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及表单

合集下载

无晶状体眼和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

无晶状体眼和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
无晶状体眼临床路径
一、无晶状体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无晶状体眼(ICD10:H27.000) 行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ICD-9-CM-3:13.72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既往行晶状体摘除术,视力不提高; 2.体格检查:晶状体缺如。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 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H27.000 无晶状体眼疾病 编码;
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完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记录单书写
住院第2天(术日)
□ 术前术者再次查看病 人
□ 在术前准备充分的情 况下完成手术治疗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住院医完成术后病程 □ 上级医师查房 □ 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
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 眼科术后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 抗菌药物滴眼液 □ 局部应用非甾体消 炎药或糖皮质激素 □ 必要时口服止血药 □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01);行翼状胬肉切除(ICD-9 11.39001)
或联合术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2-3 天
时间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护理 工作
住院第1天
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

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科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120例。

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常规方法护理,而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对所有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有利于节约患者费用,提高病床使用率,提升患者对医院对满意度,此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翼状胬肉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249-022010年召开的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中提出了以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现今医院护理工作改革任务[1]。

而随着现今医疗模式对不断进步,现代护理已转变为包含护理、预防、保健等为一体对综合型医疗服务。

而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这一全新的护理模式营运而生。

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分析统计我科室120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l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共120例。

符合诊断标准: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无明显全身疾病者。

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50~85,平均67.5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55~83,平均71.5岁。

所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

(201年7版)一、结膜肿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膜肿物(码)需行结膜肿物切除术(编码3(二)诊断依据。

1症.状:眼红、磨痛,伴流泪、异物感等;2结.膜肿物特征:患者睑结膜或球结膜组织透明或粉红色隆起,形态及颜色多样;3相.关眼部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前段照相;4鉴.别诊断:睑裂斑:位于睑裂部球结膜,角膜缘内外侧有黄白色无定形隆起斑,不侵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定期复查2手.术治疗:结膜肿物切除术+常规送病理检查。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膜肿物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心电图、线胸片(可选);(4)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前段照相。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眼眶检查,泪液分泌实验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心脏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201年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病人不能配合手术时可进行全麻)手.术内固定物:无。

术.中用药:无4输.血:无(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需.要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眼前节照相。

2术.后用药:1)局部应用抗菌药物;2)局部非甾体消炎药物;3)抗菌药物:按照《201年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结膜切口愈合好,缝线在位;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结膜切除后送病理回报如为恶性,需行二次手术,给予广泛彻底的清除。

最新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幻灯片

最新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幻灯片

胃肠道:
➢表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 ➢多数口服药物及胆汁浓度高药物,如: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药、 氟喹诺酮类 ➢机制:化学刺激、肠道菌群失调
局部:
➢肌注局部疼痛、硬结:青霉素钾盐、林可霉素类 ➢ 静脉炎:红霉素、环丙沙星乳糖酸盐 ➢ 吸入药物上呼吸道刺激:氨基糖苷类、 两性霉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 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
•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 液、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
(十)出院标准
• 1.角膜上皮或缺损区修复,伤口无异常。 • 2.眼球运动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 1.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肌腱、角膜穿 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不进 入路径。
➢表现: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 ➢药物:氯霉素、乙胺丁醇、链霉素、磺胺药、
四环素 ➢多见于较长期和较大量应用
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 表现:眼睑下垂、四肢无力→呼吸肌麻痹 ➢ 药物: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
林可霉素类 ➢ 机制:与钙离子竞争结合部位,乙酰胆碱释放受阻 ➢ 常见于大剂量快速滴注,胸腹腔内局部应用时
素B
其他毒性反应:
➢骨骼、牙齿损害:四环素,氟喹诺酮类 ➢灰婴综合征:氯霉素 ➢心脏损害: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氟喹诺
青霉素类、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 磺胺药
➢预防与处理:
给药个体化,TDM,定期随访肾功能、尿常规
调整剂量→停药
中枢神经系统:
➢ 表现:头痛、头晕、失眠、烦燥、焦 虑、幻听幻视、
忧郁、定向力丧失、肌阵挛、 癫痫、惊厥、 昏迷等 ➢ 药物: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亚胺培南、异烟肼 、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
□入院护理评估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眼情况
□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3天
(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角、结膜伤口、炎症反应、眼球运动等
□完成病程记录
□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出院指导:生活、饮食、用药等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眼科特殊检查:AB超、角膜测厚
□完成术前小结、病历书写
□完成眼科特殊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
□签署有关知情同意书
□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术后查房,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
及术后注意事项




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医嘱:
□眼科三级护理常规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抗生素眼液
临时医嘱:
□决定出院时间




