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癌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膀胱癌、肾盂癌影像诊断

肾盂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
临床与病理
➢ 肾盂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至12% ➢ 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 ➢ 病理上属于尿路上皮细胞肿瘤。 ➢ 其中移行细胞癌占80%至90%,包括乳头状和非乳头状移行细胞癌。 ➢ 前者呈息肉状病变,后者结节状或扁平状,表现为肾盂壁增厚,境界
显变化; ➢ 结石和血块ct增强时均无强化,mri一般作为肾盂内肿
块的辅助检查方法,适用于对碘对比剂过敏者。
鉴别诊断
➢ 肾盂血块和阴性结石
VS
Ⅰ型
➢ 肾癌侵犯肾盂
VS
Ⅱ型
➢ 炎症性病变
VS
Ⅲ型
如结核,急性肾盂肾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Ⅰ型:肾盂内肿块型
Ⅱ型:肿块浸润肾实质型
Ⅲ型:肾盂壁增厚型
肾盂血块和阴性结石 与 肾盂癌Ⅰ型 鉴别
T1WI上高于腔内尿液信号,T2WI上则低于尿液信号。 ➢ 有时在T2WI上因化学位移性伪影,于膀胱壁一侧出现线状
高信号影,而在对侧膀胱壁则出现线状低信号影,易误认为 膀胱壁增厚或病变。 ➢ Gd-DTPA:T1WI增强检查,膀胱腔内尿液含对比剂而发生强 化,表现为信号增高。然而,当对比剂浓度较高达到一定程 度时呈低信号改变(由于其缩短t2值作用超过缩短t1值)。
T3b期
膀胱
外肿
块(箭
头)累
及盆
腔壁
和宫
T4期
颈
左侧髂外淋巴结转移
诊断与鉴别诊断
若同时发现有相邻的组织结构侵犯和或淋巴结转移,则 进一步明确诊断,有利于分期、治疗和预后评估。
与阴性结石、血块或其他类型膀胱肿瘤鉴别。 ➢ 阴性结石和血块,也可造成膀胱内充盈缺损,但变换
体位检查,两者都有位置变化,且CT和超声检查时, 阴性结石分别表现为较高密度和后方伴有声影的强回 声病变,鉴别不难。 ➢ 早期膀胱癌与膀胱其他类型肿瘤可有相似的影像学表 现,鉴别困难,膀胱镜活检可明确诊断。 ➢ 晚期有局部延伸和或转移时,一般不难与其他类型膀 胱肿瘤鉴别。
肾癌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6

在组织形态学的特征性表现是肿瘤组织同 时具有黏液样小管状结构和梭形细胞成分。 镜下见梭形细胞和立方细胞并存,后者排 列呈条索状或小管结构,肿瘤内可见淡染 黏液样间质。
肾粘液小管状和 梭形细胞癌
4、家族性肾细胞癌 许多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可累及肾脏,每种遗传性 肿瘤综合征有其相对应的肾癌类型,通常此类患 者双侧肾脏受累,而且肿瘤呈多灶性。对致病基 因突变携带者应定期检查肾和肾外器官。 Von Hippel-Lindau病 遗传性乳头状肾癌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 Birt-Hogg-Dube′综合征 3号染色体易位重构
2、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 的肾细胞癌,肿瘤完全由囊腔构成, 囊腔内壁衬有小灶状透明细胞。
平扫 图像
平扫示右肾上极低密度类圆形占位, CT值30~35HU,有分隔,边 缘光滑
图像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多房状,间隔强 化明显,外缘及腔内未见强化
关键信息
肿瘤呈多房状,间隔强化明显, 外缘及腔内未见强化
Von-Hippel-Lindau综合征(VHL)又称家族性视 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病,为罕见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病,发生率约1/36000, 临床特征为全身多脏器的肿瘤或囊肿,如视网 膜血管瘤、小脑或血管细胞瘤、肾肿瘤、脊柱 成血管细胞瘤、嗜铬细胞瘤,以及肾、胰腺、 附睾等的囊肿。
