,让园博园内的每一位游客都可以尽情的欣赏到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中亭子的类型
亭是我国极富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式样丰富,造型多变。

亭子在早期的时候根据作用的不同以及建造位置的不同分为路亭、凉亭、山中的观景亭、驿站的驿亭等,后来逐渐发展,更多的被运用到园林中,成为园林重要的建筑景观与观景建筑。

1、亭的历史
亭,象形。

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

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

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指驿亭。

亭,人所安定也①。

所以说之前古人建造亭子是为了旅途劳累的人休息用的建筑。

亭,留也②。

到了汉代驿亭这样的形式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

其实我们通过发音来确定其字面的意思,“亭”既是“停”,古人也许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发音来确定了亭子最初的用途。

经过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物质及精神的进步,亭子的用途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人们把它建在了自己家的院子里或者风景秀丽的地区。

由于当时的驿亭已经形成了规模,所以亭子逐渐被人们搬到了各个需要它的地方。

因此园林中的亭子是山水或者路边的亭子的一种再现。

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于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园林多设亭。

但正是由于造园是一种艺术,所以园中之亭是很讲究艺术形式的。

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亭子可以很自然的跟园林中的各种元素配合成为独特和别致的景色。

比如怡园中有小亭名金粟,在怡园中心水池的东岸,小亭平面四方形,亭中方柱、栏杆、基座均为石质,亭中又摆有石桌、石凳。

置于亭中,金秋时节四面桂花飘出醉人的香气,而金粟正是桂花的别称。

园中设亭,关键在位置。

如上所说,亭是园中“点睛”之物,所以多设在视线交接处。

如苏州网师园,从射鸭廊入园,隔池就是“月到风来亭”,形成构图中心。

又如拙政园水池中的“荷风四面亭”,四周水面空阔,在此形成视觉焦点,加上两面有曲桥与之相接,形象自然显要。

当然此亭之形象,也受得起如此待遇;如果这座亭子形象难以入目,这就叫“煞风景”。

又如沧浪亭,位于假山之上,形成全园之中心,使“沧浪亭”(园名)名副其实;拙政园中的绣绮亭,留园中的舒啸亭,上海豫园中的望江亭等,都建于高显处,其背景为天空,形象显露,轮廓线完整,甚有可观性。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2、亭的分类
2.1圆亭
平面为圆形的亭子,一般来说平面为圆形的亭子,它的顶式也多为圆形攒尖顶,上下呼应。

圆亭的造型简单而精巧,看似普通,却往往能令人心动爱怜。

2.2方亭
平面为方形的亭子,分正方和长方两种,正方亭较为常见,顶式一般用方形攒尖顶。

除了攒尖顶之外还有很多方亭使用歇山顶,硬山顶或十字顶等形式。

2.3十字亭
平面呈十字形的亭子,十字亭多是中心建有一主亭,四面出小型抱厦的形式,这样其顶式往往是抱厦顶与中心主亭的顶相结合形成十字形。

还有的十字亭直接建成十字脊式屋顶,因此十字亭的整体造型比一般亭子更为丰富,富有变化与动感。

2.4半山亭
也就是半亭,虽然它也是一种亭子,但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座亭子的一半,并不是一座完整的亭子。

