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地质解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学院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第三次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学院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第三次在线作业参考答案1. (2.5分)前积构型有时发育不全,但所有前积反射至少必须有部分。
A、顶积层B、前积层C、底积层D、以上说法均不对。
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5分2.(2.5分)对于某一个标准前积反射体而言,一般来说,沉积粒度最细的最可能是一部分。
A、顶积层B、前积层C、底积层D、以上说法均不对。
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0.0分3.(2.5分)地震反射结构一般对应地震相单元级别为—。
A、地震相B、地震亚相C、地震微相D、以上说法均不对我的答案:B此题得分:2.5分4.(2.5 分)A、.B、.C、.D、.我的答案:A此题得分:2.5分5.(2.5分)地震反射结构是指地震反射同相轴的物理地震学特征,它包括其A、视振幅B、视周期C、波形D、连续性我的答案:ABCD此题得分:2.5分6.(2.5分)关于高振幅、高频率、高连续性结构代表的地质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OA、振幅高意味着界面上、下岩性差异大B、频率高意味着层厚较薄且频繁交替C、连续性高则意味着岩性和岩层厚度横向上很稳定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我的答案:ABC此题得分:2.5分7.(2.5分)“高振幅、高频率、高连续性”地震反射结构可能对应的沉积相类型A、深海相B、深湖-半深湖相C、沼泽相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我的答案:BC此题得分:0.0分8.(2.5分)层序单元内地层叠加型式主要有以下类型 ____ 。
A、加积B、进积C、退积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我的答案:ABC此题得分:2.5分9.(2.5分)关于盆地内退积地层叠加型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反映沉积盆地内沉积速率小于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B、反映相对海(湖)平面上升C、沉积速率加大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我的答案:AB此题得分:2.5分10.(2.5分)关于平行-亚平行反射构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均匀垂向加积作用B、进积作用C、退积作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我的答案:AB此题得分:0.0分11.(2.5分)关于平行-亚平行反射构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层序地层学-第2章 地震层序与地震相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视削截界面
• 其下同相轴呈切线向下倾方向逐渐终止于该界
面上,且地层单元很快侧向尖灭。往往与最大
水进期的沉积饥饿面相对应。
• 此外因海平面下降而造成的陆棚边缘的削截也
可形成视削截界面,在顺侵蚀峡谷走向的地震 剖面中较常见。
开阔台地
开阔海陆棚
前斜坡
斜坡脚
停滞缺氧盆地
陆棚坡折
(3) 顶超界面
T8
复 合 不 整 合 面
Tg3
Tg5 Tg5-1 Tg8
塔西南隆起
塔中隆起 满加尔凹陷 塔北隆起
Z40线,按T8(第三系底界)拉平。示Tg复合不整合面,剖面近南北向
l300_t8
T3 T6 T2
T8
T82’ Tg
复合不整合面
Tg3
Tg5-1
Tg5
Tg8
L300线,按T8(第三系底界)拉平。示Tg与上覆、下伏众多不整合面在塔东地区组成的复 合不整合面,剖面近北东东向,从塔西南到塔东北
•
3、七十年代
以数字地震仪为主,资料质量显著提高,并可以获得丰富的各种参数,产生了地震地层学、 岩性地震学、烃类检测技术和储层参数估计技术。
•
4、八十年代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交互式人机联作解释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地震与 地质结合得更为紧密,学科朝宏观和微观发展,分别产生了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地震学,走 向综合。
三、学习方法和要求
思路和技能
• 脑袋 • 手足
2.1 地震层序分析
• 2.1.1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 • 2.1.2 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 • 2.1.3 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分 • 2.1.4 地震反射界面的地层学意义
测井资料地质解释1