VHL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属于肿瘤抑制基因 家族。
小肾癌是指最大直径在3cm或以下的肾癌,大约占肾 癌的9%。小肾癌分原发和继发两类,后者发生于Vou hipple lindau病病患者,病灶常多发;
2002 年AJCC 肾癌的TNM 分期 分期 标准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未发现原发肿瘤 T1 肿瘤局限于肾内,最大径≤7cm T1a 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径≤4cm T1b 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径≤7cm T2 肿瘤局限于肾内,最大径>7cm T3 侵及主要静脉、肾上腺、肾周围组织,但未超过肾周筋膜 T3a 侵及肾上腺或肾周脂肪和(或)肾窦脂肪,但未超过肾周筋膜 T3b 肉眼见肿瘤侵入肾静脉或肾静脉段分支(含肌层)或膈下下腔静脉 T3c 肉眼见肿瘤侵入膈上下腔静脉或侵犯腔静脉壁 T4 肿瘤浸润超过肾周筋膜
肾癌的CT、磁共振诊断

淋巴结转移 呈中等信号,较易与邻近的血管鉴 别
邻近器官受侵及术后评价 与CT相似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肾 癌 术 后 的 CT 评 价
MR
T1WI 为等低信号 , T2WI 多为等低信号 ; 透明细胞癌T2WI为高信号; MR 强化方式与 CT相似;
治疗及预后
目前,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治疗采用肾癌根治术,但 对于小肾癌也可以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
与非乳头状肾细胞癌相比 ,乳头状肾细胞癌就诊时 大部分在早期 ,恶性度低 ,5 年生存率为 82 %~ 90 % ,前者仅为 44 %~54 %。
匀,少数有钙化和出血 增强后多血供者增强明显(>20 Hu),少血供
者10 ~20 Hu 动脉期肿瘤等于或高于肾实质,下降快,实质
期病灶呈相对低密度,实质后期及排泄期多为 低密度,分界清晰
小肾癌的CT、MRI表现
CT平扫 大多数小肾癌呈等密度,部分 稍低密度,少数可呈高密度(出 血?),偶见钙化,位于肿瘤中央。
小肾癌缺乏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或做其它
检查偶然发现,当肾癌逐渐增大时,常见
临
的临床表现是: 血尿,疼痛和肿块(三联征):间歇性无
床
痛性血尿表明肿瘤已侵犯肾盂、肾盏。肿 瘤侵犯邻近结构或牵张包膜引起疼痛。
表
发热,高血压,血沉快等肾癌的肾外表 现,易与全身其他疾病混淆,发热可能是
现
由于肿瘤坏死、出血、毒性物质吸收引起; 高血压可能是瘤内动-静脉瘘或肿瘤压迫
假包膜与标本对照
邻近器官受侵及术后评价 与CT相似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肾 癌 术 后 的 CT 评 价
MR
T1WI 为等低信号 , T2WI 多为等低信号 ; 透明细胞癌T2WI为高信号; MR 强化方式与 CT相似;
治疗及预后
目前,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治疗采用肾癌根治术,但 对于小肾癌也可以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
与非乳头状肾细胞癌相比 ,乳头状肾细胞癌就诊时 大部分在早期 ,恶性度低 ,5 年生存率为 82 %~ 90 % ,前者仅为 44 %~54 %。
匀,少数有钙化和出血 增强后多血供者增强明显(>20 Hu),少血供
者10 ~20 Hu 动脉期肿瘤等于或高于肾实质,下降快,实质
期病灶呈相对低密度,实质后期及排泄期多为 低密度,分界清晰
小肾癌的CT、MRI表现
CT平扫 大多数小肾癌呈等密度,部分 稍低密度,少数可呈高密度(出 血?),偶见钙化,位于肿瘤中央。
小肾癌缺乏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或做其它