半山亭因为只有一半的亭子的形式,所以往往需要有一定的依附才能稳定地存在,这种依靠可以是墙可以
是房屋、山石。

比起完整的亭子,半山亭能更好的节约空间,但同样能丰富建筑景观。

2.5重檐亭
亭子造型追求的就是小巧玲珑、活泼多姿,尤其是园林中的小亭,是丰富园林景观的重要构件,所以更以小而精巧著称。

但是,有时候为了具体情况的需要也会出现体量较大的亭子。

2.6双亭
也就是鸳鸯亭,两亭相连而成一亭的形式。

鸳鸯是一种成对生活、形影不离的水鸟,常被比喻作夫妻。

因此鸳鸯亭也就是紧密相连的两座亭子。

鸳鸯亭在建造上比一般的亭子更为复杂,因此它的实例不是很多,北京颐和园内万寿山东麓的荟亭即是一座鸳鸯亭。

2.7流杯亭
是亭子的一种,但它并不是针对亭子的外观造型而定,而是从亭子的作用或者是从亭子内部的特殊设置而言。

之所以叫做流杯亭,是因为在亭子内部地面上特别凿有一条弯曲的水槽,可以流水,就相当与古代文士“曲水流觞”的“曲水”一样,酒杯可以从水面流过。


是一种对传统文人雅集活动的追慕,即为了实现这样的一种追求高雅活动的想法而将之缩小在一座小亭内。

2.8扇形亭
平面为扇形的亭子。

扇形亭的顶式也是与平面对应,多为扇形。

扇形亭子的体量大多较小,所以比一般的亭子更有变化,更显精巧。

不过,扇形亭的实例并不是很多,北京北海内的延南薰就是一座精美的扇形亭。

2.9桥亭
建在桥面上的亭子。

园林需有山有水才能产生富有自然气息的美妙景观,园林水多为池水,为了丰富池面景观,往往会在水上建桥,宽处水面建曲桥,窄处水面建建拱桥。

为了营造水面上的一个突出的景观,园林池面小桥上还多建有亭,即称为桥亭,立于桥亭处,又能防止日晒雨淋,桥亭内还可以设置坐凳栏杆,以便在游玩之余作片刻的小憩。

2.10碑亭
放置石碑的亭子。

碑亭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石碑,所以一般建的比
较严实,大多使用砖墙围护。

碑亭大多建在陵墓中,园林中碑亭较为少见,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都很少有碑亭实例,倒是一些著名的景观园林中有一些碑亭。

比如浙江绍兴的兰亭园林内就有御碑亭,兰亭碑亭、鹅池碑亭等数座碑亭。

园林内的碑亭不都像陵墓碑亭那样封闭,还有很多是四面开敞形式,尽现园林建筑的轻巧、灵活。

3、亭在古代园林中的作用
3.1以亭为主
本文第一部分中提到亭在园林中有“点睛”的作用。

有些园林中亭子是占主导位置的,其他的园林设施完全是为了配合亭子而存在的,举一例来说明亭子在园林中的“点睛”作用。

苏州沧浪亭以其亭名为园名,此亭其实很简单,是一座方形单檐歇山顶之亭,也可以说是标准的江南园林之亭。

此亭之艺术,不靠华丽取胜,不靠怪诞引人,而是靠朴实、文秀,靠刻意追求江南建筑形式之最高境界,以比例、尺度、韵致及色调等取胜,这也正是建筑艺术之根本。

与此同时,它之得名,还在于建筑文化内涵。

北宋诗人苏舜钦购得此园,修建之后取名“沧浪”,这是取《孟子》中之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可以濯我足。

”可见其高洁之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植物与建筑配合,再加上古人精湛的造园
手法,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不世成就,在以建筑为主体的园林中亭子更是因其建造简单,形式多变而切观景和景观功能的强大成为了众多建筑长龙中的“点睛”之主景。

3.2形式的作用
闻名世界的江南园林以清新淡雅,景慕自然来表达封建士大夫千百年来追求的“无”,即“道”。

造园一直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因此江南诸多园林中的建筑,包括亭子多表达了一种清新淡雅,超凡脱俗的气息,有一种自然山水中隐现有亭的感觉。

但江南园林中的亭子是富有变化的,形式上的多种多样,顶式上的变幻复杂,以及周遍景色、亭子所处的位置等等,都使得亭子虽然看起来简单无比,却能感受到无穷的韵味和深意。

亭多设在视线交接处。

如苏州网师园,从射鸭廊入园,隔池就是“月到风来亭”,形成构图中心。

又如拙政园水池中的“荷风四面亭”,四周水面空阔,在此形成视觉焦点,加上两面有曲桥与之相接,形象自然显要。

3.3与周边景色的配合
拙政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
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由此可见,园中之亭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看与被看。

彭一刚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中提到的古代园林中看与被看的重要形式在亭子身上的体现。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因此,亭在园林中代表的不仅是一个景观和一个观景建筑,而切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一种对精神的探究的场所。

4、结语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

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

古人可以用亭、台、楼、阁等形式表达他们的感情、心情、以及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而本文所提到的不过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亭子之冰山一角,初步的论述了一下亭子的分类及部分作用而已。

亭,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明珠,它无比璀璨的镶嵌在中国古典园林
的王冠之上,是人与自然结合的最高成就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