核磁共振实验室
假整合(有侵蚀面风化壳)
核磁共振实验室
角度不整合
7)层理识别模式
核磁共振实验室
水平层理
波状层理 直线斜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
波状斜层理 直线交错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
核磁共振实验室
核磁共振实验室
3、沉积学解释 反映微观地质特征。识别微细层理构造、判断古
水流方向、砂体加厚方向等。
砂体上覆泥岩倾向反映砂体尖灭方向其相反方向砂体加厚
一、倾角测井原核理磁共振实验室 1、倾角测井仪及提供的信息(以Atlas的1013为例)
核磁共振实验室
提供的信息:
在同一平面,方位相差900的四个极板,测量4条 为聚焦电导率曲线DIP1、DIP2、DIP3、DIP4;通 过曲线对比可确定岩层层面上四个点M1 、 M2、 M3和M4沿井轴方向的高度Z1、Z2、Z3和Z4。
一致。 椭圆井眼的(长轴)较大井径的方向不能与井斜
的方位一致。 明显的电阻率变化应在四个极板上均有显示。
第三章 成像测核磁井共振及实其验室地质应用
电成像测井及地质应用 声成像测井及地质应用 阵列感应成像测井
核磁共振实验室
什么是成像测井?
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的显著区别在于其井下仪器 是以扫描方式或阵列方式来测量岩石的某个物理
二、倾角测井数据处核理磁共的振实成验果室 显示方式 1、列表
核磁共振实验室
2、倾角矢量图
也称蝌蚪图,纵坐标表 示深度,横坐标表示倾 角大小,倾角大小一般 为线性;
蝌蚪方向表示地层在这 一点的倾斜方向;
图总是上北下南。
核磁共振实验室
3、方位频率图
0、900、1800、2700分别表示北、东、南、西方 位,表示地层倾向;同心圆表示倾角大小,同心 圆之间距离为100。
地质构造复杂区地震资料的精细化处理解释

第44卷第1期2021年1月煤炭与化工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Vol.44No.lJan.2021地测与水害防治地质构造复杂区地震资料的精细化处理解释张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测队,河北邢台054000)摘要:随着煤矿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影响开采的小构造的精度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以往采区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精度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已经很难达到当下煤矿开采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原来的地震勘探资料进行精细化处理与解释。
地震资料处理在地震勘探中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资料处理的品质也决定了最终地质成果的精度。
本文对山东鲁西南济宁矿区以往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化拼接处理并精心解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在相似区对以往地震资料的精细化处理解释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地质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图分类号:TD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79(2021)01-0062-05 Refinement of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in geotectonically complex areasZhang Jian(Physical Survey Team,China Coal GeologicaL Administration^Xingtcd054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coal mining,the accuracy of the small structures afiFecting mining is also gradually increasing,so it is necessary to refine the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which was difficult to meet the current needs of coal mining due to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at that time.Seismic data processing plays a key role in seismic exploration,and the quality of data processing also determines the accuracy of the final geological results.In this paper,the previous seismic data in Jining mine area was finely and careiully interpreted,with good results,showing that the refined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previous seismic data in similar areas is needed.Key Words:geological structure;complex;seismic data;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1概况地震勘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最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

新开
董家岗-沙岭
铁匠炉
潜山顶 沙三中顶 泥岩底
大湾
3、 潜山输导条件是潜山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风化壳输导 断层输导
特殊性
烃源岩 渗透层
断层
潜山 内隔层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4、 内幕油气藏的形成需要有内幕隔层(从而形成圈闭)特殊性
隔层
泥质相对 体积含量
徐庄组 馒头组
泥质百分比含量30% 泥质百分比含量60% 泥质百分比含量17-98% 泥质百分比含量70%
0. 2 4 0. 4 0
0. 2 6 0. 4 4
0. 2 6 0. 2 7
0. 4 4 0. 4 2
0. 4 2
M z+ A r 0. 4 5
0. 3 1 E d Es
1+2
0. 3 2 E s3
0. 4 5
0. 4 4
0. 4 9
油藏
气藏
正断层
不整合面 0. 4 5 C 2 9甾烷 2 0 S / ( 2 0 S + 2 0 R )
• 潘钟祥(1982)从变质和年代两方面考虑,基岩为变质岩和火成 岩再加下古生代岩层(不管变质与否)。
华北地台基底:太古 宇阜平群、下元古界 五台群和滹沱群、中 元古界长城系
渤海湾盆地的基底 为双重基底:下古 生界+太古宇和上中 下元古界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下伏基岩地质图
渤海湾盆地主要潜山岩性和时代 潜山岩性的多样
2561 2761 2961 3161 3361 3561 3761 3961 4161 4361 4561 4761 4961 5161 5361 5561 5761 5961 6161 6361 656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震资料解释基础》课程内容初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震资料解释基础》课程内容初探作者:周辉李国发董春晖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5期摘要:“地震资料解释基础”课程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方向)重要的必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我校“地震资料解释基础”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教学和科研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地震资料解释基础;教学内容设计;能力培养地震勘探分为地震数据的野外采集、地震数据的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三大环节。
地震资料解释是将地震数据转化为地质构造、储层性质的主要手段,可提供钻井井位等重要信息。
地震资料解释几乎涉及到所有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领域,是许多重要学科的生长点或重要基础,贯穿油气勘探开发的所有环节,是地震勘探系统工程的最终环节。
据不完全统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有三分之一从事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因此,《地震资料解释基础》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毕业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现状分析2014年以前,《地震资料解释基础》是一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的选修课。
2017年,学校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将该课程改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方向)的必修课。
该课程为48学时,3学分。
近四年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数是:2011级59人,2010级81人,2009级22人,2008级73人。
目前,学校讲授该课程的只有项目负责人1人,指导《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的2名教师分别负责地震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本课程基本没有可以依托的团队。
虽然该课程比较重要,但开设该课程的院校比较少。
地震资料的解释需要用到很多的地质和地震勘探知识,既对地震勘探原理、地震数据处理有深入系统了解,又对地震资料解释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深入了解的人比较少,所以开设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001地震勘探原理及解释方法简介