检查偶然发现,当肾癌逐渐增大时,常见
临
的临床表现是: 血尿,疼痛和肿块(三联征):间歇性无
床
痛性血尿表明肿瘤已侵犯肾盂、肾盏。肿 瘤侵犯邻近结构或牵张包膜引起疼痛。
表
发热,高血压,血沉快等肾癌的肾外表 现,易与全身其他疾病混淆,发热可能是
现
由于肿瘤坏死、出血、毒性物质吸收引起; 高血压可能是瘤内动-静脉瘘或肿瘤压迫
假包膜与标本对照
肾盂癌影像学特点(附13例报道)

回顾 性 分析 影 像学 表 现 结果 l 患 者 中 I P、 P表 现 为 部分 肾盂 充 盈 缺 损 的 1 3例 V R 0例 ;3例 C l T均 显示 出肾 盂 、 肾盏 内的 软组
织肿 块 , 行 MR 检 5例 I
病 灶 小于 2r 的 9例 。移行 细 胞 癌 9例 , 6 .3 ; 癌 3例 , 2 . %; 癌 1 , 76 %。 论 e a 占 92 % 鳞 占 30 8 腺 例 占 . 9 结
传统 的 IPR V , P只能 显示 。 的充 盈 缺损 . 病 灶 的 定性 有 一定 的 难 . T MR 能 很 好 地 显 示 肾盂 、 圩盂 对 C 、 I 肾盏 内肿 块 。
[ 键 词】 肾盂 癌 ; 像 学 ;T M I 关 影 C ; R [ 分 类 号]R 3 .1 中图 7 71
肾盂 癌是一 种少 见的肿 瘤 . 占全部 泌尿 系统 肿 瘤的 1 %.占 肾肿 瘤 的 1 %左 右 .以移行 细胞 癌 多 0
射速 率为 3 l 。注射对 比剂 后 4 s m/ s 0 开始皮 髓 ( 脉 ) 动 期 扫 描 .mi 行 排 泄期 扫 描 1mi 延 迟 期 扫 4 n后 .0 n行
22 病变 大 小 病 灶 小 于 2r 的 9例 . 5r 的 2 . e a 2 e a
例. 大小 雉确 定 的 2例
价 值 . 肿 瘤 与心 脏 大 血 管 的 接 触 面 ( C ) 将 M I 的形 态
分 为凸 出型 、 坦型 、 平 凹陷 型和灌 注 型。 良性 胸 腺瘤
多 表 现 为 凸 出 型 . 坦 型 或 凹 陷 型 : 恶 性 胸 腺 瘤 多 平 而
为灌 注 型 本 组 MC 表 现为 凸 出型 6例 , 部 为 良 I 全 性胸 腺瘤 .3例 表现 为灌 注 型者 经手 术病 理 证 实均 1
织肿 块 , 行 MR 检 5例 I
病 灶 小于 2r 的 9例 。移行 细 胞 癌 9例 , 6 .3 ; 癌 3例 , 2 . %; 癌 1 , 76 %。 论 e a 占 92 % 鳞 占 30 8 腺 例 占 . 9 结
传统 的 IPR V , P只能 显示 。 的充 盈 缺损 . 病 灶 的 定性 有 一定 的 难 . T MR 能 很 好 地 显 示 肾盂 、 圩盂 对 C 、 I 肾盏 内肿 块 。
[ 键 词】 肾盂 癌 ; 像 学 ;T M I 关 影 C ; R [ 分 类 号]R 3 .1 中图 7 71
肾盂 癌是一 种少 见的肿 瘤 . 占全部 泌尿 系统 肿 瘤的 1 %.占 肾肿 瘤 的 1 %左 右 .以移行 细胞 癌 多 0
射速 率为 3 l 。注射对 比剂 后 4 s m/ s 0 开始皮 髓 ( 脉 ) 动 期 扫 描 .mi 行 排 泄期 扫 描 1mi 延 迟 期 扫 4 n后 .0 n行
22 病变 大 小 病 灶 小 于 2r 的 9例 . 5r 的 2 . e a 2 e a
例. 大小 雉确 定 的 2例
价 值 . 肿 瘤 与心 脏 大 血 管 的 接 触 面 ( C ) 将 M I 的形 态
分 为凸 出型 、 坦型 、 平 凹陷 型和灌 注 型。 良性 胸 腺瘤
多 表 现 为 凸 出 型 . 坦 型 或 凹 陷 型 : 恶 性 胸 腺 瘤 多 平 而
为灌 注 型 本 组 MC 表 现为 凸 出型 6例 , 部 为 良 I 全 性胸 腺瘤 .3例 表现 为灌 注 型者 经手 术病 理 证 实均 1
肾盂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

A: 瘤 局 限 于 左 肾盂 内, 。 左 肾盂 内 呈稍 低 信 号 ; T wI 稍 高信 号 ; S R序 列 可 见 下 组 肾 肿 T wI B: 。 为 C: TI 盏 内 高信 号 , 瘤 显 示 更 加 清 晰 肿 图 7 肾 盂 癌 I ( 内期 ) I 扫 期 盂 MR 平