长期医嘱(术后):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
□非甾体类滴眼液(必要时)
临时医嘱:
□视力、眼压、外眼像(必要时)
□出院医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及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定期门诊复查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表单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表单
翼状胬肉临床途径表单
合用对象:第一诊疗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患者姓名:性别:年纪: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则住院日:5-7天
□入院护理评定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病情变异
统计
□无□有,因素:
病情变异统计
□无□有,因素:
1.
2.
□无□有,因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饮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抗菌药品、糖皮质激素眼液
□抗菌药品、糖皮质激素眼液
□非甾体类滴眼液(必要时)
□非甾体类滴眼液(必要时)
□每日换药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视力、眼压、外眼像(必要时)
□视力、眼压、外眼像(必要时)
□出院医嘱:抗菌药品眼液、糖皮质激素眼液及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定时门诊复查
重要护理工作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眼状况
□健康宣传教育:疾病有关知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出院指导:生活、饮食、用药等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眼状况
□健康宣传教育:疾病有关知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出院指导:生活、饮食、用药等
1.
2.
□无□有,因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3-5天
住院第5-7天
(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Pterygium【概述】翼状胬肉为睑裂部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其形态似翼状而得名。

多在睑裂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其发病要能与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接触风尘等有一定关系。

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翼状胬的结膜上皮增厚或变薄,上皮下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和胶原纤维变性,角膜前弹力怪由于血管的侵入而破坏。

新近研究表明长期的紫餐线照射可引起角膜缘干细胞的损害。

从而发生翼状胬肉。

以下是朝阳眼科医院的介绍。

【临床表现】1.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

2.单眼工双眼同时发病。

翼状改变可见于鼻侧或颞侧角膜缘,工两侧同时存在。

以鼻侧多见。

3.病变初期角膜缘发生灰色混浊,球结膜充血、肥厚,以后发展成三角形的纤维血管组织。

它要分为头(三角形尖端)、颈(角膜缘部)和体部(球结膜上)。

4.进行期翼状胬表现为充血、肥厚、头产前端角膜灰色浸润,有时见色素性铁线(Stocker线)。

5.静止期翼状胬薄而不充血,颈部和体部血管收缩纤细。

6.翼状胬肉伸展至角膜时可因牵扯而引起逆规性散光。

7.翼状胬肉遮挡瞳孔区时可造成视力障碍。

8.严重病例要发生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

【诊断】根据睑裂区呈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即要诊断。

【鉴别诊断】1.假性胬肉因眼化学灼伤、热烧伤工炎症引起角膜缘损伤时,使附近球结膜与角膜病变处相连而形成。

要发生于角膜缘任何部位,没有翼状胬肉的形态特点。

2.结膜上皮内肿瘤常为单眼发生,呈胶冻样或天鹅绒样,工为白色斑块状隆起,血管化。

但不呈翼状改变。

3.角膜缘皮样瘤为先天性圆形白色隆起,常见于颞下角膜缘。

4.角膜血管翳继发于配戴角膜接触镜、睑缘炎、单纯疱疹病素性角膜炎、沙眼等,血管长入角膜缘内,位于角膜前弹力层,只有轻度隆起或不隆起。

【治疗】1.刺激症状严重,或胬肉的发展危及视轴时,要考虑手术切除。

2.手术方式可采用暴露巩膜的单纯切除术、球结膜转位或移植术或羊膜移植术等方法。

3.手术后复发几率较高。

双眼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双眼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双眼翼状替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双眼翼状青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骨肉(ICD-10:Hll.000)行翼状骨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ICD-9-CM-3:11.3101+11.69011)o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单眼反复发红伴新生物生长;2.体格检查:鼻侧结膜充血、增生、肥厚,并呈翼状向角膜内生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2.进行性翼状胃肉向角膜内生长达3mm及以上,影响外观或视力;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数:6天。

五、入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lLOOO翼状酱肉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辅助检查项目1.必选项目(1)双眼裂隙灯检查、双眼底检查、双眼角膜厚度检查、双眼非接触式眼压检查、双眼普通视力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6)胸部X片、心电图。

3.可选项目(1)显然验光;(2)角膜荧光素染色。

七、选择用药1.必选项目(1)术前用药:加替沙星滴眼液或妥布霉素滴眼液、维生素C片、肾上腺素色棕片;(2)术中用药:林可霉素眼液、妥布霉素眼膏或金霉素眼膏、庆大霉素针、利多卡因针、0.1%肾上腺素针;(3)术后用药:加替沙星滴眼液或妥布霉素滴眼液、维生素C片、肾上腺素色棕片;(4)减轻局部组织水肿、抑制骨肉复发: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

2.可选项目(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抱嗖林/头泡硫眯或克林霉素;(2)促进角膜修复:贝复舒眼液/易贝眼液;(3)止血:注射用卡络磺钠;(4)消肿:注射液七叶皂普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
一、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

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常规检查;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菌药物眼液、糖皮质激素眼液、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

(十)出院标准。

1.角膜上皮或缺损区修复,伤口无异常。

2.眼球运动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肌腱、角膜穿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不进入路径。

2.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晶状体损伤、视网膜损伤),不进入路径。

3.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1000-2000元。

二、翼状胬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