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钾原则

合集下载

补钾的原则

补钾的原则

补钾的原则
钾是人体重要的矿物质,它可以有效地支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并促进血液的循环。

钾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多种问题,如肝功能紊乱、心脏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手脚麻木、注意力不集中等。

因此,补钾至关重要。

补钾的原则是:坚持摄入充足的钾,以保持正常的电解质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并维持身体健康。

钾的最佳来源是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鱼、海鲜、牛奶等,这些食物中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钾元素。

此外,细心饮食也是补钾的重要方法。

人们可以选择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既可以保持体内钾的正常含量,又有助于调节血压和血糖。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补钾的方法之一。

补钾的人需要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提高身体营养和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提高钾的吸收。

同时,补钾的人应该少喝酒、多喝水,也可以有助于调节电解质平衡。

补钾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因此需要进行规律的检查和观察。

比如,如果补钾后,血液检查表明血液钾正常,那么补钾过程就是成功的。

另外,补钾的人还需要经常检查心电图,以检查心功能的变化,以确保补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补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按照正确的原则进行,以保证有效补充钾元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继续完善钾补充方案,以确保有足够的钾来支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

补钾原则

补钾原则
补钾本身是有原则的:1无尿一般不补;2不可静脉推注;3严重低钾时,补钾应先快后慢,最快每小时1gKCL,一般每小时0.75g;4注意补钾过快造成的高钾血症。3-4.5g KCL可使血钾暂升高1-1.5mmol/L,补10-12gKCL可使血钾暂时升高2.5-3.5mmol/L,但不久还可下降;5不能操之过急,每日6g 为宜;6注意补Mg;7补钾最好用生理盐水,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
当然浓度太高(超过千分之五)只能用中心静脉补,不然对血管的刺激很大!?用微泵补钾容易控制速度,比较安全!?
口服10%的?KCL溶液吸收好,而且安全,所以低钾患者能够口服补钾的尽量选择口服!?补钾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细胞内外的钾离子平衡,所以,补钾也不要想一步登天!?
?பைடு நூலகம்
其实对于危重病患者的补钾,我们往往会遇见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患者血钾非常低,甚至低于2.5mmol/L以下,此时是需要快速提升血钾浓度至相对安全的水平,而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可能又不能使用,常规补钾(0.3%浓度)需要带入大量液体,这在危重病人身上往往受到极大限制。在临床上我们常常通过深静脉用微量泵直接泵入10%氯化钾,1g氯化钾在1~2小时内泵入,3~4小时复查血钾,而从未出现过血钾过高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本人认为从深静脉补钾,受浓度限制小(因为对血管刺激小),而速度才是至关重要的。1gKCl/h相当于13mmol/h,这是允许的补钾速度(<20mmol/h)。故低钾病人紧急情况下、不能大量输液时,可以从深静脉泵入10%氯化钾。当然胃肠道补钾是最安全的。 安全补钾的关键不是浓度,而是速度<20MMOL/h(华盛顿内科手册第30版)。而具体的方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重度缺钾(血钾小于2mmol/L)应首选静脉补钾,尤其建议深静脉,采用静脉灌注泵。浓度最高不超过千分之60。最常用KCL 1g-1.5g/50ml,(千分之20-30)速度不超过20mmol/H(1.5g/H)。由于浓度较高,应该进行持续心脏监护和测定血浆钾,避免严重高钾血症和/或心脏停搏. 如无条件开放中心静脉,尽管高浓度钾对静脉刺激极大,权衡利弊,仍应进行外周补钾,浓度最高不超过千分子30,速度同上。最多就是静脉炎了。注意:此时仍应强调控制输入速度,必须应用微泵。速度同前述。 2.血钾接近正常以后补钾以口服为主,静脉为辅。口服和静脉同时进行。浓度超过0.6%的KCl溶液直接刺激浅静脉导致内皮细胞肿胀、血管痉挛,形成静脉炎,最终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由于局部高浓度K+离子的刺激,患者的痛感强烈。