扫描 不 仅 可 直 接 清 楚 显 示 肿 瘤 本 身 , 可 鉴 别 肾 盂 癌 和 肾 还 癌 , 察 肾 周浸 润 及 区 域 淋 巴 结 转 移 状 况 , 对 决 定 手 术 切 观 这 口和 范 围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随着 C U 技 术 的进 步 , 合 多期 扫 描 技 术 , T 结 可得 到 高 分 辨 率 的全 泌 尿 系解 剖 和 功 能 图 像 。它 不 仅 可 以 显 示 肾 盂 集 合 系 统 的 内腔 结 构 , 能 准 确 显 示 肿 瘤 对 。 和 。 的 累 及 还 肾脏 肾外
i t a e ia e u r nc fe s r i a n r v sc l r c r e e a t r u g c l ma a e e t f t a s— n g m n o r n i
五 、 结 小
尽管传统 的 I Vu、 P和 超 声 等 技 术 在 肾 盂 肿 瘤 的 诊 断 R 中仍 然 有 着 一 定 的诊 断 价 值 , 是 随 着 多 排 螺 旋 C 技 术 的 但 T 进 步 , 别 是 C U 技 术 的 发 展 , 其 对 于 局 部 结 石 、 肿 瘤 特 T 使 小 的诊 断 水 平 明 显 提 高 , 且 还 能 够 进 行 精 确 的 分 期 、 级 。 并 分 而 MR 成 像 , 括 MR 和 MR血 管 造 影 , 于 不 能 接 受 C 包 U 对 T 增 强 检 查 的患 者 而 言 有 着 独 特 的优 势 , 于 小 肿 瘤 的定 性 诊 对 断通过多序列技术 , 准 确率要 高于 C 其 T。综 合 运 用 多 重 手 段 的 联 合 诊 断 仍 然 是 肾盂 移 行 细 胞 癌 影 像 诊 断 的 原 则 。 需 要 特 别 提 出 的 是 , 排 螺 旋 C 技 术 目前 正 在 成 长 为 主 要 的 多 T 诊 断 。 肿 瘤 的 技 术 , 期 扫 描 联 合 C U 技 术 诊 断 有 望 在 肾脏 多 T 以后 基 本 代 替 传 统 的 检 查 方 法 。
肾盂癌

手术过程
• 取左上腹L型切口,切口上至近剑突,下至脐后转 向左侧腹,切口长张30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 组织、肌层、打开腹膜进腹,将小肠全部推向右侧, 胃和横结肠推向上腹部,降结肠推向左侧,暴露腹 主动脉前方后膜膜,于十二指肠屈氏韧带处向右下 打开后腹膜,打开降结肠外侧侧腹膜,向上离断脾 结肠韧带,打开左侧部分胃结肠韧带,于肾周筋膜 前方将腹膜向内侧推开至之前打开后腹膜切口处, 向右侧推开降结肠。于近髂血管部分离断左输尿管, 远端7号丝线双重结扎,于肾周筋膜外完整游离左 肾下方、后侧、左肾内侧,左肾上方,离断脾肾韧 带,至此将左肾、左肾上腺、左肾脂脉囊完整切除。 标本移出,台下纵形切开左肾,见左肾肿物位左肾 中上部,肿物大小6cm*5cm,肿物黄白色,较硬。
•
手术过程
• 打开下腔静脉左侧血管鞘、腹主动脉鞘,上至腹 腔干附近,下至近腹主动脉分叉,保护肠系膜下 动脉不受损害,见腹主动脉左侧长条状排列有多 个大小2*2cm淋巴结转移,较硬,部分淋巴结与 腰大肌紧密粘连,将下腔静脉左侧、腹主动脉前 方、腹主动脉两侧,上至腹腔干,下至腹主分叉 范围的淋巴脂脉组织完整切除。 关闭十二指肠屈 氏韧带附近后腹膜切口,左侧腹膜后置入多孔胶 管引流,关闭降结肠左侧腹膜切口,关闭胃结肠 韧带切口。将小肠排顺。检查切口无渗血,清点 敷料如数,依次性肿瘤,占所 有肾肿瘤的7%~10%。多见于中老年,男 女之比3:1,90%为移行细胞癌,8%为鳞状上 皮癌,而腺癌不到1%,肾结石和慢性炎症的 长期刺激是鳞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 肾盂癌可呈乳头状、菜花状或广基浸润生 长,且有沿黏膜表面浸润种植的倾向。
• 参照国内外CT、B超等文献将肾盂癌表现 分为3种类型[5,6]:I型肾盂内肿块型,II型肿 块浸润肾实型,III型肾盂壁增厚型,肾盂壁不 规则增厚或呈扁平肿块状致肾盂积水。
肾盂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与临床研究