为什么入射 角是直角?
信号太弱,信噪比太低
第三步:水平叠加
把同一点的反射信
S
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
号经过处理以后,进
行相加,从而可以加
强信号去除噪声
•T0=2H/V
R
多次迭加的观测系统
• 如图所示,24道接收,炮点 位于第一个检波器位置上, 每放一炮,炮点随整个排列 一起向前移动三个道间距 (d=3delt(x)),这样就组成 了四次迭加的观测系统。O1 点放炮的第19道,及其它点 放炮的13道,7道,1道均来 自共反射点R1
?
常规动校正
四次项动校正
视各向异性动校正
接 收 方 式
一点激发
多点接收
返回
几个单炮实例
不同地表条件下的单炮记录
二 进 制 增 益 控 制 系 统 实 例
随机干扰波
折射1 折射2 有效波
面波1
面波2
沙漠地表
区域异常振幅压制前后单炮记录
TR. 1--120
TR. 361--480
单炮记录
地表 基准面
第二步: 静校正
• 沿地震观测线的地形是起伏不平的。表层介质不 均匀,厚度也沿横向变化。这样势必导致反射波 因表层异常产生时差,直接歪曲地下深层的构造
形态。为此,为了消除表层影响,选择一个统一
的基准面作表层校正,由于这种校正与反射波的 传播时间无关,每一个记录道只有一个校正值,
所以称为静校正
第一步:自接自收的地震勘探
• 在地表平坦的情况下, 接收到的地震记录与 实际的地层形态一致, 此时我们看到的地震 剖面就是对应的地下 结构 • T0=2H/V
T0
H,V T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第六章油气藏流体PPT课件

2.边水层状油(气)藏
•单油层厚度小, 由多层油层组合而成, 油层之间有连续性隔层 •水体位于油层的边部 •含油气高度大于油气层厚度
多油层统一油(气)水系统
各油层独立油(气)水系统
两种类型的边水油(气)藏
3.透镜状油(气)藏
•多以岩性圈闭为主; 储层分布不连续,呈透镜状或条带状; •单个储集体分布面积较小; •各透镜体形成各自的油气系统。
MG1
GS14-15
3 45 0
GS16-14 GS16G-S1964
GSG1S41-41-71GGM8SSG11146-G--1S211084-2G2S135450-24 GS11
3 50 0
GS18-16 3 55G0 S20-18
GS18-18
GS18-20
3 60 0
3 65 0
GS39K
GS23
井名
2500
等深线
含油区
推测含油区
油水同层区
水层
干层
552000
未知区
282000
284000
286000
3. 断层边界
二、含油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高
油底
含油饱和度 向上快速增大
水顶
含油饱和度低
影响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因素
水湿
浮力克服毛管阻力进入油藏
pb0.0(1 wo)H
pc
2103cos
r
影响因素
陈堡油田陈3断块K2t1-K2c油藏剖面图
第一节 油气藏流体系统
一、含油边界
----理论分析
----限定工业性油流分布的界线。
构造油藏 地层-岩性油藏 复合油藏
油水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至2017 学年第 1 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_地震资料地质解释_性质必修
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___
授课班级资源勘查2014级4-5及留学生班学生人数59
任课教师孙思敏_职称_讲师_
所在院(系、部) 地球科学学院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作者:王英民
出版单位:内部讲义出版时间:2002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
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