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医疗常规内都严禁经过外周静脉输入超过0.6%的K+溶液,也就是说外周最高浓度是0.45%。一般来说,国内除ICU以外,基本上外周静脉补钾都使用0.3%的氯化钾溶液,补充速度虽然慢一点,但是安全系数则要高得多且不容易出现纠纷(国内的医疗环境,安全第一,无奈阿)。 口服补钾:10%的KCL,每次10ml,每日3-4次。可以加入到橙汁中改善口感,宜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高浓度的钾对对胃黏膜的刺激造成胃黏膜糜烂出血。10%枸橼酸钾(100ml/瓶,1g枸橼酸钾含钾4.5mmol),20-30ml tid。不建议口服补达秀,因补达秀补钾较KCL慢。 对于口服补钾的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口服补钾不会引起高钾血症,所以口服补钾同样要注意监测血钾。 3.还可以灌肠补钾,但应用较少。可用生理盐水20ml+10%KCL30ml保留灌肠,保留时间最好在15-20分钟以上,1-2次/天,(间隔时间10-12小时)。危重病例不宜灌肠补钾(为什么?) 4.观察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是否有稀释性的低纳血症 ,查血气,纠正代谢性碱中毒,补钾的同时补点镁。 5.关于补钾所用液体:补充KCl,用葡萄糖液不是理想选择,因为随后增高病人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导致一过性低钾血症加重,症状加剧,特别是洋地黄化病人.注意很多人喜欢用极化液补钾,这个时候先不要加用胰岛素,以免进一步减低血钾水平。 配液选择:稀释氯化钾应选择盐水,尽量避免使用葡萄糖溶液尤其是高糖溶液,因为葡萄糖进入体内后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而加重低钾血症。 配液浓度、补液速度:常规补钾原则是浓度不大于 0 .3%、速度不大于 60 滴/分钟、见尿补钾,但是严重低钾患者应具体对待,笔者认为补液的浓度和速度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单位时间内的入量多少,浓度高时减慢滴速同样是非常安全的,应该具体灵活掌握方法。给患者输注氯化钾溶液时应当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以防患者自己随意调节滴速而造成危险。 特殊患者补钾:如患者并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而又低血钾时怎么办?这时既要限制液体的量又要限制盐的入量但又要补钾,按常规方法补钾肯定有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氯化钾溶液浓度而减慢输入的速度,最好方法是采用 "微量泵" 控制输液,可用 30mL 盐或糖水加氯化钾 20mL 以 20~25mL/h 速度给药,既控制了液体量又补充了钾。对于一时难以纠正的重症低钾血症患者应该考虑控制液体的入量,因为大量盐水输入体内后会导致渗透性利尿从而增加钾的排出,不利于低血钾的纠正,此时采取“微量泵补钾”技术不失为一选择方法。 大多数低钾血症者并不是主任所说的"主要是细胞内缺钾,"而实际上是细胞外缺钾,细胞内外钾的浓度差为30:1,细胞外钾的功能是巨大的,所以补钾的初期功能是补充细胞外的钾,本人曾建议有关教材编著专家修改有补钾的相关规则,可能会挽救很多因低钾而死亡的病人,本人曾"违规补钾"成功抢救过两例因低钾心跳停止的病人,如果严格按书本来做的话病人早死了,我也不知书本上的规则是怎么得来的,估计是少数专家凭空想象制定的. 曾见过北京复兴医院有用药物原液直接泵入的做法,譬如说利多卡因、多巴 胺等。而在阜外医院进修ICU时见过他们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用3%KCl的,不过常用的还是1%KCl 100ml一小时泵完补钾。对此我的理解是: 重要的是见尿补钾,补钾时应密切观察尿量>30-40ml/h。 对于胃肠道功能许可,应首先考虑或配合静脉途径补钾。 补钾关键是速度和匀速,而不是浓度。外科教材上早就写明:每小时最大量20mmol/L,约合1.5g KCl。 静脉补钾的途径:<0.3%时可选用外周静脉;而>0.3%时应考虑应用中心静脉,以防高浓度钾对静脉的刺激造成外周静脉炎。 高浓度补钾最好能在ICU中或严密监测下进行。 我们的经验是1%KCl 100ml一小时匀速泵完补钾,根据低钾的程度来决定是补1g还是2g再复查血清钾后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补钾。 鉴于目前的 医患关系及医疗环境,建议大家在普通病房特别是家属在场时,还是谨小慎微点好。 一、关于钾的代谢 1、消化道内的正常代谢: 成人每日摄取钾盐2-4g即能够满足代谢之需。K在食道中不吸收;胃内有少量K穿过胃黏膜细胞;小肠(主要是回肠)吸收摄入K量的90%;其余10%左右随粪便排出体外。K被吸收的可能机制:①肠壁细胞由受体调节的“钠泵”主动转运②直接通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间隙进入③K在空回肠腔侧细胞膜对K几乎不渗透,入血机制是通过细胞旁短路吸收。在各种消化液中,小肠液和血浆K浓度近似,唾液、胃液、胆汁、胰液中K均高于血浆。成年人每日消化液总量为6-7L,正常情况下消化液中的电解质几乎全部重吸收,再加上摄入的电解质,消化道每日约交换K?150-200mmol左右(空肠以上部位以排K为主,回肠段以吸收K为主)。??