原发性肾盂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该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诊断方 法,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及输尿管镜检
Hale Waihona Puke 1. .5引物设计和合成 2
症 的恶性 进展风险增加 p 岛 甲基化导致的抑癌基因失活是可逆转 。C G 的 ,利用去 甲基化制剂使 已经发生 甲 基化 的基因发生去 甲基化后可重新 表 达,恢复抑癌基因功能,可能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手段 。甲基转移
215A a d . - z- 作用前后人食管腺癌K E 2 细胞C H1基因启动子甲 C YS 20 D 3
基化状态改变 MS 法检 测 用 药前 后 C H1 基 因启 动 子 甲基 化状 态 ,干预 前 P D 3 K S 20 Y E 2细胞呈 甲基化状态 ,干预 后去甲基化 ,见 图l 。 2 -z-  ̄用前后人食管腺 ̄K S 20 . 5 a_ 2 A C A Y E 2细胞c HII l 达水平 D 31 艨 I 】
诊为肾盂肿瘤; 2 2 例行 C T检查,1 例明确诊 6 8 例行 MR U检查,均明确 肾盂病变。结论 B超检查是诊断肾盂癌首选的 筛选检查方法, I 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Ⅳu结合逆行 肾盂遗影 ,肾穿刺遣影诊断率最高。C Ⅶ T及 MR U检查,不仅有较高的诊断率 ,而且能进行分期 ,
与其表达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 S 70 P S1.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P J≤ O5 .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
2结 果
达缺失的食管癌癌细胞中,C HI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导致C H 3 D 3 D I表
达失活 。D A N 异常 甲基化常 出现在 肿瘤早期 ,这为肿瘤早 期诊 断提供 了一定依据 。去 甲基化制剂5A ad 能有 效逆转C H1基 因甲基化状 - z.C D 3 态 ,激活C H1基 因表达 ,C H 3 D 3 D 1基因将可能成为食管癌治疗 的一个
肾盂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不间 断观 察病 灶 动态 灌注过 程 及增 强 强度 变化 。造
糊, 二维 超声 隐 约可 见低 回声 团 , 注人造 影 剂后 可 以
清 晰显示 病 灶轮 廓 。病灶 与周 围肾皮 质定 量参 数 相 比较 , 达 峰强度 、 升支 斜率 及 下降支 斜 率均 小 于 其 上
肾皮 质 ,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始 增 时 差 P .5 , 间 、 峰时 间差异 无 统计 学意 义 ( 0 0 ) 见表 1 达 P> . 5 , 。
肾盂癌 是 肾脏 相 对 较 少 见 的恶 性 肿 瘤 , 占全 部 肾脏 恶性 肿 瘤 的 7 ~1 % … , 起 源 于 尿 路 上 皮 % 0 其 组织 , 多数 为移 行 细胞 癌 , 数 为鳞状 上皮 癌及 腺 大 少
增强 核磁 共振 ( E I及 超声 等 。IP检查 简 便 易 C MR ) V 行 , 对较 大 的肿 瘤易 误诊 为 肾实质 肿瘤 , 但 且不 能 准
摘要 : 目的
探讨肾盂癌的超声造影 ( E S 增强表现及 临床应用 价值。方法 CU )
对1 8例 ’ 肾盂病变 患者进行 常
规超 声及 C U E S检 查 , 察 病 灶 的造 影 增 强模 式 , 利 用 时 间一 强 度 曲 线 获 取 相 关 参 数 。测 量 造 影 前 、 病 灶 大 小 , 观 并 后
[ ]华辉 , 清明, 6 刘 韩在 文, . 等 喉及下 咽鳞癌颈淋 巴结隐匿性转移的 研究 [] 1 J. 床耳 鼻咽喉科 杂志 ,0 1 1 ( ) 3 13 2 20 ,5 9 :9 .9 . [ ]张彬 , 7 屠规益 , 唐平章 , 颈 淋巴结转移 临床处 理概念上 的变 等.
养 血管 。1例 合 并 肾积 水 , 盂 内 透 声 差 , 示 模 肾 显
糊, 二维 超声 隐 约可 见低 回声 团 , 注人造 影 剂后 可 以
清 晰显示 病 灶轮 廓 。病灶 与周 围肾皮 质定 量参 数 相 比较 , 达 峰强度 、 升支 斜率 及 下降支 斜 率均 小 于 其 上
肾皮 质 ,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始 增 时 差 P .5 , 间 、 峰时 间差异 无 统计 学意 义 ( 0 0 ) 见表 1 达 P> . 5 , 。
肾盂癌 是 肾脏 相 对 较 少 见 的恶 性 肿 瘤 , 占全 部 肾脏 恶性 肿 瘤 的 7 ~1 % … , 起 源 于 尿 路 上 皮 % 0 其 组织 , 多数 为移 行 细胞 癌 , 数 为鳞状 上皮 癌及 腺 大 少
增强 核磁 共振 ( E I及 超声 等 。IP检查 简 便 易 C MR ) V 行 , 对较 大 的肿 瘤易 误诊 为 肾实质 肿瘤 , 但 且不 能 准
摘要 : 目的
探讨肾盂癌的超声造影 ( E S 增强表现及 临床应用 价值。方法 CU )
对1 8例 ’ 肾盂病变 患者进行 常
规超 声及 C U E S检 查 , 察 病 灶 的造 影 增 强模 式 , 利 用 时 间一 强 度 曲 线 获 取 相 关 参 数 。测 量 造 影 前 、 病 灶 大 小 , 观 并 后
[ ]华辉 , 清明, 6 刘 韩在 文, . 等 喉及下 咽鳞癌颈淋 巴结隐匿性转移的 研究 [] 1 J. 床耳 鼻咽喉科 杂志 ,0 1 1 ( ) 3 13 2 20 ,5 9 :9 .9 . [ ]张彬 , 7 屠规益 , 唐平章 , 颈 淋巴结转移 临床处 理概念上 的变 等.
养 血管 。1例 合 并 肾积 水 , 盂 内 透 声 差 , 示 模 肾 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0
影像表现
X线尿路造影 可见肾盂肾盏内有固定不变的充 盈缺损,形态不规则,肾盂和肾盏可有不同 程度扩大,肿瘤侵犯肾实质致肾盏移位、变 形。 CT:肾窦区肿块,高于尿液,低于肾实质, 周围肾窦脂肪受压、或侵入实质。肾积水。 增强扫描中度强化,延迟及CTU充盈缺损 MRI:T1肿块高于尿液,T2低于尿液。DWI受 限呈高信号,MRU充盈缺损。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3
CT检查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4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5
MRI 检查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6
病理:右肾盂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7
男 54岁。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5天 CT增强扫描
CT诊断:右侧肾盂、肾盏内占位性病变,血凝块可能,肾盂Ca并出血待排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5
讨论 Cases1
女 64岁。腰部疼痛5月
诊断?肾癌?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6
Cases2
女 32岁。发热10天,左肾区扣痛。
诊断?肾癌?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7
五、小 结
X线造影、超声、CT、MRI对肾盂癌都有很 高的诊断价值,合理应用,优势互补 CTMPR及MRI对清楚显示病变与邻近结构 的关系有优势 MRI多序列(T1WI、T2WI、同反相位、 DWI及增强扫描)、多参数扫描,组织分 辨率高,对肾盂癌的定性、鉴别、术前分 期和治疗有重要价值,MR检查安全、无创、 无辐射,应用前景广阔
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14312) 《腹盆部疾病影像诊断新进展学习班 》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肾盂癌的影像诊断
济医附院 孙新海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
一、CT(常用、快捷、准确)
平扫(MSCT、MPR) 增强检查(极其重要 ) CTU 、 CTA (提高质量,部分代替 肾动脉造影、泌尿系造影) 肿瘤分期诊断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2
T2WI-FS
T2WI
正常MRI表现 多方位、多序列成像
T1WI-FS
DWI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4
同相位 反相位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5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6
MRU
MRA
三、肾盂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IVP
19
四、肾盂癌
男,60岁。血尿6天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1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2
P00271174
病理:(右)肾盂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伴坏死(大部分呈鳞癌分 化),癌侵透被膜达周围脂肪组织并侵及肾实质及累及神经。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3
男 65岁。肉眼血尿2年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4
(右)肾盂菜花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癌组织侵及浅肌 层并累及输尿管
(renal pelvic carcinoma)
临床病理
肾盂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占肾恶性肿瘤 的 8%~12% ,好发于 40 岁以上男性。病理上属于 尿路上皮肿瘤。移行细胞癌占80%~90%,常呈乳 头状生长,又称乳头状癌。肿瘤可向下种植至输 尿管和膀胱。 典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血尿,大的肿瘤或并 有肾积水时可触及肿物。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4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5