外科补钾原则

外科补钾原则

外科补钾原则外科护理学补钾原则: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见尿补钾、禁止推注。

1)尽量口服钾:常选10%氯化钾溶液或枸橼酸钾为佳,对不能口服者可经静脉滴注;2)禁止静脉推注:常用针剂10%氯化钾1,应稀释后经静脉滴注,严禁静脉推注。

1)不宜过浓,可给予10%氯化钾注射液加入溶液中静脉滴注(2)不宜过快,随时调整滴注速度,注意心、肾功能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每小时不超过1克的速度滴入(3)不宜过多,每日不超过6克为宜(4)不宜过早,肾功能不全未纠正前不要过早补钾,通常的原则是“见尿补钾(5)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或呼吸困难者,应在心电监护下补钾补钾原则:1.不宜过早,见尿补钾。

2.不宜过浓,浓度不超过0.3%。

3.不宜过快,成人每分钟30~40滴(小儿酌减)。

4.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不超过5g,小儿每日0.1~0.3g/kg,浓度稀释为0.1%~0.3%。

注意事项:1.见尿补钾,每日尿量>700ml或每小时>30ml则补钾安全,肾功能不全时而必须补钾者,应严密监测。

2.静脉补钾时加在液体中,浓度不超过3‰,过高浓度可致血管收缩造成进入困难和疼痛;一般我们用微量泵,10%KCl10ml×6支=60ml,5ml/h,12小时泵入6支,安全高效。

3.静脉输注的钾,进入细胞内较为缓慢,细胞内外平衡时间约15小时,疾病时更慢,所以应注意防止一过性高血钾。

4.对难治性低钾,应注意有无碱中毒、低镁血症存在并予以纠正。

5.补钾后可加重原有的低钙,应补给钙剂。

6.停补钾指征为:停止静脉补钾24h后,血钾大致正常,可改用口服补钾,因血钾达3.5mmol/L,仍表示体内缺钾约10%,一般需补钾4~6d,严重者需10~20d才能使细胞内缺钾逐渐纠正。

7.尽量避免应用肠溶片和缓释片。

补钾四个原则是什么?原则为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适时补碱。

1.先快后慢:入院最初的输液速度非常重要,如输液不及时可发生休克而死亡。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保证患者痊愈的基本原则,比如脱水症状、低血栓、败血症等疾病的治疗。