MR诊断,考虑肿瘤可能性大,肉芽肿性病变待排
病理:左侧肾盂浸润性高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6
男 65岁。血尿1年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7
(右肾)肾盂菜花型浸润 型尿路上皮癌,肿物大小: 2.5x2x2cm;输尿管切缘 (-)。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1
病例报告
关键词: 局限于肾内肾盂癌 肾盂癌侵及肾实质 肾盂癌种植累及输尿管 肾盂癌出血 肾盂癌鉴别诊断 肾盂癌影像诊断比较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2
男,56。无 痛性全程肉眼 血尿7天。
X线逆行肾盂造影: 显示右肾盂充盈缺损
超声示右肾上极集合系统 区见大小约 3.9×2.1×2.7cm不均质低 回声区,界欠清。超声印象: 肾梗死待排除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8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谢谢
49
平扫检查: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可识别组织、分 辨肾的皮髓质,部分病变平扫无须对比剂即可确 诊 增强检查:安全,无过敏之虞 MRU:无须使用对比剂(在显示泌尿系梗阻方面 有独特价 值) MRA(部分代替肾血管造影) 肿瘤TNM分期:MRI 对确定组织成分和内部结构 有较高价值。尤其对于恶性肿瘤的评估分期,明 确侵犯深度、范围、邻近器官和血管受累、有无 瘤栓及远隔转移有重要价值 无辐射,适于随诊 ,评价介入效果及鉴别术后复 发与纤维化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
正常肾CT表现
增强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排泄期
正常肾CT表现
增强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排泄期
MIP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7
VR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8
CTU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9
CTU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0
MPR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1
二、MRI(应用日趋广泛、定性准确)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8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9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0
MR诊断:右侧肾盂Ca可能性大
病理:右肾盂浸润性低级别尿路上皮癌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1
女 68岁。尿频、尿急伴肉眼血尿2月 CT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2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3
CT诊断:血凝块可能 肿瘤待排
(右肾)肾盂菜花型浸润型尿路上皮癌,肿物大小: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5x2x2cm ;输尿管切缘(-)。
38
右肾盂外下部长圆形充盈缺损,大小约2.8X2.1 厘米,边缘较清,邻近肾盏显示欠规则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9
鲍某 肾盂癌周围侵犯
平扫
平扫
动脉期
影像表现
X线尿路造影 可见肾盂肾盏内有固定不变的充 盈缺损,形态不规则,肾盂和肾盏可有不同 程度扩大,肿瘤侵犯肾实质致肾盏移位、变 形。 CT:肾窦区肿块,高于尿液,低于肾实质, 周围肾窦脂肪受压、或侵入实质。肾积水。 增强扫描中度强化,延迟及CTU充盈缺损 MRI:T1肿块高于尿液,T2低于尿液。DWI受 限呈高信号,MRU充盈缺损。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3
CT检查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4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5
MRI 检查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6
病理:右肾盂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7
男 54岁。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5天 CT增强扫描
CT诊断:右侧肾盂、肾盏内占位性病变,血凝块可能,肾盂Ca并出血待排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5
讨论 Cases1
女 64岁。腰部疼痛5月
诊断?肾癌?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6
Cases2
女 32岁。发热10天,左肾区扣痛。
诊断?肾癌?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7
五、小 结
X线造影、超声、CT、MRI对肾盂癌都有很 高的诊断价值,合理应用,优势互补 CTMPR及MRI对清楚显示病变与邻近结构 的关系有优势 MRI多序列(T1WI、T2WI、同反相位、 DWI及增强扫描)、多参数扫描,组织分 辨率高,对肾盂癌的定性、鉴别、术前分 期和治疗有重要价值,MR检查安全、无创、 无辐射,应用前景广阔
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14312) 《腹盆部疾病影像诊断新进展学习班 》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肾盂癌的影像诊断
济医附院 孙新海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
一、CT(常用、快捷、准确)
平扫(MSCT、MPR) 增强检查(极其重要 ) CTU 、 CTA (提高质量,部分代替 肾动脉造影、泌尿系造影) 肿瘤分期诊断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2
T2WI-FS
T2WI
正常MRI表现 多方位、多序列成像
T1WI-FS
DWI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4
同相位 反相位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5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6
MRU
MRA
三、肾盂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IVP
19
四、肾盂癌
男,60岁。血尿6天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1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2
P00271174
病理:(右)肾盂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伴坏死(大部分呈鳞癌分 化),癌侵透被膜达周围脂肪组织并侵及肾实质及累及神经。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3
男 65岁。肉眼血尿2年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4
(右)肾盂菜花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癌组织侵及浅肌 层并累及输尿管
(renal pelvic carcinoma)
临床病理
肾盂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占肾恶性肿瘤 的 8%~12% ,好发于 40 岁以上男性。病理上属于 尿路上皮肿瘤。移行细胞癌占80%~90%,常呈乳 头状生长,又称乳头状癌。肿瘤可向下种植至输 尿管和膀胱。 典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血尿,大的肿瘤或并 有肾积水时可触及肿物。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4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5
MR诊断,考虑肿瘤可能性大,肉芽肿性病变待排
病理:左侧肾盂浸润性高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6
男 65岁。血尿1年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7
(右肾)肾盂菜花型浸润 型尿路上皮癌,肿物大小: 2.5x2x2cm;输尿管切缘 (-)。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1
病例报告
关键词: 局限于肾内肾盂癌 肾盂癌侵及肾实质 肾盂癌种植累及输尿管 肾盂癌出血 肾盂癌鉴别诊断 肾盂癌影像诊断比较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2
男,56。无 痛性全程肉眼 血尿7天。
X线逆行肾盂造影: 显示右肾盂充盈缺损
超声示右肾上极集合系统 区见大小约 3.9×2.1×2.7cm不均质低 回声区,界欠清。超声印象: 肾梗死待排除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8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谢谢
49
平扫检查: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可识别组织、分 辨肾的皮髓质,部分病变平扫无须对比剂即可确 诊 增强检查:安全,无过敏之虞 MRU:无须使用对比剂(在显示泌尿系梗阻方面 有独特价 值) MRA(部分代替肾血管造影) 肿瘤TNM分期:MRI 对确定组织成分和内部结构 有较高价值。尤其对于恶性肿瘤的评估分期,明 确侵犯深度、范围、邻近器官和血管受累、有无 瘤栓及远隔转移有重要价值 无辐射,适于随诊 ,评价介入效果及鉴别术后复 发与纤维化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4
正常肾CT表现
增强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排泄期
正常肾CT表现
增强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排泄期
MIP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7
VR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8
CTU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9
CTU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0
MPR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11
二、MRI(应用日趋广泛、定性准确)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8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9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0
MR诊断:右侧肾盂Ca可能性大
病理:右肾盂浸润性低级别尿路上皮癌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1
女 68岁。尿频、尿急伴肉眼血尿2月 CT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2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3
CT诊断:血凝块可能 肿瘤待排
(右肾)肾盂菜花型浸润型尿路上皮癌,肿物大小: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2.5x2x2cm ;输尿管切缘(-)。
38
右肾盂外下部长圆形充盈缺损,大小约2.8X2.1 厘米,边缘较清,邻近肾盏显示欠规则
济医附院 肾盂癌影像诊断 39
鲍某 肾盂癌周围侵犯
平扫
平扫
动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