此,了解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的意义,对保证患者康复和预防疾病有重要意义。

一、补液原则补液原则是指在治疗病人时,必须在丧失水分时,进行补充水溶液,以弥补缺乏的体液,有效防止和治疗脱水的原则。

通常的补液液体是用注射的方法,将水溶液直接注入人体内,经过一定的提取,可以完全满足人体的水分需求,促进血液的循环,实现正常的水分平衡。

补液的目的是保持体液的平衡,使体液不失去水分,延长血液的循环时间,减少出血,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改善细胞氧合功能,维持血压稳定以及满足机体细胞和组织的需求,防止机体细胞缺水耗尽而死亡。

补液不仅仅是补充水分,还伴随着营养物质的补充,例如糖、钠和其他微量元素,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补液的基本原则是,“先少后多,慢慢来”,动态调整补液的方式和速度,以保持体液的平衡。

二、补钾原则补钾原则是指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必须补充钾离子,以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使血液循环恢复正常,继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钾离子是人体全身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不仅参与体液的混合,而且参与神经冲动传导,影响肌肉收缩,波动心率;影响机体的营养和新陈代谢;参与激素的分泌,影响血糖激素的分泌等;钾的缺乏会导致肌无力,肌痉挛,心脏骤停,血压降低,增加血小板,还会引起血液凝固、出血严重和痉挛等症状。

补钾原则,要求病人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必须注意补钾。

钾的补充不仅要满足患者需求,而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动态调整补钾的量。

钾不宜过多以免引起钾中毒,另外,在补钾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监测血液中钾的浓度,以及血压、脉搏和心电图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钾失衡反应。

总之,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医学研究表明的重要原则,也是保证病人快速康复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践中,应该秉承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才能更好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减少可能发生的后果,保证患者的安全。

外科静脉补钾的原则

外科静脉补钾的原则

外科静脉补钾的原则
外科静脉补钾的主要原则有: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见尿补钾、心电监护等。

1、补充的溶液中钾浓度不宜过浓,最好不要超过40mmol/L,因为若机体短时间输入过多的钾离子,容易导致心脏骤停,造成生命危险。

2、溶液的滴速不宜过快,最好保持在0.75~1.5g/h,若是滴速过快,机体内的钾浓度会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患者也会有生命危险。

3、要确定患者是否能够排出尿液,若患者的尿量低于
30ml/h,则不建议进行补钾,否则可能会形成高血钾症。

4、重症患者在静脉补钾时,需要进行心电监护,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见尿补钾每小时尿量不少于40ml可以补钾。

补钾浓度不宜过高补钾浓度不宜超过0.3%,或者说补钾的浓度不超过40mmol/L。

补钾的速度不宜过快补钾的速度每小时不宜超过20mmol/L。

补钾总量不宜过多每日补钾的总量不超过200mmol。

补钾的原则

补钾的原则

补钾本身是有原则的:1无尿一般不补;2不可静脉推注;3严重低钾时,补钾应先快后慢,最快每小时1gKCL,一般每小时;4注意补钾过快造成的高钾血症。

KCL可使血钾暂升高L,补10-12gKCL可使血钾暂时升高,但不久还可下降;5不能操之过急,每日6g 为宜;6注意补Mg;7补钾最好用生理盐水,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

当然浓度太高(超过千分之五)只能用中心静脉补,不然对血管的刺激很大!用微泵补钾容易控制速度,比较安全!口服10%的 KCL溶液吸收好,而且安全,所以低钾患者能够口服补钾的尽量选择口服!补钾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细胞内外的钾离子平衡,所以,补钾也不要想一步登天!其实对于危重病患者的补钾,我们往往会遇见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患者血钾非常低,甚至低于L 以下,此时是需要快速提升血钾浓度至相对安全的水平,而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可能又不能使用,常规补钾(%浓度)需要带入大量液体,这在危重病人身上往往受到极大限制。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通过深静脉用微量泵直接泵入10%氯化钾,1g氯化钾在1~2小时内泵入,3~4小时复查血钾,而从未出现过血钾过高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情况。

本人认为从深静脉补钾,受浓度限制小(因为对血管刺激小),而速度才是至关重要的。

1gKCl/h相当于13mmol/h,这是允许的补钾速度(<20mmol/h)。

故低钾病人紧急情况下、不能大量输液时,可以从深静脉泵入10%氯化钾。

当然胃肠道补钾是最安全的。

安全补钾的关键不是浓度,而是速度<20MMOL/h(华盛顿内科手册第30版)。

而具体的方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重度缺钾(血钾小于2mmol/L)应首选静脉补钾,尤其建议深静脉,采用静脉灌注泵。

浓度最高不超过千分之60。

最常用KCL 1g-50ml,(千分之20-30)速度不超过20mmol/H(H)。

由于浓度较高,应该进行持续心脏监护和测定血浆钾,避免严重高钾血症和/或心脏停搏.如无条件开放中心静脉,尽管高浓度钾对静脉刺激极大,权衡利弊,仍应进行外周补钾,浓度最高不超过千分子30,速度同上。

补钾的注意事项和原则

补钾的注意事项和原则

补钾的注意事项和原则补钾是指通过摄入富含钾的食物或者口服药物来增加体内钾离子的浓度,以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补钾的注意事项和原则非常重要,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选择适合的补钾方法:可以通过摄入钾含量较高的食物来补钾,如香蕉、土豆、豆类、核桃等。

此外,还可以选择口服含钾药物,如氯化钾片、枸橼酸钾颗粒等。

对于严重低钾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静脉注射氯化钾来进行补钾。

选择补钾方法时应根据个体情况以及具体情况而定。

2.严格控制补钾的剂量:补钾时应根据体内钾离子的浓度以及个体情况来确定所需的补钾剂量。

剂量过低可能无法达到补钾的目的,剂量过高则可能导致高钾血症。

因此,在补钾时需要根据医嘱或者专业人士的建议进行,以确保补钾的安全与有效。

3.谨慎对待高钾血症患者:对于高钾血症患者,补钾应更加慎重。

在补钾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严密监测血钾水平。

如果出现高钾血症的症状(如心律失常、肌无力等),应立即停止补钾,并及时通知医生以寻求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4.考虑补钙同时补钾:由于钾离子与钙离子之间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补钾时也需要考虑补钙。

特别是在使用氯化钾等高浓度补钾药物时,可能会增加钙离子的排泄。

因此,在补钾的同时,也需要确保补充足够的钙,以维持钙钾平衡。

5.细致观察补钾效果:在开始补钾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补钾后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说明补钾有效。

如果在补钾后仍出现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需要及时调整补钾的剂量或者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6.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除了通过口服药物补钾,补充富含钾的食物在日常饮食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摄入各类食物,并合理搭配富含钾的食物,有助于维持体内钾离子的稳定水平。

临床补钾需知【范本模板】

临床补钾需知【范本模板】

补钾补钾四原则:1。

口服优先;2。

见尿补钾;3.静脉补钾有浓度与速度:每500ml不超过1。

5g(指氯化钾),成人滴速不超过60d/min;4.总量控制:一般禁食病人以30ml(指10%氯化钾)为宜,严重不宜超过6-8g/天;补液四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尿量>30ml/h);低钾导致许多心血管临床事件,临床中常有无法经消化道进食,但能正常排尿、排便的患者,如胃肠手术后病人,癌症晚期不能进食病人,这些病人常需经胃肠外营养补钾.1。

不能饮食仅靠胃肠外营养病人常规生理补钾量是多少?大概是3g/天的钾(不是3g氯化钾)能量20~30Kcal/(kg。

d)[每1Kcal/(kg.d)给水量1~1.5ml]葡萄糖2~4g/(kg.d)、脂肪1~1。

5g/(kg。

d)氮量0。

1~0.25g/(kg.d)、氨基酸0.6~1.5g/(kg.d)电解质(肠外营养成人平均日需量)钠80~100mmol、钾60~150mmol、氯80~100mmol、钙5~10mmol、镁8~12mmol、磷10~30mmol脂溶性维生素:A2500IU、D100IU、E10mg、K110mg水溶性维生素:B1 3mg、B2 3.6mg、B6 4mg、B12 5ug泛酸15mg、菸酰胺40mg、叶酸400ug、C100mg微量元素:铜0.3mg、碘131ug、锌3.2mg、硒30~60ug、钼19ug锰0。

2~0。

3mg铬10~20ug铁1.2mg2.正常人每日需要补充3g(75mmol)的钾的由来尿液中钾主要是集合管和远曲小管主动分泌的,正常情况下机体内摄入和排除的钾保持动态平衡,体内钾代谢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要排除一部分,故临床上为了维持钾的平衡,应对不能进食的人补钾;肾小球的钾几乎全部被近端肾小管吸收,而尿中的钾主要是远端肾小管再分泌的,肾脏无有效的保钾能力,即使不摄入钾每日仍要排钾30-50 mmol;肾脏每日固定的排钾量,加上皮肤发汗和大便排钾故一般失量75mmol;3.补钾和补氯化钾是一回事吗?氯化钾、枸橼酸钾、醋酸钾、谷氨酸钾、门冬氨酸钾镁都可以在临床用于补钾,但由于氯化钾较便宜,副作用少,兼顾补氯故临床最为常用,所以补钾不等于不氯化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静脉补钾“四不宜”原则是什么?
浓度不宜过大,一般为千分之三,重度低钾可达千分之六
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分钟15~20滴
不宜推注,过快可导致心跳骤停
无尿不宜补钾
除此之外,禁止肌注
(2)临床上一般应用氯化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一般为千分之三,重度低钾可达千分之六
(3)补钾标准:成人多少?小儿多少?
成人浓度不过高,不得高于0.3%(每500毫升液体含钾浓度不可高于15毫升)
禁止静脉推注
成人每分钟不可超过60滴
每日补钾量不能高于6-8g
小儿一般用法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滴注(忌直接静脉滴注与推注)。

补钾剂量、浓度和速度根据临床病情和血钾浓度及心电图缺钾图形改善而定。

钾浓度不超过3.4g/L(45mmol/L),补钾速度不超过0.75g/小时(10mmol/小时),每日补钾量为3~4.5g(40~60mmol)。

在体内缺钾引起严重快速室性异位心律失常时,如尖端扭转型心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反复发作多行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等威胁生命的严重心率失常时,钾盐浓度要高(0.5%,甚至1%),滴速要快,1.5g/小时(20mmol/小时),补钾量可达每日10g 或以上。

如病情危急,补钾浓度和速度可超过上述规定。

但需严密动态观察血钾及心电图等,防止高钾血症发生。

小儿剂量每日按体重0.22g/kg(3mmol/kg)或按体表面积3g/m2计算。

例如在补钾时氯化钾制剂为10%溶液不可静脉直接推注,以免心肌抑制而死亡。

一般用0.2%的浓度静脉注射,最高浓度不超过0.3%。

也就是1000ml溶液最多不能超过3ml氯化钾。

250ml 则为0.75ml氯化钾。

则10%氯化钾为7.5ml。

(4)为什么输液补钾不能从茂菲试管中滴入?
钾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调节细胞的各种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从输液器滴壶中加入高浓度钾溶液,当输入含钾溶注液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时,可引起1.心律失常,出现室性早搏和心性颤动,甚至心搏停止;2.神经、肌肉症状:可出现精神萎糜,嗜睡,手足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出现弛缓性瘫痪、尿潴留甚至呼吸麻痹。

因此在输入含钾溶液时,要精确计算补钾的浓度及速度。

因为细胞对钾的恢复速率有一定的限度,即使在严重低钾病人快速补钾也有潜在的危险,包括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